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新中國成立後國共的幾次秘密接觸(2)

1957年4月,宋宜山從香港入境,經廣州乘火車抵北京。第三天,周恩來在北京有名的東興樓飯店會見了宋宜山,與他進行了親切的談話。周恩來談起宋宜山的弟弟宋希濂,說宋希濂是抗日名將,在滇西惠通橋指揮的戰役中重創日軍,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還說今年是宋希濂50歲生日,讓宋宜山去看看胞弟。這使宋宜山深為感動。

話題轉到國共和談,宋宜山告訴周恩來,台灣派他來的目的就是了解中國關於和談的意向。周恩來聽後說:“我們都是一家人嘛!抗戰勝利後在重慶談判時,蔣先生就說,大革命時代,國共兩黨的同誌們曾在一個屋裏開會,共一個大鍋吃飯,希望我們還會在一起合作。具體的問題,李維漢先生跟你商談。”周恩來還表示,歡迎滯留海外的國民黨人員回大陸考察、觀光、探親、訪友、工作和定居,並表示來去自由。

不久,在周恩來安排下,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出麵與宋宜山商談,就第三次國共合作、祖國統一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協商。李維漢提出關於合作的四條具體條件:

(一)兩黨可以通過對等談判,實現和平統一;

(二)台灣可以作為中央政府統轄下的自治區,享有高度自治;

(三)台灣地區的政權仍歸蔣介石領導,中國不派人參與,而國民黨可派人到北京參加中央政權的領導;

(四)美事力量撤離台灣海峽。

宋宜山回到香港後,蔣介石並沒讓他回台灣當麵匯報,而是讓他先寫一份書麵報告。

宋宜山即寫了一篇15000字的報告,交許孝炎轉蔣介石。由於宋宜山的報告對和大陸的成就讚揚過多,蔣介石看後大為不悅,認為宋宜山被赤化了。再加上大陸此時已開始了反右鬥爭,蔣介石認為國共談判的時機並不成熟,從而中止了國共間進一步的接觸。

三、第二次密談:提出“一綱四目”,蔣介石反饋“六項條件”

當章士釗受中央委托,從北京到香港為國共和談穿針引線的時候,1956年7月,另一個神秘人物也擔負同樣使命,受蔣介石和蔣經國的委托,從香港來到北京。

這個神秘人物就是曹聚仁。曹聚仁是新中國成立前頗負盛名的文人,與國共兩黨的高層人物有很深的交情。他是章太炎的高足,魯迅的朋友,抗戰時期常到新四軍駐地采訪,是葉挺的座上賓,並與陳毅結成至交。同時,曹聚仁也是蔣經國的摯友。

曹聚仁來到北京,受到中國的熱情接待。周恩來在頤和園宴請曹聚仁,陳毅等人作陪。周恩來告訴曹聚仁:“我們對台灣絕不是招降,而是彼此商談,隻要政權統一,其他都可以坐下來共同商量。”

10月3日,在中南海接見曹聚仁。這天恰逢印尼總統蘇加諾訪華,黨和國家多位領導人出麵歡迎,卻在中南海靜候曹聚仁,足見對國共兩黨重開談判的重視。會見曹聚仁說:“我知道蔣介石很惦記他的家鄉和他在大陸的一些房產,你可以到處走一走,順便去那些地方看一看。在談到蔣介石的時候,肯定了蔣介石在某些曆史時期的作用,並表達了準備再次與蔣介石握手的想法。

與的談話,使曹聚仁對和談前景充滿希望。回到香港後,他立即將詳細情況轉告台灣國民黨方麵。

不久,台灣傳來指令,讓曹聚仁再去大陸一趟,主要任務是到浙江奉化看看蔣氏祖墳。

1957年5月,曹聚仁第二次返回大陸,先赴浙江,後至廬山。在浙江奉化溪口鎮,他在蔣介石寓居過的豐鎬房和蔣經國住過的文昌閣看了很久,同時還代表蔣氏父子到蔣母的墓園掃墓。所到之處,曹聚仁都一一拍攝了照片。在廬山,曹聚仁住了一個星期,還專門拍攝了“美廬”的照片。他對“美廬”管理得很好表示高興。之後,曹又去了蔣介石的老家奉化,看到蔣家祖墳保護得也很好。回到香港後,曹給蔣介石寫了一封長信,在介紹他到大陸與、周恩來會談的情況之餘,還專門介紹了他到廬山、奉化、蕭山、寧波、杭州遊曆的情況,同時附上一些照片,其中有三張照片是他拍攝的“美廬”的照片。曹在信中詳細介紹了“美廬”受到保護的情況:那裏麵的珍貴物品一樣都沒有少,都放在原來位置,連宋美齡用過的鋼琴也放在原來的位置,餐廳裏的銀製餐具也一樣沒少,蔣介石用過的轎子還擺在原來的房子裏。當然,曹在信中也講道,現在廬山已經歸中央廬山管理局所有了,劇院等的名稱也改了。曹恐蔣介石對此不悅,在信的最後說道:“聚仁私見,認為廬山勝景,與人民共享,也是天下為公之至意。最高方麵,當不致有介於懷?”曹在信中還介紹說:“前年宋慶齡先生上山,曾在廬中小住。近又在整理。”這些都是方麵期待著你能回到大陸,到時好請你去遊山的意思。那時,你能遊山,你原來的別墅,正好準備你來居住。這個意思,我不能不告訴你。曹還給蔣介石出主意說:如果能夠實現國共第三次合作,你回大陸的主要居住地應該是廬山。“唯情勢未定,留奉化不如留廬山,請仔細酌定。”他還說,這不隻是他個人的意思,是他與高層共同的意思。蔣介石看過信後,又仔細觀看了三張照片,心中感慨萬千。他讓曹向表達他的感激之意。

不久,曹聚仁把蔣介石的態度回複給、周恩來。明白蔣介石對廬山情有獨鍾,大度地表示,如果國共第三次合作,蔣介石回大陸,廬山可以作為蔣介石養老的地方。把這件事情記在了心裏。1959年他上廬山開會時,發現工作人員正在鑿蔣介石在石碑上寫的字,他連忙製止,讓蔣介石題寫的這兩個字保留了下來。

聽到曹聚仁轉達的的表態,蔣介石更加感激,同時也把這件事記住了。

1958年8月23日,海峽兩岸發生著名的“金門炮戰”事件。1958年10月,曹聚仁來到北京。13日,在周恩來、李濟深、張治中、程潛、章士釗的陪同下,會見曹聚仁,說:“隻要蔣氏父子能抵製美國,我們可以和他合作。”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政治上“拉陳(誠)抑蔣(介石)”,經濟上對台灣施壓。同時,也增加與大陸的接觸,尋找與新中國和好的折衷方案,試圖以此打開缺口,造成“兩個中國”局麵。為了推進和平統一,粉碎美國的陰謀,進一步提出了處理台灣問題的若幹重要原則。他在與曹聚仁等人談話時表示:台灣如果回歸祖國,照他們(指蔣介石等)自己的方式生活。水裏的魚都有地區性的,毛兒蓋的魚到別的地方就不行。但是美國不要蔣時,蔣可以來大陸,來了就是大貢獻,就是美國的失敗。蔣介石不要怕我們同美國人一起整他。蔣同美國的連理枝解散,同大陸連起來,枝連起來,根還是他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他的一套。關於軍隊問題,表示:可以保存,我不壓他裁兵,不要他簡政,讓他搞三民主義。

1961年下半年,中央決定以促進陳、蔣團結來擊破美國的陰謀。周恩來請人向台灣方麵轉達我黨的意見:希望蔣介石、陳誠團結起來反對美帝國主義。他提醒蔣介石:要加強內部團結,把軍隊抓在手裏。同時周恩來表示:隻要蔣介石守住台灣,不使它從中國分裂出去,我們就不改變目前對他們的關係,希望他們不要過這條界。

、周恩來的上述主張,明明白白地告訴蔣介石:台灣寧可放在蔣氏父子手裏,也不能落到美國人手中。台灣必須統一於中國。

黨中央和的上述主張,經周恩來具體化、條理化,經中央同意,概括為“一綱四目”。其具體內容為:

“一綱”:“隻要台灣回歸祖國,其他一切問題悉尊重總裁(指蔣介石)與兄(指陳誠)意見妥善處理。”“四目”包括:“第一,台灣回歸祖國後,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央外,所有軍政大事安排等悉由總裁與兄全權處理。第二,所有軍政及建設費用,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撥付。第三,台灣之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俟條件成熟,並尊重總裁與兄意見協商決定,然後進行。第四,雙方互約不派人進行破壞對方團結之事。”

、周恩來在與曹聚仁的談話中除了闡述這“一綱四目”的內容外,還強調:過去我們談的意見,不是我自己的,是中國政府的意見,是官方的,請蔣介石放心。還提到,蔣介石有什麽條件,有什麽意見,可以由他們提,我們一定認真考慮。

1963年初,周恩來又請張治中致信陳誠轉達蔣介石,重述和平統一祖國的上述主張。

曹聚仁領會到對台政策後,一到台北,就向蔣氏父子轉述了的這個意思。蔣介石、蔣經國、陳誠等國民黨高層經過一番研究,不久也提出了他們的條件。於是,曹聚仁便帶著雙方的這些意見,頻繁往返於大陸與台灣之間,為雙方進行溝通。經過一番努力,兩岸在一些重要問題上基本達成了共同意向。1965年7月,在日月潭涵碧樓,蔣氏父子根據他們與大陸溝通的結果,和曹聚仁一起,擬出了六項條件。在這六項條件裏,許多是原來提到過的。蔣氏父子要曹向轉達這六項條件,然後雙方再進一步商量。這六項條件是:

(一)蔣介石偕同舊部回到大陸,可以定居在浙江以外的任何省區,仍任國民黨總裁。北京建議撥出江西廬山為蔣介石居住與辦公的湯沐地(即封地)。(二)蔣經國任台灣省省長。台灣除交出外交與軍事外,北京隻堅持農業方麵耕者有其田,其他內政完全由台灣省政府全權處理。(三)台灣不得接受任何軍事與經濟援助,財政上有困難,由北京照美國支援數額照撥補助。(四)台灣海、空軍並入北京控製。陸軍縮編為四個師,其中一個師駐在廈門、金門地區,三個師駐在台灣。(五)廈門與金門合並為一個自由市,作為北京與台北間的緩衝與聯絡地區。該市市長由駐軍師長兼任,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後任命,其資格應為陸軍中將,政治上為北京所接受。(六)台灣現任文武百官的官階、待遇照舊不變。人民生活保證隻可提高,不可降低。

這些條件,實際上是蔣介石通過曹聚仁和多次交涉後形成的,應該說,對雙方也都有利,可以說是國共兩黨在海峽兩岸對峙16年來曆史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