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石賦並序
李邕
李邕(675—747),字泰和,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市)人。李善子。武後長安初以詞高行直薦為左拾遺。彈劾任職,多遭貶謫。中宗時出為南和令,又貶富州司戶參軍。玄宗立,召拜左台殿中侍禦史,改戶部員外郎,又貶崖州舍城丞。開元三年(715)擢為戶部郎中。左遷括州司馬,起為陳州刺史。天寶初,為汲郡、北海二太守。後遭誣陷,被杖殺任所。贈秘書監。李邕長於碑頌,“雖詘不進,而文名天下,時稱李北海”(《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新唐書·藝文誌四》記其有文集七十卷,已佚。今存《李北海集》六卷,為明人輯錄散篇而成,其中賦五篇。
李邕正直敢言,屢遭誣陷亡身。但他一生,確如巨石,剛正不阿。賦中詠石,實為自諭,象征作者的人格。因而與前人所賦石相比,充滿生氣,富於魅力。
代有遠遊子[1],植杖大野[2],周目層岩[3],睹巨石而歎曰:茲盤礴也[4],可用武而轉乎[5]?茲峭峙也[6],可騰趠而登乎[7]?
觀其淩雲插峰[8],隱霄橫嶂[9],峻削標表[10],汗漫儀狀[11]。劃鎮地以周博[12],崛戴天而雄壯[13],默玄雲之暮起[14],赩丹霞之朝上[15]。
若使矗布長城[16],嶷聯高壁[17],遏西戎而分塞[18],截東胡而度磧[19]。張九州之地險[20],蹙四夷之天隔[21]。固可以眇絕驕子[22],遐阻勍敵[23],歸華夏之甲士[24],卻邊荒之羽檄[25]。別有列在王庭[26],地當文砌[27],疑貞琬之粉澤[28],豔重錦之光麗[29]。承聽政之梁柱[30],納進賢之階陛[31]。匪徒夾植桃李[32],因芳茝蕙[33],降神女之徜徉[34],拂仙衣之容曳[35]。若乃苔蘚剝落,雨露淋漓[36],冰碧藻曜[37],繪畫紛披[38]。不邀代之所貴[39],不欲人之見知[40],罔懷金而則異[41],曷剖玉而方奇[42]。
至若危堞孤援[43],懸門禦衝[44],出陣摧鶴[45],乘城起龍[46]。炮與矢而飛雨,磁當途而列墉[47],金鼓為之沮氣[48],戈矛為之輟鋒[49]。借如奕秋沉思[50],蜀相興圖[51],秉節製以全勝[52],縱劫殺以論都[53]。鄙宋緘之謬識[54],嘉禹鑿之神模[55],落五星而多懵[56],坐千人而不孤[57]。惟磨礱之所取[58],任圓方之自殊[59],支空留於織室[60],編尚想於兵符[61]。鳥何恨而填海[62]?山何言而望夫[63]?徒以貞者不黷,堅者可久,臥如羊於山野[64],蹲似虎於林藪[65]。知作鼓之希聲[66],信為人之無偶[67],梁架海以東注[68],鎮臨江而南守[69]。庶投水而克成[70],將補天而何有[71]?
豈獨砥礪利器[72],盤踞真王[73],鏃來肅慎[74],門通越裳[75]。屹特立以興主[76],駕能言以發祥[77]。邇開蓮兮表華[78],遠倚劍兮疏梁[79],保茲城而永固,結彼交而不忘。何止藏書入室[80],勒篆離經[81],翕湘川之飛燕[82],伏昆池之駭鯨[83]。膏久服而顏駐[84],碑一觀而涕零。豈知扣角匡坐[85],且悲歌於白水[86];尋山小住[87],止危途於翠屏而已哉[88]!
(《文苑英華》卷三一,中華書局影印本)
[1]代:世。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遠遊子:此為作者自稱。
[2]植杖:放下拐杖。大野:廣大的原野。
[3]周目:四麵觀看。
[4]盤礡:堅實牢固貌。
[5]武:強力,大力。
[6]峭峙:陡直矗立。
[7]騰趠(chào):騰越。
[8]插峰:刺入高峰。
[9]隱霄:遮住雲天。橫嶂:擋住山巒。
[10]峻削:高峭似刀割削。
[11]汗漫:廣遠無邊。儀狀:外貌形狀。
[12]鎮:一方的主山。周博:寬廣。
[13]崛:高起,突出。戴天:巨石突起高入雲天,仿佛用頭頂著天一般。
[14]默:通墨。玄雲:黑雲。
[15]赩(xì):赤色。
[16]布:陳列,排列。
[17]嶷(nì):高峻貌。
[18]遏(è):阻止。西戎:古時對西北少數民族的總稱。分塞:隔開邊界。
[19]東胡:古族名。因居匈奴之東而名。磧(qì):大沙漠。
[20]張:擴大。九州:指中原地區。
[21]蹙(cù):迫近。
[22]眇(miǎo):閉上眼睛不看。輕視。絕:滅,盡。驕子:此指強盛的邊地民族。《漢書·匈奴傳》:“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23]勍(qíng)敵:強大的敵人。
[24]甲士:披甲的戰士。泛指兵士。
[25]卻:退。羽檄(xí):羽書。邊塞上緊急報信的文書。
[26]王庭:帝王的庭苑。
[27]文砌:雕飾有華紋的石階。
[28]貞琬(wǎn):潔白光滑的美玉。粉澤:此指裝飾。
[29]重錦:錦上加錦。喻極鮮豔華美。
[30]承:充當。聽政:處理政務。
[31]納陛:鑿殿基為登升的陛級,納之於簷下,不使露而升,故名。
[32]匪徒:不僅。
[33]茝(zhǐ):一種香草,蘭草之類。
[34]徜徉:徘徊,徬徨。
[35]容曳(yè):起伏貌。
[36]淋漓:沾濕。
[37]冰碧:形容晶瑩而青綠色的樣子。藻曜(yào):文采閃亮。
[38]紛披:多,盛。
[39]邀:求。
[40]見知:被了解。
[41]罔:毋,不。懷金:《後漢書·楊震傳》載:震為東萊太守,赴郡道經昌邑,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不受。
[42]曷:什麽。剖玉:剖石為玉。《韓非子·和氏》載:楚人和氏於山中得玉璞,獻楚王,以為石。刖和氏雙足。和氏悲寶玉題之以石,貞士名之以誑,泣三日三夜,眼中出血。楚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玉,名為“和氏之璧”。
[43]危堞(dié):高城。堞,城上如齒狀的矮牆。
[44]懸門:古時城門所設的門閘,平時掛起,有警時放下,以便固守。
[45]摧:毀滅。鶴:鶴列,指陳兵,言兵卒如鶴之行列。
[46]乘城起龍:石壘於城上,如巨龍騰飛。
[47]磁:磁石,俗稱吸鐵石。《文選》鮑照《蕪城賦》:“製磁石以禦衝”,李善注:“《三輔黃圖》曰:阿房宮以磁石為門,懷刃者止之。”墉(yōng):城牆。
[48]沮(jǔ)氣:喪氣。此謂金、鼓之聲減弱。
[49]輟鋒:鈍鋒。
[50]弈秋:古代善下棋者。《孟子·告子上》:“奕秋,通國之善奕者也。”
[51]蜀相:諸葛亮。《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推演陣法,作八陣圖。”《太平禦覽》卷三〇一盛弘之《荊州記》:“魚複縣鹽井以西,石磧平曠,騁望四遠,諸葛孔明積細石為壘,方可數百步,壘西郭又聚石為八行,相去二丈許,謂之八陣圖。”
[52]秉:執掌。節製:此謂軍律嚴整之師。
[53]劫殺:劫持,殺害。都:美好。
[54]宋緘:《藝文類聚》卷六引《闞子》:“宋之愚人,得燕石於梧台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寶。周客聞而觀焉。主人齋七日,端冕玄服以發寶,革匱十重,緹巾十袋。客見之,掩口而笑曰:‘此特燕石也,其與瓦甓不殊。’”緘,藏。
[55]禹鑿:《初學記》卷五引《吳越春秋》:禹傷父功不成,乃案黃帝《中經》,見聖人所記曰:“在乎九疑東南天柱,號曰宛委山,赤帝左闕,其岩之顛,承以文玉,覆以磐石,其書金簡青玉為字”。禹乃退齋三日,發石取書。故稱神模。
[56]落五星:《左傳·僖公十六年》:“隕石於宋五。”隕星也。懵(měng):不明,糊塗。
[57]坐千人:陸廣微《吳地記》:“虎丘山……劍池傍有石,可坐千人,號千人石。”
[58]礱(lóng):磨。
[59]殊:不同。
[60]“支空”句:《太平禦覽》卷八引《集林》:“昔有一人尋河源,見婦人浣紗以問之,曰:‘此天河也。’乃與一石。而歸問嚴君平,雲:‘此織女支機石也。’”
[61]“編尚”句:《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嚐閑,從容步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複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
[62]“鳥何恨”句:《山海經·北山經》:“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63]“山何言”句:《初學記》卷五引劉義慶《幽明錄》:“武昌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古傳雲: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攜弱子餞送此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
[64]如羊:葛洪《神仙傳》卷二:皇初平牧羊金華山中,其兄初起尋索,隨道士求弟,遂得相見。悲喜語畢,問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東耳。”初起往視之,不見,但見白石而還。謂初平曰:“山東無羊也。”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見之。”初平與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於是白石皆變為羊數萬頭。
[65]似虎:《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
[66]作鼓:《藝文類聚》卷八引《舊說》:“鄴西北有石鼓,懸著山旁,鳴則有軍兵動……泉陵縣有石鼓,舊聞數十裏,今無聲。”希聲:極微細的聲音。
[67]為人:劉義慶《幽明錄》載:宜都建平二郡之界,有倚石,如二人像。
[68]架海:《藝文類聚》卷七九引《三齊略記》:“始皇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於是有神人能驅石下海。城陽一山石,盡起立,嶷嶷東傾,狀似相隨而去。”梁:橋。
[69]臨江:《三國誌·吳誌·孫權傳》:“建安十六年,權治秣陵。明年,城石頭。”李吉甫《元和郡縣圖誌》卷二五:“石頭城在(上元)縣西四裏,即楚之金陵城也。吳改為石頭城。建安十六年,吳大帝修築,以貯財寶軍器,有戍。”鎮,城。
[70]投水:《文選》李康《運命論》:“張良受黃石之符,誦三略之說,以遊於群雄……及其遭漢祖也,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71]補天:《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72]砥礪:磨石。
[73]真王:正式受封的王。
[74]鏃:箭頭。肅慎:女真族的先民,唐時稱靺鞨。
[75]越裳:古南海國名。《後漢書·南蠻傳》:“交阯之南有越裳國。”
[76]屹:聳立。
[77]能言:《晉書·劉曜載記》:“石言於陝,若言勿東者。”
[78]開蓮:《藝文類聚》卷六引闕名《遊名山誌》:“芙蓉渚有聳石,頭如初生芙蓉,色皆青白。”
[79]倚劍:《海內十洲記》:“流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裏,去東岸十九萬。上多山川積石,名為昆吾。冶其石成鐵,作劍,光明洞照,如水精狀,割玉物如割泥。”
[80]藏書入室:古代藏圖書檔案之室曰石室。
[81]勒篆:石上刻篆文。離:陳列。
[82]翕(xī):收斂。飛燕:即石燕。《水經注·湘水》:“(湘水)東南流徑石燕山東,其山有石,紺而狀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風相薄,則石燕群飛,頡頏如真燕矣。”
[83]昆池:《初學記》卷五引《西京記》:“昆明池,刻石為鯨魚。每至雷雨,魚常鳴吼。”
[84]膏:石髓。葛洪《神仙傳》卷六:“(王)烈獨之太行山中……石中有一穴,口闊尺許,中有青泥流出如髓。烈取泥試丸之,須臾成石,如投熱蠟之狀,隨手堅凝,氣如粳米飯,嚼之亦然。”
[85]扣角:敲打牛角。匡坐:正坐。《楚辭》屈原《離騷》:“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王逸注:“寧戚,衛人。該,備也。寧戚修德不用,退而商賈,宿齊東門外。桓公夜出,寧戚方飯牛,叩角而商歌。桓公聞之,知其賢,舉用為客卿,備輔佐也。”
[86]白水:《楚辭》屈原《離騷》:“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NFDC7馬。”王逸注:“《淮南子》言:白水出昆侖之山,飲之不死。”
[87]小住:暫時停留。
[88]翠屏:山名。各地以翠屏為山名者頗多。
評
全賦分三段:第一段至“可騰趠而登乎”,由巨石突發奇想,設問開篇,精警振奮。第二段至“碑一觀而涕零”,極力鋪排,描繪巨石形貌、功用,又緊緊圍繞篇首之問,突出石之精神:“不邀代之所貴,不欲人之見知。”非武力可轉,也非常人可騰趠。第三段以“扣角匡坐”、“尋山小住”收束,由此點明借石要發抒的一腔磊落不平之氣。賦中多處化用典故,但不露雕琢痕跡,筆墨酣飽,揮灑自如,較其《春賦》《鬥鴨賦》《日賦》等,更為精彩。
(楊曉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