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帝國的藝術家

蔡國強現下有三個頭銜。國際最知名的爆破藝術家,馬英九女兒馬唯中的老板,以及福建泉州人。待台期間,他想吃台菜,隻為懷念福建泉州家鄉的滋味。於是啖食台菜之餘,我和他談起了泉州往事。為何泉州在元代曾是全球最大商港?明代之後又全然殞落?這一段曆史迷惘之事,我覺得比他的助理馬唯中是否訂婚,還費人疑猜,因此展開閱讀。

福建一直是個險惡之地,海岸狹窄,後傍大山。公元四世紀之前,中國史上的稅收記錄根本不曾提及這個窮地方。但到了八世紀初,朝代更迭,難民湧入,福建人口開始大幅增加,九世紀關於福建“南海貿易”的文件已多得不計其數。九世紀晚期,刺史王延彬擎劃泉州為“有效運作獨立商港”,很像如今我們俗稱的“自由貿易港”。

這個定位使得泉州在宋朝之後,其景象已是“外地商船絡繹不絕、貨物堆積如山”。泉州崛起有兩個背景,中原難民逃至此地,多山陰惡,不容易被追殺;第二,泉州毫不避諱地讓自己介於合法非法之間,專事經營管製品與違禁品。當地受賄官員總與商人們有個好默契,經手貨物無論合法物品或違禁品,一律保密,不刻意登錄。那時的違禁物也不是什麽毒品,大概就是些不被認可的“香料與藥材”。於是中國自公元一千年前起對外貿記錄,全是福建人的天下。福建商人活躍海上一百年以上,範圍包括爪哇、越南、婆羅洲,北至高麗,西甚至達阿拉伯。人們說十二世紀的福建泉州碼頭,“有若龍宮”。

泉州的輝煌年代留下了很多外國人的足跡,其中“阿拉伯人”角色最為有趣。史書根據沈船資料判斷,當時最遠貿易可至東非與阿拉伯,輸入大量香料。泉州城裏有好幾個外國人居住的社區遺址,他們自己推舉社區領袖,在指定的市場交易,並且擁有清真寺。十四世紀宋亡明起,明成祖後漸實施海禁,這些阿拉伯人斷了回家的路,隻好在當地住下來,娶福建女子為妻。據說這批半阿拉伯半福建的後代,為了融入社會,全姓了“林”氏。祖先墓碑前側刻“林”,背側書阿拉伯文,後代至今仍維習葬禮不見第二個太陽的伊斯蘭教禮俗。這批半阿拉伯的林氏子弟們,更有大批移民至台灣,特別是台南地區。

福建一直是困苦之地,當地的人,不冒險不得以立業。他們集體跨海探險、造船、走私,甚至如今日溫州人般集整村之資到馬來西亞、朝鮮投資。一切隻因安貧無法樂道,日子苦到人必須往外走。大浪濤之下,福建子弟隻為家人圖點小福;於是今日看來不堅固的破船,漂洋過海,在無際汪洋中日曬博命??西洋史學家稱福建商人是“沒有帝國的商人”。在沒有帝國的支持下,討生活;而我們台灣島嶼上的多數人,多半都是這群冒險家的後代。

海上漂泊數百年後,福建又回到困苦的日子。這一回泉州又走出來一名弟子,其背影不再是迎風的帆船,而是舉世聞名的爆破藝術家。我第一次發現蔡國強的名字,早於一九九二年。十六年前,他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那一年沒有人看好來自中國泉州的藝術家,蔡國強以一比一的比例複製馬可波羅的商船,轟動歐美藝術界。也是從一艘船開始,無形的洋流將這名泉州子弟推向國際藝術的大路,成了“沒有帝國的藝術家”,這算不算巧合呢?

二○○九年五月一日

蔡國強於杭州的浙江美術館舉行的大型個展“春”之火藥畫作《為西湖觀潮計劃作的草圖》局部。(CF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