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為什麽我們的知識不能延伸

依賴域現象

我之前寫了本關於思維錯誤的書,這給我自己帶來了很多好處。企業家和投資者以豐厚的報酬邀請我去傳授清醒思考的藝術(順便說一下這本身就是個思維錯誤,因為如果自己去看書肯定更便宜)。在一次為醫生們進行講授的討論會上,發生了以下這件事。我講解了“基礎概率忽略現象”,並用醫學領域的例子進行解釋:一個40歲的男人胸口有刺痛感,可能是因為心髒有問題,也可能是因為壓力過大。因為壓力過大的情況出現得更多(較大的基礎概率),所以醫生建議首先針對壓力過大的病因進行治療,這是明智的做法。對於這個例子每個參加討論的醫生都能理解,但當我又舉一個發生在經濟領域的相似的例子時,大多數醫生都被繞暈了。

同樣,如果我給投資者們講課,用發生在金融領域的例子來說明思維錯誤,他們也會立刻明白,但如果我舉出發生在醫學領域的例子,很多投資者都會迷惑不解。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知識很難從一個領域延伸到另一個領域。這種現象被稱為“依賴域現象”。哲學家納西姆·塔勒布是這樣描述“依賴域現象”的:“棋手擅長解決棋局的問題,但僅限於這個領域。我們相信自己可以將能力從一個領域延伸到另一個領域,但實際上是不行的。”

哈裏·馬科維茨因其“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獲得199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其中他描述了有關投資的優化組合—在考慮風險和收益前景的前提下。但當馬科維茨麵對自己的投資—也就是如何將自己的積蓄在股票和債券之間分配時,他隻是對半分了,一半投資股票,一半投資債券。我們這位諾貝爾獎得主也不能將自己絞盡腦汁想出的方法用在私人事務上。這是“依賴域現象”很典型的例子,馬科維茨無法將知識從學術領域延伸到私人生活中。

我有一位朋友,大家都知道他在業餘時間喜歡極限運動,他曾經隻用繩索係住腰部,穿著滑翔衣就從山頂跳下。他上周和我討論為什麽創立公司是風險很大的事情,因為很難避免破產。我對他說:“我寧可破產也不願去死。”但他沒能理解我這話的邏輯。

身為作家,我早就已經體會到把能力延伸到新的領域是多麽困難的事情。虛構情節和人物性格對我來說易如反掌,對著一張空白的書頁我不會有任何恐慌,但對其他事情就不行了,比如對著一間空屋子,如果要我進行布置,我會在這個空蕩蕩的屋子裏站幾個小時,手插在褲兜裏,沒有任何有創意的想法。

在經濟領域充斥著“依賴域現象”。一個成功的消費品售貨員會被軟件公司辭退,因為在新的崗位他無法發揮他的優勢,他的推銷能力無法延伸到科技領域;一個優秀的小組主持人在100人的大聚會前會感到不知如何是好;一個有創意的市場營銷人員升職為總裁,卻提不出任何決策層麵上的獨到見解。

從馬科維茨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將知識從職業領域延伸到私人生活中是尤其困難的。我認識一些首席執行官,他們在公司裏都是獨具魅力的管理者,但在家庭生活中卻做不到這一點。幾乎沒有一種職業比我們健康的預言家—醫生—有更高比例的吸煙者,職業的秩序守護者—警察—在家庭中的暴力行為比非警察人員高一倍。文學評論家肯定隻能寫出內容最貧乏的小說,而幾乎人人皆知的是,婚姻治療師自己的婚姻比他們客戶的還脆弱。

結論:如果人們很擅長某個領域,其能力是很難延伸到另外一個領域的。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也是如此,請你想想當時你班上學習最好的學生,我敢打賭你現在已經比他更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