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行棋:我為圍棋而思考_沒有“差不多”圍棋
沒有“差不多”圍棋
正如在前麵所說的那樣,入段後的一年時間,我經常去道場練習。成為職業棋手後,由於哥哥參軍入伍,沒有人能夠真正幫助我抓住自己的生活重點。當時,我經濟上不富裕,根本不可能出去單獨居住。我還住在道場的宿舍內,有時候獨自一個人去道場練習,有時候和姐姐一起去。入段之前,教練對我的要求比較鬆。入段後,我的生活變得更自由了。
遇弱者不全力爭勝,遇強者也一樣
入段後一段時間經常到圍棋道場練習也是非常有好處的。雖然我入段了,但是還有很多方麵不足,需要通過對局學習的東西也很多。圍棋道場雖然是通過實戰積累經驗最好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不好的方麵。雖然入段前我是圍棋道場裏除了教練之外下得最好的棋手,但是我還是圍棋道場的一個弟子。那個時候,我與弱的對手對局時也會全力爭勝。入段後,這個情況發生了變化。成為職業棋手以後,小小年紀的我有些得意揚揚,驕傲自滿的心態在我內心瘋漲。我有時候對我認為的比自己實力弱的對手有一種輕視的心理。與那些還沒有入段的棋手對局時,我會想“我是職業棋手,對手是業餘棋手”。於是,我在比賽中不會全力爭勝,行棋也不夠慎重。
職業棋手一定要警惕因為認為對手弱就不全力爭勝的這種心態。無論是剛剛入段的新人,還是頂尖棋手,這種輕視對手的態度如果不改正,就會逐漸成為一種壞習慣,在內心慢慢地把這種不全力爭勝的態度合理化。
“對手這麽弱,即便不盡全力,我也能夠贏棋。所以根本沒有必要下得這
麽賣力氣。等遇到強大的對手的時候,我再全力以赴下棋,就可以了。這就當作調整自己行棋的調子了。”
猛一看,這的確還蠻有道理的。如果對手弱的話,不全力以赴也一樣能夠贏棋。
但是,如果這樣的下棋習慣開始養成的話,就會對自己整個職業生涯的對局狀態產生不良的影響。就圍棋來說,對手是弱,是強,往往隻不過是憑借自己的主觀臆斷的。所有人多多少少都會對自己能力估計過高,對對手的實力估計過低。因此,實際上很容易習慣成自然,遇到了不比自己實力弱的對手,也會輕視他。這樣一來,最後就會變成“與誰下棋都不會全力以赴”的慣性思維定式,其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當然,對於一年要下幾十盤,甚至超過100盤對局的職業棋手來說,要讓他們每一盤棋都百分之百地集中注意力也是不太現實的。但是,職業棋手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對局日程或者狀態好壞來調整自己。這與遇到比自己實力弱的棋手而不去全力爭勝,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問題。
在新銳棋手中,有很多人會陷入這樣的心理怪圈,慢慢地養成了這樣的不良習慣。棋手在自己的內心深處一定要警惕這樣的心理。大家都知道,老虎在捕食的時候,不論遇到的是大型的動物,還是小個頭的兔子,都是拚盡全力抓住,然後享受美餐。棋手隻有控製好自己,不論遇到什麽樣的對手都全力以赴,才能夠下好棋,才能夠成長起來。
等待比直言相告要好
入段後,我在道場裏繼續下棋。由於在比賽中遇到好機會時,我容易驕傲自滿,所以我的優點也逐漸喪
失了。
有時候,我也能看到權甲龍老師到圍棋道場來下棋。權甲龍老師知道我在和弱的對手下棋時不夠認真。小的時候,我下圍棋比較快,也不是特別講究。完敗後,我非常害怕爸爸說我。現在,隻要是懂圍棋的人,一眼就能夠看出哪一位對局者在用心下棋,哪一位是心不在焉。但是,圍棋道場的教練們並沒有對我說三道四。他們是想要我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醒悟過來,並加以改正。對於別人指出的失誤,有的人能夠及時醒悟,並加以改正,但自尊心比較強的人不會心甘情願接受別人的指點。也許是教練們考慮到這樣的風險因素存在,所以他們對我采取特別的對策,給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想自己的問題。
就像前麵所說的那樣,教練對我的教育方法並不是事無巨細、麵麵俱到的。他們並沒有給我指明某一個方向,讓我朝這個方向努力,而是讓我自己探索、醒悟。在哥哥入伍之前,有他在我的身邊,我還比較安心。有時候,我走了一些彎路,等我明白之後,我會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教練們看到我的壞習慣後,考慮到我的性格,會進行一番深思熟慮。生病的時候,最好的方法並不是一出現症狀就馬上吃藥,而是經過一段時間待免疫力提高之後,再找到治療病根的方法,這樣效果會更好。這些講的都是一個道理,可以觸類旁通。
入段後,我從認識自己的缺點到最終改正自己的錯誤,用了很長時間。如果教練們當時對我說重話的話,情況會怎麽樣呢?我想他們最了解我的性格,是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才決定不對我直言相告,而是等待我進行自我反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