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觀易碎

七歲那年,現在想來應該是1985年冬天,跟隨我媽在北京西城三裏河街道商店用手推車排隊買冬儲大白菜時,我望了一會兒當時還響晴的北京的天空和旁邊聊天的街坊大媽,突然無限困惑,遂問我媽:“媽,為什麽我不是別人呢?為什麽別人不是我呢?為什麽我生在1978而不是其他年頭呢?為什麽我在這兒,而不在別的地方呢?為什麽現在、咱倆、在這,買大白菜呢?”

我媽平靜地說:“馬上就一年級下學期了,好好學習!”

還有一回,我印象更為深刻。我十四歲上初二,剛開始在課堂上學習思想政治。一天晚飯後,我問我爸:“爸,唯物主義認為,凡是現存的,都將是要毀滅的,所以其實地球也是早晚要毀滅的,人類早晚也是要毀滅的,對吧?”

我爸說:“對。”

我問:“那既然唯物主義認為連地球和人類都要毀滅,早晚都是個啥都沒有,為什麽還讓好好建設社會主義呢?”

我爸目光如炬,走過來,“啪”地扇了我一耳光。當晚無話。

那耳光弄得我又委屈又困惑,但我猜我提問的這些,一定是很重大的問題。(現在大概明白了,我爸當初那是在以他的方式保護我,把不安定的幼苗扼殺在搖籃裏。)

多年以後,我視我這兩次發問為成長中的哲學覺醒。有能力展開這樣的思考與提問,標誌著我脫離了無知無邪、渾渾噩噩小動物般的簡單存在。

知道一質疑就容易被扇耳光後,我就養成了自己默默瞎琢磨的壞習慣。雖然之後十幾年全是各種淺嚐輒止,時至今日我依然形成了自己的形而上觀點,該觀點其實是向著我十四歲的疑問延伸開去的。直到大學畢業後,我終於尋尋覓覓,投靠了存在主義。

關於這個主義,我依然沒有能力描述全貌。大概就是說人來到世間本來是一個偶然,全無意義,自己選擇活成什麽樣就算是有了個什麽意義。哲學點兒描述就是:人被拋到世間,本身的存在並無意義,但人有自我選擇和自我控製的自由,人在自由的選擇與行動中成為他自己,人的意義由自己創造——所謂存在先於本質。

“選擇”“自我控製”“行動”“創造”,畢竟這些詞兒孔武有力,比“境界”“無常”“頓悟”“涅槃”實在得多且易於操作。重要的是,每天吃什麽、穿什麽、說什麽、幹什麽,這些大大小小的選擇都有了出發點和去處,我可以盡情地選擇成為我自己。在這一點上,終於可以摒棄傻乎乎的通俗成功學,因為你可以選擇勇猛精進,也可以選擇混吃等死。隻要你不是茫然地勇猛精進,也不是茫然地混吃等死,隻要這就是你選擇的自己,這就是你選擇的意義。

形而上挺好的,留個念頭永遠向內裏撥開一層,再撥開一層。每一層的抵達都可以讓生活減少各種不必要的困擾。本來,Ph.D就是DoctorofPhilosophy的縮寫,任何一門專業學科,到最後抵達的都應該是哲學層次。到了那一層次,也許就能不再讓自己的生命隻活在當下不知所雲、模棱兩可般的刹那生滅而已了。

以上,就是我的基本三觀。三觀形成之後,我的整個世界就清爽多了,我才發現人與人的大分歧與小矛盾、團體與團體之間的敵意與互不理解,向上追溯,歸根結底全是三觀問題。

個體的穩定和完整全因三觀是否健全——一個人所有的語言、行為、成果和生活方式,都是三觀的折射。如果你的三觀混亂,你的語言、行為和生活方式就混亂。沒有例外者。隻有三觀的健全,才能讓你活成一個真正有形的人,而不是一攤肉、一團混亂不堪的情緒。

三觀健全的人都具有的特點是:充分接受了一種世界運轉的原理和邏輯關係,在此邏輯關係之內,知道自己是誰,要去哪兒,眼下正在幹嗎;又基於對以上逐條的明確,在看待事物以及做出選擇時,不盲從、不矛盾、不混亂、不自我顛覆;而且,真正完善的三觀非常堅固,很難被撼動和打碎。

因此,三觀越健全的人,活得越簡單澄明,做起事來越果斷幹脆,自己順暢,也不給他人添堵——要麽就是不添堵,要麽就是從根兒上就無法共處共事——兩個和兩撥三觀背道而馳的人在互相理解與接納上存在著無法調和的難度。

一個三觀完善的人也可以反映出豐富的多樣化,但那多樣化隻來自殊途同歸的方法論。就如同洋蔥剝開的確有很多層次,但本質就是洋蔥;鑽石看上去有很多璀璨表麵,但本質還是鑽石。不了解這個思考方法的圍觀者往往隻看到層次和多麵,沒理解到內核,隻被豐富表象所迷惑。

在成長、學習、交往、工作中遇到這麽多教訓之後,我終於明確,無論是自我培養、教育幼兒、麵試員工、組建團隊,還是考察戀愛對象,都應該責無旁貸讓三觀先行。綱領明確會讓人少走無數彎路。說不清自己三觀的,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明白人。

究竟,什麽是三觀?

三觀之一“世界觀”:你眼中的,世界的運轉規律和邏輯關係。

你覺得這世界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是精神還是物質主導的?

你覺得自然界是由某種力量創造或支配的,還是按照科學的大規律運轉的?

你覺得有神和鬼嗎?有冥冥天意嗎?有因緣果報嗎?有命運嗎?還是偶然性、必然性與概率的疊加?

理論上,你對世界的認識,必居以上其一。如果你發現哪個都不是,或者一直在搖擺變化,那麽我可以遺憾地認為,你的世界觀依然支離破碎。三觀首先就是世界觀,世界觀混亂一團,另兩觀也肯定沒戲。

你以為是每一天每一小時決定了你的人生嗎?其實不是,是世界觀一上來就把你的一切都決定了。

三觀之二“人生觀”:活的意義,死的意義。

你覺得人之所以被生下來,活著,是為了什麽?

你覺得你自己今生,活著,是為了什麽?

你是接受上帝的最終審判,是接受佛教的輪回轉世,還是接受科學的人死燈滅?

三觀之三“價值觀”:什麽東西是最可寶貴的。

是自由尊嚴最寶貴?愛最寶貴?福報最寶貴?體驗最寶貴?還是改變世界最寶貴?

三觀既定,其實生活就那麽一個主旨,就那麽一個大方向。所謂修行,不過是去粗取精,在自己建設的係統裏越活越清淨,各種雜亂思緒紛紛退散,日子久了,自然眉宇舒展,臉盤白淨。

在哲學範疇裏,三觀的完善會引起“劇院效應”——你遵從了哪種係統,你對萬事萬物和自我行為的解釋就都可以在此係統內自圓其說。世界觀讓你順滑地自行運轉,給你判斷一切的依據。因此,對於每一個個體的生活和感受來說,三觀隻有完整與否,沒有正誤之分。“三觀不正”這個詞兒,其實是“三觀不同”。

在這個基礎上,就可以明白人與人的根本異同,三觀一致者當然相見恨晚,三觀不投機者當然半句都多。他人的三觀如果穩固,都值得鼓勵與祝福,因為誰都有選擇自己三觀的權利。在一切開始前,探探三觀,那許多事就好辦多了。他人的三觀不是用來戰勝,而是用來理解和相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