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三國演義》 政治鬥爭中的遊戲規則 (2)

同僚之間更多的是一種競爭關係,每個人都希望別人不如自己,這樣自己升職的機會才更大,所以,越是優秀的人越招人妒忌。另一方麵,大多數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上司太聰明,以至於在他麵前連偷懶的機會都沒有。出於這種考慮,如果自己無法“更上層樓”,那寧可把一個糊塗蛋推上去,因為這樣做至少可以減輕自身的壓力。

三國時期的官場也不例外,許多能力出眾的人才因為受到上級或是同事的打壓,被排擠到了權力中心之外。曹魏的司馬懿因受曹爽排擠憤而發難,東吳的陸遜更是因為受到孫權的逼迫最終“憤恚致卒”。

蜀漢雖是三國中最弱小的一方,但在劉備的英明領導下,文武百官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蜀漢政權也因而經曆了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最終跟魏、吳兩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但是,劉備去世之後,蜀漢政權在諸葛亮的把持下,越是有才的幹部卻越受壓製。其中,最突出的兩個人是魏延和趙雲。

劉備遭到曹操圍剿時,想到襄陽城中避難,卻被劉琮拒之門外。對劉備仰慕已久的魏延挺身而出,殺死守門將士迎接劉備入城。雖然在劉琮的阻攔下劉備沒好意思進去,但魏延的第一次亮相無疑給劉備留了個好印象。

關羽戰長沙遇到老將黃忠,長沙太守韓玄見兩人在陣前眉來眼去,懷疑黃忠是對方的“臥底”,要拿他開刀。此時,魏延第二次亮相,救黃忠,殺韓玄,向關羽獻城,自己也正式加入了劉備集團。

魏延為劉備集團出了兩次力,貢獻也不小,按理說“加盟”之後應該能給他一個好位置,可諸葛亮給他的見麵禮卻是“斬立決”。劉備不想失去一個忠實的幹將,在他的直接幹預下,魏延保住了性命。當時,正是劉備集團快速發展的時期,他正急需大量人才,如果殺了魏延,無異自斷賢路,使那些有“加盟”想法的人才望而止步。

諸葛亮殺魏延其實是很不明智的舉動,他之所以這麽做是出於以下兩方麵的考慮。

其一,關羽進攻長沙前上了諸葛亮激將法的當,隻帶了五百個弟兄前去,用這點兒兵力攻打一座軍事重鎮簡直就是螻蟻撼樹。韓玄如果不讓黃忠同關羽“單挑”,而采用“群毆”的方式,關羽要想脫身,隻能指望**的赤兔馬了。恰恰因為魏延的出現,成全了關羽的功名,使諸葛亮打壓關羽的計劃化作了泡影,諸葛亮當然要把這口氣出在魏延身上了。

其二,在諸葛亮看來,給魏延這個新人一個下馬威很有必要。魏延早已心儀劉備,“加盟”之後必然是劉備的死黨,不會和自己一條心。因此,諸葛亮一番話說得煞有介事。能把魏延殺了固然好,殺不了,也讓魏延知道自己的厲害,免得將來鎮不住他。

在識人和用人方麵,劉備顯然要高出諸葛亮許多。事實證明,劉備的判斷是正確的。魏延隨劉備入蜀之後屢立戰功,職務升得也很快。劉備稱漢中王時,任命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領漢中太守”。漢中不論從經濟上還是軍事上來說,都是西南重鎮,大家本以為這個重要位置會給張飛,連張飛自己也是這麽想的。不過,得知魏延高升後,張飛並沒有任何不滿情緒,這說明,一方麵魏延確實能力出眾,張飛對他擔此重任並不妒忌;另一方麵,說明劉備沒有受到諸葛亮的影響,對魏延產生偏見。甚或是劉備對諸葛亮的心思有所察覺,因此想進一步拉攏魏延。

不過,魏延的運氣不夠好,劉備的去世使魏延失去了進一步上升的可能。諸葛亮當權之後,怕魏延受到重用,多次對其進行打壓,不讓他有表現的機會。

諸葛亮出兵陳倉伐魏時,擔任先鋒的魏延攻打陳倉,數日之內未能摧城拔寨,諸葛亮就急著要拿魏延開刀。後來,諸葛亮親自上陣,率三十萬大軍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還動用了雲梯、衝車等多種工具,甚至還出動了“工程兵”用“地道戰”進攻,可鎮守陳倉的魏將郝昭見招拆招,將諸葛亮的攻勢一一化解了。

魏延不過是個先鋒,諸葛亮身為主將,資源比魏延豐富得多,攻城花的時間也比魏延長得多,結果卻完全相同。諸葛亮應該慶幸自己沒有處罰魏延,否則,真不知該如何收場了。因為他自己勞而無功,同樣應該軍法從事。

要知道,當時守陳倉的隻有三千人,套用《孫子·謀攻》中的理論:“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這就是說,兵力如果是敵人的十倍可以打殲滅戰,兵力是敵人的五倍,打勝仗就不成問題。諸葛亮的兵力是對方的一百倍,可他卻拿對手毫無辦法,可見軍事水平不怎麽樣。

諸葛亮久攻陳倉不下,魏先鋒大將王雙趕來增援。魏延主動請戰,諸葛亮以魏延是先鋒大將不可輕出為由,不給魏延立功的機會。諸葛亮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王雙本身是魏軍先鋒,同魏延級別相同,兩人交鋒本是旗鼓相當。

諸葛亮用人不當的結果導致自己很被動,他派出的謝雄和龔起很快被王雙斬殺於陣前,蜀軍大敗,王雙的兩萬救兵趕到了陳倉城下。隻有三千人時諸葛亮尚且沒有辦法,現在多出來兩萬生力軍,諸葛亮隻能望陳倉城興歎了。

時間耗長了,部隊的後勤保障跟不上,諸葛亮隻能再次無功而返。撤退是最危險的時候,沒有防禦工事,被敵人追著打很可能會一潰千裏。事關自身的生死存亡,諸葛亮也不再以大將不可輕出為借口了,令魏延斷後對付王雙。魏延沒有放過這個機會,幹淨利落地斬殺了王雙。

陳倉受挫是諸葛亮心中永遠的痛,郝昭對諸葛亮的打擊實在太大了,即使東吳邀請他聯手出兵,諸葛亮仍對郝昭心有餘悸,不敢再次麵對這個克星。不過,情報人員為諸葛亮帶來了一個天大的喜訊——郝昭病危。此時,陳倉城中的幾千士兵已無鬥誌,取陳倉易如反掌。這是個露臉的機會,諸葛亮自然不會放過,他把魏延、薑維借故支開,自己偷偷摸摸地攻取了陳倉。

幾天之後,魏延、薑維領兵到達陳倉城下時,忽聽得城上一聲炮響,四麵旗幟齊豎,諸葛亮羽扇綸巾,鶴氅道袍,閃亮登場,揚揚得意地說道:“你們兩人怎麽現在才來啊!”事已至此,二人隻好給孔明“擦鞋”:“丞相真神計也!”看來,在諸葛亮手下要想有成就感實在不容易,揚名立萬的事他一人全都包攬了。

魏延不僅武藝超群,還頗有戰略眼光。他曾建議以奇兵出子午穀,直取長安,諸葛亮自斜穀進擊,兩路夾攻,使魏兵難以兼顧。這條計策被諸葛亮輕描淡寫地否決了,理由是“此非萬全之計也”。那諸葛亮的萬全之計是什麽呢?自劉備去世之後,從未看到諸葛亮有什麽萬全之計。魏延奇襲長安隻需五千精兵,相比之下,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數十萬大軍遠征,次次無功而返,勞民傷財,耗盡了蜀漢的國力。看到這樣的結果,難怪魏延會怏怏不悅,覺得自己受壓製了。

蜀漢政權中另一個受諸葛亮排擠的人是趙雲。劉備初次見到趙雲時,趙雲正在公孫瓚手下“打工”。劉備當時就很想把這員猛將收為己用,不過,公孫瓚是劉備的故交,還對劉備有恩,當時勢力又大,劉備不敢明著“挖牆腳”,隻好告訴趙雲來日方長。等到公孫瓚被袁紹剿滅之後,趙雲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投到劉備門下了。

三國英雄譜中,單打獨鬥排不出名次。呂布雖勇,張飛在他麵前也未落下風。關羽名氣雖大,黃忠、龐德也能與其戰個平手。許褚同馬超大戰數百回合不分勝負,張遼、張郃“單挑”也沒輸給過誰。可要論起混戰來,排第一名的非趙雲莫屬。早在袁紹和公孫瓚兩家爭鬥時,趙雲就曾獨自殺入袁紹陣中,入千軍萬馬如入無人之境,幾乎憑一己之力殺死袁紹。後來跟了劉備,長阪坡前一戰殺得曹軍心驚膽戰。趙雲不但在曹操的百萬大軍中單槍匹馬來去自如,還殺死曹軍五十多位名將,並帶著一個孩子全身而退,實在是“超人”。

趙雲不僅有勇有謀,還相當理智。公孫瓚死後,袁紹想“聘用”趙雲,可趙雲卻看不上他。幾經周折,趙雲終於加入了劉備的隊伍。兩人見麵之後互表傾慕之情,劉備對能夠得到趙雲頗感欣慰:“吾初見子龍,便有留戀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趙雲也對劉備大表忠心:“雲奔走四方,擇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隨,大稱平生。雖肝腦塗地,無恨矣。”從趙雲的話中不難看出,趙雲對選“老板”很重視,不像呂布有奶就是娘,誰給的“待遇”高就跟誰。

劉備舉國伐吳時,諸葛亮等人都勸他不要大動幹戈,隻有趙雲一個人不反對發起戰爭,不過,戰爭的矛頭並不是對準東吳,而是指向新建立的曹魏政權。趙雲很清楚當時的形勢,曹丕剛剛把漢獻帝趕下台,龍椅還沒坐熱,不少人對此心有不滿卻不敢言,因為人在屋簷下,不敢不低頭。此時是聯合東吳打擊曹魏政權的最佳時機,這時,很多漢室的同情者會臨陣倒戈,加入劉備的隊伍。而一旦與東吳交了手,短時間內很難結束戰鬥,曹丕也正好有機會進行內部整頓。可惜,劉備沒有采納趙雲的意見,放過了北伐的大好時機。

“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在待人接物方麵,關羽和張飛兩人各有弱點,趙雲則不同,他非但不得罪人,還很懂得收買人心。劉備剛得到益州時,想把成都城中的豪宅美田分賜給下屬,趙雲勸說道:“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令安居複業,民心方服;不宜奪之為私賞也。”劉備一聽,有道理,就這麽辦吧!

“空城計”之後,蜀軍退兵,其他將領在敗退過程中損失慘重,隻有趙雲不但沒有損失軍資裝備,還殺死了對方的先鋒大將蘇顒。諸葛亮知道後獎勵趙雲五十斤黃金,趙雲沒有接受,而是建議大家分享:“三軍無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賞,乃丞相賞罰不明也。且請寄庫,候今冬賜與諸軍未遲。”

趙雲在奪取荊州的桂陽郡時,桂陽太守趙範想討好趙雲,先是同其結為兄弟,接著又要把美貌的寡嫂介紹給趙雲做老婆,結果被趙雲嚴詞拒絕。事後,諸葛亮問趙雲為什麽不成其好事,趙雲說:“趙範既與某結為兄弟,今若娶其嫂,惹人唾罵,一也;其婦再嫁,使失大節,二也;趙範初降,其心難測,三也。主公新定江漢,枕席未安,雲安敢以一婦人而廢主公之大事?”劉備在旁聽了,過意不去,勸趙雲說,現在大事已定,我做主,你就娶了她吧。趙雲仍不接受,說道:“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譽不立,何患無妻子乎?”

看看趙雲,不但智勇雙全,有政治眼光,懂得如何拉攏人,還不貪財,不好色,控製能力超強。這樣一個人,諸葛亮能不防著他嗎!

諸葛亮當權時,趙雲很少有殺敵立功的機會。屢屢受到壓製,趙雲終於忍不住了,在朝堂之上以自殺的極端方式威脅諸葛亮,要求獲得北伐先鋒的位置。當著眾多同僚的麵,諸葛亮不想背上逼死老臣的惡名,隻好給了趙雲一次出彩的機會。趙雲在陣前連誅四將,證明了自己絕非像諸葛亮所說的那樣老朽不堪。

趙雲被諸葛亮壓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趙雲曾經兩次救回劉禪。一次是在曹操和劉備交戰的亂軍中救出,一次是從劉備的老婆、孫權的妹妹手裏奪回來的。如果沒有趙雲,劉禪不要說做皇帝,連命也早丟了。有這樣一層特殊關係,足夠劉禪把趙雲當做自己的心腹親信。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哪敢讓趙雲有露臉受重用的機會!

三國亂世中的男人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生活在元末明初,這是一個社會劇烈動蕩的時期。據說,青年羅貫中曾浪跡江湖,後來投到張士誠幕府充任“顧問”。身處亂世的羅貫中對當時人性的複雜感觸太深了,在他筆下,漢末三國時期各種人物的人性都得到了充分表現,有忠貞不貳的,有陰險奸詐的,有背信棄義的,有賣主求榮的,還有隔岸觀火的。

羅貫中本人是忠義的倡導者,在書中,他不惜筆墨塑造了許多忠臣義士的形象。董卓專權時代的丁管、伍孚,曹操時代“衣帶詔”事件涉及的國舅董承、侍郎王子服、將軍吳子蘭、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太醫吉平等人,都是忠臣的典範。

不隻吃皇糧的朝廷官員對“政府”有感情,一般百姓也是如此,因為戰爭的最終受害者是老百姓。發動戰爭、想在戰爭中撈取資本的都是野心勃勃的政治投機家,對他們來說,想收獲必須要付出,成王敗寇的結果早在他們意料之中。一般百姓則不同,他們隻想過安生日子,他們希望社會秩序穩定。有錢人更不希望發生戰亂,因為戰爭不但會耽誤他們發財致富,辛辛苦苦積攢的家產還可能在戰亂中被亂軍抄沒一空。張世平和蘇雙不過是兩個普通的馬販子,聽說劉備要組織民兵討賊安民,當即讚助了劉備良馬五十匹,金銀五百兩,镔鐵一千斤。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一般富戶的全部身家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