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戲弄先生

第21章

戲弄先生

暑假即將到來,平時老師就很嚴格,這時則變得更加嚴格,而且不斷地激勵學生,因為他希望全校同學都能在表演會上有很好的表現。他的棍子和教鞭很少停歇,至少對低年級的同學是如此。隻有十八九歲的小夥子和姑娘能逃過他的鞭打。道賓先生的鞭子打出來強而有勁,雖然戴著的假發底下是個大光頭,但他年紀卻不過四十出頭,他的肌肉還相當堅硬。當暑假一步一步臨近時,他身上潛藏的暴君傾向也慢慢浮現,仿佛對一點小差錯的處罰也能讓他感到興奮,以至於造成了這樣的局麵:年幼的學生白天都在驚懼和恐慌中度過,晚上則絞盡腦汁計劃著如何報複老師,他們絕不會放過任何捉弄和報複老師的機會。但老師永遠勝過學生,因為每次個別人的報複成功後,隨之而來的就是老師對學生們實行的大麵積反擊,而且手段殘酷,男孩們隻能狼狽地退出這場師生之間的較量。最後沒有辦法,所有的人團結在了一起,他們想出了一個主意,保證一定能夠贏得勝利。

他們把廣告招牌商的兒子拉進來,要他發誓之後,告訴了計劃的內容,並要求他的協助。這個男孩欣喜地接受了,他也與老師有個人恩怨,因為老師寄宿在他家裏,並常常找他的麻煩,這讓他惱恨透了。幾天後,老師的妻子即將出門到鄉下去,這麽一來也就沒人能破壞這項計劃了。

老師每次參加重要的場合時,總是把自己灌得爛醉。廣告招牌商的兒子說等到表演那天晚上,在老師醉得差不多時,他會趁著老師在椅子上打盹時“下手”,接著,他會立刻叫醒他,讓他盡快趕到學校。

當有趣的盛會終於到來時,行動的時機也成熟了。晚上8點鍾,學校教室裏燈火通明,到處裝飾著許多形狀如樹葉和花朵般的花環彩帶。老師高高坐在講台的“王位”上,黑板就在他的身後。他看起來醉醺醺的,而在他兩側及麵前的六排板凳上,坐著鎮上的達官貴人和學生家長,在他的左邊,坐著的一排排家長的後方,有一個臨時搭起的講台,相當寬敞,上麵坐著好些今晚參加演出的學生。那些梳洗幹淨、衣著整齊、依次坐成一排排、渾身不自在的小男孩後麵是笨手笨腳的大男孩,以及一群素裝的小女孩,姑娘們則身穿棉質的印花衣裳,故意露出手臂上那些老祖母留下的不值錢的小飾物,和頭發上粉紅的或藍色的緞帶,教室其他地方則擠滿了未參與演出的學生。

一連串的演出開始了,一個小男孩站起來,羞怯地朗誦道:“你從未想過像我這樣年紀的人,可以對著一群人演說……”諸如此類的話,同時,還刻意地擺出活像抽筋似的手勢,就像是機器做出的動作,而且這個做動作的機器大概有些故障或有些失靈。小男孩最後總算安全地過了關,雖然被嚇壞了,但當他僵硬地鞠躬下台時,仍然贏得了滿堂喝彩。

一個害羞的小女孩接著上台,口齒不清地念一首詩歌《瑪麗有隻小羊》,表演完後,屈膝鞠躬,惹人疼惜,得到了掌聲後,她紅著臉快樂地下了台。

托瑪斯·索亞滿懷自信地走上前去,開始了一場意氣風發、無法阻止的演講,題目是——《不自由,毋寧死》。他語氣激昂,並夾帶狂亂的手勢,但中途他忽然停下來,突如其來的舞台恐懼感襲上了他的心頭,兩條腿不停顫抖,好像就要窒息了。沒錯,整個教室裏的人都很同情他,但同時整個教室沉默無聲,比同情更糟。老師也皺起了眉頭。湯姆倒黴到了極點,掙紮了一會兒,然後退場了,他完全失敗了,台下的掌聲隻是輕微地響了一兩下就完全停止了。

接下來是文章朗誦《站在火燒夾板上的男孩》,還有《亞述人來了》,以及其他朗誦小品的表演,然

後是閱讀活動與拚寫大賽,隻有寥寥數人的拉丁文朗誦得到了眾人的喝彩。

最後到了晚會的重頭戲——幾位年輕姑娘的作文朗頌。她們輪流上前,走到講台邊,清清喉嚨,高高舉起手稿(上頭係著美麗的緞帶),然後開始朗誦大作,她們每人都特別注重表情與聲音的抑揚頓挫,朗誦的內容大致相同。從她們的母親、祖母那一輩,甚至還可追溯至十字軍東征的先祖,無疑地,隻要是女性的祖先,都曾在類似的場合中闡釋過同樣的主題,《友情》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過往記憶》、《曆代的宗教》、《夢想的國度》、《文化的優點》、《各種形式政府之異同》、《憂鬱》、《友愛》、《渴望》等等。

這些文章中有一些普遍的特點,即有一種特別醞釀出的多愁善感的憂鬱氣息。另一個特點便是優美華麗辭藻的泛濫,她們喜歡把偉大的詞匯都塞入讀者的耳朵,直到變成陳腔濫調。還有一項顯著的特色毀了這些文章,那就是每篇文章結束之前,總是得來一段說教的訓詞,讓人難以忍受,就好像狗在搖著一截要斷不斷的尾巴。不管是什麽主題,寫作的人總是能絞盡腦汁,拐彎抹角地說出一番大道理,好讓那些宗教人士可以細細忖度琢磨。縱使這些大道理十分虛假,還是不足以使這種寫作風格在學校遭到淘汰,現在也是如此,可能隻要這個世界還繼續存在,它就永遠不會被淘汰。在我們的國家裏,沒有一所學校的女學生不認為她們的文章非得用大道理的說教來做結尾不可,而且你會發現,平時最輕浮、宗教信仰最不虔誠的女孩,她們文章中的說教部分反而最為冗長,虔敬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還是別提這些了,反正平平凡凡說出的實話,總不討人喜歡。

讓我們再回到這場作文朗誦中來,第一篇朗讀的文章標題為:《生命,難道就是如此嗎》,也許讀者能忍受著讀讀其中一段文字:

在各種生活環境中,年輕的心靈期待著歡樂的場麵,心情是多麽愉快啊!他們的想象力忙著勾勒出瑰麗的歡愉畫麵,在幻想中,沉溺於歡樂,流行的女子看見自己在歡樂的人群中,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她那曼妙的身材穿著雪白的衣裳,穿梭在一群歡樂的舞蹈中,快樂的人群中有她明亮的眼眸,輕盈的步履。

在這樣甜蜜的幻想中,時間很快便消逝了,最後那一刻終於到來,她走進夢想中快樂的國度,眼前一切如夢似幻,令她著迷,每個場景比上一個更加絢爛,可是一下子,她便發現華麗的外表之下竟是虛空,曾經迷惑靈魂的諂媚,現在聽來十分刺耳,舞廳失去了魔力,而健康已耗損,心靈已疲憊,她很快改變了信念,了解到世俗的享樂無法滿足靈魂的渴望。

諸如此類。朗讀的過程中偶爾會出現一陣陣讚歎聲,並伴隨著聽眾們的輕聲細語:“多美啊!”“口才真好!”“說得對極了!”等等。等到文章到了結尾的一堆大道理時,全場便會響起如雷鳴般的掌聲。

接著起身的是一位身材苗條但神情憂鬱的女孩,因為吃藥和消化不良,她的臉色顯得蒼白。她念了一首詩,我們聽聽其中兩段就夠了:

密蘇裏少女告別阿拉巴馬

阿拉巴馬,再會了!我深愛著你!

但如今我將暫時離你而去!

悲傷,是的,我的心充滿與你有關的悲傷思緒,

眉宇之間想起種種回憶!

因你,我曾漫步於花朵綻放的林園,

曾經隨意遨遊,來到塔拉布薩溪旁讀書,

曾經傾聽塔拉溪滔滔的洪水聲,

曾在怒庫拉山腰向晨曦招呼,

而如今我心歎息,不以為羞,

淚眼婆娑,也不羞赧,

我得向這熟悉的土地道再見,

前往陌生的國度,隻得輕吐歎息,

在這裏我曾受歡迎,如同回到了家,

如今就要告別山穀與高山,

如果有一天我的心、我的眼、我的靈魂對你漠然,

親愛的阿拉巴馬,那時我一定已不在人間!

雖然沒有多少人能體會靈魂的意義,但這首詩,無疑地令人滿意。

接下來出現一位黑皮膚、黑眼睛、黑頭發的女孩,她停頓好長一段時間,臉上換上哀淒的表情,然後以沉重肅穆的語調朗讀。

幻象

夜晚黑暗,孕育著暴風雨,高高的天空沒有一顆星星閃爍,但凝重的雷聲一次又一次地震撼耳膜,可怕的閃電劃過雲層密布的天際,怒不可遏,仿佛嘲笑那位聰明的富蘭克林不顧它的可怕,施展人類智能的力量。不知從何而來的風,一致地狂吹,到處咆哮著加入這狂暴的場麵,藉由它們的力量再增加一些威風。

在這個時刻,如此黑暗,如此可怕,同情人類處境,我不由得歎息,但是就在這時,我最親愛的朋友,我的精神導師,我的慰藉,我的引導者,我悲傷時的歡喜,我歡樂中的第二幸福,來到我身邊。她就像一位散發光芒的精靈,如浪漫的年輕男子所描繪的在伊甸園裏,走在陽光下的美麗仙女,除了她自身光彩的迷人之外,不加任何裝飾。她的步履是如此輕盈,幾乎聽不到腳步聲,要不是她像其他溫柔女子一樣,隻要輕輕地碰觸便讓人感受那神奇的魔力,就很可能從我們身旁經過也未覺察到她的存在。當她指向外麵的狂風暴雨,要我好好思索兩者的象征意義時,一股奇特的哀愁浮上她的麵容,像12月衣袍上結凍的淚水。

這篇文章洋洋灑灑長達十幾頁,簡直如同一場噩夢,結尾的大道理更將所有不屬於長老教會信徒的人說得毫無希望,因此這篇作品獲得第一名。大家都認為這是最好的作品,村長在頒發獎品給作者時,說了一番話,並提醒大家說,這是目前為止他所聽過的最撼動人心的演說,相信連大演說家丹尼爾·韋布斯特聽後也會感到十分滿意。

在這個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篇文章使用了“美麗”這個詞,而人生的經驗被比喻成“書頁”更是司空見慣的。

這時老師的醉意已經讓他變得興高采烈,他把椅子推到一旁,轉身背向觀眾,在黑板上畫出了美國地圖,準備開始地理測驗。可是他的手抖得厲害,地圖畫得很糟,全場的人都努力地憋住了笑聲,他知道問題出在哪裏,隨即準備挽回錯誤,擦掉黑板上的畫圖,又重新畫了一次,但是畫得比之前更加歪七扭八,下麵的笑聲也更大了。於是他集中精力在黑板上,仿佛下定決心不再讓嘲笑聲淹沒,他感覺到所有目光都在他身上,他努力想象自己畫得很成功,可是笑聲依舊,甚至變得更明顯更大聲。

這也難怪,原來講台上方有個頂樓,天花板開了個洞,就在老師的正上方,一隻身上捆了繩子的貓從洞口被人放下來,它懸在半空中,整個頭都被蒙住了,既看不見也不能喵瞄叫,貓一點一點往下降,開始它還能拱起背,抓住繩子,等降到更低的時候,就隻能用爪子在空中亂抓一氣了。台下的笑聲越來越大,貓距離底下那個正在全神貫注畫圖的老師的頭頂不到20厘米遠了,它還在一點一點地往下降,當它那雙絕望的爪子碰到老師的假發時,就再也不肯放開了,隨後一刹那間,貓又被拉回了頂樓,但它的爪子還緊緊地抓著它的戰利品。大家都看見了老師沒有假發的光頭散發著極為耀眼的光芒!因為招牌商的兒子已經將他的頭頂塗上一層金色油漆。

大家就此散會,孩子們報了仇,暑假也來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