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沉穩——固守內心的力量(2)

可見,能否控製好自己的情緒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正如約翰·米爾頓所說:“一個人如果能夠控製自己的激情、和恐懼,那他就勝過了國王。”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更要懂得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要把情緒明顯地表現在臉上。假如你和家人吵了嘴,一到公司,同事都能從你的臉色上看了出來;或者有朋友給你提一些很中肯的建議,你就立即勃然大怒……這是千萬要不得的,想想看,這些可不像是一個有氣質的人應有的行為。

哈佛氣質課主動壓製和消除消極情緒

一個候選人向自己的參謀請教如何獲得更多的選票。有一個參謀告訴他:“我有一個好方法,不過我們要定一個規則,如果誰違反了該規則,誰就要遭到10美元的罰款。”

這位參謀告訴他:“我的方法是:無論發生什麽情況都不要動怒,即便他人指責你、辱罵你、冤枉你,甚至中傷你。”

候選人說:“沒問題。”

這個參謀繼續說道:“這個方法是贏得選票的最重要方法,我希望你能夠牢牢記住。不過我擔心的是,你這麽愚蠢的人真的能夠做到嗎?”

候選人立即火冒三丈地說:“你算什麽?你怎麽敢辱罵我?”

這位參謀伸出手,說:“10美元,拿來!”

候選人臉上的怒氣未消,不過他卻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

候選人剛要把10美元的罰款交給那位參謀,參謀又說:“我並非真的要你的錢,你的家境貧寒,而且你的家人因為不還欠款而遠近聞名,我是沒指望拿到這10美元罰款的。”

候選人再也無法控製自己了:“你這個混蛋,你怎麽可以辱罵我的家人?”

參謀伸出手,說:“20美元,拿來吧!”

候選人懊惱地低下了頭。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明白,控製自己的情緒其實並不容易,甚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很多人也明白自己的脾氣不好,性格暴躁,然而,事到臨頭總是控製不了自己。隻要他們的情緒一來,就什麽都不管不顧,什麽難聽的話都敢說,什麽不雅的事都敢做,明知道後果非常嚴重,也要痛快地發泄完自己的情緒,最後隻能自食其果。

這就是情緒化的惡果。一個人不能控製自己的消極情緒會永遠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一樣,他永遠不夠成熟,不夠穩定,更加擔當不起重要的社會角色。

所以,我們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一旦自己陷入情緒化的狀態,要主動壓製並將之消除,以便自己能夠冷靜、理性地解決問題。

Step1:反複用“結果”提醒自己

反複以“事情的後果”來提醒自己,多思量一下,想想如果自己不能夠控製自己的情緒將會導致什麽結果,這種結果究竟對自己是好還是壞,如果可能出現的結果對自己非常不利,那麽,就強製自己收斂一下。唐太宗李世民執政時,有一位臣子叫魏征。魏征是一位敢於直諫的臣子,甚至有的進言令李世民十分惱怒。而李世民是位非常有修養的皇帝,每當他聽到魏征的進言感到十分氣憤的時候,他就會去花園裏散散心,以避免因為自己的一時情緒化而誤殺了魏征,這充分體現了一個皇帝的聖明。對於我們來說,遇人遇事先忍三分鍾,等自己冷靜下來,用理智的思維去思考和看待周圍的一切,然後再做出決定,切忌不要被一時的消極情緒占據頭腦,做出事後令自己後悔不已的事來。

Step2:增加閱曆,開闊心胸

能否控製好自己的情緒,當然跟一個人的閱曆是有關係的。一個人所表達出來的情緒是他的閱曆和性格的體現,更是他人格的一種境界。所以,要增加自己的閱曆,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多經曆一些世事,多讀一些書,不斷地進行自我磨練,如此遇事方能考慮周全。以一種成熟的眼光和心態來對待人和事,這有助於提升自己的修養。

Step3:以逆境為樂,不以為苦

哈佛氣質的精髓便是以逆境為樂,而不以為苦。“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一個人經曆過的挫折越多,往往會顯得越成熟、沉穩。所以,做事要考慮到自己的長遠抱負,一時的挫折和磨難,其實隻是為了將你打造成更優秀的人罷了。所以,對於一個渴望成功的年輕人來說,吃苦精神是他必不可少的素質,很多人打著“人生就是享受”的旗幟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甚至渴望不勞而獲,這在哈佛是會受到鄙夷和嘲笑的。付出是收獲的前提,如果什麽都不願付出是根本不會有收獲的那一天的。

哈佛氣質課筆記

Point1管不住自己的情緒,你就永遠長不大。

Point2不要輕易向他人顯露出你的消極情緒。

Point3壞情緒對氣質具有最強大的破壞力,管住負麵情緒是氣質修煉的第一步。

§§§第三節困難和遭遇絕不說出來

在哈佛的MBA課堂上,有這樣一句話:千萬不要為了在感情上獲得別人的同情和安慰,而找他人訴苦,否則會給人留下禁不起風浪的印象。

的確如此,假如一個團隊的領頭人一遇到什麽困難就找人訴苦以獲得心理安慰,那這樣一個人就根本不像是帶領一個團隊的人,更像一個乞討者。因為,任何一個團隊成員怎麽可能放心地將自己的命運交給這樣一個人呢?又有誰遇到問題會求助於一個不扛事的人呢?

⊙“沉默者”的爆發

史密斯先生經營的公司因為在金融危機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麵臨著破產的危險,員工們幾乎都走光了,公司就剩下了個空殼子。然而,即使公司一筆業務也沒有,他仍然每天四處借債維持著公司的經營,每天依然堅持去公司上班。史密斯太太這樣形容他:“即使沒有業務,口袋裏根本沒錢,我先生仍然每天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拎著公文包,開著車上班,像個老板一樣,不被失意打擊……”

很多人都不理解史密斯先生,覺得他受到了打擊,頭腦不清醒,做老板做傻了。然而,在人們的不解聲中,史密斯先生遇到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公司融資成功,很快就東山再起了,並且生意也蒸蒸日上。

人真是很奇怪的,你活得像個董事長,你就是個老板,機會就會來。即使有一天你破產了,也不要逢人就訴說你的痛苦與遭遇。就算公司門一打開,隻有兩個人——一個是你,一個是清潔工,也要像史密斯先生一樣,西裝筆挺,自己泡杯咖啡,像個董事長一樣坐在那裏上班。有時候,成功的機會就是這麽降臨的。

很多時候,成功者都是沉默者,他們埋頭於發掘機遇和解決問題之中,而非通過訴苦來獲得他人的同情,經過多年的埋頭和沉默,最終以成功者的形象抬起頭來。居裏夫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因為對科學事業的熱愛,居裏夫人不畏條件的艱苦,在一間破舊不堪的棚屋裏從事著科學實驗和各種研究,並且一幹就是四年。在這期間,同行的質疑、前輩的否認和朋友的不理解,都絲毫沒有動搖她提取鐳的決心。數年來,她從未關注過自己的形象,她的衣服始終是那幾件充滿塵土和化學藥品味道的舊工作服;她的頭發總是因為來不及梳理而隨風亂擺;她的嘴唇因為過度勞累而毫無血色……跟同齡的女性相比,她要顯得蒼老得多。

不過,這一切居裏夫人都沒有在意過,也沒有抱怨過。

然而,1906年4月19日,一個飄著小雨的早晨,發生的一件事卻給了居裏夫人沉重的打擊。她的工作夥伴兼伴侶皮埃爾·居裏因為車禍不幸身亡。一瞬間,居裏夫人仿佛失去了精神和生活上的支柱。然而,麵對上天和她開的巨大玩笑,她仍然保持著平靜,她知道丈夫未竟的事業正等著她去完成,她沒有時間也沒有理由傷心難過。於是,她默默地承受著喪夫之痛,繼續投入到鐳試驗中,最後終於取得了成功。

如果把居裏夫人稱作偉人,她的偉大便在於此:她超越了我們普通人的承受限度,完成了人類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並且在她最不幸的時候,她也沒有絲毫退縮,表現出了一個強者的氣質。

哈佛人都是不懼怕困難的人,哈佛大學也是一個嚴禁抱怨的地方。一旦你被哈佛大學錄取,成為哈佛大學的學生,那麽從入學起你就會得到一份縝密的學習計劃、鍛煉計劃,甚至連校內的文化活動都已經“被安排”,所以,很多哈佛學子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在哈佛,你要以“不是你自己選擇的速度飛速奔跑”。一個畢業於哈佛大學、如今已是某跨國公司總裁的人曾這樣說:“如果你跟不上他們的速度,那麽,你就會被甩出去。”

同樣,從哈佛大學畢業、受聘於世界銀行的於家娣曾說:“在哈佛學習,語言是第一關。上課時,老師的講課隻能聽懂小部分;完成老師布置的閱讀作業,速度較慢;用英文寫作,就更加困難。由於作業多,每天夜裏兩點鍾才睡覺,有時早晨四五點就起來,因為要完成作業。每星期上6門課,還要做助教,整個日子過得昏天黑地,沒有時間做飯,就吃速凍餃子,後來吃膩了,一聞就想吐。學習強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煉獄的感覺,對意誌是個很大的挑戰。但是如果挺過去,以後再大的困難也就能夠克服了。”

然而,即便是在這樣巨大的學業壓力和殘酷環境下,多數哈佛學子依然毫無抱怨,他們每天出入於哈佛的圖書館,孜孜不倦地學習、閱讀,不斷地提升自己。很多學子甚至常常偷偷地躲過警衛關門時的搜索,在圖書館內通宵達旦地閱讀求知。

正是這種精神促使著哈佛人不斷地前進,不斷從“沉默中”爆發出來。

⊙停止製造情緒垃圾

有一個生活在美國費城的年輕人,整天生活在唉聲歎氣中,一有人跟他搭話,他就立即大倒苦水:“我的生活太不幸了,父母沒有給我留下任何遺產,連一棟房子都沒有,我沒有汽車,沒有女朋友,甚至連去海邊度一次假的錢都沒有……”

這一天,有一個富人正好經過。聽到年輕人的抱怨,他對年輕人說道:“我有一個辦法能讓你快速變得有錢起來,但是不知你願不願意。”

年輕人一聽,非常高興,立即問是什麽辦法。

富人說:“我願意出50萬買你的一隻手,你願意嗎?”

年輕人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富人又問:“如果我願意用100萬買你的一條腿,你願意嗎?”

年輕人仍然搖了搖頭。

富人再次問:“我願意200萬買你的一隻眼睛,你覺得可以嗎?”

年輕人覺得很恐怖,趕緊搖了搖頭。

這個富人笑了,說:“你看,其實你是多麽富有,你擁有至少350萬美金的資本,隻是你暫時還不想要這筆錢。年輕人,一個人隻要有手、有腳、有頭腦,還怕沒有錢嗎?憑借你擁有的這一切,你完全可以創造出上億元的財富。你還有什麽值得抱怨的呢?”

年輕人一下子醒悟過來,羞愧地走了。

我們總是輕易陷入抱怨之中,其實想一想有什麽值得抱怨的呢?抱怨並不能幫你解決任何問題,相反,有可能使事情變得更糟,想到這裏你還要抱怨下去嗎?

當然現實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事猶如當頭棒擊,讓我們的生活一下子陷入苦難之中,當我們遭受到這些打擊時該怎麽做呢?投入親友的懷抱大哭一場,從此一蹶不振、不思前途?還是如魯迅作品中的祥林嫂一樣,將個人的精神寄托於他人,從他人的同情和安慰中獲得繼續生存下去的希望?困難和不幸誰都可能遭遇,而人們不同的對待方式則反映了各自的氣質和素養。多數人會停下腳步,對此抱怨不休,他們認為此舉理所當然。然而,少數人則不同,他們選擇了沉默,並且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

其實,人們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向他人傾訴是排解內心壓力的一種方式。同時,人們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這是無可厚非的,然而,講述自己的遭遇並不同於其他的話語,在你說的同時就能感覺到它的不同。因此在潛意識裏你就對對方的反應有要求,你希望得到對方的理解和同情,有時候還期望得到幫助。在對方沒有這樣的表現時,你就會覺得受到了不公的待遇,自己的心理壓力不但不會減小,還會變得更大。

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你此時向別人大吐苦水其實是在向別人傾倒你的情緒垃圾。你每次自己說一大通,覺得舒服了,那麽聽到這些的人不是會受到影響嗎?他們豈不成了你的這些情感垃圾的垃圾桶了嗎?這對他們來說不公平的。你和同事訴苦,他的心情也會被你帶壞,有些心裏還會想:“公司裏就你最累啊,我的日子還不好過呢!”你要跟領導訴苦,領導心裏就會想:“讓你幹點事兒就那麽多怨言,真麻煩!”如果總是向親近的人大吐苦水,他們也總有覺得煩心的一天,遲早有一天他們會選擇不再做那個“垃圾桶”了。

哈佛氣質課將你的困難和遭遇埋藏於心

有個小故事說,一個小猴子在森林中不小心被樹枝戳傷了胸部,它捂著傷口回家。路上,每遇到其他猴子,小猴子就出示傷口以獲得它們的同情。猴子們為了表示關懷,都撥開傷口仔細檢視,並建議如何治療。然而,小猴子的傷口卻因治療不及時感染發炎,很快不治身亡。

人們遇到的困難和不幸,其實如同個人的傷口一般,通過傾訴並不能使之得到有效治療,相反,很可能因為耽誤治療而使病情擴大,最終可能成為不治之症。

中國有句古話叫“打落牙和血吞”,這句話跟哈佛氣質課所強調的如出一轍,隻有沒有能力的人才會喊苦抱怨,隻有默默地承受和不斷地進取才能擊敗現實中的苦難。

所以,將你的困難和遭遇埋藏於心吧,隻有先追求內心的強大,你的現實形象才會隨之強大起來。

Step1:將你的煩惱寫下來

很多不便向他人講述的事情,可以用紙筆記錄下來。書寫是通過整理思路,剖析自己那些不良的情緒,調整不恰當的觀念、態度,來平複心情,自我排解,從而達到心理保健的最好方式。在書寫的時候要從積極的角度切入,多肯定自己,不要誇大不良情緒。否則,你的不良情緒會越陷越深。你的這份記錄可以保留下來,當你心情舒暢的時候翻開看看,那時候你肯定會覺得這件事根本沒有你當時想的那麽嚴重,這樣以後再有不良情緒時,就可以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Step2:借助工具舒緩內心壓力

如果你的心情不好,可以試著讓自己的身體運動起來,這樣能有效舒緩內心的壓力。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譬如跑步、打籃球等。通過這些運動不僅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還能使身體分泌出令人心情愉悅的化學物質。科學研究表明,人在運動時通常不會去考慮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另外,還可以選擇一些文娛活動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聽音樂、看電影。如果覺得聽音樂不過癮,可以通過唱歌、跳舞把壞心情趕走。在選擇何種音樂和電影時,很多人會選擇歡快的來使自己的情緒高漲,也有的人喜歡用悲傷的音樂電影來獲取悲傷的共鳴,排解不良情緒。這種共鳴是要掌握好度的,以免使自己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哈佛氣質課筆記

Point1一個不停製造情緒垃圾的人是不會受到歡迎的。

Point2隻有能力不足的人才會選擇用傾訴來獲得心理的滿足和安慰。

Point3動輒訴苦和抱怨的人,隻會給人以弱不禁風的形象,這類人是毫無氣質可言的。

§§§第四節發問前自己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