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後悔藥

心裏知道了世界上沒有“如果”以後,我就基本上不再用“如果……就好了”“要是……”“早知道……”這樣的句式說話了,雖然心裏還是會懊惱一下,反省一下,但畢竟說了白說而且顯得特別傻。

因此為了在人前顯得聰明有章法,我一般都會說“事已至此,接受現實,總結經驗,未雨綢繆”之類聽起來特別睿智冷靜的話——當然也確實是這麽想的,已經過去了的事,還能怎麽樣呢?回頭看要是一個爛攤子,再怎麽胡思亂想粉飾太平都還是個爛攤子,時間不倒流,世間從來沒有後悔藥。

但是我有個朋友跟我說:“後悔沒用,不代表不後悔。”

我想起那些後知後覺和猛然驚醒意識到的東西,那些荒廢掉的時間、錯過的機會、踩不上的點兒、犯過的糊塗,隻好表示同意:“就是因為後悔得難受了,才知道要改變和進步啊。”

“所以,”我那朋友繼續逼問我,“那你都有什麽事兒特後悔呢?”

是啊,如果有如果,如果能穿越,如果我不怕顯得特別傻而曆數起來的話,如果我能給過去的自己送去後悔藥……我應該給什麽時候的自己,送點兒什麽藥呢?

第一粒後悔藥。

除去爹媽和生長環境不能選之外,其他其實都是自己能選的,用不著任何人做主,問題是我很晚才明白這一點。我很晚才意識到,爹媽有爹媽的三觀,爹媽有視野的邊界,他們的三觀和邊界基於他們成長的環境和曆史時期。很遺憾的,我們深愛的爹媽並不是權威。

爹媽說要好好學習,說要實事求是,我都同意,一直照著做了。但是爹媽還說,北京最好,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好,不要去,我就信了。

什麽叫作好呢?一代和一代的標準不一樣,一般來說,最難獲得的就是好的,所以溫飽、安逸、舒適、少費氣力自然是爹媽眼裏的好。但是,過了很久,我終於弄清自己的三觀之後,我才發現體驗最大化是好。這個好未必是當下的溫飽、安逸、舒適、少費氣力。

還有,無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好與不好,都可以去。本來生命短促,有機會拓展視野的邊界而不拓展,就是損失。況且,真正的好,經得住比較與考驗。就像飽經滄桑的老男人和涉世未深的小夥子同時愛上我的話,我會認為前者比較可信雋永,因為我是他在足夠的數據庫裏比較後勝出的。

然而我是爹媽的好孩子,我一直在北京,溫飽、安逸、舒適、少費氣力,這麽大的世界,我卻有無數沒吃沒看。如今已經三十多歲,當我創業、結婚,試錯成本已永不再似從前。隻活一次,最無畏無羈絆的年歲裏我本來有條件卻沒有行走生活在別處,是第一粒後悔藥。

第二粒後悔藥。

我在中國人民大學(下稱“人大”)的碩士生導師,人又酷又淵博,還教給了我很多超越知識本身的東西。(參見“我的導師”)

2005年,在人大新媒體係上到研究生二年級,我看到書上說,好的事情應該既是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行業,又植根於熟悉的領域,就思考起來。後來我有了個想法,就興衝衝地找導師去匯報。

我問導師:“您說,是不是可以建設一個在線平台,專門提供可以供大眾分享的虛擬演播室。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播報員,使用家用視頻頭采集自己的圖像。平台可以為使用者提供虛擬演播室環境,包括背景、音樂,甚至可以DIY最基礎的片頭和字幕。這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媒體源,滿足自我存在感,還自下而上地傳播和共享信息。”

“然後呢?”導師問我。

“然後就培養用戶,擴大流量,就贏利!”

“你就愛想這些銅臭的東西!”導師說我。

那時候我還沒有創業,還沒有進入真正的交換世界,還羞於談錢。於是讓導師一說,我就因愧疚而心虛了。

五年之後,當各種自媒體分享型平台充實生活,紛紛造勢甚至大賺特賺的時候,我回校拜訪導師,導師突然說:“你當初想的那個項目,其實不錯!”我愣了一下,突然意識到,當我充滿希望的想做一件事,其實誰都可以反對,誰反對都沒關係,本來再敬仰的導師也並非時代的權威,而我隻要做就好了。像這樣一個項目,大可以出手啟動,贏當然好,輸並不可怕。重要在於我試過。出手便有贏的可能,按兵不動就隻能除了後悔一無所有。結果,除了記得曾有過的這個想法,我一無所有。這是第二粒後悔藥。

現在看,所有的後悔藥都來自於可以嚐試的沒有嚐試,可以改變的沒有去改變。後悔藥都要送給曾有的幻想和白日夢,送給沒邁出的那一步。終究沒有如果,想了沒做的,全是白想,一切都是零。“但是”之前,“要是”之後,都是廢話,“就算”和“哪怕”才是硬貨。

我隻希望,未來幾十年,我不再送類似的後悔藥給現在的自己,因為我已經知道,遲疑猶豫和空想無法兌換出豐富的生命,而我的生命隻此一遭。

隻此一遭,別無機會。扮美些,強大些,嚐得更多,走到更遠,爬起跌倒,結婚生子,在鏡中注視自己蒼老,好好活過,不辜負這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