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4)

作為父親,我觀察著他們母子倆在一起共同成長(當然,我也采取行動給他們以支持),我注意到,盡管瑪莎對馬修的種種表現作出的回應最初都帶有試探的性質,難免會有差錯,但他們很快做到了憑直覺就可以進行正確的交流。他們之間的關係達到了和諧的程度,有著許多要求的小人兒源源不斷地向母親發出信號,母親被這些信號打動了,反過來又將關懷和照料源源不斷地回饋給寶寶,來滿足他的要求。這就使他們兩人的內心產生了幸福的感覺,而這種幸福感正是親密的母子關係所具有的特征。同樣的光芒閃爍在母子兩人的眼中。我們夫妻倆很樂意與馬修待在一起,他與我們在一起也很快樂。由於馬修與我們關係親密,所以他感到被我們所重視——這是孩子自尊的開始,也是他表現出有教養行為的基礎。馬修的微笑和滿足讓瑪莎也感到了自身的價值,從而為她建立起做母親的自信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在馬修和瑪莎之間,我看到了相互體貼入微的感情。在馬修感到煩惱的時候,瑪莎總能知道他想要什麽,就好像她能進入他的心扉窺探到他的思想。瑪莎能夠感受到馬修的心情,馬修也一樣了解他的媽媽。當馬修發脾氣、使性子的時候,或者在他感覺不好的時候,瑪莎對她的母愛和關懷就會在程度上愈加強烈,表現為對馬修高度的接受和高度的給予。馬修也變得十分關愛他的媽媽,當某一天她心情不好的時候,馬修也會變得悶悶不樂,並且更加纏在媽媽的身邊。到了馬修1周歲時,我們要把他調教成一個有教養的孩子的努力進展得十分順利。我們了解他,馬修自己也感覺良好。

正是由於我們夫妻倆在一開始就投入了時間和精力來努力了解馬修、滿足他的要求,並且學會了預判他的行為,所以他蹣跚學步後所具有的獨立性並沒有讓我們為他擔心。一旦他的行為偏離了我們所希望的軌道,對他加以糾正並不是什麽難事。他十分樂意得到我們的指引,因為他知道我們會尊重他自己盤算著的想法。他的自我意識就這樣被培養起來了。

做滿懷親情的父母

瑪莎對待孩子的方式可以被稱為“依附性養育”方式,這種方式給父母和幼兒都帶來了最好的結果。要做依附性養育的父母,第一步就是要毫無保留地接受孩子的各種暗示和要求,不必擔心是否會寵壞了他或者是否反過來被他牽著鼻子走。這樣做的結果能夠幫助你逐漸了解自己的孩子,從而為你管教他帶來了一個好的開端。反之,如果采取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為孩子的所作所為預先規定好一大套計劃,把孩子置於父母的控製之下,那麽你就沒有辦法和孩子建立起彼此之間的親密,進行正確養育的基礎也就被破壞。通過了解你的孩子,你就能知道他在成長的各個階段的要求和愛好。這樣,你就能夠懂得他為什麽會這樣做或那樣做,什麽樣的情形可以促使他做你想要他做的事,什麽樣的情形可能導致他做出讓你討厭的事。你要幫助孩子建立什麽是正當的感覺,這可以通過確定一些條件、鼓勵他采取良好的行為來實現。孩子一旦知道什麽是正當的,他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他發自內心地要做一個好孩子,因此就很少會任性、很少會發脾氣、很少會做錯事。

做依附性養育的父母能夠幫助你達到兩個目標:了解自己的孩子,以及幫助他樹立是非觀念。這兩個目標的實現為你和孩子之間的養育關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依附性養育的父母有六個方麵的特點,這些特點將幫助你建立與孩子之間的親情,確定你和孩子之間有什麽樣的關係。這六個方麵是:要對孩子的各種表示作出回應;給孩子哺乳;把孩子“穿”在身上;花時間與孩子一起遊戲;和孩子一起睡覺;做孩子的幫助者。下麵我們就來講述父母親情的每一個方麵對管教孩子都會有些什麽幫助。

1.對嬰兒的啼哭作出回應

在把你的孩子真正抱在手上之前,你會感到疑慮:“我怎麽才能知道寶寶想要什麽呢?”實際上,你很快就能知道,因為你的寶寶會告訴你,關鍵在於你要注意傾聽和觀察。寶寶生來就有情感促進行為。這些行為是孩子最初的語言,他用這些行為來表達他的需要。你會發現他的這些行為讓你難以抗拒,它們天生就能直達父母內心深處,促使父母作出回應。寶寶最強有效的情感促進行為就是他的啼哭,對寶寶的啼哭作出回應是父母必須遵守的天條。當寶寶啼哭起來的時候,父母應該把他抱起來、安撫他。你可能會這麽想:“我該不該把他抱起來?”或者“我會不會慣壞了他?”其實,你千萬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樣的猶豫上,你該做的就是趕緊把他抱起來。

媽媽對嬰兒哭泣的不同回應,會對嬰兒造成不同的影響

不必擔心你作出的回應是否正確。如果你的寶寶是餓了,你卻不去喂他,而是抱著他、哼著搖籃曲想要讓他安靜下來的話,他會不停地咬自己的小手或者尋找你的,從而讓你知道他是要你喂他。通過反複的實踐,你和你的寶寶最終能夠形成正確的暗示和回應。你的寶寶能夠學會對各種特定的要求發出特定的暗示,而你也將學會讀懂寶寶用來表示各種特定要求的肢體語言。你將越來越能夠自然地憑直覺就作出回應,有些母親很容易做到這一點;而另一些母親可能需要克服對被寶寶所控製和被寶寶牽著鼻子走的擔憂。在你剛開始為人父母後不久,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建議:“讓孩子去哭。”意思是孩子哭了你不必去管他。你可千萬別這麽做!孩子啼哭是他的語言——你應該傾聽它。寶寶的啼哭絕不是無意義的,它保證了寶寶對食物、懷抱、休憩和社會交流的要求能夠得到滿足。他的啼哭還起到了讓媽媽形成母愛技巧的作用。對孩子的啼哭作出回應是你教會孩子信任你的第一步,是對孩子管教中的重要一課。

對孩子啼哭作出回應,並不意味著你作出的回應一定會讓孩子停止哭鬧,隻有寶寶自己才能夠做到這一點,你的任務是要幫助他,讓他能夠停下來不哭。有時候你的寶寶會一直不停地哭下去,這是因為盡管你抱了他、喂了他東西吃,但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這時,你就需要仔細探究。雖然你作出回應後他還是在哭,但這與你根本不理他是有區別的。你要抱著他,不停地輕輕搖晃,或者出去走一走,做一切可以給他以幫助的事情。隻要始終想辦法給孩子以幫助,你總能夠學會作出正確的回應。你要盡可能多地把孩子抱在懷裏,這會有助於他減少啼哭,當他真的哭起來的時候能讓他感到安慰。總之,啼哭是寶寶最原始的交流手段,一定要注意傾聽。

在寶寶出生4~6個月後,你對寶寶的哭鬧所作出的回應會本能地變得越來越不及時。寶寶漸漸地學會了等那麽一會兒,並且學會了期待你去抱他。他之所以能夠這麽做,是因為他已經學會了信賴你,而且已經熟悉了你對他作出回應時他所得到的良好感覺。你手頭可能正在做一件事,做到一半的時候你的寶寶醒了,或者他感到累了而哭了起來。這時你不必馬上過去照料他,你可以對他說:“媽媽在這兒。”這麽做足以讓寶寶感到心理滿足1~2分鍾。寶寶發展出了等待的能力,因為他知道你總會趕過去照料他,而你則學會了判斷他是不是十分急迫地想要你趕去照料他。

教會寶寶好好地哭對寶寶的啼哭作出回應並不僅僅是有利於寶寶或有利於父母,還有助於發展他們之間的關係。有些寶寶哭起來很刺耳,這會疏遠他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刺耳的哭聲會讓人精神緊張、激起人的怒火,降低了父母與嬰兒在一起時所感受到的愉悅。孩子一哭就馬上作出回應,這會有助於使刺耳的哭聲變得柔和一些。寶寶最初的嬰啼是不會很讓人惱怒的;相反,初期的啼哭從性質上來說能夠打動母親的同情心,激發父母作出照料孩子、給孩子以撫慰的回應。這就是寶寶啼哭所具有的促進親情的一麵。我們注意到,那些早期的啼哭得到了照料的寶寶學會了哭得“好”一些——他們的哭聲比較柔和,不會那麽惱人。媽媽們把這樣的哭聲稱為“溫柔的啼哭”。然而,啼哭沒有很快得到照料的嬰兒會變得越來越生氣,因此會開始以更惱人的方式來哭鬧。隨著這些孩子學會哭得越來越大聲,媽媽和寶寶之間就有了距離。媽媽如果聽從任由孩子去哭鬧的建議,她們很快就會開始給寶寶貼上負麵的標簽,比如“難帶的孩子”或者“煩人的孩子”。由於這些孩子啼哭沒有得到回應,他們就很少利用啼哭來促進親情,而是越來越多地用讓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刺耳哭聲來哭鬧。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這種關係使孩子的管教很有可能發生困難,因為母親和嬰兒之間缺乏很好的交流。

2.給寶寶哺乳

給孩子哺乳與管教孩子之間有著特殊的聯係。要使寶寶表現出父母所期待的行為,你就必須了解自己的孩子,給孩子哺乳讓你能夠逐漸地了解你的寶寶,並且對他的需求作出回應,幫助他樹立自信。

哺乳為管教帶來的好處哺乳是身體閱讀的一種練習。給寶寶哺乳的一個重要方麵是要學著去讀懂寶寶發出的吃奶信號,而不是看著鍾點去哺乳。你學著去讀懂他的身體語言,從而讓你能夠知道什麽時候他是想要吃了,什麽時候他已經吃飽了,什麽時候他隻是要你抱他、給他撫慰。一位經驗豐富的母親曾經告訴我們:“看著他靠在我胸前的各種舉動,我就可以知道他的情緒。”寶寶發出的信號表達了他是想要吃還是要求撫慰,你要有針對性地作出回應,給他以照料。經過數百次這樣的表示——回應練習之後,你的回應就會變得十分自然。一開始你要費神來思考的問題(比如,他是餓了,是休息得不夠,還是不舒服?我不知道他到底要什麽。),最終都會變成直覺的反應。這樣,在具有需求的小家夥和來滿足這些需求的大人之間形成了源源不斷的交流,你就達到了與寶寶的和諧一致。

簡是一個新手媽媽,我與她在一次養育孩子的訪談中做過交談,她一直以來都被許多情緒問題所困擾,這勢必會妨礙她享受做媽媽的快樂。在她自己的嬰兒期,她被安排了嚴格的時間表,她童年時代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受到嚴密的控製。簡現在已經開始做媽媽了,她認為自己作為母親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她的寶寶不控製她、不牽著她的鼻子走。她擔心寶寶一哭就把他抱在懷裏的話會寵壞了孩子。作為她養育計劃的一部分,她開始通過隨寶寶去哭的方式來訓練寶寶自己安靜下來。她還打算給寶寶安排一個喂養時間表,這種做法可以稱為“由父母控製的喂養”,她感到這會讓她很容易用奶瓶來給孩子喂奶。她認為這樣的做法會確保主導的一方是她,而不是寶寶。我向她解釋說,為了“主導”她的寶寶,她首先必須學會了解寶寶,並且要能對寶寶作出直覺的反應。簡改變了主意,決定嚐試一下哺乳。哺乳不僅對孩子有利,還給母親帶來了治療效果,我很高興能把這一點告訴大家。

一旦寶寶對食物和愛撫的要求得到了滿足,他就自然地學會了信賴你。由於他每天都要在你的懷裏逗留幾個小時,因此他會感到被你所珍視。寶寶感到愉快,這種良好的內心感受於是就轉變成了讓你滿意的行為。根據我三十多年來的兒科實踐,我觀察到母乳哺育的孩子都十分快樂,特別是那些在出生後的第二年還吃奶的蹣跚學步的寶寶。在學步期還吃奶的寶寶看起來更能善待自己,與照料他的人相處得也很好。盡管19世紀的西方文化曾經告訴人們哺乳的時間不要超過幾個月甚至幾個星期,但是在曆史上的大多數文化中,寶寶都要哺乳2~3年。人們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知道哺乳具有促進寶寶良好行為的效果。

但是大家不禁要問:“延長哺乳期難道不會使已經學走路的孩子被寵壞嗎?他應該變得不再具有依賴性。”事實卻正好相反——到了他們自己不再要吃奶的時候才斷奶的孩子獨立性更強。過早地斷奶會中斷孩子與母親之間的一種特殊聯係,而這時孩子還不具備建立其他聯係的能力。延長哺乳期並不是鼓勵孩子保持依賴性,而是創造條件鼓勵他獨立。在比較煩亂的蹣跚學步階段,給孩子哺乳為孩子帶來了一種熟悉的聯係,從而為孩子對不熟悉的聯係的探索提供了一個支點。

西爾斯經典鏈接:母子親情對身體的化學作用

母子親情給母親和寶寶的荷爾蒙都帶來了有益的影響。荷爾蒙調節了寶寶的生理係統,幫助寶寶對外界環境作出反應。寶寶體內有一種稱為“可的鬆”(一種腎上腺皮質激素,具有調節鹽類及水代謝的作用——譯者注)的荷爾蒙,它的機能之一就是幫助個體應對壓力以及在險惡的環境中迅速地應變。為了使寶寶的身體工作在最佳的狀態,必須使“可的鬆”處於良好的平衡——太少的話將不起作用,而太多了又會讓人感到痛苦。有一些荷爾蒙在個體的情緒反應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的鬆”就是這些荷爾蒙中的一種。縱觀關於母子親情具有的化學作用的各項研究,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母嬰之間無憂無慮的親情維持了寶寶的荷爾蒙平衡。而對母親缺乏親切感的嬰兒要麽習慣於較低的荷爾蒙水平,變得反應遲鈍,要麽長期處於較高的荷爾蒙水平導致心理緊張、患上慢性焦慮症。安然地依附著母親的嬰兒看起來處在荷爾蒙水平良好的狀態,由於寶寶已經習慣於良好的荷爾蒙水平而帶給他的幸福感,他就會努力使這種幸福感長期地保持下去。

充滿了母子親情的養育除了給寶寶的荷爾蒙帶來很好的影響之外,還為母親的身體帶來了有益的化學作用。母親的養育行為,特別是哺乳,導致了催乳素和催產素這兩種荷爾蒙的大量分泌。這兩種“母愛荷爾蒙”起到了生理上的輔助作用,給媽媽帶來了做母親的特殊幸福感。實際上,這兩種荷爾蒙構成了母愛本能的生理基礎。在母親開始給寶寶哺乳後的30分鍾內,體內的催乳素水平會增加至原來的10~20倍,其中的大部分會在1小時內消耗掉。催乳素是一種隻在短時間內起作用的物質,因此為了達到最佳的母愛回應,媽媽就必須經常給寶寶哺乳,而這正是寶寶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