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布局:圍棋人生的第一次落子_入段和停頓時間

入段和停頓時間

在12歲的時候,我以半目之差跌倒在入段的門檻前。13歲的時候,我終於實現了成為職業棋手的夢想。

我入段的最後一個對手是韓文德業餘7段。韓文德7段雖然沒有能夠走上職業圍棋道路,但是後來,他也是業餘圍棋界的強者。他和我來自同一個圍棋道場,比我大3歲。

比世界棋戰決賽更可怕的入段決定局比賽

對於我來說,這一盤棋的勝負能夠決定我能否成為職業棋手。在1994年入段決定戰的最後一盤棋中,我以半目之差失利,非常遺憾地與職業棋手夢想擦肩而過。一想到這些,我也不能夠說完全沒有負擔。現在回過頭來看,最後入段決定局的可怕程度好像還要超過世界棋戰決賽最後一局。因為那是入段以後很遙遠的事情。棋戰決賽可以說是經曆的差異,但是入段與否是“身份”、“名譽”和“地位”的差距。

相反,對於韓文德7段來說,這一盤的勝負也許沒有什麽巨大的意義。因為即便是贏棋,他也不可能入段。當然,圍棋比賽中是沒有必輸無疑的對局的。但是,棋手之間贏棋的動機和勝負欲是不同的。我有很明顯的贏棋動機和渴望,那是因為隻有贏棋,才能夠實現成為職業棋手的夢想。對於韓文德7段來,這盤棋即便贏棋,也不會得到特別的獎賞。再加上我是他的同門師弟,年齡也比他小,所以和我對弈的時候,他無法產生強烈的勝負欲望。在比賽進行的前幾天,他開玩笑地對我說:“這盤棋我也必須贏啊。”

入段決定戰最後一局的比賽隻進行了30分鍾,我獲得了勝利,也實現了夢想。正常來說,本來是兩個小時的比賽,卻隻進行了30分鍾,結束如此之快,超乎想象。這可能是因為雙方的心理存在一定的落差,一方抱著必勝的欲望,而另一方卻沒有把勝負放在心上,最終決定了勝負的走向。正是得益於此,我在入段決定戰最後一局比賽中贏得比較輕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之前的那一局比賽應該是入段的決定戰。我能夠贏下來真的是感激不盡。

成功入段後,我感覺到擁有了一切,氣勢更是一飛衝天。在宣布我成功入段之後,我的興奮之情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準確地說,與興奮相比,我感覺是糊裏糊塗,頭昏腦漲的。都好幾天過去了,我才慢慢適應這種角色的改變,確確實實地感受到“我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職業棋手”。

在下入段決定戰最後一局之前,以父親為首的家裏所有人都比我緊張。雖然我也感覺到這比拿世界冠軍還要讓人激動不已,有巨大的緊張感和壓迫感,但是我轉念一想,我還年輕,今後還有很多機會。一想到這裏,我反而覺得心裏舒服多了。相反,家裏的所有人都為我擔心,著急上火。入段成功後給家裏打電話時,父親並沒有什麽過多的話。

“哎喲,現在啊……”

那一聲安慰的歎息通過電話線傳到了我的耳朵裏,我感覺父親仿佛就在自己的身邊。我也明顯地感覺到他比下棋的我還緊張,比成功入段的我還高興。

但是,高興是暫時的。因為我入段後沒有過幾天,我客居他鄉的最大依靠——我的大哥參軍入伍了。雖然我已經入段,但小小年紀的我還需要有人照顧。當時,姐姐也在首爾,會經常來看我,但是她畢竟不能夠像

大哥那樣來照顧我。哥哥是職業棋手,他更能夠理解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姐姐和哥哥是有所不同的。由於突然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所以成為職業棋手後,我還很難把精力集中到圍棋上來。

入段後的第一盤職業對局的對手是目前韓國棋手中年齡最大的崔彰元六段。崔彰元六段看到對手是13歲的小孩子,提不起來精神,也許是不想欺負小孩子,下棋時就沒有和我動真格的。

下棋的時候,他的神情似乎在說:“來啊,小家夥,讓我看看你的實力有多高。”

由於是職業生涯第一盤正式對局,所以我百感交集,布局階段非常慎重。比賽意外地順利,我也贏得了成為職業棋手後的第一場職業比賽。但在之後的第二輪比賽中,我就品嚐到了失利的滋味。

入段後的第一年,我的戰績是7勝7負,勝率50%。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很差的成績。因為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來說,能夠在比較不熟悉的職業比賽中取得50%的勝率,絕對不是一個很差的成績。

欲望消失停滯不前

入段以後,我又在道場學了一年棋。但這一年的感覺和以前有所不同。當時,在所有的同門師兄弟中,入段年齡最小的就是我。這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負擔。不管怎麽說,我已經成為職業棋手,其他很多人還沒有成功。因此,他們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把我當作一個可愛的小淘氣鬼。

非常幸運的是在我入段幾個月後,金江根業餘6段和權五敏業餘5段成功入段,讓我減輕了一些壓力。但是,我穩定的生活再也不複存在了。如果大哥在的話,一旦我出現反常的時候,他會在身邊幫助我。但現在沒有哥哥這樣的人照顧我了。父親遠在孤島上,不了解我生活的詳細情況。在首爾的姐姐不是職業棋手,也很難理解我的生活狀況。我真正成為了一座無人認領的空山。

入段前,我在道場過得非常輕鬆自在,學習也非常用功。但是,入段以後,我反而玩起來了。我又是去遊戲室,又是去漫畫房,整天虛度光陰。對於一個遠離家庭,又隻有13歲的小小年紀的我來說,根本談不上能夠把自己照顧得好。與成為職業棋手之前相比,成為職業棋手之後更應該用功學棋才對。但是我一時的確難以適應角色和環境的變化。14歲、15歲、16歲的年齡,我感覺自己的實力原地踏步,停滯不前。現在想一想,我真辜負了那一段美好的時光,有些遺憾,也很後悔。

當時,我的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總是感覺很緊張。入段以後,我的保護傘——大哥到了部隊,加上生活環境的改變和身份地位的變化,我的緊張絕對不是一星半點兒的。另外,還要連續參加正式比賽,內心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幾乎都快要得失語症,甚至一個星期都不說話。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慢慢地打開話匣子,狀態才慢慢地好起來。但是,我好像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最佳狀態了。從那時候起,我再也不可能成為話癆了。就拿現在來說,我多說話就會感覺到很費力氣。

入段後的第二年,我的成績依然沒有起色。好像是到了15歲的時候,我的成績才好起來。但是,那也隻是一瞬間的事情。我的好成績並沒有按照直線上升的趨勢發展,隻是那麽一閃光就停止了。

入段前,我每天的

日程安排是宿舍和道場兩點一線。周圍接觸的人都是在道場學棋的哥哥姐姐們。我連和同齡小朋友一起說話的機會也不多。由於我入段年齡較小,所以在圍棋界也沒有能夠處得來的朋友。

我還經常去東大門去玩。在那裏,有同齡的小朋友,可以一起說話,也可以融入到他們中間一起做遊戲。雖然他們是“一起玩的朋友”,但是他們都非常率真,感覺非常有意思。我們是同齡人,自然也不會有那麽多繁文縟節,更不用看臉色行事。不分陌生人和熟人,他們都能接納,一起玩得特別好。上中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有些朋友不會下圍棋。他們聽說我是職業棋手,都感覺很好奇。

我們年齡都很小,沒有喝過酒,也沒有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可勁兒地花。我們就坐在那裏,談天說地,一起吃炒年糕,到遊戲室打遊戲,或者是去打台球。其實對於我來說,玩什麽並不是最重要的,能夠和同齡朋友一起玩得來,玩得盡興,感覺就非常好。在和哥哥姐姐們一起生活的那幾年裏,我也會見同齡夥伴,和他們一起玩得不亦樂乎。我非常享受這樣的狀態,很有意思。

我還有一種比較強烈的感覺,那就是我的生活與他人不一樣。雖然和朋友們處得非常好,但是我們之間好像溝通起來比較困難。那是因為大家的情況不一樣。不管成績好或者是不好,他們都是在學校讀書的學生,要為測試、入學考試擔驚受怕。他們的世界的確與我所熟悉的環境完全不同。我們在一起聊天的時候,感覺似乎就是兩個世界的人一樣。雖然朋友們對於我能夠成為職業棋手感到好奇,但是能夠引起他們理解和共鳴的部分非常有限。隨著時間的流逝,不論是去學校,還是要回到家裏,隻要我看到朋友們起身離開的時候,總有一種被疏遠、被冷落的感覺。我也非常清楚地意識到,除了圍棋道路之外,沒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選擇了。因此,我們之間也難以發展成為更鐵的哥們兒關係。到目前為止,當時在東大門一起玩耍的朋友中,隻有一個還和我有聯係。

那一段時間的生活對於我來說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我認識了很多人,也給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但是,說到底這是自己的私生活。作為職業棋手,也不可能有那麽多的時間去消磨。如果好好鑽研圍棋,就能夠早點兒取得好成績。但如果對圍棋沒興趣,轉而埋頭專攻學業的話,兩者可能都不會做得好。好在那個時候,我還能夠把握住自己。

我也曾經感慨過,即便不去學校讀書,不再下圍棋,選擇其他的愛好的話,會是什麽樣的一種情形呢?近來,我經常出國到中國,忙於處理各種事情。由於語言不通,困難也就非常多。我在想,當初對於圍棋,或者學業不怎麽上心的時候,如果能夠在學外語上多下功夫的話,也許今天會對我有很大的幫助。除了外語之外,如果能夠對其他領域的專業有所涉獵的話,對於棋力的提高和狀態的穩定也會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下圍棋是非常費腦筋的事情。當然,其他領域的學習也同樣要動腦筋。如果能夠對大腦的各個部位進行刺激的話,對於自己的個人發展當然是會有很大的幫助。在圍棋下得不好的時候,學習一下其他領域的知識,非常有利於心情的轉換。這也就是說,休息或者玩並不是能夠讓自己的頭腦冷靜下來的有效方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