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與柔性管理
)第一節的群眾觀始於1927年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走。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衝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
始終認為:戰爭是力量的競賽和對抗,是正義和非正義的對決,這種正義的力量既需要已有的積累,又需要通過強有力的動員來整合和凝聚廣大民眾。這一觀點的基礎是尊重士兵、尊重群眾,相信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用進步的政治思想教育群眾,通過提高士兵和群眾的思想覺悟,使他們自覺主動地投入到人民戰爭之中,集聚強大的正義力量,團結全體民眾創造曆史。實踐證明,曆史永遠由人民譜寫。企業的利潤永遠是員工創造,作為企業管理者就是想方設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是《論持久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在他的《論聯合政府》中作了最好的解釋:隻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任何困難都能克服,任何敵人都不能壓倒我們,隻會被我們自己所壓倒。
在其詩詞作品中以“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深刻表達了人民戰爭必須依靠群眾的觀點。他的關於動員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武裝人民群眾的思想,形成於早期的革命實踐。1927年初,在湖南中部農村對農民運動進行了一次調查。這次調查使對一個問題的思索漸漸地明晰起來: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裝鬥爭,必須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以武裝的革命對付武裝的反革命”;要進行“武裝的革命”,就必須“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實行工農武裝割據,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正是基於這個認識,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發動人民群眾,教育人民群眾的工作中,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自覺投身革命的積極性。
在井岡山鬥爭時期,不僅堅決反對那種“一枝槍也要集中到紅軍”,“隻要主力紅軍,不要群眾武裝”的錯誤思想和做法,而且把教育和引導人民群眾起來建立自己的武裝規定為紅軍的任務,要求“紅軍除了打仗消滅敵人之外,還要負擔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在的領導下,井岡山根據地建立群眾武裝的工作如火如荼,農民自衛軍、梭鏢隊、赤衛隊、童子軍、少先隊等各種形式的民兵組織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長。從1927年到1937年,在10多個蘇區紅色根據地中,民兵一度發展到300萬人,是當時紅軍兵力的10倍,成為中國開展第二次土地革命戰爭的重要力量。
抗日戰爭時期,對於發動人民群眾自覺自願抗日的問題,進行了實踐的總結,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係統完整的理論。這些理論在他著名的論著《論持久戰》中進行了闡述。這一理論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中國革命的各個階段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在解放戰爭中,各解放區始終按照黨中央、關於“我軍人力資源是民兵,保衛鄉村也是民兵,必須迅速擴大民兵組織”的指示,大力發展群眾武裝。到解放戰爭後期,中國領導下的民兵隊伍已發展到550多萬人。廣大民兵參軍參戰,支援前線,保衛後方,發展生產,在三年解放戰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充分表明中國領導的民兵隊伍是一支強大的戰略後備力量。
)第二節親自組織和領導了群眾大生產運動
1940年以後,延安遭遇到從未有過的物質困難。日軍改變軍事策略,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實施極其野蠻殘酷的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國民黨也趁火打劫,不僅停發了八路軍的軍餉,而且對敵後根據地尤其是陝甘寧邊區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不準一尺布、一粒糧進入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加之從1941年到1942年,華北連年遭受旱災、水災和蝗災的侵襲,天災給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造成極大困難。
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曾這樣描繪幾乎陷入困境的部隊:一個傷員忍著劇烈的傷痛,缺醫少藥,目光中流露著殷切的企盼。當時,醫生身上隻剩一片安眠藥了,隻好把這片對傷員無法起到任何療效作用的安眠藥送給了他。穿著打著大補丁的褲子,麵容清臒。對邊區經濟陷入的嚴重困難也作過如此的回憶: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
國民黨企圖把我們困死。能否克服困難,渡過難關,成了關係抗日戰爭能否勝利、中華民族能否獨立解放的大問題。在這個危急關頭,表現出臨危不亂、處驚不變的風度,他重視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堅信隻要把群眾動員起來,他們就能自己解放自己,而且能產生移山填海的偉力,什麽困難都壓不倒人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等領導人自己帶頭開荒,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它宛如烈火,迅速將蔣介石製造的饑餓甚至死亡的魔影,焚燒得幹幹淨淨。
麵對曾經一度陷入困境而今雄姿英發、一派生機的部隊,風趣地說:國民黨要困死我們,餓死我們,他們越困,你們越胖了。看,困得同誌們連柳拐病都消滅了。困難,並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動手征服它,它就低頭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親自組織和領導群眾進行的大生產運動證明:依靠群眾自己的力量,完全有可能戰勝一切困難。戰爭的偉力,源於最廣大的民眾之中。
)第三節市場解讀
漫長的革命曆程中,在抓組織建設的同時,關鍵是能以人為本充分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最終取得了武裝鬥爭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共和國建設的巨大成就。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都離不開一支敢拚善打的團隊,而團隊的塑造來自於剛柔並重的企業管理。從企業實踐的角度來看,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是密切聯係在一起的。沒有剛性管理的企業必然是無序的、混亂的,沒有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也必然喪失其立足點。柔性管理是以剛性管理的存在為基礎,但作為剛性管理又必然要靠柔性管理來凝聚提升,缺乏一定的柔性管理,剛性管理亦難以持久。在企業的實際管理工作中,剛性與柔性都相得益彰,不斷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人們提倡的無論在生活中、工作中所謂的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也是這個道理。
一、郭廣昌:找得多、找得準
對人才具有強大磁力的郭廣昌最大的體會是,一定要學會使用比自己強的人,要學會用在某個領域比自己強的人,這些人往往就是專家。企業家經營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找老師的過程。複星能夠快速發展到今天,也就是老師找得多、找得準。
複星從來不對高級人才實行定編、定崗、定責式的管理,這種“三定”管理方式,隻在對底層員工的管理中才用。高級人才的激勵方案不與縱向比(同一崗位的曆史比)、不與橫向比(集團同一級別、規模的其他人比),主要與這個人才的市場行情比,與他進入企業後可能帶來的價值比。高級人才引進上的“一人一議”政策,極大地加強了複星與國有企業甚至外資企業的人才競爭力。
複星把人才作為資產來管理,即把好人才資產的保值增值關。以前企業丟了一部相機都會有人賠償負責,可走了一個人才卻很少有人承擔責任,這種製度最大的缺陷是沒有把人才當成資產來管理,容易造成人才流失。複星中高層人才的流動率之所以能保持在很低的水平,重要原因就是複星把人才當成資產在管理,充分重視人才,流失了一個人才,相關領導都是要負責任的。
人才養護,留住人才很重要。複星已經形成了一套製度,每60天由各級領導與他所領導的人才,逐一進行一個小時的談話,並記錄在案。談話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人才對薪酬、崗位、環境的滿意度三方麵。之所以以60天為一個周期,是經過科學研究發現的,即激勵政策對一個人的積極性一般隻能維持60天左右,在這個周期內,跟員工進行一次思想交流,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人才的消極、抵觸情緒減少到最低限度。
讓人才發揮作用,就是正確定位股東、董事與經營者,或上級與下級的關係。對複星而言,真正的核心價值是股東與人才。為了做到這一點,複星善待員工的政策可謂仁至義盡,不惜血本。員工福利計劃中,不僅僅涵蓋了人們俗稱的“三金”,而且還加進了上海最新要求企業給員工加的“四金”,帶薪休假的概念,在上海的民營企業中是比較少見的。作為一家擁有3000多名員工的民營企業,不折不扣做到並不容易。
據報道,複星集團除了將所有員工納入上海社會勞動保障體係外,還為所有員工購買了商業保險作為有益的補充。該集團最近幾年每年支付的相關保險費用都在4000萬元以上。
讓員工擁有一套涵蓋了社會統籌、商業保險、帶薪假期、特殊福利等一係列較為完善的保障體係,實行“個性化工資”的薪資政策體係,讓每一位員工都可以有機會擴大自身的價值貢獻度。
複星的老班底是複旦師生,創業早期進來的也以複旦人為骨幹。但隨著複星事業一日千裏的高速擴張,現在的複星體係裏麵,有很多知名的企業家空降進來,他們都為複星帶來了相當可觀的發展空間。“空降兵”問題是許多大企業遇到的雙刃劍,一是“空降兵”著陸後如何迅速轉變為地麵部隊,二是怎麽磨合“空降兵”與“元老”之間的差異。
在組織架構上,複星的經驗是預留空間。郭廣昌說:“企業就像一個小孩,每天都在成長,衣服永遠是偏小,因此企業的組織架構搭建得大一些,甚至是說浪費一些,這樣才能適應企業的迅速長大。”建設一個既可以不斷吸收新的精英進來,又能保持“空降兵”與“元老”的積極互動的開放的動態平衡的人性化組織架構,給企業急劇擴張準備了空間。
二、祝義材:軟繩子捆人是門學問
一個人要贏得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別人。成功企業的魅力就在於它能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並用人性化的經營,調動企業每位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持續不斷的活力。祝義材在雨潤集團就實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遍及整個雨潤集團,成為雨潤集團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
有這樣的一件事,雖說發生在幾年前,至今仍被人們時常提起。
陶士奇,是集團下屬東海縣福潤公司包裝車間的一名普通職工,上班時,不慎摔倒在地。原本似乎不是一件大事,誰也沒有料到,一跤竟讓他昏迷了整整三年,這一來事情變得複雜了,福潤公司向集團作了匯報,畢竟人命關天。祝義材當即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找最好的醫院為其醫治。並決定派工會主席全程陪同治療。另派一名職工照顧病人飲食起居。徐州、南京、北京,醫院一個比一個好,先後做了兩次開顱手術,醫療費用多達40萬元,除去保險公司理賠10萬,其餘全部由公司支付,一年過去,並沒好轉跡象。醫生說幾乎沒有恢複的可能。家屬說,該做的都做了,不能再拖累公司,放棄吧!可公司領導遵照祝董事長的指示精神,說隻要有一線可能,我們就不能放棄,務必要爭取。
蒼天有眼,經過三年堅持不懈的努力,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守護,陶士奇死裏逃生,竟奇跡般地站了起來。稍後,他病退在家,企業按勞動法規定一次性補償他七萬元,並每月發放生活費800元,而且還喜遷了新居。他的感激是難以言喻的,總說:“是雨潤集團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人性化的管理,體現了祝義材柔性的一麵,展現了他的親和力。但別忽視他另有剛性的一麵,這除了產品質量管理方麵嚴格的規章製度外,還表現在人才的培養上,就大學生來說,雨潤是南京市人才市場吸納大學生就業的大戶,僅2006一年,雨潤即解決了超過2000名應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大學生來到雨潤,首先要經過三個月的軍訓,那比考入大學時接受軍訓要嚴格得多。接著要下到車間培訓四個月,從做衛生、洗手、台板等最基本的活計開始。那真的是既苦又累,祝義材認為這樣的曆練是必需的,是他們走上社會的第一課,也是為正式上崗打基礎。其中有少數大學生經受不住離開了,絕大多數堅持了下來,他們之中有不少後來成長為生產技術骨幹和部門負責人。有位大學生說:“開始,我也覺得董事長太不近人情了,那真是受罪。可挺過來之後,覺得磨煉了意誌,了解了社會,進而受到重用,那一課實在是必不可少的,原來董事長是用這種方法來培養人啊!”
祝義材說:“大學生應該樹立‘兩個文憑觀’,走出校門拿到‘知識文憑’後,還必須拿到‘實踐文憑’,而拿到‘實踐文憑’,至少需要八年時間,隻有經過八年,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做一個企業家,他對走進雨潤的大學生充滿殷切的期許,他的這一思路正為愈來愈多的大學生所理解,“鬆是害,嚴是愛”,因而,他受到大學生們的擁戴,凝聚力由此而生。親和力和凝聚力,在他身上融為一體。
三、石油大王:不付工薪付利潤
美國石油大王保羅·蓋帝是個用人高手,“高”就高在能夠設法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
米勒先生是美國著名的優秀管理人才,對石油行業很內行,而且勤奮、誠實,管理企業有本領。所以保羅·蓋帝把他聘請了進來,任務是勘測郊外的油田。為了考察米勒的真正本領,蓋帝在米勒到崗後一個星期到洛杉磯郊外油田去視察,結果發現員工與機器閑置,工作進度慢。另外,他還了解到米勒下工地時間很少,整天呆在辦公室。因此,該油田費用高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針對這種情況,蓋帝又提出了他的要求。
過了一個月,蓋帝又突然到那裏去檢查,結果他發現改進還是不大,因此有點生氣,很想對米勒大發脾氣。但他還是冷靜了下來,決定先和米勒談談。
蓋帝問米勒說“我每次來這裏時間不長,但總發現這裏有許多地方可以減少浪費,提高產量和利潤,而您竟沒有發現。”
米勒卻說:“蓋帝先生,因為那是您的油田。油田上的一切都和您有切身的關係,那使您眼光銳利,看出一切問題。”
米勒的回答使蓋帝陷入沉思,他決定嚐試另一種管理方式,他再次找來米勒,對他說:“我把這片油田交給你,但不會付給你工薪,而付給您油田利潤的百分比,你看這個怎麽樣?”
米勒考慮了一下,覺得這對自己雖然是個壓力和挑戰,但亦是一個展示自己的好機會,而且幹得好的話收入還會增加,於是欣然接受。從那一天起,洛杉磯郊外油田的麵貌一天天地改觀了。他對這裏的一切運作都精打細算,對員工嚴加管理。他把多餘的人員遣散,把閑置的機械重新使用,把整個油田的作業進行一環扣一環的安排和調整,減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費。他自己也幾乎每天走到工地檢查和督促工作。
兩個月後,蓋帝又去洛杉磯郊外油田觀察,這回他高興極了,這裏已找不著浪費的現象了,產量和利潤都大幅度增長。這次嚐試,米勒從中得到潛能的發揮和收入的增加,而蓋帝的收入也是水漲船高。
四、鬆下幸之助:“端菜”感激部屬
鬆下幸之助是日本鬆下電器集團公司的首任社長,被日本人稱之為“經營之神”,享譽全世界。鬆下幸之助在企業的經營中,走出了自己獨特的經營之路,為了能給經營者以借鑒。鬆下幸之助曾將自己的管理方法披露:有一種領導者,運用超人的智慧與領袖氣質,有效地領導部屬達成目標。而自己能力不足體弱多病,所以不同於上述領導方式,他的方式是向部屬求助,請求部屬提供智慧。一句話,也就是利用員工的智慧。
鬆下幸之助常對部屬說:“我做不到,但我知道你們能做到。”鬆下曾經說過,經營者必須兼任“端菜”的工作。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讓經營者要親自去“端菜”,而是應該隨時懷抱此種謙遜的態度,對努力盡責的員工,要滿懷感激之情。隻要心懷感激,在行動之中便會自然地流露出來,這麽一來,當然會使員工振奮精神,因而更加努力去工作以作為回報。
鬆下幸之助先生曾經說過,當他的員工在一百人時,他站在員工的最前麵,以命令的口氣,指揮部屬工作;當他的員工增加到一千人時,他必須站在員工的中間,誠懇地請求員工鼎力相助;當他的員工達一萬人時,他隻要站在員工的後麵,心存感激就可以了;當他的員工達五萬或十萬人時,除了心存感激還不夠,必須雙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誠之心來領導他們。鬆下的這一段話,充分表達了他“柔性管理”的精髓。
【鏈接參考】
如何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並使之發揮到極致,一直是領導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作為一個農民出身的革命領袖找到了很好的辦法,就是充分相信群眾的創造性,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使千百萬人民無論在什麽時候,都能夠主動自覺的支持中國革命。可以說是開創了柔性管理的經典。19世紀末,西方“管理學之父”泰勒創立的科學管理是將人當做機器一樣看待,要求達到人機的最佳匹配,最終使人成為機器流水線的一部分。現代美國學者提出將人處於管理的中心和主導地位,稱其為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管理,依據企業的共同價值觀和文化、精神氛圍進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製性方式,在員工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誌變為個人的自覺行動。
小知識
柔性管理的表現
管理決策的柔性化。管理決策的柔性化首先表現在決策目標選擇的柔性化上。傳統決策理論認為:決策目標的選擇應遵循最優化原則,它所尋求的是在一定條件下唯一的最優解決辦法。而事實上由於決策前提的不確定性,不可能按最優化準則進行決策。有鑒於此,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了以滿意準則代替傳統的最優化準則,決策者在決策中可根據已掌握的信息作出滿意的選擇,而不必苛求唯一的最優解決辦法,因而具有更大的彈性。決策的最優化準則向滿意準則的轉變,實質上也就是從剛性準則向柔性準則的轉變。其次,管理決策的柔性化還體現在決策程序上“一言堂式的決策”屬於剛性決策,其最大缺點是很難避免主觀、片麵、武斷的錯誤,危害極大;“群言堂式的決策”是由相關人員獨立自主地自由發表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擇善而從,由此而形成的決策,稱為柔性決策,其最大好處就是可以盡量避免剛性決策可能造成的失誤。
獎酬機製的柔性化。柔性管理適用的對象是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高素質員工。而創造性活動往往是一個探索過程,其間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偶然性,且智力活動本身難以直接計量,所以創造性工作亦難以量化。倘若硬性地將其量化並以此作為獎酬依據,勢必會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抑製了其潛能的發揮,因而柔性管理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獎酬機製的柔性化。除了物質上的獎勵更應注重精神上的嘉獎,還可以通過擴大和豐富工作內容,提高工作的意義和挑戰性對員工進行激勵。同時,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柔性管理還體現在企業內部員工的配置、人才的流動等諸多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