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七十七章 鄉試

上京周圍各種莊園舉不勝數,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木緣”。

木緣中有花草,但隻作為點綴,它更讓人稱讚的,是園中規劃有矩的特色林圃。這進入八月,自然桂花林備受親睞。

與桂花林相反,梅園這會兒可是備受冷落。

而王烈文跟那位公子爺就是約在了梅園見麵。

剛一進入梅園深處的小屋,就看到四個長相精致的少女身著湖藍色長裙,低眉斂目的站站門口。見到王烈文進來,四人齊齊低身行禮,最裏麵的兩個女子為王烈文撩開了門簾。

王烈文頷首謝過,也沒遲疑,步履從容的進入了屋裏。

臨窗坐著兩人,一男一女,皆是氣度不凡之人。兩人正正對弈,見到王烈文進屋,那位女子抬手招他過去。

“博涵,這位就是烈文了。你看看,是不是一表人才?”

名為博涵的那人年紀約三十許,或許也不到三十,文雅的麵容跟他眉宇間的威嚴有點不搭,總覺得這人平日裏應該不是如此溫和的人。

“您是……宜昭姐姐?”

王烈文隻將目光掠過那男人片刻,滿心的急切都在女人身上。

“烈文還沒有忘記我?”女人眉眼都是溫柔笑意,“最後一次見你,你才剛入蒙學,轉眼都十幾年了。”

女人說話的語氣有些悵然,也有些隱隱的激動。

女人的年紀也不大,跟王烈文同年,隻是一個年頭一個年尾。王烈文還記得,自己最早上蒙學的書包,就是這個姐姐給做的。

“宜昭姐姐,這些年你去了哪裏?”

當年小村一場大火,王烈文醒來之後就再也沒看到過宜昭姐姐,後來聽娘說,是宜昭的父親帶人來救走了她,之後應該也是跟著她父親去了外地。

宜昭歎了口氣,露出一點淡淡的笑容:“我自從當年離開之後,就來到上京,至此已經有十一年了。”

王烈文入蒙學的時候年紀比較小,不過五歲稚齡,宜昭當時也才將將六歲,就算路途上耽擱了一年,算到現在她也才不過十八。可見她的神態,絕非十幾歲的少女能有的。

王烈文一瞬間腦補了很多,宜昭也不說話,就是笑眯眯的看著他。倒是旁邊叫博涵的那人,拈起棋子輕輕敲了敲棋盤,讓王烈文跟他對弈一局。

一局結束,已經到午時,宜昭早已讓人在園中擺上宴席。

席中菜肴不算多,卻樣樣精致,不是山珍就是海味,擱平常人家,這一餐的花費,足以夠一家人生活數月。

王烈文本性就是灑脫的人,也不會去過多計較,這份淡定從容,也讓那個叫博涵的人高看了他一眼。

“過幾日便是鄉試,西關數縣之人因為地理的原因被劃歸到上京參考,若是能過,便可以留在這裏等待明年春闈。烈文可有信心?”

王烈文笑得含蓄,可目光中的堅定卻一點不帶減弱的。那個博涵一見便知,哈哈大笑著讓人送來他早早備妥的東西。

“這些東西,在世家大族中並不算多麽稀有,因為烈文你之

前在澧縣那個地方,很多東西都接觸不到,所以為兄估計你會需要。這些你看看就是,心裏有個成算便好。”

王烈文也不見外,取了其中一本翻開來看,目光驀然明亮,竟是曆年的經試合輯,還有歸納出的時局政事。雖然政事已經被去掉了重要的部分,但從字裏行間也能窺得一二。

王烈文簡直都不想吃飯,隻想抱著書看個痛快。

“好了好了,這些都是你的,你帶回去慢慢看就是。”

這些東西其實在鄉試來說還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更多的作用還體現在明年春闈上。博涵此舉也是知道王烈文很有信心通過鄉試,才早早的送出這個人情。

他們在梅園並沒有呆到很晚,用過飯之後,博涵有事就先行離開了,隻剩下宜昭和王烈文又多坐了一會兒。

回到自己那個簡陋的小院子之後,王烈文才抹掉了臉上一直掛著的笑容,麵色沉靜的坐在桌前,手邊就是博涵送給他的那些資料文本。

他並沒有懷疑那個人不是宜昭,但是他擔心的是,宜昭會不會已經變了。十幾年的時間不能保證一個人一成不變,以前那個溫柔的善良的宜昭姐姐,還存在嗎?

他之前並沒有懷疑什麽,但是宜昭那句“你若是留在上京,姐姐給你說一個極好的姑娘,保證王嬸也願意”,讓他產生了懷疑,懷疑宜昭來找他,並非是記著小時候兩人的情誼,而是為了他身邊的林挽岫而來。

挽岫的身份不簡單,這事兒他早就心裏有數了,但是那個女孩子一直活得很自在,似乎從來不為自己的身份什麽的擔心,是以他也沒把這事兒放在心上,卻不料會有人想通過他打林挽岫的主意,這一點,就讓王烈文很是反感了。

王烈文坐了好一會兒,才匆匆忙忙的拿著一封信走出院子,隨口還在跟韓秀才交代去向。

“我去驛站讓人給我娘捎信,你先弄著飯,我一會兒就回來。”

這封信很簡單,就是說他在上京碰到了宜昭姐姐,傾吐了一番,其餘一個字都沒有多說。博涵看過之後,咧嘴一笑,將信讓人原樣封好送了出去。

“博涵,這樣做會不會讓烈文生疑?”

“便是生疑又怎樣?除非他能連中三元,否則,你覺得他有可能跟那位結秦晉之好?若是不能中,依著那位的性子,也不會虧待他。總之,咱們這筆投資怎麽算都不會虧的。”

宜昭也露出個笑容來,伺候博涵更衣用飯,最後還目送他去了小妾的院子。

等到四下無人之後,宜昭的表情淡了下來,對著銅鏡坐了一會兒,嘴角撩起一個略帶譏諷的弧度,轉瞬即逝。

傅博涵打的什麽主意她自然是知道的,可她更知道王嬸的性子,那個鄉下老太太有著不一般的智慧,當年她能平安的活下來,就是依靠的老太太的智慧。而傅博涵一點不知情,或者說,他根本沒把王嬸放在眼裏,隻想著攻略了王烈文就萬事大吉了。

有王嬸在,宜昭不覺得傅博涵的計劃能成功,傅家想要把王烈文撈到自己碗裏,這想法沒錯,可惜他們不該想要

借此算計那位。到最後,隻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宜昭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斂下的眼睛裏閃過一抹恨意。

此時的王烈文還不知道京城裏關注他的人不少,還很高興的跟韓秀才等人一起吃肉喝酒,吟詩作對。

能到王烈文家一起吃飯的,至少也是說得到一處去的人,這些人裏麵,跟王烈文交好的也有那麽三五個。他們白日都各做各的,到了晚上,會輪流做東召集大家一起吃飯聊天。雖然也喝酒,可那都是最淡的米酒,他們西關那邊出來的人,簡直是拿這酒當水在喝。

眾人於微醺之時散去,之後三天,便不會再有小聚了,隻等考完之後再說。

八月初八,秋闈之日。

數年苦讀,終於到了這最關鍵的一步,上,可直達青雲,下,則泯然眾人。

偌大一片院落,次序亮起燈火燭光。負責煮飯的老丈和老婆子,已經將熱水跟吃食做好。都是些極為清淡的東西,外加一人一個雞蛋。

王烈文的考箱是前一晚就準備好了的,睡前還檢查了兩遍,這臨出門之前,不放心,又打開來細細翻檢,確認無誤之後,才背起考箱步出房門。

跟他同時出門的,還有對麵的韓秀才。

兩人一前一後出了院子,一路走來又遇到同考的考生學子。大家沒多說話,皆是拱手行禮,各自找了租好的馬車驢車,踢踢踏踏的往貢院行去。

馬車停停走走,周圍嘈嘈雜雜,韓秀才撩開車簾看了一眼,搖頭道:“烈文兄,到了這裏馬車是再不能走了,不如我倆走過去?”

王烈文也看到了周圍的景象,車水馬龍的,穿著襴衫的考生擠滿了貢院前的大道。

在高懸的燈籠的指引下,考生們背著考箱,魚貫而入,宛如一條條青色鯉魚,隻等躍過龍門成就功名。

王烈文跟韓秀才下了車,抱緊了攜帶的考箱,互視一眼,毅然的投入人潮之中,不過須臾,便淹沒在了青衫人海之中。

王烈文跟韓秀才並肩來到了供給所,領了蠟燭和若幹木炭。

鄉試第一場從天色未明考到夜幕高張,一場七道題。入夜之後可點亮蠟燭兩隻,若燭火滅還未答完,也會被強行扶出。

木炭是讓他們煮食熱飯之用,當然,也可借此驅寒取暖。炭爐是考場統一提供的,小小的一隻,放在考房裏不占什麽地方。

貢院這邊的供給所還提供食物飲水,門簾和筆墨紙硯之類的東西。隻是這些王烈文都自己備齊,並不需要在這裏購買。

倒是韓秀才去買了兩個大饅頭,打算午飯就用這個了。

王烈文進入自己的考房之後,左右瞧了瞧,雖然看上去年久失修,但是勝在以前用材牢固,便是有些破損的地方,也讓王烈文拿紙蘸了漿糊給封上了。

門窗都是好的,倒是頂棚那裏有些破漏之處,今日天色還好,就怕下雨,這定然會進水的。

想了想,王烈文抽出考箱內準備的油布,將之做頂,這樣的話,不是狂風暴雨,也不怕雨水漏進來汙了卷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