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行棋:我為圍棋而思考_圍棋不是天才們專屬的體育項目

圍棋不是天才們專屬的體育項目

所謂的圍棋“天才”,準確的描述應該是圍棋“才能”。人們常說:“要想成為職業棋手,有所成就,就必須有圍棋才能。”雖然如此,但是圍棋才能不是成為有成就的職業棋手的必需條件。

圍棋才能不是圍棋的全部

對於人類來說,每一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才能,隻是每個人的才能不同罷了。有的人擅長下圍棋,有的人彈一手好鋼琴,而有的人則是優秀的籃球或者足球運動員。

雖然在有些領域裏,人們的才能差異會直接反映到實力的差距上,但是就圍棋而言,這個差距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從事音樂的人們中,有的人天生的樂感就很優秀。與普通人相比,他們已經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在音樂的道路上領先一步。但是在圍棋領域裏,如果沒有先天的圍棋才能,也不代表絕對沒有圍棋才能。

如果有圍棋才能的話,在開始學棋的時候,肯定會比較有利,在起跑線上領先於其他人。如果起初大家的實力差距是兩子的話,那麽在當時來講可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差異也不是不能克服的。經過一年的學習,當初有圍棋才能的棋手的優勢已經變得不那麽明顯了。因此,所謂的圍棋才能也不是無法逾越的一道鴻溝。隻要對圍棋感興趣,能夠投入大量的精力,那麽就沒有必要因為擔心圍棋才能不足,而不努力學圍棋,或者是放棄學圍棋。

如果要自誇的話,我應該是“天才型”棋手。我學習的速度就是比其他人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認為自己是“有圍棋才能”的。還有人經常說,擅長鑽研新穎手段的棋手,或者是喜歡戰鬥型棋風的棋手都是“有圍棋才能”的棋手。雖然無法想象人們在判斷一個棋手的棋才的時候其首要尺度是什麽,但是想要研究出新穎手段的確需要棋手具備一定的圍棋能力。

“按照他的年齡和實力,應該想不出這樣新穎的手段。他卻選擇了這樣的下法。”

這個時候可以肯定地判斷這名棋手具備圍棋才能。但是所謂的“新穎”的手段不是圍棋的全部,也不代表有了這樣的才能,就一定能夠在圍棋事業上有所建樹。在一個小小的棋盤內,有些手段可以說是正當的,比如定式之類的,但是也有一

些人們想不到的手段存在。李昌鎬九段成功的最大秘密武器就是能夠發現人們沒發現的手段。因此,他能夠在細微之處發現一些好手段。雖然這些手段不是人們常說的“新穎”的,而是“正當的”,但是更多的時候,其威力要遠遠超過“新穎”的手段。

過去,人們的圍棋信息量是絕對不夠的,再加上共同研究的形式幾乎不存在,所以更多的是棋手自己進行研究。因此,在那個時期,棋手與生俱來的圍棋才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量之大可以用“過剩”來形容。有些信息不僅質量高,而且查找起來也很容易、便捷,不僅在圍棋的教育機構裏很容易找到,而且在為數不少的圍棋網絡上也能看到,可以信手拈來,為我所用。在地方生活的業餘棋手想要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也變得輕而易舉了。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圍棋才能的重要性相對減弱了很多。

克服圍棋才能不足需要努力和大腦思維

人們在議論圍棋才能的重要性的時候,往往會把入段的年齡和將來在圍棋界的成就之間的關係當作例子列舉出來。當然,有專門關於入段年齡越早越能夠取得圍棋成就的比較統計資料。因此,人們就按圖索驥,想當然地認為棋手入段年齡越早,將來在圍棋事業上的成就越大。雖然有些人在入段年齡的問題上固執己見,但我與他們的想法不同。事實上,在16歲以前入段的棋手,他們取得的成就與比更早入段的棋手基本上是沒有差別的。隻要肯努力,即便16歲入段,也同樣能夠取得突出的成就。

雖然圍棋才能和堅持不懈的努力都很重要,但是與所有的一切相比,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在圍棋界嶄露頭角的人都擁有與常人不同的大腦思維。那麽能不能把大腦思維看作“圍棋才能”呢?如果固執地把這一切都歸結於圍棋才能的話,那麽圍棋才能可以說就是圍棋的全部了。

事實上,大腦思維與圍棋才能是各自不同的兩個領域。每次麵臨重大比賽的前一天夜晚,我都會用“無條件要贏下這盤棋”來進行自我催眠。這就是我當時的大腦思維活動。難道說這也算得上一種圍棋才能嗎?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我會努力研究圍棋。為了穩定自己的情緒,我會進行自我催眠。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克服圍棋才能的差距。

下圍棋時,如果不相信自己,就不可能下好棋;相反,有了自信的話,不可能的事情也變得可能。如果有了自信,就能夠在氣勢上讓對手處於下風;如果沒有了自信,那麽本來即便可以成立的手段,也會因為內心有些不安,不敢輕易地在實戰中加以運用。因此,本來可以成功的事情也隻會落得失敗的結果。

不論擁有什麽樣的圍棋才能,能夠研究出什麽樣的突發奇想的新手,但如果不能夠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實戰中運用的話,就不能夠把自己的真正實力發揮出來。在比賽的時候,如果害怕對手會用什麽手段來對付自己,那是絕對不行的。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信。但是,的確,有些人就是不相信自己,害怕對方的手段。這些事情都與圍棋才能無關。隻要有足夠的努力,這一切都會改變的。

因此,對於學圍棋的人來說,非常有必要注重培養自己特殊的思維方式。這主要包括相信自己,有自信,有氣勢等等。教練在教圍棋的時候,一定要讓棋手意識到什麽才是最重要的思維方式。我自己也經營圍棋道場。從我的立場上說,我非常清楚傳授學生如何培養自己的思維方式是多麽困難。如果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那麽所有學棋的人都能夠變成頂尖棋手。即使沒有圍棋才能,也沒有做不了的事情。

至於學習的方法,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選擇,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如果一個每天隻練習5小時的人,取得的成績比每天練習10小時的人還要好,那麽人們就會說:“啊,這個孩子真聰明啊。他是圍棋天才,隻學習5小時就足夠了。”

那麽,天才果真就是這樣的嗎?就棋手來說,學棋的時候每個人在集中注意力、思維方式、學習方法等方麵都會有差距。這些差距絕對不是智商所能夠決定的。人們意外地發現那些非常有名的學者中有很多人的智商都不是很高。智商高雖然是好事,有利於成功,但並不是走向成功最厲害、最關鍵的武器。隻有一個好的頭腦不一定能夠成功。就圍棋來說,也不是智商高就能夠下好棋。

在這裏,我不是想否定圍棋才能的存在。我是擔心有的人還沒有學棋,就事先想到“圍棋是天才們學的,我是一個普通人,絕對不可能成功”,最終放棄學棋。從現在開始,隻要你想學棋,就把這些借口拋到一邊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