第5章 法蘭克王國的興盛

克洛維一生最大的影響是什麽?

克洛維一生最大的影響包括三項行動:統一法蘭克、征服高盧和皈依羅馬天主教。第一項行動使克洛維擁有了比作為一個地區性首領更大的能量;第二項行動則奠定了法國的基礎;第三項行動使克洛維與教皇結成同盟,並成為天主教會的保護者。

在日耳曼人的遷徙與鬥爭過程中,昔日羅馬帝國的舊址上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日耳曼諸王國,其中又以法蘭克王國實力最為強大、存在的時間最長。自6世紀起,法蘭克王國征服勃艮第王國,趕西哥特人出高盧,並向萊茵河以東擴張,譜寫了西歐曆史的最強音。

(一)法蘭克王國的建立

作為日耳曼部落中最強大的法蘭克人,主要由薩利克和裏普利安兩大部族組成。他們隨著日耳曼民族大遷徙的腳步,於公元3世紀進入高盧東北部,成為了萊茵河下遊的常住居民。在這裏,他們看著曾經風光無限的羅馬帝國一點點地衰落,最終一分為二。

與日暮西垂的“老年”羅馬帝國不同,法蘭克人就像是朝氣蓬勃的“青壯年”充滿勇氣與力量。更重要的是,法蘭克人很好地繼承了日耳曼人能征善戰的傳統。眼看著羅馬帝國一點點衰敗下去,法蘭克人早就做好了進攻的準備。公元481年,薩利克部落首領希爾德裏克一世(ChildericI)去世,其子克洛維(Clovis)繼任部落酋長。克洛維是帶著父親統一法蘭克的遺願上任的,所以剛一繼任便竭力往南推進,向高盧擴張。

很快地,克洛維消滅了法蘭克其他部落的勢力,實現了萊茵河下遊和高盧北部的統一。父親生前統一法蘭克的夢想,克洛維做到了,但雄心勃勃的他想要的並不僅僅是這些,他還有更大的目標。

為了實現心中的目標,克洛維努力經營著自己的領地,不斷壯大力量。經過充分的準備,到公元486年時,克洛維已經成為一名令人既敬且畏的首領,他率領大軍向常駐於高盧南部的羅馬軍隊發起了進攻,並擊敗了自立為王的原羅馬帝國統帥西亞格利烏斯,掃清了西羅馬的殘餘勢力,占領高盧大部分地區,建立了名為墨洛溫(Merovingian)王朝的法蘭克王國。克洛維也就成了法蘭克王國的第一任國王,此時的他年僅21歲。克洛維之所以將王朝命名為墨洛溫,是想借助於傳說中的祖父墨洛溫能通諸神的力量,給王朝賦予神聖的意義。

據格雷戈裏主教在他的名著《法蘭克人史》中記載,在公元496年東征萊茵河中上遊阿勒曼尼亞的戰鬥中,克洛維在神祐助後,反敗為勝,轉危為安,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後來,在信奉基督教的妻子克洛提爾的幫助下,克洛維接受洗禮,皈依了基督教,並在法蘭克人中廣泛傳教,使法蘭克王國變成了一個基督教國家。此後的克洛維真的如有神助一般,百戰百勝。到6世紀中期,雖然克洛維已經辭世,但在他的努力下,法蘭克王國的領土包括現在的法國、萊茵河流域,以及從阿爾卑斯山到德國中部山脈的地區,已經發展成為當時西歐最強大的國家。二)從墨洛溫王朝到加洛林王朝但在強盛王國的背後,也隱藏著巨大的危機。法蘭克王室采取的是國王死後諸子平分領土的繼承製度,所以在公元511年克洛維死後,他一手創立的墨洛溫王朝被他的兒子分成四份,他們分別稱梅斯王、奧爾良王、巴黎王和蘇瓦鬆王。此後,法蘭克諸王之間以及他們與丹麥人、西哥特人、東哥特人之間的衝突接連不斷。558年,蘇瓦鬆王洛塔爾一世一度統一法蘭克王國,但為時短暫,他死後也由四個兒子平分國土,他們分別稱巴黎王、勃艮第王、蘇瓦鬆王和奧斯特拉西亞王。在此後的一百多年間,墨洛溫王朝在反反複複的分裂與統一中逐步衰落,國王不視政事,被稱為“懶王”權力逐漸從君主手中旁落到掌管宮廷事務——

宮相

宮相,譯自法文mairedupalais,是歐洲中世紀早期的一個官職,最初名義上是掌管宮廷政務以及輔佐君王的親近官員,也就是王宮的管家,隻是國王的一個仆人。但後來因其地位顯要,漸漸執掌機要,不僅控製內政,也成為軍隊的最高首領,演變成王國實權所在。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晚期的君王,多成為宮相的傀儡。的宮相手中。史書記載稱:國王“滿足於他的空洞稱號”他披著長發,垂著長須,慣於坐在寶座上麵,扮演著統治者的角色,他傾聽來自任何地方的使節的陳詞,在他們離去的時候,向他們說一說別人教給他或者命令他回答的詞句,好像是出於自己的意旨似的。

這就是他所執行的唯一職務”在王權衰落的同時,貴族勢力卻不斷擴展。當時法蘭克王國實行完全私有的賜地辦法,國王將土地分贈給扈從、教會和親信,形成了一批大土地所有者,這不僅在經濟上削弱了王權,而且在政治上造成封建割據。公元715年,丕平家族中有“鐵錘”之稱的查理·馬特(CharlesMartel)成為了王國的宮相。查理·馬特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還是一位有遠見的政治家,他明白僅僅靠鎮壓內亂、驅逐外敵,並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必須根本改變墨洛溫王朝無條件封贈土地的製度,實行有條件的分封,將豪紳顯貴跟王室緊密聯係起來,加強中央集權。這就是采邑改革。查理將國家掌握的及沒收叛亂貴族與教會的土地,分封給官員和將領,條件是受封者必須服兵役和履行臣民義務(如繳納租稅、交出盜匪)而且受封者的領地在一般情況下不能世襲,以防止領主勢力的擴大。

當時,內有各地貴族的叛亂,外有阿拉伯帝國的日益壯大,麵對內憂外患的形勢,查理·馬特靠自己組建的隊伍平定了各地的叛亂,並於732年在普瓦提戰役中打敗了入侵的阿拉伯人。一時間,查理·馬特風頭無二,甚至有人稱他為“西方世界天主教信仰的拯救者”此後他又戰勝了弗裏森人、薩克森人、巴伐利亞人和阿拉曼尼人,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統治。當公元737年法蘭克國王西奧多裏克二世去世之時,他直接以宮相的名義接管國家,成了王國真正意義上的統治者。查理·馬特雖然一直掌管著法蘭克王國的大權,但直到公元740年去世之時,他也未能登上國王的寶座,而是將法蘭克王國的國土分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矮子”丕平(PippinⅢ)和卡洛曼。從父親手中接過大權的兄弟倆,先是槍口一致對外,掃除了墨洛溫王朝··中其他可能威脅到他們利益的人,隨後便是“禍起蕭牆”的兄弟之爭。在公元746年的決戰中,矮子”丕平大獲全勝,卡洛曼被迫循入修道院。接下來“矮子”丕平要做的,就是完成父親的心願,登上國王之位。擁有實權的丕平在幫助了不斷被北方的倫巴德人侵擾的羅馬教皇後,換來教皇以教廷的名義授予的王位,於公元751年取代了墨洛溫王朝的最後一位君王奇爾德裏克三世,開創了法蘭克王國的第二個王朝——加洛林(Carolingian)王朝。作為加洛林王朝的開國者,丕平是個不知疲倦的戰士和征服者。

他在748年和753年兩度平定薩克森叛亂,在749年鎮壓了巴伐利亞人的起義,在754年和756年兩次打敗倫巴德人,並把占領的羅馬城區與拉文那地區贈予教皇,形成教皇國。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矮子”丕平也是在征服阿基坦人的路上。他的東征西討,達到了如今的法國、意大利、德國等地,給自己的兒子查理留下了一個欣欣向榮的王國。查理大帝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之上,將法蘭克王國推向了頂峰。

486年,克洛維取得了人生第一個重大勝利——蘇瓦鬆大戰全殲羅馬戍將西阿格裏烏斯主力,並將對手推上了斷頭台,他取得的最大戰利品是巴黎附近的土地,隨後移都巴黎。但在分配其他的戰利品時,克洛維同部下發生了爭執。按照法蘭克人的傳統,戰爭所得物品應通過抽簽的方式分給全體戰士。克洛維想將其中一隻被奉為聖杯的廣口瓶歸還教堂,但遭到其中一名部下的反對,他認為克洛維無權拿走這隻瓶子,並一怒之下將“聖杯”砍爛。克洛維當場不好發作,但後來終於借故將這名部下殺死。這個故事廣為流傳,它所傳達的意義是,克洛維已不再是一個部落的首領,而已經是一個具有生殺予奪大權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