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1)

采取介於上述兩種極端做法之間的養育辦法,你就能使孩子受到正確的養育。如果在孩子還十分幼小的時候就把孩子拋進有各種各樣價值觀的大熔爐,這時孩子還沒有他自己的價值體係,那麽就會造就一個十分困惑的孩子,在他的內心建立不起道德觀念和永久的價值體係。而如果父母過分地保護孩子,那就會使得孩子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使他容易受到各種挑戰的傷害,或者是十分地主觀武斷,對任何具有不同信念的人都橫加指責。有些父母處在這兩種極端的中間,他們為孩子打下了價值體係的牢固基礎,並在他遭遇其他價值體係時對他進行引導。這樣養育出來的孩子由於擁有一個牢固的價值體係作為開端,就會比較好地將自己父母的價值體係和別人的價值體係加以權衡、比較,並形成他自己牢固的價值觀。他自己的價值觀可能與父母的有所不同,可能包括了父母的許多價值觀念,另外還星星點點地撒布著一些從同伴或老師那兒學到的不同的價值觀念。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這個孩子擁有了作為他行為處事出發點的價值體係。他不會像小河中一片隨波逐流的樹葉,哪兒阻力小就飄向哪兒,流過它應有的邊界,最終消失在變幻莫測的浩瀚大海之中。許多孩子在生活中掙紮著,有的甚至在他們此後的餘生中一直都會這樣,苦苦地尋找著本該在嬰幼兒時期就形成的價值觀念。

西爾斯經典鏈接:去掉消極角色的標簽

當我問7歲的格雷格為什麽到我的辦公室來時,他大方地對我說:“我有氣喘病。”的確,格雷格是有氣喘病。但是與這個標簽給他的心理帶來的副作用相比,身體上的病症治療起來要容易得多。隻要噴上一點支氣管擴張劑,他的哮喘聲就會完全消失,但他患有氣喘病的標簽卻一直留在那兒。我曾私下提醒格雷格的母親,對於患有慢性病的孩子來說,有兩個方麵的問題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疾病本身,另一個問題是孩子以及家庭對待疾病的態度。

每一個孩子都在尋找著自己的定位,一旦找到了,就會把它當做注冊商標一樣緊緊地粘在身上,直到有一天它漸漸地變舊了,被另外一個更能吸引注意力的自身定位所代替。“哮喘病人”已經成了格雷格的標簽,他經常把這個標簽掛在自己的身上。他整天都在圍著這個病轉圈子,而且他的家人關注的也是他這個病,而不是格雷格這個完整的人。格雷格的兄弟姐妹們開始對生活中凡事都要遷就格雷格的氣喘病感到厭倦了,他們不再憐憫他。有些旅行他們根本沒辦法去進行,因為可能會累著格雷格。他的氣喘病成了全家的疾病,家裏所有的人(格雷格除外)都不得不扮演著自己並不喜歡的角色。

去掉了格雷格的標簽,可能就會去掉他的自尊。所以,我們達成了一個協議:我負責治療格雷格的氣喘病,而他的家庭應該去喜歡格雷格,我們大家都努力給這個“氣喘病人”掛上一個更好的標簽。

到了童年的中期,如果孩子被認為“有潛力”,父母們可千萬不要被這個會讓人自滿的詞所誤導。這個階段可不是你可以蒙頭大睡、對孩子漫不經心的時候。這個年齡段正是孩子建立道德觀念、學習你的價值體係的時期。事實上,在孩子的一生當中,這個階段,至少是這個階段的初期,是孩子毫不懷疑地接受父母的價值體係的唯一時機。慢慢地,通過與同伴、其他家庭、老師的交流,通過鄰裏間的關係以及在教堂裏建立起來的友誼,他們形成了自己的價值標準。他們會發現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有著各種各樣的觀念和行為。他們在各種不同的場合與人(無休無止地)交談,觀察環境,進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選擇自己的行為、怎樣去對待別人。如果耽擱到了孩子10多歲時才來試圖把你的價值觀強加給他,那麽你會麵臨巨大的困難,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主要任務是確立他自己的價值觀。向孩子灌輸你的價值觀的最好方法是以身作則,在生活中全麵地示範你的價值觀念。

10.讓你的孩子承擔起責任

孩子需要有事情做。幫助保持、整理家庭的內外居住環境,這是孩子培養自信心並在內心建立起價值體係的主要途徑之一。讓孩子承擔一些家務工作會使他們感到更有價值,而且還把他們的精力引導到了良好的行為上去,並且教會他們生活的技能。你可以試一試下麵這些技巧。

讓孩子早點開始分擔家務從2歲左右開始,孩子就可以在家裏幹一些無關緊要的活計了。為了保持孩子的興趣,你應該選擇孩子已經顯示出興趣的那些家務來讓他做。我們的勞琳在2歲大的時候對餐巾很感興趣,於是我們就安排她在吃晚飯的時候給每一個位置放上餐巾。我們在兒科實踐中遇到的一位母親曾告訴我們說:“我實在沒辦法不讓我3歲大的孩子去碰吸塵器,所以我給了他一個任務,讓他用吸塵器去打掃家裏的起居室。他忙著去幹活,我也讓他幫著做了一點事情。”在2~4歲之間,孩子就可以開始學習對自己、對父母以及對他個人的物品負起責任了。一旦他學會了對於所有這一切的責任感,在接下來的成長過程中,他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出對社會的責任感。

到了孩子3歲的時候,你可以教他清洗水槽和水桶(用海綿和一小罐清潔劑)。比較小一點的孩子們很喜歡用刷子和肥皂水使勁地刷洗東西,而3~4歲的孩子喜歡把要洗的衣服分成深色的和淺色的,分開來洗滌。在5歲的時候,孩子就可以每天晚上洗盤子了。你要明確地告訴他們應該怎樣操作(比如,把殘羹剩飯倒到垃圾袋裏或廢物箱裏,衝洗盤子,然後把它們放進洗碗機)。應該使用那些摔不破的杯子和盤子,另外,如果鍋太髒的話,先放在火爐上或者烤箱裏,留著過後由大人來清洗。到了7歲,孩子就可以每星期至少一次從頭到尾地做一頓飯了。你應該教他怎樣準備他最喜歡的飯菜,並讓他學會去市場挑選烹飪原料。要鼓勵學齡兒童自己做午餐,之所以這麽做,除了是要培養他們對自己的營養負起責任來之外,還因為他們可能更喜歡吃自己親手做的飯菜。一旦你教會了他們怎樣準備飯菜,你就可以讓他們單獨留在廚房裏了——媽媽不要老是放心不下。輕鬆一下吧,媽媽和爸爸聊聊天。

給孩子布置特別的任務如果一份工作被稱為是“特別”的,那它通常會完成得很快。不管“特別”這個詞的魔力是什麽,它肯定會帶來結果。或許孩子會這樣去推想:“我肯定是與眾不同的,因為我得到了一份特別的任務。”對4~5歲的孩子可以預先安排好固定的家務活,當然,到時候還需要大人加以提醒。為了讓我們亂糟糟的家變得整潔一些,我向孩子們宣布:“現在是整理東西的時間!”你可以給每一個孩子分配一個房間,讓他們去收拾。任何年齡的孩子在幹活的時候都會有偷懶的問題,特別是那些會使他們歡快的興致漸漸地消失殆盡的活計。但有時候應該讓孩子們懂得工作第一、遊戲第二。為了讓孩子們行動起來,你應該和他們幹在一起。

創建工作圖表你可以把創建工作圖表作為家庭會議中激發大家創造力的一項內容。把要幹的家務活列出來,讓每個孩子挑選,如果他們願意的話,也可以讓他們輪流。我們把家務活分為有報酬的和沒有報酬的兩種,有報酬的是指那些他們可以掙錢的分外工作,而沒有報酬的是指孩子們住在家裏就應該做的那些事情。對那些孩子們最不願意幹的活兒,應該懸賞比較高一點的報酬。最好是在孩子們負責地完成了一項工作之後馬上給他們付報酬,因為孩子們喜歡馬上得到回報。在5~10歲之間,孩子就能夠把不斷增加的權利與義務聯係在一起。一次,我們決定全家到鄉下的別墅去度周末,我們和孩子們說好,星期六上午是全家整理別墅的時間,隻有在這項家務全部幹完之後才可以開始消遣。

種植家裏的花園種植花園能夠教給孩子們一個道理:他們播撒什麽種子,就會有什麽收獲。在我們家種養花園的過程中,孩子們很好地學習了如何承擔責任,就像我們從中學會了怎樣養育孩子一樣:給花草、樹木澆水,它們會茂盛地生長;除去雜草,花兒就會開得更嬌豔。

其他的一些工作是男孩們和女孩們都喜歡做的,而且一開始有父母在旁邊手把手地教一下他們就能做得很好,這樣的工作包括洗汽車、清掃戶外活動場所和人行道、侍弄花園、吸塵、撣灰以及照管嬰兒。在7~8歲的時候,他們能夠做到把一次要洗的衣服全部放進洗衣機裏。到了10歲,他們就能夠自己去使用洗衣機了。孩子們在家裏做一些家務,不僅減輕了父母的繁重負擔,而且也讓孩子們感到自己在為家庭生活做著貢獻,他們感到自己很有用、被大家所需要。此外,孩子們在家裏付出的精力也變成了他們對家庭的價值體係所進行的投資。

西爾斯經典鏈接:幫助孩子們喜歡自己的身材

“你真肥!”8歲的埃米莉嘲笑著她5歲的妹妹洛麗。“我才不肥呢!”洛麗頂嘴道,邊跑向浴室的鏡子邊哭出了眼淚。鏡子裏照出了她胖胖的身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她的基因決定的。盡管如此,父母還是可以通過幾種辦法來幫助孩子擁有健康和散發出魅力的身材。最為重要的是,你應該在家裏作出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鍛煉習慣的榜樣。其次,應該告訴你的孩子你喜歡他的身體,比如對他說:“我愛看你跑步。”“你的舞姿很優美。”“你看起來棒極了。”切記要避免攀比,比如:“你姐姐有一雙漂亮的長腿。”“看你哥哥多壯實。”如果你的孩子對他身體的某一部分過分地在意,你應該把他的負麵想法扭轉成良好的感覺。一位媽媽有兩個女兒,一個感到自己的腳太大,另一個又感到自己的腳太小了。這個聰明的媽媽引導孩子們把自認的短處看成是一種優點。她對認為自己的腳太大的女兒說:“你的腳會讓你遊泳遊得很快。”對於雙腳纖巧的女兒,她鼓勵道:“你的腳很適合滑雪。”

萬萬不能對孩子自己無法改變的身材的一部分進行嘲笑,也千萬不能允許孩子們去批評其他孩子的身材。必須讓孩子們知道嘲笑別人的身體是絕對不能允許的。請你記住,孩子們是根據對別人怎樣看待他們的認識來看待自己的。在談話中,最好要避免對身材的負麵評論,比如“粗矮”、“瘦長”、“細高”、“瘦得皮包骨”、“肥嘟嘟”、“大鼻子”、“笨拙”、“呆頭呆腦”等等。

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曆一個邋裏邋遢的階段。在這段時期,他們看起來不太在乎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衛生。這個階段會過去的,特別是如果你給孩子做出整潔的榜樣,而不隻是一味地說教。有許多孩子,即使父母都很苗條,他們也會在10歲之前出現一個“矮胖”的階段。當青春期發育的荷爾蒙出現在體內之後,身材就往高裏長了,常常會讓你搞不清10歲的照片和14歲的照片上是不是同一個孩子。

肥胖的孩子們情緒上比較糟糕,在社交中處於劣勢。他們不喜歡自己,常常感到沮喪,會通過在班級裏搞滑稽、說笑話來進行心理補償。有時,隻不過9歲的孩子就會染上神經性厭食症,或者開始進行節食以克服差勁的自我形象、控製好自己的身材。如果一個孩子嚴重地超重,或者過於節食(厭食),那就應該請專家對整個家庭提出建議。健康的孩子會根據自己身體的需要來恰當地進食,以保持他們活躍的生活方式。有一種辦法最有可能讓孩子們喜歡他們在鏡子中看到的自己的身材,那就是讓他們在上學之前就開始對自己的身材感到喜歡。受到依附性養育的嬰兒感到自己很有價值;得到稱讚的學步期孩子會感到自己很獨特;而一個被精心喂養的4歲孩子在身體上和情感上都會感到安全可靠。

§CHAPTER8幫助你的孩子表達情感

養育孩子的目的之一就是教會孩子們對別人敏感。然而,為了了解別人,孩子們又首先必須具有對自己的敏感。他們必須清楚地識別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並在適當的時候把這些情感自如地表達出來。這是與別人建立良好關係的開端,也是學習在長大成人之後保持情感平衡的第一步。

把情感表達出來

把情感表達出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受到了情感傷痛後,每一次都可以隨意地發作,而是指他應該在表達情感和把情感埋在自己的心裏這兩者之間實現一種和諧的平衡。最終,他應該能夠在必需的時候把自己的情感掩蓋起來,但又不能蓋得太緊,蓋得太緊的話會讓他即使是在“安全”的環境中也沒辦法把那個蓋子揭開,比如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舉例來說,發瘋似的狂跑,以宣泄內心壓抑的情感)或者與值得信賴的朋友在一起時。能夠對情感表達進行控製是一種成熟的標誌。不會控製自己情感的孩子是令人討厭的頑童,而一個從來不表達自己情感的人則是平淡乏味的。對情感過多地控製或過分誇張地表露,這兩種做法都會給成年後的生活帶來問題。

把情感埋藏在心裏,無論是對孩子、對父母還是對他們之間的關係來說,都沒有任何好處。如果你希望孩子不要把情感表達出來,那實際上就是告訴孩子,他的情感讓你感到害怕,或者給了他這麽一個信息。你根本不想去了解他的情感。這樣,孩子就會認定,伴隨著日常生活中喜怒哀樂的交替變化而產生的情感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根據小孩子的邏輯,如果他的情感沒有價值,那麽他自己也就分文不值。如果這種缺乏感情的情況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的話,孩子很快就學會了抑製自己的情感,尤其會在父母麵前把自己的情感隱藏起來。最終,孩子就變得越來越不了解自己,而且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也會變得困難重重。

即使你並不是漠不關心地對待孩子的情感表達,而是更多地采用壓製的辦法,實際上也是對孩子的情感表達作出了生氣地回應:“我不想再聽你嚷嚷那條無聊的死魚。”或者更糟糕:“我會給你點顏色看,看你再嚷嚷。”父母對孩子的情感作出的這種反應使他產生了恐懼,把他變成了一個不會表達情感的、麻木的人。而對孩子的情感反應遲鈍的父母更會責備孩子,進一步壓製孩子的情感(比如,我告訴過你不要給魚喂得太多),讓孩子的內心充滿了負疚和傷害,而且不敢表露出來,或者導致孩子大發脾氣。對於那些從小在感情遲鈍的環境中長大的父母來說,要改變這種對孩子情感表達的反應方式是一項富於挑戰性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