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往情深

第十一章

一往情深

1

孟夫人想了一天,最後還是決定,要跟凡浩把這件事說出來。

晚上,凡浩來母親的上房請安。孟夫人讓凡浩先等一等。凡浩知道母親有話要說,就在旁邊坐下了。孟夫人讓身邊的家人先出去一下,隻留下管家老蒯,然後問凡浩,洪武師傅他們怎麽樣了?凡浩對母親說,這件事,您就別操心了。孟夫人說,這麽大的事,我怎麽放心得下。凡浩又猶豫了一下,才告訴母親,官府已把他們移交給開平公司的洋人了。

老蒯立刻在一旁說,把他們交到洋人手裏……那還有好啊。

凡浩說是啊,所以要盡快想辦法,把他們救出來。

孟夫人點點頭說,還有個事,我想跟你商量一下。

老蒯知道孟夫人要說什麽,於是趕緊說,老夫人,賬房那邊有點事,我……先過去了?孟夫人也明白老蒯的心思,於是嗯一聲說,你去吧。

老蒯就趕緊出去了。

凡浩也已經猜到母親要說什麽,看一眼母親說,我知道……您要跟我商量什麽,我已聽說了,蔡府那邊傳過話來,說可以借咱們銀子,不過要我親自登門去借。孟夫人沉一下說,媽隻想跟你說一句話,你現在……畢竟和過去不一樣了,你爸沒了,你就是一家之主,所以有的事……就不能由著性子來了,媽的話……你明白嗎?

凡浩慢慢抬起頭說,您放心吧,我明天就到蔡府去。

孟夫人聽了有些意外,看看凡浩問,你……答應了?

凡浩說,是,我去。

凡浩決定親自去蔡府借銀子,是早已想好的。凡浩的心裏很清楚,現在已經別無選擇。眼下距父親的二七隻還有三天,而自己的話說出去又絕不能食言,也就隻有去蔡府借銀子這一條路了。在灤州府,堂堂的孟府要借銀子也隻能去蔡家,憑孟府與蔡家的關係,這樣的拆借外人是不會知道的。凡浩很清楚,父親在世的時候極要臉麵,所以這時,就是再困難也要保住孟府的顏麵。其實凡浩這次從美國回來,一直在故意地與蔡宣霖保持一定的距離。凡浩當然知道父親當年與蔡家訂下的這門親事。雖然此事從沒有正式對凡浩說起過,但也已是心照不宣的事。不過凡浩的心裏也有自己的主見,隻要父母不提,自己也就不提。

第二天上午,凡浩來到蔡府。

蔡府的管家老胡引著凡浩來到客廳,見過蔡夫人。蔡夫人詢問,孟老爺的後事都辦利落了?凡浩說辦利落了,眼下隻還差一塊墓碑,等騰出手來,想選一塊好些的石料。蔡夫人點頭說,是啊,孟老爺操勞一生,也該為他立一塊體麵的墓碑啊。

這時蔡宣霖走進來。

蔡宣霖說,哦,凡浩來了,聽說孟大人出殯那天,遇到些事?

凡浩說是,所以……凡浩聽說了蔡伯伯的美意不勝感激,趕緊就過來了。

蔡宣霖說,咱們是自己人,就不用說這些客氣話了。

然後問旁邊的老胡,都準備好了?

老胡說,準備好了。

蔡宣霖點點頭說,一會兒大少爺走的時候,給帶上就是了。接著轉頭對凡浩說,這些銀子,你先拿去用,以後什麽時候有了再說,不用急著還。

凡浩說,謝謝蔡伯伯了。

蔡宣霖又說,凡浩啊,有句話,我要對你說一下,你這次可真要好好感激美娟啊

,當初周學熙大人出麵替你父親斡旋,就是美娟去找的周大人的夫人,周夫人一向很喜歡美娟,美娟還特意給周夫人帶了兩幅自己的畫兒去。這一次這筆銀子的事,又是美娟向我提出來的。說實話,這一陣子,我鹽場這邊也出了一些麻煩,你孟府那邊的事我一直沒顧上問,是美娟聽說了你那邊的情況,才告訴我的,凡浩,我這可不是替自己的女兒買好啊!

凡浩點點頭說,是,蔡伯伯,凡浩明白了。

2

凡浩在客廳和蔡宣霖說話時,杏花一直在門外偷偷地聽著。這時連忙跑回來,對美娟說,哎呀小姐,你簡直是太神了!美娟正伏在桌案前臨摹郎世寧的《百子圖》,抬起頭問,怎麽……?杏花說,準準的第三天,孟家大少爺果真來了!

美娟連忙說,快,趕快收拾一下。

杏花不解地問,收拾……什麽?

美娟說,大少爺很快就會過來。

正說著,外麵就已傳來腳步聲。凡浩在門外叫了一聲蔡小姐。

杏花趕緊過去撩起竹簾說,大少爺,請進。

凡浩走進來。美娟站在桌案前。

凡浩施禮說,蔡小姐好。

美娟稍稍還禮,說,大少爺,請坐。

凡浩坐下了,卻並不說話。美娟陪坐在一邊。氣氛似乎有些尷尬。

凡浩又坐了一下,說,聽蔡伯伯說,小姐好像有話,要對凡浩說。

美娟說,哦,大少爺這段時間,很辛苦啊。

杏花在一旁說,我們小姐一直關心大少爺那邊的情況,總在幫著想辦法呢。

美娟看一眼杏花。杏花立刻緘口了。

凡浩哦一聲,稍稍欠了下身子,仍然低著頭說,那就多謝蔡小姐了,凡浩何德何能,讓小姐如此費心費神,以後就不要這樣操心了,蔡伯伯這裏所借的銀子,確實是雪中送炭,凡浩萬分感激,待日後緩過手來,一定連本帶息一並奉還。

美娟靜靜地坐著,看著凡浩。

凡浩起身說,小姐……如果沒有別的見教,凡浩就告辭了。

美娟也起身說,大少爺雖然事務繁忙,也還要當心身體啊。

凡浩又說了一句,多謝小姐關心。就轉身出去了。

杏花禮節性地送到門外,回來氣哼哼地說,這個大少爺,也太不像話了!

美娟笑笑說,怎麽了?

杏花說,他剛才這番話,簡直是拒人於千裏之外!什麽意思嘛?

美娟輕輕歎息一聲說,看得出來,他這一陣子很疲憊,晚上睡覺也休息不好,眼睛裏已經有了血絲,杏花啊,你把上次周夫人給的人參拿出來,哪天讓人給大少爺送過去。

這時,蔡宣霖挑起竹簾笑吟吟地走進來。

蔡宣霖說,美娟啊,我可是說話算話了。

美娟說,謝謝爸……

蔡宣霖歎口氣說,是啊,要不是沒過門兒的女婿,這白花花的銀子,有這麽往外借的嗎?他孟凡浩真是前世修來的福啊,這輩子能討我女兒這樣一個媳婦,將來等著過好日子吧!

美娟臉一紅,看了父親一眼。

蔡宣霖立刻大笑起來。

3

古董商鄒百義在灤州府也算是一個名人。能稱得上名人的,一般要滿足幾個條件,其一當然是知名度,走在街上問十個人,至少要有一個人知道。其次是要有自己的術

業,僅僅術業有專攻還不行,還須有超出常人的造詣。第三就更難了,有了知名度,有了超乎常人的造詣,還要有不同尋常的表現。這表現既包括非凡的業績,也包括一些傳奇的經曆和傳說。古董商鄒百義就是這樣一個人。鄒百義在灤州的古董界雖不是經濟實力最雄厚的,甚至隻能說是一般,但這些年在他手裏經過的,卻有不少價值連城的寶貝。用鄒百義自己的話說,他的實力不是銀子,而是本事。當然,他又說,這個所謂的本事就包含著銀子了。

這時,鄒百義正和胡華坐在同樂茶園的一個包廂裏。鄒百義選擇做生意的對象,隻看對方兩個方麵,首先是經濟實力,不管多珍貴的寶貝,他得買得起。其次要看是不是這裏邊的蟲子,也就是說,他喜不喜歡這類東西,光有錢不喜歡,再好的東西他也覺得不值。在鄒百義看來,胡華就滿足這兩個條件。胡華是一個很獨特的洋人。灤州府自從有了煤礦,來自世界各地的洋人很多。尤其小山街上,來來往往淨是金發碧眼的外國人。可是這個胡華說不出哪裏,卻讓人覺得跟別的外國人不太一樣。胡華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對古董也很精通,這就讓鄒百義覺得,跟他交流起來不僅容易,也很舒服。這時,鄒百義一邊喝著茶,將一件瓷瓶小心地拿出來,放到胡華麵前的茶桌上。胡華輕輕拿起來,仔細看了一陣,然後說,鄒老板,這應該……是一件宋代的梅子青吧?鄒百義一聽就笑了,搖搖頭說,胡華先生,這回您可看走眼嘍,這件東西確實是宋代的,可您說的梅子青是南宋龍泉窯的青瓷,這種青瓷因為釉色瑩潤,如同青梅而得名,可這件您再仔細看看,這可是北宋朝廷親自立窯燒造的,叫“雨過天晴”,這種“雨過天晴”以不開片為最珍貴,我們曆代的皇上都很喜歡,可是稀世珍品啊!胡華聽了又看一看這件瓷器,點點頭嗯一聲說,鄒老板,你開個價吧,還是……老規矩?

鄒百義立刻笑了,搖搖頭說,老規矩可不行嘍,這麽說吧,這一回的價格至少要往上翻兩倍,胡華先生,這可是正經的“雨過天晴”,您在行裏打聽打聽就知道了。

胡華想想說,這樣吧,這件東西,我先帶回去,考慮一下再說?

鄒百義說,那您就先考慮吧,等考慮好了,我再把東西拿來。

胡華笑笑說,鄒老板信不過我?

鄒百義也笑了,說,我是信不過你們洋人。

胡華說,可是,洋人跟你們比起來,往往更講信譽啊。

鄒百義說,那得看怎麽說,我隻認古董,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

胡華又想了一下,點點頭說,好吧,我們成交了。

胡華說著站起身,走到包廂外麵的欄杆前,朝茶樓下麵的大堂望去。這時,就見凡華一手拎著鳥籠子,一手揉著核桃,正東瞅西看地走進茶館。鄒百義也走過來,站在胡華身邊。

鄒百義指指下麵的凡華說,胡華先生,這個人你認識嗎?

胡華說,這是孟府的二少爺吧?

鄒百義說,將來從他這裏,能挖出好東西來。

胡華回頭看看鄒百義說,為什麽?

鄒百義說,他家的老爺子,在世的時候有不少收藏呢。

胡華說,不過,孟府的大少爺也不是一個簡單人物啊。

鄒百義嗯一聲說,這倒是,不過,事在人為嘛。

鄒百義說著與胡華相視一下,都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