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
邢昺《疏》序文說:“述作之旨者,昔聖人蘊大聖德,生不偶時,適值周室衰微,王綱失墜,君臣僣亂,禮樂崩頹。”
這是講孔子述作《孝經》的宗旨。當時至聖先師雖然有大的聖德,但是生不逢時。春秋時代,周朝末年,王室衰微,綱常盡失,列國諸侯爭鬥,君臣關係紊亂,諸侯不敬天子,諸侯國的大夫,也不敬諸侯,至於家庭,兒女不懂孝敬父母,幾近天下大亂,所謂“禮崩樂壞”。這是孔子著《孝經》的曆史背景。
我們再看:“居上位者賞罰不行,居下位者褒貶無作。孔子遂乃定禮、樂,刪《詩》、《書》,讚《易》道,以明道德仁義之源;修《春秋》,以正君臣父子之法。”
這段文字是講孔子刪述六經的目的。當時禮崩樂壞,天下大亂,居上位者,賞罰不明,憑著私欲私利而執法,使製度、王綱紊亂。在上位的人若不公平,執法不分明,往往會以私廢公。“上所施,下所效”,上梁不正,下梁就歪,所以當時是上下一片混亂。有鑒於此,孔老夫子決定刪述六經。
《六經》是最好的教育教材。當時國家天下之所以混亂,就是因為沒有很好的教育,所以孔老夫子當時定禮樂,就是著《禮經》、《樂經》,刪《詩經》。《詩經》是本來存在的民謠、歌謠集。孔子把這些歌謠搜集起來進行刪訂整理,所用的原則、標準就是三個字:“思無邪”,即凡是引人邪思的這些歌謠統統刪掉,最後收集到《詩經》裏的,都是啟發良善、有很好教育意義的詩歌。這是我們所說的對於文娛節目的管製。因為媒體裏麵的節目,最容易誤導百姓,所以對媒體的管製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媒體的節目充滿殺、盜、淫、妄、暴力、色情,每天用這些東西教導民眾,會有什麽結果?必定天下大亂。所以孔子當時刪《詩》、《書》,是對媒體、對文娛節目的負責,讓大眾可以有健康的娛樂。所謂“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樂和詩都是屬於文藝方麵的,能幫助社會移風易俗。如果內容健康,必定會把社會帶向和諧;如果內容不健康,必定會製造混亂。書就是《尚書》,易就是《易經》。“禮、樂、詩、書、易”這五經,闡述道德仁義的源頭、本體。最後孔子還修了一部《春秋》,《春秋》是魯國的國史,裏麵也記述著諸侯列國的很多事情。《春秋》為了正君臣父子之法,褒善貶惡,把對錯的道理、原則講得很清楚,使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五倫關係得以彰顯。這是社會治亂的關鍵,如果五倫關係亂了,社會一定大亂。《春秋》這部書是正人倫之法,法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