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布局:圍棋人生的第一次落子_淘氣小棋手的客居生活

淘氣小棋手的客居生活

10歲的時候,我來到權甲龍圍棋道場,開始了在首爾的生活。小小年紀的我離開父親,來到他鄉生活,是很艱難的一件事情。雖然有大哥在道場照顧,但我還是經過了一段時間才適應這裏的生活。我是權甲龍圍棋道場裏離家最遠的弟子。由於長期生活在孤島上,所以對首爾的生活很陌生,適應起來比較困難。雖然也有同齡的夥伴,還有比我還小的弟弟們,但是由於實力差距比較大,所以和他們玩不到一起,更沒有向他們學習的機會。

在哥哥姐姐們之間

在道場和我一起學習、下棋的人都是哥哥或者姐姐。在道場寄宿的孩子們中,年齡差距是1歲至4歲。有兩個姐姐,一個大我8歲,一個大我10歲。在道場,幾乎沒有和我同歲的。隻要是比我大的人,我都叫他們哥哥或者姐姐。

道場的生活總是從圍棋開始,以圍棋結束。我一天的生活安排是,早晨在道場旁邊的宿舍吃飯後,就到道場學習;中午吃飯後,回到道場學習,然後是運動;晚飯後回到宿舍。不上學的時候,我從早晨到晚上一直待在道場裏,與許多比我年紀大的哥哥和姐姐們下棋。

我當時的目標就是入段,成為職業棋手。至於學業,我想在入段以後去努力也來得及。但是,要想完成職業棋手的夢想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每年都會錄用100多名裁判員,但是職業棋手的名額隻有區區幾個。要想成功入段,簡直比上天摘星星還難。

當時,我10歲,讀小學三年級。就這個年齡來說,應該是更喜歡在學校裏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一起淘氣。雖然道場裏的哥哥和姐姐們都對我非常照顧,但是他們都比我年齡大,我必須禮貌地對待他們,說話也得注意分寸。當然,這並不能說明我是一個非常安靜本分的孩子。在道場裏,我經常說一些嚇唬人的話,撲撲騰騰地到處亂跑。正是因為有了我這樣一個天下

難找的淘氣鬼,所以他們也很生氣。

如果棋下得不好的話,我就會到附近的電子遊戲室去。自己一個人出去,還是比較害怕的,所以後來我就不再偷偷地跑出去了。

當時,“1945”之類的遊戲非常流行。這是一款飛機發射炮彈,擊落敵機的小遊戲。第一次玩電子遊戲,我感覺非常新奇。當時打一盤是100韓元。有時候一天會花費10 000韓元。我沒有同齡的小夥伴,所以到電子遊戲室是圍棋之外我的另一個興趣。

教練的教育方法是“不接觸”(NO TOUCH)

雖然教練們知道我偷偷跑出去玩電子遊戲的事情,但是始終沒有當作問題提出來。事實上,道場對我的管理不嚴格。當然,這不是說道場不關心我。相反,他們認為我能夠有實力自學,所以沒有采取從頭到尾手把手地教我學棋的方式。隻是到了需要教的時候,他們才對我進行指導。特別是在進行複盤研究的時候,他們都會仔仔細細地告訴我,“這樣下是不是更正確啊”。但是,就學習的方法來說,他們並沒有告訴我應該這樣做,或者應該那樣做。

針對圍棋的學習來說,並不是長時間地坐在那裏就一定能夠學好的。最重要的是要有效率。至於哪一種學習方法比較有效率,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應該有不同的選擇。我非常清楚我是什麽類型的人。我基本上是不聽講課的。由於我已經掌握了授課的內容,所以我的學習主要是以實戰為主。

如果要我對教練進行評價的話,我認為,作為教練不應該用千篇一律的方法來教學生,而應該根據每一個人的類型、個性來進行教育。在掌握了每一位弟子的特性之後,根據他們的特性使用相應的教學方法。

在道場的3年6個月時間裏,我的狀態也有一些起伏。一般來說,成績不好,或者棋下得不理想的時候,才會有人來教我。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絕對堅持與教練“不接觸”

當然,不是所有的弟子都是這樣。應該管教的弟子,就應該徹底地管教。但是如果越是抓得緊越得不到好效果的話,就應該給他們自由,讓他們自己去領會、解決問題。這不是說不應該給予足夠的關心。恰恰相反,如果要關心的話,就應該尋找到特別合適的方法來教育弟子。現在回過頭來說,我一直認為我的運氣非常好,遇到了好教練。

10歲來到權甲龍圍棋道場,11歲,我成為了韓國棋院的研究生。除了遠離父親,沒有朋友之外,其實那段時間我過得非常有意思。無論是教練,還是一起學棋的哥哥姐姐們,他們都對我非常照顧。再加上還有大哥的愛護,我也沒吃多少苦。

入段失敗

1994年的入段比賽非常激烈。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研究生之間的競爭都非常激烈,入段就像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樣。每到舉行入段比賽的時候,研究生們個個都感覺到非常緊張。這一次,我距離贏得這一激烈競爭,成為職業棋手隻有最後兩盤棋了。其中的一盤相對比較容易,但另一盤的成敗是關係到我能否突破入段最後關頭的關鍵。

非常遺憾的是,在最後關頭我沒有能夠堅持住,最終以半目惜敗。如果是實力有明顯差距的話,我也許會承認“自己還有不足”之類,但是最終半目抱憾,讓我當天晚上很久都沒辦法入眠。

經曆一年的摩拳擦掌、臥薪嚐膽的修煉之後,我終於在1995年13歲的時候成功入段。曹薰鉉九段是9歲入段,創造了最年輕的入段紀錄。但在當時來說,圍棋的整體水平都非常低。曹薰鉉九段雖然是在韓國入段,成為職業棋手,但到日本留學之後,他卻重新開始了日本棋院研究生的生活,並且在日本重新入段,成為職業棋手。李昌鎬12歲入段。

不管怎麽說,也不能認定早入段就能夠在將來成就一番大事。事實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入段以後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