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行棋:我為圍棋而思考_“好圍棋”是什麽
“好圍棋”是什麽
所有的棋手都說想下“好圍棋”。那麽“好圍棋”到底指的是什麽呢?我認為所謂的“好圍棋”就是“下得非常順利的棋”。用“好圍棋”來形容從布局到收官不出現失誤,順順利利地結束的棋局,是最好不過的了。
“名局”和“完勝局”
無論是在神仙還是在凡人看來都沒有失誤的棋局叫作“名局”。當然,如果對失誤的定義不同,就會出現不同的見解。比如,人們談論起李昌鎬的棋的時候,就會有這樣完全不同的兩種見解。
“如果是我,我會選擇這樣的下法,但是不會像你那樣下。即使是這樣下,也不能算是失誤。這就是自己的圍棋風格。”
由於棋風不同,選擇不同的手段是不能算作失誤的。
黑白雙方都下得非常順利,也會進行戰鬥,憑借精準的計算進行攻擊和防守的互轉,最終形成妥協。下棋的時候,即便雙方發生戰鬥,如果彼此都沒有失誤的話,那麽這盤棋最終的差距也會非常細微。如果雙方沒有特別巨大的實力差距的話,那麽這種細微差距的妥協結果就是圍棋的智慧所在。因為即使是最細微的差距,半目之差,最後也一定能夠分出輸贏。
但是,半目勝負的對局不能說是名局,中盤獲勝也不能說是名局。如果對局中沒有失誤,但是和比賽對手的差距不是半目,而是處在一目半的不利形勢下,應該怎麽辦呢?那就必須使出勝負手,放手一搏。如果勝負手不成立,對方應對無誤的話,自己不僅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還會帶來更大的損失。如果這個損失特別大的話,那麽隻能投子認輸。這樣的對局也不能稱為名局,隻能算是一盤非常有意思的對局。隻有那些差距細微,或者是棋下得非常順利,最終雙方卻都不能夠左右比賽勝負的對局,才能稱為名局。圍棋比賽中,無論半目之差憾負,還是以100目之差敗北,同樣都是輸棋。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即便感覺到自己會中盤失利,也要施展勝負手,作最後努力的必要。
要想下出被人們公認的好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一盤棋要想不出現一丁點兒失誤也同樣非常困難。如果對手不出現失誤的話,那麽對局就變得難上加難了。這是另外一個話題,我也有不出現失誤的時候。特別是當對手首
先在中盤階段就出現重大失誤,並投子認輸的情況下,就更容易成全我一盤棋沒有出現一個失誤的美妙結局。如果對手對簡單的手段產生了錯覺,出現比較低級的失誤,帶來巨大的損失,而且我幾乎沒有機會犯錯的話,那麽這盤棋也就穩操勝算了。
圍棋對局中還有“完勝局”的說法。所謂的“完勝局”不是雙方都不出現失誤的名局,而是在布局階段占優,依靠中盤階段對手連續出現糟糕的小失誤而一直保持領先優勢,最終獲得勝利。當對手出現重大失誤的時候,這樣的對局不能夠稱為“完勝局”,隻能算作一場勝利。抓住對手的小失誤,並最終獲勝的這種“完勝局”是非常罕見的。這也叫作沒有失誤的名局。我什麽時候能夠下出這樣的名局呢?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下出這樣的名局。
最有意思的對手,古力九段
拋開勝負結果不說,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個非常喜歡圍棋的對手。對於我來說,古力九段就是我認為最有意思的對手。我不知道古力是不是也認為我是一個很不錯的對手。雖然我和古力實力相當,並且都是同齡人,但是拋開這些問題,我和他下棋感覺非常有意思。當然了,如果出現勝負一邊倒的結果,就變得索然無味了。如果是一味地輸棋,或者一味地贏棋,那麽彼此之間也不會感覺到這種樂趣了。雖然我也喜歡和其他棋手對局,但是我隻要與古力相遇,就特別來精神,下起來感覺好極了。不僅和職業棋手下棋有意思,即便和業餘棋手對弈,我也有同樣的感覺。但與古力相比,這種樂趣在程度上是有區別的。
同樣,在其他領域裏,也存在著非常好的對手,或者是競爭者。在玩“星際爭霸”這類遊戲的時候,我有很多這樣的朋友。在實力和戰績相當的這些朋友中,我想也一定有這樣一位朋友,我會覺得“和他玩真的很有意思”。這種關係就如同在圍棋界裏我和古力的關係。
如果我與古力的十番棋大戰能夠促成的話,我覺得一定非常有意義。十番棋起源於日本的江戶時代,被稱為圍棋界的“最後對決”。在十番棋比賽中,如果雙方的戰績之差達到4局的話,那麽就要改升降規則。如果由對手變為下手,改動升降規則的話,那麽棋手有可能就會隱退。20世紀30、40年代,有“永遠的棋聖”“活棋聖”
之稱的吳清源九段在17年的時間裏與日本的頂尖棋手木穀實、藤澤庫之助、阪田榮男等進行十番棋升降最為著名。
十番棋的風險非常大,壓力也非常大。過去,在十番棋贏了對手,被稱作“名譽殺人”。現在的十番棋沒有過去的高風險,更多地算作一項特殊的活動,輸掉的棋手不會覺得很沮喪,也不會導致狀態陷入低迷。另外,下十番棋與三番棋或者五番棋的感覺完全不同。三番棋、五番棋、七番棋才是真正的真刀真槍的勝負之爭。目前,棋戰的決賽采取三番棋是主要潮流。三番棋是最短的番棋,十番棋是最長的番棋。十番棋這樣的偶數對局有可能會戰成5比5,出現平局。
如果輸掉十番棋,即便在接下來的其他棋戰中贏棋,也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兩人之中的勝者再次贏得十番棋的概率會更高。一旦我在十番棋中獲勝,即便我在其他棋戰決賽三番棋中輸棋,人們還是會說“李世石贏過十番棋”。相反,如果輸掉的話,100年以後,人們會這樣來評價我:“李世石?是一個很優秀的棋手。但是他在十番棋中輸給了古力。”
如果是4比6輸棋的話,不可能讓人陷入低迷狀態,或感到很沮喪,但如果是3比7敗北的話,那事情就變得嚴重了。這樣的完敗對誰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雖然有這樣的危險因素存在,但是獲勝的話,得到的東西也會很多。
如果十番棋真的能夠辦成的話,那將是非常刺激的對局,令人期待不已。雖然會感到有負擔,但是如果沒有負擔的話,怎麽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呢?我想那肯定是感覺非常良好的對局。每次比賽的時候,我都非常討厭這種壓力和負擔。但是,事情過去以後,無論是輸棋,還是贏棋,我都想重新體驗一下當時的氣氛和心情。
對職業棋手來說,雖然金錢和名譽非常重要,但是首先要有“想贏對手”的強烈勝負欲望。雖然不能夠把十番棋當作一種挑戰,但是那樣的感覺非常奇妙,很刺激。如果仔細想一想,就會有一種令人口幹舌燥的感覺。這種心情不是給錢就能夠買來的。這種感覺對於職業棋手來說真的很不錯。
與實力相當的同齡棋手古力比賽,我總是興致勃勃的。
2011年,在第3屆BC信用卡杯決賽中,我3比2戰勝古力奪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