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Money 價值篇 (2)

3.一個月多存5000元,等於一個月想辦法存10000元,在收益率10%情況下,想要存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元,隻需要花近7年的時間。

4.一個月多存5000元,等於一個月想辦法存10000元,在收益率20%情況下,想要存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元,隻需花5年多的時間。

由上可見,理財跟不理財的區別可是非常大的,中國人最愛存錢,但越存越窮該有多心酸,很多人很有“智商”,但有“智商”的人不代表就有“財商”。每個月想辦法存的錢越多,並且通過有效率地存錢,跟一個隻會存死錢的人相比,兩者要存到100萬元,就相差了10年的時間。如果我反過來計算,並且在把年投資收益率固定為1%的情況下,一個有1000萬元的人,每年就可以賺到10萬元;而一個隻有10萬元的人,一年可就隻能賺1000元,同樣的投資收益率下,當然投資本金越多的人,賺的會越多。

也因此,在M型社會的衝擊下,如果你想放大你的錢,就應該及早設定個人的“存錢目標”,來放大可以為自己“錢滾錢”的本金,千萬別讓可以用來“錢滾錢”的本金就這麽輕易地在你的手中流失。

用工作賺錢,

更要用“錢”賺錢

盲從的羊:窮忙,越忙越窮

應變的狼:除了工作賺錢,也懂得用錢生錢

你的收入全部都來自“工作收入”嗎?

我想起28歲的王強,他在台灣從事媒體工作,月薪38000元(台幣),卻幾乎天天超時工作,假日還得接聽電話及參加各種記者會活動。35歲的陳小姐,在製造業擔任秘書,薪水35000元(台幣),每天也是常加班;重點是,晚下班的她總是趕不上接小孩的時間,還得貼費用給安親班幫忙照顧小孩。從事房貸業務的張先生,房貸縮放後,原本每個月的業績量卻被要求提高1000萬元(台幣),雖然達不到業績並不會被處分,但算下來也等於變相減薪。

想想看,“工作收入”沒有增加,物價卻越來越昂貴,想花都還不夠,還有什麽錢可以來“理財”呢?

還記得《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勃特·T·清崎曾說過令人震撼的話:“有一份工作的最大問題就是:會妨礙自己致富”。一般來說,年輕的時候,大部分的收入來自於“工作收入”,工作年資越長,應該就越有多餘的“工作收入”可以投入理財讓錢去生錢,所以慢慢會有兩份收入,一份是“工作收入”,另一份則是“理財收入”。到了年紀越長,甚至退休之後,因為無法工作產生收入,所以,就要靠“理財收入”,用年輕時存下來的錢來提供晚年生活所需。

“工作收入”是用“人”來賺錢,“理財收入”則是用“錢”來賺錢。如果你能在越年輕的時候,就能夠加大“理財收入”的比例,你就越能有機會提早享受“財富自由”。

很多有錢人其實都有很好的儲蓄習慣,同時,他們也會把儲蓄的錢拿去作主動有計劃的投資,所以會越來越有錢。北京一對80後的夫妻,兩人運用“錢生錢”的超級力量,從平凡的月薪族變成了人人稱羨的“薪貴族”。原來,夫妻兩人年薪各4萬元,一年大約可存下5萬,平日給父母每月1000元,其他的薪資則拿來做旅遊、進修、吃飯之用,幾年下來,兩人在北京西三旗買了90平方米的樓,4200元/平方米,房價37萬元,付了首付10萬元,剩下的27萬元分15年還,每月付2000元,但兩人買了房子,隔3年還是又存了12萬元,加上父母的3萬元,一共拿了15萬元投資股市,2008年初回收29萬元,還了父母及房貸,還剩3萬元。

2009年,夫妻兩人將房子以105萬元賣給外地來北京做生意的一對夫妻,然後用一個月2000多元的租金租了一間兩居室,兩人算了一下,105萬元可以住將近40年的時間。不過,夫妻倆還是又買了一間二手毛坯房,單價1.3萬元/平方米,三室兩廳南北通透板式小高層。原來的105萬元在銀行辦了VIP卡;205萬元的房款貸款95萬元,20年還清,房子還特別寫老婆名,因為老婆是首次購房可以享受7折利率。

結果,這對收入在北京不算高的夫妻工作6年,原來是一無所有,就靠著有效率地存錢,在北四環邊住上大戶型的房子,還買了小車,總資產從0升到250萬元(欠銀行95萬元,實際155萬元),全部都是靠薪水精省出來。

用“人”賺錢,跟用“錢”賺錢的不同就在於,替人打工賺錢的族群,必須要靠“工資”生存,所以一定要先有“工作”才能有錢;一旦工作能力減退,賺錢能力也會跟著受到影響。但是,越有錢的人,卻越能夠運用“錢生錢”的力量為自己帶來更多的財富,並且能夠“有錢有閑”地去考證照,擴展人脈,上課投資自己加強專業能力,或是出國旅遊增長見聞,拓展自己的國際視野。

但是,貧窮的人卻必須花更多的工時,兼好幾份工作,去維持原來的生計,整天忙個不停,沒有時間投資自己,也沒時間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每天累得要死,卻沒有錢理財,沒有資金投資自己培養更多的專業技能,整天被局限在單一的環境下,競爭力當然越來越小。

當然,如果全世界都沒人工作,隻用錢來賺錢,那經濟社會也沒辦法運作。也有一些專業人士,隻擁有一份工作,卻已經為自己帶來非常可觀的財富。但如果您不是這類人,就千萬別小看“錢生錢”的力量。如果投資收益率有10%,單身貴族想存100萬元,每月投資的金錢多寡,就決定存到100萬元的時間有多快。

每月存506元,30年可有100萬元。

每月存1454元,20年可有100萬元。

每月存5228元,10年可有100萬元。

每個人的腦力與體力總是有限,如果你想要打敗通脹,扭轉劣勢,你不但要想辦法開源拓展你的“工作收入”,更要靈活增加你的“理財收入”,你才能及早享受“財富自由”的美妙,千萬別小看“錢生錢”的力量!

投資,可以從“小”開始

還記得,一次在台灣上TVBS電視台“Money我最大”的節目錄像,當時,節目正在討論“上班族到底要存多少退休金才夠?”

一位小姐打電話進攝影棚問:“我的工作不穩定,每個月可能隻能存兩三千元台幣,這樣,我還有資格理財嗎?”

我馬上回答她:“恭喜你,隻要你開始下定決心理財,你就開始了成功的第一步。”

說是做的“仆人”,做是說的“主人”。投資,本來就可以從“小”開始。錢越少的人,就越應該下定決心理財。如果你每個月都能用心聰明地省錢,把錢努力用在對的地方,不但有可能不讓家庭開支出現負數,還有可能創造額外收入。尤其,現在的物價上漲幅度驚人,如果你隻把錢乖乖放著定存,錢一定會越來越薄,唯有通過持續不斷的理財,讓手上的資金也跟隨國際趨勢上揚,才能減少錢越存越少的壓力。

很多人說:“物價不停上漲,我的薪水光是應付開銷都不夠用了,小錢要從哪裏來呢?”

其實,我常常看到一些人在生活中不停浪費,而且浪費得一點都不健康快樂,有人一見麵就是要吃大餐,一餐吃下就是幾千元錢,吃完飯後肚子又脹得不得了,剩菜也不好意思打包,飯後再來點紅酒飲料或繼續happy。一些人花錢的時候很豪氣,吃到身體亮紅燈或有驚人的小腹時,再花大錢減肥;也有人花錢的時候非常豪氣,拿到賬單時又拚命懊悔,但總是克製不住花錢的,等到終身型醫療險要停賣的時候,卻拿不出錢來買到足夠保額,隻能跟自己的“健康”賭運氣,這樣的人,一點兒都不聰明。

事實上,我的理財觀念十分生活化,因為理財根本不隻是“投資”的行為而已,還包括“收支控製”、“風險管理”、“稅務”,“退休計劃”及“遺產規劃”等方法,如果你沒有先想辦法把錢省下來,便沒有機會去打理,那還談什麽投資,因此,理財的第一步,便是要“先有財富”。

千萬別小看這些省下來的“小錢”!筆者這本拙作因為非常受讀者歡迎,幾年來不斷更新再版。初版寫作的時候,700多元台幣就能買到一克黃金,(當然,黃金價格也有高低,如果您要進場,請先比較相對低點);200元人民幣可以定投基金;在台灣2000元台幣可以定期定額買基金。一些銀行甚至針對30歲以下人群,隻要1000元台幣就能作定期定額投資,2萬元台幣可以買一張股票;假設投資收益率有12%,每個月省3000塊,6年下來也能存到近30萬元台幣。不少進階性投資工具的門檻可都是從30萬元錢開始起跳,比如,像鎮金店的鑽石,這兩年從一克拉近30萬元漲到40萬元,想要賺中間的增值差價10萬元,您可得先有30萬元在手上才行。

而如果每個月能省1600元人民幣,投資收益率為8%,存上8年也有20萬。當然投入的錢少,在同樣的收益率下,累積的時間會比較久,但這筆省下來的錢可以有非常多的用途;最重要的關鍵是,這些錢是“省”下來的,可以把省下來的錢用在補充家庭成員的保險計劃,用於家庭成員罹患重大疾病的支出,避免因為意外事故而導致家庭經濟陷於萬劫不複的貧困家庭行列。大陸的民眾也可以選擇聯名共保的保險商品,比如也可以將每月家庭收入的800元左右,以400元為小孩存教育儲蓄,存400元的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定投可以選擇指數型基金進行定投。

俗語說得好:“能省就是會賺”,也就是說,原本可能被花掉的錢,但卻因為你能聰明地“戒急用忍”,不但省下來這些錢,荷包不變薄,創造“死薪水”以外的多餘收入,甚至還能創造“增值”的效果。

誰說,“小錢”無大用呢?

訓練自己變身“用錢達人”

你覺得自己很會“用錢”嗎?

現在,一些80後的年輕朋友可是超級會用錢,大陸不少年輕的蝦米族不甘心當“月光族”或“窮忙族”,可是發揮了不少用錢智慧。一位80後的女孩居然住在公司的衛生間,在裏麵還有一個馬桶的狀況下,把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小空間打點得非常溫馨,還用省下來的房租替自己買了一輛車。

還有一些80後的新婚夫妻,有了孩子之後,還會找一樣有孩子的父母一起分攤帶孩子的工作,這樣輪流照顧孩子,爸媽輕鬆,獨生子女也多了新的玩伴。您說,他們多會精打細算呢!

會用錢的人,一般來說,會比身邊的人更有“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