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Money 價值篇 (4)

最簡單的資產配置方法,就是將手中的資金分成三等份,分別做“保守”、“穩定”與“中高風險”的投資。“保守”投資像是定存、儲蓄險等;“穩定”投資則如紙黃金(黃金存折)、債券型基金、房地產、定期定額基金投資等;“中高風險”投資則如股票、高風險基金、外匯、期貨投資等。尤其,應該將家庭的儲備金放置於保本型低風險的投資中以備“不時之需”。否則,如果把隨時可能用到的家庭儲備金放入波動風險高的市場中,卻剛好碰到股災或波段低檔,此刻又碰到“急需用錢”的事件,比如小孩的學費、生意周轉金需要調度,而迫使自己在短時間內套現時,就可能失去回升時的獲利。

另外,資產配置也必須考慮年齡因素,年齡越大,當然越不適合高風險性的投資商品,比如,3000萬元以上的大戶,35歲需要養家的上班族,還有65歲靠退休金養老的資產配置可能大不相同,一個簡單的公式是:個人在風險性資產的投資百分比=100-個人的年齡

比如,你30歲,你可以考慮投資在風險性商品的比例是(100-30)×100%=70%,但如果你已經65歲,你可以放在風險性商品的比例就最好不高於35%。如果你有時間,用一張簡單A4紙,或是Excel的檔案,將自己的所有資產及投資列出來,再分別作風險評估,以作為投資商品的選擇,並且應該周期性地檢查自己的投資,在經濟局勢發生變化時予以重新評估。當然,平常也要增加對理財的相關知識,尤其是對新商品的認識了解,才會減少理財投資的不確定性,你說是嗎?

精省“消費財”,增加“資本財”

最近物價飆漲,讓很多人荷包大失血,但是,知名百貨公司的周年慶,似乎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每年隻要周年慶一開始,就有不少人拿出信用卡,拚命地買,拚命地刷。尤其是一些化妝品,更是受到女性朋友的歡迎。

沒錯,一瓶開價41500元的保養霜,在周年慶時間隻賣27000元,買一瓶就當場省下14500元,買個3瓶就省下43500元。對於有需求又多金的人當然非常劃算,我絕對讚成;但是,如果你的退休計劃還沒開始,對商品沒有迫切的需求,又或者你每個月都還沒有辦法省下2000元來做存款投資,但你卻願意花27000元,相當於每個月要花2250元來買一罐保養霜,你認為這樣的消費方式夠明智嗎?

隻有你有資格評斷自己的消費是否明智?

我永遠都記得一個故事,朋友開了一家高爾夫球練習場。一天,朋友跟幾個客人在聊天,談到自己的創業經過,他看著高爾夫球場笑著說:“你看,這些球被客人那麽用力地打出去,然後再掉到草地上被弄髒,雖然這些已經不再是新的高爾夫球,但我隻要把這些球撿回來,一樣可以繼續租用賣錢,而且,租金並不會因為高爾夫球被折損過而降低,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

這些高爾夫球對朋友來說,就是他的“資本財”。把錢花在“資本財”上的意思,就是把錢投在可以再生財的財物上,對企業來講就是土地、廠房、機器設備等;對個人來講,買房子、出租、買股票、買黃金都算。但是,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忙著把辛苦賺來的錢花在“消費財”上。

一位知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曾說過:“辛苦賺來的錢不要花在消費財上,而是要花在資本財上”,但什麽是“消費財”?什麽是“資本財”呢?用最簡單平實的話來說,“消費財”就是把錢大把大把花在“有去無回”的事情上麵。當然在花費的時候所帶來的效益就是很舒服、很快樂,但是這些錢隻要一花,就無法完整地拿回來,甚至就“不再回來”。比如,女性朋友經常會把錢花在化妝品、買衣服,或是為家裏買大大小小的日用品、裝飾品,而男性朋友則常會把錢花在3C商品、車子,或手機上。

而“資本財”則是把錢拿來當成可以再生財的工具,比如,把錢拿來購買可以生產的機器設備,把錢拿去投資買股票、基金或房產,甚至是把錢拿去充實自己,讓自己在職場上更具競爭力。

善用“資本財”可以不斷地幫自己賺錢回來,大家如果到過香港,可能都有領教過高峰時間出租車的難叫,但香港卻流行一種新的投資方式,就是炒作“出租車牌照”,因為全香港隻有1.8萬張出租車牌照,已經很久沒有發新的牌照,因此有不少人買牌照再租給出租車司機,還有人大手筆連買500張牌照。

一位25歲的年輕人,以38.7萬美元的價錢買下牌照,然後將牌照出租給司機,他隻準備了2成首付款,其餘的貸款就靠每月司機交給他的牌照租金支付。不過,高獲利也代表高風險,投資香港牌照市場,沒有製度,也沒有規範來約束。不過,每個月司機要幫這位年輕人交牌照的貸款,這位年輕人可的確發揮了創造“資本財”的效應。

現在是個物質豐富的消費時代,也是資本創富的年代,創造“資本財”,精省“消費財”,你也能“把錢變多”!

打造白領理財的六大“發財秘籍”

“白領”這個名詞在今天有了另外一個意思,很多人領了薪水,交了房租、水電煤氣費,買了米、零食和衛生紙之後,摸摸口袋裏剩下的錢,常常發現,自己這個月的工資又“白領”了!

很多人說,在通貨膨脹的年代,隻有有錢人跟沒錢人很敢消費,中產階級對金錢壓力的感受最大。很多白領每月領了薪水,在付完賬單之後,心中就充滿了“白領”的感覺,真是讓人不舒服啊。

尤其,現代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一般來說,男性的平均壽命為74.5歲,女性平均壽命則已經可長達80.8歲。想想看,如果55歲退休,男性朋友還有將近20年的退休生活要過,女性朋友則有25年多的時間。在這麽長的時間當中,如果每個月賺來的錢都等於“白領”,那剩下的時間要靠什麽收入來過活呢?

終結“白領”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始量入為出,以下6招發財秘籍,可以讓“白領族”變成“薪貴族”:

1.記賬是打開財富大門的起點

通過簡單的計算方式或軟件,詳細列出預算與支出;養成檢查及核對所有收據的習慣,看看商家有沒有多收費;通過簡單的計算方式,搞清楚你的每一分錢到底流向哪裏。很多白領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的錢到底花到哪裏,要先看得懂自己的財務,才有可能再看懂外麵世界花花綠綠的投資遊戲規則。而記賬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手記、Excel軟件,或商用的記賬軟件都可以,隻要自己方便使用即可,而記賬本的支出可分為:

固定支出:每個月一定得繳的花費,例如房租、水電、卡費、保險等。

浮動支出:除了固定支出外的花費,例如飲食、交通、雜項等。

每個月開始實施記賬後,通常會開始不衝動購物,一些非必要的東西會開始考慮是不是真的有需要購買才下手,最重要還是要持之以恒,從中檢視、改善並調整消費習慣。

至於收入部分,最好先減掉當月要存的錢,剩下的再來編列消費支出預算,這樣,更能幫助自己達到所設定的理財目標。

2.搞懂養老險,讓你退休有得花

很多人總認為,退休理財計劃離現在的時間還早得很,因此,總把它挪到最後才作考慮,事實上,退休理財計劃應該越早開始越好,越早開始儲蓄,就可以更善用時間複利的滾存,儲蓄的資金數目也越大。

養老保險是累計算的,到退休年齡繳費滿15年(目前政策),就可以享受養老金待遇,中間是允許有中斷時間的,領取方式要按當地規定為準。如果能先了解自己在退休時大約能領到多少養老金,也能計算出自己的退休金還需要多大的努力。

養老保險大約的計算方式:本地區社會平均工資的20%+個人賬戶累計的1/120(加過渡性養老金)。

假如一職工每年交3000元的社保養老金,共交30年,那麽個人賬戶累積為9萬元。假如他領取養老金時當地平均工資為2

000元,那麽他領的養老金約為每月:2000×20%+90000×1/120=400+750=1150元。(詳細可詢問相關單位或保險經紀。)

3.學會看懂經濟指標

如果你不懂得看經濟指標,不明白各項經濟指標背後的含義,那你永遠都不可能理好財,就像現在很多精明的家庭主婦也了解,當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超過3%時,就表示通貨膨脹就可能要來了,超過5%,就代表著正麵臨嚴重的通貨膨脹,要有相應的應對策略。

4.懂得教育小朋友理財

給孩子魚吃,不如教他釣魚。現代父母孩子生的少,大多盡可能滿足孩子的諸多需求,要引導自己的孩子了解父母賺錢的艱辛,進而懂得金錢的實際價值,學會自立及控製自己的花費,可以避免孩子成為“啃老一族”,也等於降低晚年退休生活的理財風險。

5.訂定個人或家庭的理財目標

每個人都應該有憂患意識,及早而且正確地設立理財目標,因為沒有人不希望到老不用憂愁錢的問題。但是,理財目標的設定,跟人生階段與風險屬性有關係,比如,單身的時候,資產增值可能比子女教育基金重要,但退休期的養老與遺產規劃,可能更為優先,確定具體的財務目標,花錢也會變得更為踏實。

6、重視人生兩張“資產負債表”

《商業周刊》曾經報導,《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作者是清崎和他的妹妹,他們一起在亞洲巡回演講。兩人雖然出生自同樣的家庭,但從小卻追求不同的人生,哥哥選擇追逐金錢,妹妹則追求靈性,省吃儉用隻為存錢到印度靈修。後來,妹妹發現自己得了癌症及心髒病,卻沒有買保險,所以必須支付上百萬的醫療費,還好,她哥哥已經是億萬富翁,能夠幫她解困。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投資在你認為有價值的事情上”。每個人認為有價值的東西都不一樣,在追求的過程中,無論你得到什麽,又會失去什麽,到最後都是要自己承擔。人生有兩張負債表,一張是“金錢賬戶”,一張是“心靈賬戶”。人生的資產負債表,有時不需要跟別人交代,因為別人也不會理解,但是,一定要記住,資產負債表的結果,最後是由自己來承擔,因此,“金錢賬戶”與“心靈賬戶”兩者都忽略不得。

基本上,學校沒有給任何保險,就不能領到退休金。而且,領取退休金的前提是要加入社保,交納養老金15年。除非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從2008年1月1日起,超過一個月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的,單位應該給2倍的工資,所以在工作的時候,也要注意爭取自己應有的權益。

“憶”如反掌:

一位網友曾提出在學校任職外聘工作,學校沒有給任何保險,也沒有簽合同,隻是每個月支付工資。後來學校合並了,此時網友也已經58歲了,他才想到自己是否能領到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