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違禮祭祀諂而無福

《朱子集注》解釋說,“非其鬼,謂非其所當祭之鬼。諂,求媚也。知而不為,是無勇也。”這個解釋非常簡練。孔子講的“鬼”,實際上是什麽?人死了之後就成為鬼。這個鬼如果是自己的祖先,應當去祭祀;如果不是自己的祖先,孔子說不應當祭祀。如果祭祀,就變成諂媚。“非其鬼”,就是不是自己的祖先,不應當祭祀的鬼。如果我們祭祀了,就是諂媚。

為什麽是諂媚?鄭康成注解說,“諂以求福”,我們拜祭這些鬼神都是為了求福。從這一點說明,孔子承認有鬼神。聖人有神通能力,他都能知道,他承認有鬼神,所以要我們去祭祀。祭祀這些鬼神,他們能不能收到我們的祭祀?能。隻要我們以誠敬之心去祭祀他們,他們就能獲得我們的供養。《弟子規》講,“事死者,如事生”。孔子在《論語》裏也講,“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祭神如神在”,這些都是承認有鬼神。

我們現在聽到鬼神好像覺得是迷信,我們換一種說法,鬼神是什麽?不同維次空間的生命。現在科學家承認至少有十度以上的空間,每個空間裏麵都應該有生命。我們這是四度空間,看到的生命有人、有動物。其他空間裏也有生命,隻是因為空間不同,所以肉眼見不到。但是有的人在很偶爾的情況下,特殊的因緣條件下,他也能見到。

現在有些科學家也在探索這個方麵,證明人是有靈魂存在。譬如西方的死亡醫學家們,用大量的案例證明人有瀕死體驗。所謂瀕死體驗是人在死之前,斷氣或者是休克、昏迷之中,他的靈魂出體,見到了很多情形,等救回過來之後,他又可以把剛才所見的東西說出來。這樣的瀕死體驗很多,證明人是有靈魂存在。靈魂去投胎,或者飄蕩在這個空間當中,就屬於鬼。

孔子說,如果是自己家祖先的鬼神,這些靈魂,我們應當祭祀。祭祀祖先是為了報答祖先的恩德,懷念祖先,這是孝道。孝道是德,我們有這種德就自然獲得福報。不是鬼神給我們降福,不是,是自己真心懷念報恩,是孝心感應得到的福報。所以孔子說,“祭則受福”,祭祀祖先就能受福。如果跟自己沒有關係的,孔子不主張去祭祀,為什麽?違禮。因為不是自己的祖先,去祭祀就有諂媚的味道,違禮而諂求,怎麽能求得?所以孔子講,“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見義不為重利無勇

“見義不為,無勇也”。孔安國注解說,義是“所宜為也,而不能為,是無勇也”。“義”當宜字講,就是應該,應該做的我們沒做,就是沒有勇,沒有勇氣。

本章這兩句,前麵說“非其鬼而祭之,諂也”,不是自己的祖先如果去祭祀,是諂媚;後麵說“見義不為”就沒有勇,這兩句話似乎沒有什麽聯係,可是它們有內在的一個聯係,不是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句話。“非其鬼而祭之”,這種諂媚的心是求福利,過分求福求利,就違禮了,變成不義,這是不應該做的事情。為什麽不應該做?因為是利字當頭,把義忘了;後麵講“見義不為,無勇也”,為什麽“見義不為”?因為心裏是利字當頭,把利看得比義重要,如果是無利可圖的事,他就不做了,這就是沒有勇,沒有勇氣戰勝自己的自私自利,沒有勇氣去割舍那些不道義的事情。那就是把自己置身於小人的地位上,小人才喻於利,君子是喻於義。君子講求道義,小人講的是利。這兩句,是孔子批評這些不良的行為。

蕅益大師點睛一筆說到,“罵得痛切,激動良心”。孔子是在罵那些諂媚的人,見義不為的人,把利看得太重要了,是小人。“非其鬼而祭之”,對那些死了的人,那些鬼,去求他們,不是求利嗎?求自己得到好報。看看那些求神拜鬼的人,心裏都是在想:鬼神能保佑我健康、平安、升官發財,都是求利。孔子不讚成我們去拜祭鬼神,祭祀自己的祖先是應該的,非自己的祖先不必去拜祭。“見義不為”是對活人,看到人家需要幫助,看到該做的事,他不做,這是沒有勇,還是見利忘義的行為。

孔子罵得很痛切,就是為了把我們的良心激發起來,讓我們行動起來,讓我們的心裏存道義,不要存私利,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

《為政篇》我們到此講解圓滿,如有不妥之處,請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