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12)

弄髒了內褲,這在醫學上被稱為“大便失禁”,並非是罕見的或不正常的。在孩子接受了上廁所訓練之後的某個階段,弄髒內褲的情況偶爾會發生。這種現象在男孩中比較普遍,而在女孩中則相對少見。在有著強烈的意識的孩子中間,以及在那些對一項活動十分專注以至於不願意停下來花時間去上廁所的孩子中間,這種弄髒內褲的情況是比較多發的。但是,發生這種情況對別人是一種冒犯。通過了解這種令人不快的問題發生的原因,你就能夠幫助孩子來控製好自己的排便習慣。

當大腦和腸子之間不配合的時候我是這樣來向孩子解釋弄髒內褲的現象的。腸子就像**一樣,會向大腦發出一個信號:“我要清空。”(你可以為孩子畫一幅圖畫,腸子在下麵,大腦在上麵,用一個箭頭把這兩者連接起來,指著這張圖解釋給孩子聽)當你的腸子塞滿了的時候,它會告訴大腦它需要清空,這時大腦就會對你說:“到最近的廁所去。”這種排便反射,或者稱為清空大腸的強烈願望,在具有健康的排便習慣的人身上是無意識地產生的。如果你聽從大腦向你發出的指令,那麽大腸和腦子就會繼續相互對話;你在必需的時候去廁所,你的內褲會保持幹淨。

但是假定你不聽從大腦的指揮,這或許是因為你太忙、太懶,或許隻是因為你笨得連大腸和腦子之間的對話都覺察不到。在這種情況下,大腸和腦子之間就會停止相互對話。大腸在它自己想清空的時候就清空,因此你的內褲上就有了糞便。在大腸的開口處有一圈肌肉,它通常緊緊地收縮著,閉合著,幫助你把糞便留在腸子裏麵,直到你可以上廁所為止。有的時候,這圈肌肉變懶了,因而打開了。有時候拉在了褲子上,自己都沒有感覺,而臭氣已經飄了出來。

如果你不聽從大腸發出的信號,裏麵的糞便就會變大、變硬,不能排出來。這會削弱大腸周圍那一圈肌肉的功能,當大腸塞滿的時候它會“感覺不到”,這樣所有的糞便就堵塞在了裏麵。這種現象被稱為“便秘”,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在這樣的時候,你的大腸就會有兩種形式的運動,一種是“硬便”,另一種是“軟便”。硬便堵塞在你的大腸裏,而軟便——有時甚至會是水樣的——會從硬便的周圍漏出來,你甚至都還沒感覺到,它就已經拉到了你的內褲上。這種狀況持續時間越長,糞便就會變得越硬,大腸開口處的那圈肌肉的功能就會越弱,大腸和大腦之間的相互對話就會越少。

你會問這樣的問題:“那麽我們怎樣才能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呢?”(你應該鼓勵孩子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你可以總是聽從大腸給你發出的指令。在你的大腸對你說“我已經滿了”的時候,馬上就跑到廁所去,而不要忙著做別的事情。其次,你可以不讓糞便在大腸裏變硬,要多喝水和果汁(西梅汁和梨子汁),應該吃含纖維的食物——西梅、全麥麵包和穀類食物。

孩子頻繁地弄髒內褲你應該在孩子的幫助下記一個日記,記下孩子在什麽時候弄髒了他的內褲。是什麽因素導致了大腸運動的停止?又是哪些因素導致糞便拉在了褲子裏?在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的時候,他是否會緊張得拉出糞便?他是不是太熱衷於玩耍了,因而忽略了自己大腸發出的信號?小男孩們的腸子容量不大,而且相當健忘。如果你的日記表明玩耍和弄髒內褲之間存在相互關聯,那就應該提醒孩子注意這兩者之間的關係。要對他說:“你一感到大腸中有了壓力,就應該馬上坐到便盆上去,千萬不要憋著。”

孩子不好意思上廁所有些孩子對上廁所感到不好意思,他們寧願不去管腸子發出的信號,也不讓小朋友們知道他們必須去廁所,或者不願意告訴老師他們要去洗手間。他們有意識地或下意識地使自己和塞滿的大腸相信他們實際上根本不要去廁所。你應該讓孩子牢牢地記住,上廁所就像人要吃飯一樣是正常的,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要做這樣的事。也許有些孩子無法想象他們的老師也有必須上洗手間的時候。

孩子懶惰不願上廁所有些孩子不願意“浪費時間”去上廁所。他們寧願不去理睬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也不願意中斷正在玩的遊戲、耗費精力跑到廁所去、褪下褲子、再拉上褲子,然後再重新回到遊戲中去。為了幫助你的孩子快速地自己上廁所,可以在孩子的內褲或短褲上采用簡單的鬆緊帶。

孩子的腸子被堵塞了在我自己的診所裏,我看到的弄髒內褲的最常見的醫學原因是便秘,這乍一看來似乎不合道理。這種診斷結果讓父母們很吃驚(“可是大便拉出來了……”)。弄髒褲子的是像水一樣的軟便,是從硬便旁邊漏出來的。通過對孩子進行檢查,醫生能夠診斷出便秘是不是真正的病因。一些能夠對大便起到軟化作用的食物,比如天然的纖維(在食品店裏可以買到的車前草種子的外殼、帶皮的玉米片或者完整的亞麻子,你都可以用來撒在孩子早餐吃的穀類食品上)、西梅汁和李子汁、西梅醬(如果你的孩子不吃西梅子的話),以及每天額外多喝兩杯水,都能對大便起到軟化作用。切記對孩子堵塞的大腸要有耐心,至少要一個月才會發生明顯的好轉。

孩子的腸子十分敏感孩子弄髒內褲後,你必須解釋給他聽發生了什麽——他需要知道為什麽他會弄髒內褲。他的小朋友中間有一些可能也會弄髒內褲。你應該向他說明他已經長大了,但他的腸子還沒有長大,你會幫助他不再弄髒內褲的。他必須學會對自己的身體負責。當他的大腸和腦子向他發出信號時,他必須聽從這些信號。你要向孩子解釋有時如果他的大腦感到不舒服,他的大腸也會不舒服起來,因而不能再正常工作了。如果他感到緊張,他的大腸也會緊張起來。孩子弄髒了內褲,你不應該去羞辱和批評他,孩子從同伴和兄弟姐妹那裏受到的不那麽和善的提醒已經夠多的了。大便失禁是很難為情的。孩子們需要大人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身體。

孩子故意弄髒內褲如果年齡已經比較大(超過了6歲)的孩子故意選擇弄髒自己的內褲,而不是出於意外,以他們的年齡來說,已經大到應該學會自己把弄髒的內褲清洗幹淨了,應該讓他們負起這樣的責任,這會強化對他們養成良好排便習慣的誘導。如果這樣的方法不能奏效,或者隻能起到一時的效果,那你就應該進一步誘導孩子,可以平靜地對他說(不要帶有一丁點兒懲罰的口氣):“下次你要是再弄髒內褲,那你這一天就必須待在自己的房間裏,而且吃飯的時候隻能吃粗麵包和水。”這麽做,肯定能引起他的注意;同時又向他表明你的態度是十分認真的,一定要糾正這個問題。你可一點兒也不是要讓他感到羞愧!一位曾經這樣來進一步誘導自己8歲大的孩子的母親寫信告訴我們說:“當我告訴兒子我的打算時,從他瞪大的眼睛和認真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出,我們確實是引起了他的關注。他隻說了這麽一句話:‘但是那就像坐牢一樣。’從下午4點鍾開始他就一直待在自己的房間裏,中間隻吃過一頓飯。這個小家夥對他自己的事情十分的專注。我看到他在這之前一直雙腿交叉地站著,用力地憋住,不去理會腸子發出的要大便的信號,因為他不想輸掉正在玩的電子遊戲!”在這之後,當孩子又一次弄髒了內褲(實際上她的孩子選擇了“一星期不玩電子遊戲”,而不願再接受“坐牢處罰”)。這次弄髒內褲又讓他回憶起了上次在自己房間裏“坐牢”的經曆。諸如此類的不良習慣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得到糾正的。壞習慣被容忍的時間越長,就要花越長的時間去糾正它。

弄髒內褲後孩子發起了脾氣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弄髒內褲就像尿床一樣,是成長中出現的正常的麻煩,而不是心理問題。對於有一些孩子,這種麻煩會持續幾個月或幾年;弄髒內褲反映出孩子內心深處存在著情感困擾,比如與父母之間長期得不到解決的、憤怒的情緒對抗。環境中出現的混亂(比如遷居、父母離婚或者疾病)也會打亂孩子的排便習慣。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你就應該尋求專家的幫助。但是在你自己或帶著孩子一起去向專家谘詢之前,首先應該和你孩子的醫生商量,給孩子做一次全麵的身體檢查。雖然食用前麵提到過的那些對大便起軟化作用的天然食物是安全的,但你不應該在沒有得到醫生建議的情況下采用各種具有通便作用的非處方藥或處方藥。有時候,過分地強調對孩子的排便問題進行“治療”,反而會引起孩子過度地關注自己的排便習慣,可能導致問題的加劇。而且你應該詳細地列出你們的家庭狀況,像偵探一樣去探明有哪些令人不安的因素會引發孩子弄髒內褲。家庭治療保證了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對孩子施以援手,而且確保了孩子會采用健康的方式來回應大家的共同努力。

用不禮貌的方式稱呼別人

14歲大的瑪麗對她7歲大的、煩人的弟弟比利大吼道:“你這個蠢貨!”比利還不懂得“蠢貨”到底是什麽意思,但他從他姐姐的語氣中聽得出他不應該做一個“蠢貨”。

在不禮貌的稱呼當中包含有什麽東西呢?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那個姐姐用了什麽樣的詞來稱呼弟弟——在許多時候,孩子們並不知道什麽是侮辱。更深一層的問題是對別人的感受的冷漠和無視。養育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幫助你的孩子學會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你應該幫助她想象一下別人聽到她叫他“蠢貨”時會有什麽感受。作為改變她這種無禮舉動的第一步,你應該喚起她對自己的感受以及別人的感受的敏感。應該讓她牢牢記住:嘲笑的口吻——就像嘲弄式地說“我愛你”會讓別人感覺受到了貶低一樣——隻會給人帶來傷害。

為孩子示範向別人道歉即使是成年人有時也會采用不禮貌的方式來稱呼別人,以此表示自己的不快。我們會發現自己在孩子任性的時候會由於失望而大叫“你這個臭小子”。如果你的孩子總是接連不斷地聽到“你很懶”或者“你真笨”,那他就會真的養成“很懶”或者“很笨”的習慣,因為這種習慣看起來可以被父母用來發泄他們的情緒。用不禮貌的方式稱呼別人會使人感到羞辱。為了挽回孩子的情緒,你應該向孩子道歉。當我們聽到“臭小子”這樣的字眼從自己的嘴裏迸出來的時候,我們必須就此打住,給孩子一個擁抱,向他道歉,重新使他相信我們認為他很好。然後我們再來和他談論我們是如何地不喜歡他的所作所為,接著去糾正他的行為。

停止羞辱孩子為了維護孩子們的自尊,你作為家庭管教者的任務之一就是在你的領地裏進行巡查,消除對孩子的各種羞辱。“這真蠢!”“你是個糊塗蟲!”——如果你對這些傷人的話聽之任之,那麽它們就會繼續下去。你一聽到羞辱的話就應該馬上指出來(可以說:“這是對人的羞辱。”),這樣,這些羞辱的話就能被大家所認識。如果你的孩子們已經清楚地知道你們家裏不允許說這些羞辱的話,那麽他們隻需要你簡單地加以提醒,而不需要你的說教和長篇大論的訓斥。

一位母親叫伊萊恩,她曾經告訴自己的孩子們那些羞辱性的話會造成多麽大的傷害,尤其是對於年幼的孩子。她向孩子們解釋說,用不禮貌的名稱來稱呼一個人會讓他感到生氣,因而他根本不會情願去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她告訴孩子們:“不要對你的小弟弟叫嚷‘你這個笨蛋’,而應該俯下身來,平視他的眼睛,堅定地對他說‘那是件愚蠢的事情,我知道你其實要聰明得多。現在讓我來幫你一起清理這些髒東西。”這麽做,不僅阻止了爭吵,而且也為小弟弟做出了榜樣,避免用不禮貌的方式去稱呼別人。

惡聲惡氣的輸入必然導致惡聲惡氣的輸出為了不讓孩子的嘴裏吐出不好聽的話,你首先應該不讓這樣的話進入他們的耳朵。有些話會進入孩子的記憶深處,而且好像永遠都不會忘掉。盡管我們很仔細地對家裏的電視機進行了監管,但我們的孩子還是設法接觸到了“癟四和大頭蛋”(一種流行的電子遊戲和卡通片的名稱——譯者注),這部片子在我們看來是曾經進入孩子們頭腦的最為玷汙人格、最具有潛在危險性的節目之一——是對人類智慧的嚴重汙辱。在此後的幾個星期裏,我們頻頻聽到“大頭蛋”這個詞,就好像它是為社會所認可的一個直接稱呼形式。我們本來已經打算要禁止在我們家說“大頭蛋”這個詞,因為我們打心眼裏不喜歡這部片子。但是,一旦我們不再對這個詞作出過度的反應,並且認識到這個詞對於十多歲的少年和更小一些的孩子來說不過是像“蠢貨”或者“傻瓜”一樣的意思之後,這個詞就不再讓我們感到刺耳了,我們不再關注它(但仍然不允許孩子們看這部片子)。最後,“大頭蛋”這個詞就在我們家慢慢地銷聲匿跡了,至少在我們家裏已經聽不到這個詞了,孩子們現在已經采用另一種新的、(對他們來說)更有趣的說法。過去,對孩子們用不禮貌的方式稱呼別人進行懲罰的一種辦法就是讓他們寫上一百遍“我不再說‘大頭蛋’”。但是,我們不鼓勵采用這種方式,因為這麽做實際上把這個詞更深地注入了孩子的記憶。糾正孩子的一種更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們寫一個紙條向別人道歉,而避免再去用對別人不禮貌的稱呼。

發牢騷

你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而你得到的卻是孩子的抱怨,你對此是否感到厭煩?或者你的孩子盡管聽從了你的話,但是很不情願,提出了抗議。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不可能總是高高興興地去做事情,但是我們仍然有辦法幫助孩子養成好的態度,使我們能夠比較容易地與他們一起生活。

為孩子作出心情愉快的榜樣當你的孩子向你提出一個合理的請求時,應該給孩子這樣的信息:“當然,瑪麗,我很樂意讓你感到高興!”——即使她的請求讓你很不方便。你對孩子作出“很樂意做這件事”的回應,使孩子對自己提出的要求感到很開心,因而就為孩子作出了榜樣,下次你要孩子幫忙的時候,孩子也會樂意幫助你。

對抱怨的孩子還以抱怨如果孩子對做某件事發起了牢騷,那就應該幫助他明白你受到了他的抱怨後會有什麽樣的感受。“在接下來的幾個鍾頭裏我會變成一個小怨婦。”在孩子受到了你的抱怨之後,他就會明白與一個牢騷滿腹的人待在一起是多麽無趣。

把發牢騷的孩子暫時罰出場“約翰尼,我希望你在我要你幫忙時能夠欣然同意。到隔壁房間去坐五分鍾,好好想想你發牢騷會讓每一個人產生什麽樣的感受。當你想好了不再抱怨,就來告訴我。如果每個人都發牢騷的話,那麽在我們的家庭裏生活就一點兒樂趣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