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

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Cromwell)一直是英國政治史上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在2002年英國廣播公司(BBC)舉辦的20世紀英國十大偉人的評選中,克倫威爾名列第十。他受命於危難之際,一舉打敗了王黨軍隊,直至把國王送上了斷頭台,但不久他又在名不副實的共和國裏建立軍事獨裁統治,這位統帥就此兼有救世主與暴君的兩麵性。

克倫威爾的早期生活

離開學校後,克倫威爾回到家鄉,靠種田和收租過日子。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這時的克倫威爾一點都不像一個英雄人物,整天忙於養家糊口,應付家裏的十幾張嘴。

(一)臨危授命

克倫威爾1599年4月25日出生於亨廷頓郡一個中等貴族家庭,父母都是虔誠的清教徒。他早年在劍橋大學攻讀自然科學、曆史與法律,上學時接受了清教的信仰,成為清教徒,後回鄉經營農場。

青年時期的克倫威爾體魄雄健,堅毅勇敢,喜歡搏擊騎射,有超人的膽略和遠見,思維敏捷,擅長辯論,具備“亂世梟雄”的典型氣質。1628年與1640年他兩次被選為議會議員,因思想激進且能言善辯而引人注目。

內戰初期,議會軍隊屢遭敗績,大多數議員畏懼國王的權勢。議會軍隊首領曼徹斯特伯爵甚至說:我們打敗國王99次,他仍是國王;國王打敗我們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絞死,子孫後代都要做奴隸。這種心理長期存在於議會陣營中,因此議會軍行動遲緩,害怕與王黨軍隊正麵交鋒。王黨軍隊乘勝前進,一度逼近倫敦。為扭轉戰局,議會與蘇格蘭結盟,雙方同意相互支援,並肩與查理一世作戰。

在此時刻,克倫威爾應召入伍,他在家鄉及時招募一批精通騎射、清教信仰堅定的自耕農組建一支軍隊,加強軍事訓練。這支軍隊奮力搏殺,屢建戰功,從63人發展到1100人,成為議會軍隊的中堅,因驍勇善戰被譽為“鐵軍”

(二)連戰連捷

1644年7月2日下午7時,在英格蘭北部的馬斯頓荒原上,克倫威爾指揮的“鐵軍”與國王軍展開血戰。轟隆!轟隆!議會軍隊的炮彈像長了眼睛似的直向國王軍的陣地飛去,頻頻擊中目標,國王軍隊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正當他們被打得暈頭轉向的時候,又傳來了一陣喊殺聲,原來議會軍的騎兵出其不意,搶先發動進攻,衝了過來。騎兵們個個身騎高頭大馬,人人手舉雪亮馬刀,朝著國王軍陣地猛殺過來。國王軍倉促應戰,但很快被驍勇善戰的騎兵部隊擊潰,雖經左衝右突,仍舊逃脫不了覆滅的命運。僅僅一個晚上,國王軍就有4000多人被殺,1500人被俘。通過這次勝利,議會的軍隊穩住了陣腳,逐漸奪取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此後克倫威爾推動議會下院在1645年1月通過《新軍法案》以“鐵軍”為核心擴充為“新模範軍”NewModelrmy)這支紀律嚴明、素質優良的新模範軍建軍之初隻有2.2萬人,戰爭結束前夕達7萬人。

以新模範軍為主力的議會軍隊很快扭轉了戰局,1645年6月14日淩晨,在英格蘭中部納西比(Nseby)山莊附近,國王軍與議會軍展開了最後決戰。查理一世想用閃電式的攻擊突破議會軍的陣地,然而,正當他的突擊隊伍追擊議會軍的副將時,克倫威爾的騎兵已經突破國王軍的右翼,直接攻入國王軍的後方。查理一世大驚失色,連忙化裝成仆人,混過議會軍的哨兵,逃到蘇格蘭。國王軍全軍覆沒,被俘5000多人,軍事物資統統被議會軍繳獲。納西比之戰,議會軍幾乎消滅了由查理一世親自指揮的全部部隊,獲得了決定性勝利。1646年6月,逃亡到蘇格蘭的查理一世被蘇格蘭軍隊俘虜,1647年2月被蘇格蘭人以40萬英鎊的高價交給英格蘭議會,內戰暫時告一段落。

(三)處死國王

王黨被打敗了,但革命陣營內保守的長老派和激進的獨立派之間的鬥爭卻日趨激烈。長老派控製下的國會為削弱獨立派的力量,於1647年2月強行通過裁軍決議,準備解散大部分軍隊,剝奪克倫威爾軍權,並拒發軍餉。議會的不當做法弄得將士們群情激憤,克倫威爾當機立斷,在8月初率軍進駐倫敦,逼迫國會投降,以克倫威爾為首的獨立派軍官集團掌握了政權。

但此時,軍隊內部也發生了獨立派與政治上更為激進的平等派的分裂矛盾,查理一世借機逃脫,妄圖複辟。1648年2月,王黨在英格蘭西南部暴動,挑起了第二次內戰。麵對王黨軍隊新的威脅,獨立派與平等派齊心協力,遠征蘇格蘭,徹底擊敗王黨軍隊,結束了戰爭。同年12月,查理一世再次落入克倫威爾軍隊手中,被囚禁在威克島,麵對革命者的處置。

1649年1月,最高法庭展開了對國王的審判,在經過四次開庭審理之後,以“叛國罪、挑起內戰罪、破壞法律罪和英國人民自由罪”判處查理一世死刑,並於1月30日執行。

1649年1月30日中午,英格蘭王宮外的白廳廣場人山人海,隻見王宮的側門打開了,裏麵押出一名囚犯。他,就是不可一世的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下午1時,行刑的時刻快到了,查理被押上了斷頭台。他看了看四周,崗哨林立,人頭攢動,心裏感慨萬千。他仰望蒼天,有條不紊地在主教麵前做起對上帝最後的祈禱,然後跪下,將頭放在斷頭台的砧板上。執行處決!法官以洪亮的聲音宣布。隨著這聲令下,行刑人一斧砍下,一顆曾經多年戴過王冠的頭顱立即滾落下來。處死查理一世引起整個歐洲王室的譴責與聲討,克倫威爾也就成為英國曆史上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明目張膽的“弑君者”

處決查理一世以後兩個月,下院通過廢除上院、將政權交給國務會議的法案,克倫威爾出任國務會議主席。1649年5月19日,國會宣布英國為共和國,建立共和政體。

(四)最後統一不列顛

共和國成立之後,克倫威爾掌握了英格蘭的軍政大權。為轉移國內人民的視線,特別是士兵的不滿情緒,克倫威爾開始發動對愛爾蘭和蘇格蘭的戰爭。

愛爾蘭是大不列顛西邊的一個島嶼,信奉天主教的教徒在1641年發起“愛爾蘭反抗”殺死當地清教信徒,在1649年控製了愛爾蘭大部分地區,他們表示效忠查理一世,與克倫威爾的共和政府對立。

1649年3月,英格蘭議會決定,由克倫威爾擔任遠征軍總司令征討愛爾蘭。克倫威爾很快組建了一支由130艘戰艦組成的龐大艦隊,配備1.2萬名全副武裝的士兵,開進愛爾蘭。克倫威爾命令,凡是看到有武器的愛爾蘭人格殺勿論;對於反抗輕微的愛爾蘭居民,則賣到西印度群島去當奴隸。1652年5月經過***,克倫威爾終於征服了愛爾蘭,並通過了《愛爾蘭處置法》沒收當地天主教徒的一切土地,分配給清教徒和他的軍隊,這樣克倫威爾和高級軍官都得到了愛爾蘭的大片土地。

1650年9月,他又率軍遠征蘇格蘭,打擊支持查理一世之子查理王子在愛丁堡複位的蘇格蘭人。9月3日在英格蘭西部的伍斯特(Worcester)附近,查理王子的軍隊被克倫威爾的軍隊徹底打敗,全軍覆沒,查理王子僥幸逃命,被迫逃亡法國。1652年5月,克倫威爾的軍隊占領了蘇格蘭全境,英倫三島宣告統一。

我的願望……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你們能寬恕將我送至此的那些人,因為他們的聲音並不屬於他們自己。同時,我也希望你們能繼續享受作為一個英國國民所能享受到的自由,但願這不是奢求。寬恕是君主的特權,現在,我將它留給了你們。

——查理一世死前發言

克倫威爾在聽到槍聲和在指揮一個中隊時,已經43歲了。人們不禁要問,一個未經過軍事訓練的鄉下紳士怎麽能打敗在歐洲經過最著名的軍官專門訓練的士兵呢?回答是,克倫威爾具有一種天賦的作戰才能。

——查理·費爾斯《克倫威爾傳》

(五)軍事獨裁統治

克倫威爾班師回朝後,信奉“王在法下”的議員們紛紛讓他退出軍職,把軍權交給議會。權傾朝野的克倫威爾豈容大權旁落,決心用武力解決問題。

1653年4月20日上午,克倫威爾獲悉議會正召開會議,準備了一個新的選舉法以對抗自己。我馬上到議會去!克倫威爾聽到這個消息,來不及更換禮服,就帶領一支300人的軍隊衝入了議會。議員們,你們繼續在這裏坐著已經是不合時宜的行為了,我想你們必須要讓位給比你們更加適合這裏的人們!克倫威爾以響亮的嗓音高喊著。你怎麽敢汙辱議會!膽子大些的議員們憤怒地指責克倫威爾。夠了!夠了!克倫威爾一麵跺著腳一麵高喊道,我不承認你們這個議會,我取締你們的議員資格!接著,克倫威爾指著議員們說,你們自稱是議會?不!你們不是,我再說一遍,你們不是議會,你們當中有酒鬼、淫徒、不敬神者,你們道德敗壞,……你們這些道德敗壞的人,玷汙了上帝,你們不配成為代表上帝選民的議員,走吧,通通離開這裏,以上帝的名義,離開這裏。經過一番撕扯打罵以後,1640年建立起的長期議會被解散了。

1653年12月16日,一場英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就職儀式在倫敦市政廳舉行。克倫威爾被宣布為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組成的共和國的護國主。在士兵的歡呼聲中,克倫威爾登上最高統治者的寶座,接過玉璽和寶劍,名副其實的軍事獨裁政權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克倫威爾任護國主後不久在全國各地成立了11個“軍管區”每一個軍管區由一名將軍統治,除了鎮壓反對勢力和防禦事務之外,將軍還擁有管製地方政府的權力,甚至本身就兼任地方政府首長,克倫威爾的權勢借著軍管到達全國各地。

克倫威爾全力在英國推行清教,他不僅宣布英國國教會和天主教會為非法,罷免舊教的神職人員,還製定了嚴格的清教戒律,要國人按清教成規行事,諸事都必須像個“清教徒”不僅不可喝酒,不可賭咒,安息日還不可出門,店鋪不可營業,連在外麵“閑逛”都會受到懲罰。

晚年的克倫威爾失去了往日的驍勇和威風,精神極度緊張,時常提防被人暗殺。他在重病之際感到恐懼,害怕自己殘酷鎮壓異己的事情得不到上帝的寬恕。當聽到牧師的寬慰後,他鬆了一口氣說:我得救了!1658年,克倫威爾在指定兒子理查德為護國主的繼承人後,於9月3日下午3時與世長辭,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裏。

1651年,為進一步維護英國的海外貿易,克倫威爾領導的共和國政府通過議會頒布的《航海條例》規定:凡從歐洲運往英國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或商品生產國的船隻運送;凡從亞洲、非洲、美洲運往英國或愛爾蘭以及英國各殖民地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或英屬殖民地的船隻運送,違者沒收其運載貨物。這使得依靠海上中轉貿易獲利的荷蘭受到極大限製,英、荷為此爆發第一次海戰,最後荷蘭實力不濟,被迫承認了《航海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