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再版)

其實,我有一個很大的夢想,就是寫一本讓讀者可以心理自愈的書,《幸福從心開始》是我的第一次嚐試。這本書從出版到今天已經近7年,感謝中信出版社願意為此書再版。這本《你在為誰而活—清醒思考,贏得幸福人生》裏,我作了不小的增減,也對原文有一些潤色,以便於讀者領會。

要感謝這麽多年來一直喜歡我的朋友們,在我的博客、微博裏有你們給予我的很多建議與回饋,更多的是欣賞與鼓勵。我在微博裏說:“理解流動的感覺與凝固的字詞間存在的不同,理解生活的複雜與分類學的簡單之間的不確定性,理解知覺中的現實與認知選擇與重建中的現實之間的差異,心理學才算入門了。任何學問都一樣,隻有把理論與技術零散化、碎片化,融入自己的生命感受中,構成一種具有活力的場,應用在生活與工作中,才能從中受益。”這本書就是把心理學碎片化的過程。

在流動的感覺中,我們會明白世界上並沒有心理健康的人。疾病是健康的一部分,一個人不可能是完全健康的,也不可能完全不健康,或者前言說,人不是健康的,也不是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恰好是一個人心理成長的動力,是促使一個人盡快達成內心飽滿的保證。一個人的言行如果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無害,這個人的心理就是健康的,當然,無害也並非都好,無害是一種平和淡定的心態,也是讓人變得無為與平庸的心境。正如傳統命理學所講,命中帶煞不好,命中無煞的人也沒有大作為,有煞又能將其製服並為己所用的人才能大富大貴。心理困境猶如煞,能體驗這些苦痛又能利用這些苦痛去豐滿自己就是福氣。

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情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這些反應一定是有差異的,這些差異也是正當而且應當的。人的心理反應與感受正好是個人情緒與知覺的體現,通過它你看到了你。試圖修正它、否認它等於堵塞了情緒的出口,結果可能更糟。讀我的書需要以接納自我為基礎,不要總想改變自己,當你經曆得還不夠的時候,這種改變無疑是一種望梅止渴。《你在為誰而活—清醒思考,贏得幸福人生》這本書旨在表達愛這個世界要從愛自己開始。

對任何心理困境,你都要說:“這是我的,但我不是它。煩惱是我的,抑鬱是我的,哀傷是我的……但我不是煩惱、抑鬱、哀傷……我有比這些前言多得多的自我,在煩惱、痛苦的同時我還有快樂、自信、幸福與驕傲。”那麽,你就成了痛苦的主人,而不再是臣服於痛苦的奴隸。

我喜歡通過多重解釋去表達一個問題,目的是為了緩衝這麽多年來心理學給人們帶來的那種歸因式解讀。問題沒有原因,問題隻是生命自我發展在某一階段、某一時刻的變現,與過去、未來既相關又不相關。如果認定相關,我們就受製於它;如果能理解其不相關,我們可以更自由地發展。

每年冬天我都會在空氣清新的海南度過。在北京霧霾橫行的時候,我在美麗的三亞,穿著單衣,舒適地坐在陽台上吹著海風,做白日夢。生命需要張弛有度,人的心理、情緒也要有抑揚起伏,一切皆自然。

以此為序!

李子勳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