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十二節 李家血統

四奶奶笑道;“這倆個一天不打架,一天不得完。幸好差著四五歲哩,大的也就讓小的。如果大上一兩歲啊,那才熱鬧呢!”

說笑幾句,李秀月又回來忙忙地拾了滿滿一方盤粽子,端到下院給三個夥計送去。

而這下院有一夥計是李秀月的娘家親侄兒,年仿十六,名叫李冬貴。這幾日,李秀月正托人給李冬貴說了個媳媳,準備過幾日去相親,所以順便給自己的侄兒安頓幾句話。

李秀月回到上院,又忙忙地用一竹籃拾了幾個粽子,叫李冬貴送到染坊夥計學徒們吃。

等自些活忙完,送禮的也上門來了。前院兩門各送來了一盤子粽子。

快晌午時,梁潤昌的兩個女兒石榴和杏花帶著孩子也回娘家來了,帶來了粽子。玉靜玉海放學回來正好碰見,別提多高興了。石榴的兒子比玉靜大四歲,已快上完高小了。與玉海十分和的來。杏花的那頭首首兒子才剛滿周歲,脖子上銀項圈銀鎖,手腕上腳腕上戴著銀鐲銀絆,配上五彩線,一身小紅緞衣褲,花花綠綠地十分好看。玉靜把自己做好的一串小巧的小香包取出來,放在娃娃麵前逗他,那娃娃還不會說話,兩小爪子一抓一抓,咯咯真笑。

梁潤昌一家團圓,還請來照相館的人,照了一張全家福呢!

嗬嗬嗬,自有一番熱鬧。

……

且說李冬貴,是李秀月的親侄。名中有“貴”,卻從小沒福沒貴。父親,也就是李秀月的親哥哥,比李秀月大十來歲呢。李秀月娘家姊妹三人,大姐十五上出嫁時,哥哥才十一歲,他十五歲娶妻時,李秀月才兩三歲,李秀月正是母親的老生生,自然受寵。

而李秀月這個李姓在綏米一代,一直是個大姓,因為他們可以追溯到大唐,都與大唐的銀州防禦使李光儼有些個血緣關係。

而李秀月娘家這李

姓祖上,正是李自成的本家,原藉是米脂懷遠堡李繼遷寨。

查查曆史,李繼遷(963年-1004年1月26日),是銀州也就是今陝西榆林米脂縣人,黨項族平夏部人,銀州防禦使李光儼之子,李繼捧族弟,出生地被稱為李繼遷寨。史書載其幼年時即以勇敢果斷,以“擅騎射,饒智數”而聞名鄉裏。975年,定難軍節度使李光睿也就是繼遷族叔叔,甚愛其才,授年僅十二歲的繼遷為管內都知蕃落使。982年,得知族兄李繼捧迫於族內壓力入朝,並交出夏、綏、銀、宥、靜五州地後,與弟李繼衝、親信張浦等人組織黨項各部叛宋。後來繼遷派張浦帶著重幣到遼,向遼聖宗表示願意歸附,取得遼的支持。河西素來為北宋重地,遼聖宗為了削弱北宋在河西的控製力,授繼遷為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宥靜五州觀察使、特進檢校太師,都督夏州諸軍事。依遼的支持,繼遷實力日強,不僅收複了故地,還奪取了西北重鎮靈州。1004年時中吐蕃潘羅支之計,傷重而死,年僅42歲。葬於裕陵,也就是今寧夏賀蘭山平羌堡西北5裏處。其孫李元昊稱帝後,被追尊為太祖。

據有關人士查詢研究知道,李自成是李繼遷第二十七代孫!

而李秀月家是李繼遷的第三十五代孫!

雲雲……

原來這位李自成和西夏王朝的李繼遷有著血緣關係。

明末清初,李自成起義失敗以後,李家受到了一些影響,很多人被朝廷派人追殺!也因為李自成之故,李姓家族紛紛遷徙他鄉。

而李秀月祖上則舉家避遷來龍泉,到這時已好幾代了。但卻從來沒忘記過“懷遠堡李繼遷寨”。

李明月娘家在龍泉縣也曾算得上小康殷實人家,可自父親過世後,兒子被父母寵壞,吃喝嫖賭,輸錢賣家當,無所不為。寡母管不住兒子,弄的家境漸差。

到最後賭博竟將媳婦輸給了人家。氣的媳婦上了吊,氣的母親一命歸西,扔下了兩個娃娃。十歲的女兒早有了婆家,被婆家接嫁了過去,兒子李冬貴當時才七歲。冬貴的父親見自己家被自己弄成這樣,自覺羞愧,便流落他鄉,做了人家的倒插門女婿。走得時候曾帶上了冬貴,可冬貴雖小,可見父親如此不堪,也不願跟去,近百裏路偷偷跑了回來,投到他親二姑家裏來了。

李秀月曾為哥哥的事自覺在婆家抬不起頭來。又因母親嫂子亡故傷心,為哥哥出走暗自擔心。今突然見侄兒破衣爛衫,風塵樸樸,遠道回來相投,當然不能不管,可自己不過是梁家長門年輕媳婦,不敢太招呼過了;怕婆家門裏人多嘴雜,閑話碎語,招惹事非,隻好讓他用自己的力氣吃飯,在梁家店裏當夥計,自己在衣服穿用上偷偷幫襯些。

好在梁潤昌一家人為人厚道,從不為難兒媳婦,也不刁難無爹無娘的孤兒。倒是這姑侄二人常常鬥氣。卻是因為李秀月生性好強,為侄兒多操心多費心了,又怕婆家人說自己偏侄兒,便擺出長輩主家的樣兒來管教那冬貴。

那冬貴天性耿直,話語又少,更不會巴結誰,認為是靠了自己力氣養活自己,不欠他人情,便不肯低三下四來回話,所以姑侄三天兩頭謳氣。冬貴惱了,常跑出去找他大姑。無奈大姑家家境更是貧寒,隻得又回來。李秀月則是侄兒在跟前嘮叨,一不在跟前又坐立不安,央丈夫通保去四處尋找。回回如此。那通保也是個厚道老實人,時常明裏暗裏幫那冬貴,多給些零花錢,多給幾件衣裳——這姑父與妻侄倒一直很合睦。

雖然姑侄謳氣,但畢竟是親的。那李秀月早開始為侄兒瞅拈媳媳了。東挑西看,也想讓侄兒抱個金磚。怎奈家境如此,冬貴父親不堪之事在這龍泉太有名了,所以他的媳媳實不好尋。如今侄兒已十六七了,李秀月著急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