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6)

當孩子快到3歲的時候,脾氣發作會大為減少,因為此時他已經掌握了表達自己情感的語言能力,而且他正忙於在個性化之外其他領域的發展(例如,他的想象力正在蓬勃發展,並且有了更多的恐懼,因此他需要“巨人”來保護他的安全)。脾氣發作在4歲的時候又會重新出現,而且伴隨著一個令人驚訝的傾向。4歲的孩子比以前更聰明、更強壯、聲音更響亮,對控製父母的各種情緒更為在行。這時的孩子意識到他在家庭裏已經有了自己的影響力,這對某些父母會具有威脅性。千萬不要采用過激的反應來壓製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這一點十分重要。

給予明確的教導你應該把你的期待明確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教導必須是建設性的、明確具體的:“我希望你在奶奶家裏要有禮貌。我們可以把你的那些新書帶給她看,也許她會念一本給你聽。吃過午飯我們就回家。”這樣對孩子說,就比說“我不能容忍你發脾氣,我希望你表現得好一點”意義明確得多。在孩子發脾氣時,你沒法和他講道理,但在脾氣發作之前你是可以和他講道理的。

你應該讓孩子用其他的方式來宣泄情感上的過重負擔,而不是通過發脾氣。你要幫助他正確運用自己的身體——為他安排大量的機會來進行大運動量的活動和戶外遊戲(比如,讓他在一張舊的床墊上或者一張小型蹦床上跳上一整天)。可以放一些歡快的音樂讓他去跳舞,也可以和他進行跳躍比賽。你應該鼓勵他把自己發脾氣時的感受在一塊寫字板上畫出來。在脾氣平息過後,要他把自己的感受“畫成憤怒的圖畫”。在你生氣的時候,你自己也可以這麽做,並且談論一下你正在做的事情:“我在畫一些憤怒的線條和憤怒的表情!”這種做法真正能夠起到的作用是,它讓你的孩子看到你控製住了自己的脾氣發作。在你生氣的時候,你可以嚐試臉朝下趴在床上去踢打你的床,或者可以說“我們要去進行一次‘生氣時的散步’,趕快上你的嬰兒車去”。有了孩子會促使大人去反省他們自己在情感上是否成熟。我們都曾或多或少地發過脾氣,所以不必不好意思承認。即使是對於你自己,也有許多你樂於看到的變化在你身上發生,讓你做更為冷靜的父母。

西爾斯經典語錄

正常的脾氣發作源自於孩子的成長和他的性情,並不是由於你的養育不當造成的,因此你不必自責。

消除不良行為的最佳途徑是對良好的行為加以鼓勵。這個原則也適用於防止孩子發脾氣。你應該消除那些引起孩子情緒煩躁的條件,鼓勵對情緒穩定具有增進作用的各種因素。

依附性養育的一個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是使你能夠輕鬆自如地應對孩子的大發脾氣。

千萬不要火上澆油不要讓你的孩子把發脾氣當做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如果他知道當你們走到夠得著超市付款台上的糖果的地方時,隻要他一發脾氣,為了使他安靜下來你就不得不向他屈服的話,那麽他就會做好準備,等你一靠近櫃台他馬上就開始發作。下次,在你們進入他要發脾氣的那個高度危險區之前,你應該對他解釋說:“我們不是來買糖果的,你鬧也沒有用。你可以幫媽媽把買的東西放到櫃台上。記不記得?我們是來買家裏吃的冰凍酸乳酪的。”一位朋友告訴我們,在私人場合和在公眾場合,她分別用不同的辦法來處理孩子失控的脾氣發作。在私人場合,她對孩子的脾氣會十分的不耐煩,因此孩子不久就會停下來。在公眾場合,她會嚴厲地對孩子說“你可別讓我沒麵子”——孩子會認為她說得對。

西爾斯經典鏈接:大聲尖叫

孩子發脾氣時最讓父母頭疼(並使他們屈服或生氣)的是孩子的大聲尖叫。這裏關鍵的一點是千萬不要為孩子的尖叫所觸怒,它隻不過是孩子激動情感的一種口頭表達。如果孩子的大聲尖叫使你屈服於他,那麽大聲尖叫很快就會變成他用來控製你的工具。我們在家裏定下了一條規矩:“你們隻能在草地上大聲尖叫。”一個朋友帶她的孩子去到外麵,然後示範給他看,教他怎樣“在草地上大聲尖叫”。媽媽“在草地上大聲尖叫”給這個孩子留下了長久的印象。

在夜晚,父母對孩子的大聲尖叫特別脆弱,感到沒有力量去對付(例如,你2歲大的孩子已經吃了兩次奶還要吃,你決定讓爸爸把他抱過去)。我們告訴父母們不必去阻止孩子的大聲尖叫,不用擔心他叫壞了嗓子。既然他選擇了尖叫,那麽他也能選擇閉嘴。他自己會想出辦法來停止尖叫。

不予理睬孩子發起了脾氣,你到底是去麵對他,還是不予理睬,這取決於你認為發脾氣的原因是什麽。如果你判斷孩子鬧一通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那就不用去理他。如果你打算對他的發脾氣不予理睬並且要走開,你應該讓孩子知道你並不是不管他了:“埃裏克,你肯定是真的生氣了。你冷靜下來後,我會來幫你。”然後你就走開,但不要走得太遠,讓孩子自己去恢複平靜。如果對孩子大叫“閉嘴”,或者大聲嗬斥他,那都會把與孩子溝通的大門關閉起來,更增添了他的怒火。

在孩子發脾氣時,你要是不采取走開的辦法的話,你可以試一下家庭大本營的辦法。你要待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一直忙著做事情,比如說讀一本書。千萬別去理睬他的發脾氣,也不要和他吵。如果孩子的脾氣發作擾亂了你的內心和諧,或者孩子要對你動手動腳,那你就必須趕緊走開。請你記住,孩子的發脾氣一旦能吸引觀眾的話,就會繼續下去。觀眾的熱烈反應會使孩子的脾氣再來一次。有時候可以告訴孩子:“當你準備平靜下來好好說話的時候,我再到這兒來。”這足以激發孩子去改變自己的性情。

當一個2歲的孩子失去控製的時候,你可以在身體上製服他,但對於4歲或更大一點的孩子你就不能這麽做,他已經長大到可以和你對抗了。你可能很想把他鎖進他的房間,但是更為安全的做法是你把自己鎖進你的房間,直到他能夠平靜下來。如果你氣憤得想打孩子的話,無論如何你都得讓自己離開正在發脾氣的孩子。有些媽媽把孩子關到他自己的房間裏麵,結果發現孩子弄壞了屋裏的東西。如果他弄壞的是玩具,請你記住,那是他的玩具,你別再去買新的給他。如果他損壞的是房間裏的東西(比如打碎了窗戶、弄壞了牆壁等等),當這樣的事第一次發生的時候,他自己都會對憤怒時的狂暴感到吃驚。這種行為實在嚇人,因此孩子很可能不會再去重複它。你應該要求他償還你為修理所付出的費用。如果這種破壞性的行為又再次發生,你就需要請專家來幫助你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他的心裏有著太多的怒氣。一次脾氣的突然爆發可以成為你對孩子的內心進行深入探究的線索,在孩子的身上很可能存在著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有一位媽媽是心理學家,我們曾經和她交談過,她說她已經認識到自己在助長孩子的脾氣越發越大方麵起了很大作用。過去在孩子發脾氣時,她總是一直不停地數落他,反而讓孩子來勁地和她頂撞。後來她學會了應該停止數落孩子,像前麵建議的那樣去做一些事情,讓孩子的脾氣逐漸地消停下來。

§CHAPTER6父親的管教者角色

基本的養育原則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可以同樣采用,但是我注意到父親們和母親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來著手進行養育。或許事情本來就該是這樣。這種差異給孩子的養育帶來了一種平衡。在當今這個時代,父親和母親在養育模式上的差異並不像以往那樣明顯,但是男性所特有的氣質仍然影響著父親對孩子的管教。

做了父親:比爾的故事

爸爸們,讓我來給你們講講我作為父親對我們頭三個孩子的管教有多麽糟糕。我們頭兩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我還是一名醫學生,第三個孩子出生時我正在實習。我那時信奉的人生觀是事業追求遠高於其他一切。我是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長大的,因此我缺乏一個榜樣來告訴我父親在孩子撫養中的重要性,而且我妻子瑪莎又是一個十分稱職的母親。我感到在孩子的養育中自己簡直是可有可無的。和許多父親一樣,我打算在男孩們長大到可以扔橄欖球時再來涉足孩子的養育。這真是大錯特錯!

當我們孩子中的一個出現不良行為時,我要麽反應過度,要麽壓根沒什麽反應,但瑪莎卻總是知道怎樣做才恰如其分。大多數時間她都能用正確的方式來作出反應,並且富有成效。她掌握了管教我們孩子的竅門,而我卻沒有。由於我不知道怎樣管教孩子,她不得不擔當了全職的監管人以及主要照料者的角色。她給孩子們喂奶,抱他們,敏感地對孩子們的啼哭作出回應。不僅是她了解孩子們,孩子們也了解她,並且敬佩她的智慧。我總是問瑪莎:“你怎麽知道他們快要惹上麻煩了?”她總是回答說:“我就是知道。”其實道理很明白,不僅是父母在塑造著孩子,孩子也在塑造著父母。我們的孩子幫助瑪莎培養起了對他們的敏感、體貼。而我在塑造孩子和被孩子塑造這兩個方麵都是失敗者,我沒有花足夠的時間與孩子們在一起,所以他們不理睬我。

父親們要上的第一課是:為了管教你的孩子,你先得了解他們。而要了解他們,你就得花時間陪他們。除了哺乳之外,孩子的照料當中沒有哪件事是父親幹不了的。我開始認識到我們的孩子們確實需要我作為父親必須提供給他們的東西。隻要對孩子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對瑪莎盡到做丈夫的本分,就會有助於對孩子的管教。

但是,要做好一個父親就需要花費時間。那我的工作怎麽辦呢?在幾位年齡比我大的父親(在他們的第二次婚姻中)與他們的妻子一起帶著新生兒到我的診所來體檢之後,我做父親生涯的轉折點出現了。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很後悔過去沒有能介入前麵那些孩子的生活。現在他們有時間和那些孩子在一起,而孩子們卻已經沒時間和他們在一起。我自己想要有一個無悔的晚年,我想象著到我50歲、孩子們都已長大時自己會有怎樣的感覺(在那個時候,我根本想不到自己在50歲時還會是幾個嬰兒的爸爸)。我可不喜歡有“我早就該這麽做了”或“我早就該那樣做了”的感受。因此我決定改變自己。一開始我還擔心我的事業會停滯不前,但是後來我明白在我的事業中,我可以像錄音帶那樣在任何一個地方倒帶回去、重新開始,但是為人父母、孩子的童年時代卻隻向一個方向前進。孩子們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隻有一次。

西爾斯經典鏈接:高度優先——高度回報

我參加過一個關於時間管理的研討會,會上的發言者建議我們把要承擔的責任看做有高度優先就有高度回報的事情。會後我告訴發言者,他的說法正好描述了養育孩子這項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工作。別去管那些不太要緊的、低回報的事務,這些事務會耗費你的精力,卻帶不來回報。相反,你應該把精力集中在那些能給你的時間投入帶來很好回報的事情上。

我的孩子們需要的是我,而不是我的履曆。他們想要並且也確實需要一個和他們一起摔跤、一起玩耍的父親。在睡覺前,他們需要父親用低沉的聲音讀書給他們聽,而不隻是例行公事地說一聲“晚安”。我把自己的心思轉到了做父親和做丈夫上。我不僅要和孩子們親密地相處,我還必須與妻子密切相處。我放棄了加拿大多倫多兒童醫院兒科主任住院醫生的職位,這樣每個周末和許多晚上我有了空閑時間,可以和家人在一起。我們經常出去露營,並且駕船出海航行。我開始了解我們的三個男孩,很喜歡他們,並且終於設法讓瑪莎相信我們應該再要一個男孩。這一段時間我和大家相處更多,並且更愉快了。

接下來就有了我們的第一個女兒海登,她的出生改變了我的生活。這個精力十分充沛的小家夥生來就與我們其他的孩子不一樣。她總是要人抱,逃避任何有規律的進餐安排,一把她放下來就大聲哭鬧。她給了我們靈感,讓我們創造出“高需求寶寶”這個新詞。做海登的父親、和她待在一起並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需。由於海登強烈地反對別人把她放下來,所以瑪莎需要我待在旁邊,和她輪流抱孩子。海登白天抱在我們的手上,夜裏睡在我們的床上。有一段時間她要不停地吃奶。她渴求肌膚的觸摸,有時候竟在我毛茸茸的胸脯上睡著了,這樣瑪莎才有片刻的休息(那時,我們還不懂得使用三角吊帶“把寶寶穿在身上”)。我逐漸地了解了海登,她也漸漸地信賴我。一種從未有過的做父親的敏感在我的心裏油然而生。這種我過去不熟悉的敏感又擴展到了我和其他孩子以及妻子的關係中。當父親做著需要他做的一切時,整個家庭就運轉得更好了。我和孩子們待在一起、參與他們的活動,這就給孩子們的家庭教育帶來了主心骨。到了海登3歲的時候,我懂得了一個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管教者:父親在對孩子作出限製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

母親和父親之間有一個重要的差別,孩子們可以從這個差別中受益。近年來,關於做父親有許多荒謬的說法,其中之一認為父親隻不過是母親的替補,當媽媽不在的時候代替媽媽來照料孩子。事實上,父親的參與在孩子的養育中不是可有可無的。父親給孩子的生活帶來的影響與母親是不相同的,不是比不上母親,而是有所差異。正是有了這種差異,孩子們才會茁壯成長,整個家庭才會繁榮興旺。我們家繁榮興旺的結果是添了第五個孩子埃琳。

有了第六個孩子以後,我把美隊的口號“做一切你能做的”作為了自己做父親的座右銘。從馬修出生開始,他給了我機會做了一個父親所能做的一切。我們請的接生員沒有及時趕到,所以我在馬修出生時第一個抱起了他——這種體驗比在超級杯橄欖球賽上充當四分衛還要棒。也許馬修永遠都不記得我顫抖的雙手對他的第一次撫摸,但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我被他迷住了,他一出生我們就成了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