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十三回】

神女三點女兒紅 童子初沐錦城風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隨著寒潮的漸漸遠去,溫暖的春日終於回歸大地,神山上下一派生氣盎然的景象。是日,九兒天不亮便起來拾掇,仔細地將影幻紗、繡金鈴等隨身之物逐一清點,生怕像上次下山那樣糊裏糊塗地便落下些東西。阿二也早起沐浴焚香,冥思打坐,將前些天懸掛起來的巫女服套置在身上。小四囑咐著侍花遊女按時給她的小金魚兒喂食,替她給宮裏的小花小草喂水。小五一大早起來便對著銅光水鏡仔仔細細地梳溜那一頭烏發,先是裹了個雙螺髻,覺著不夠莊重,拆了又起個雙刀髻,四下裏映照著瞧又覺得不夠嫵媚,索性還是梳了平日裏最拿手的倭墮髻,簪上各色珠花。

一番催促下,巫女四人統一身著玄鐵紅帶巫服,披五彩霞衣,豎高髻,執神器,齊齊整整地亮相於聖地高台上,等待仙姑降旨受意。

仙姑登台,一襲朱紅大袍驟改以往青衣之神秘,這讓九兒聯想起頌舞迦陵時小五的紅色舞服來。隻聽司禮賢女威言聲震:“授命大典,起——”對於巫女來說,一生中最重要的儀式便拉開了序幕。

賢女乃雲:“禮一,神女授命。”

神女仙姑遂授意曰:“巫女四人,今遣下山,去往西南蜀地,尋回神珠‘水雲’。”

巫女齊呼曰:“謝天授意,不負使命,力盡人事,誓死尋珠。”

司禮賢女繼雲:“禮二,神女點絳。”

神女仙姑便用神指沾“十婃殞屍水”逐一為巫女四人沁點身體,口裏念到:“耳後一點靈通紅,此去經年心意融;胸口一點靈隱紅,此去華年知情重;腳趾一點靈運紅,此去流年莫無蹤。”

點畢,巫女四人頓時便能感應到各自的小心思,九兒又開始琢磨著使壞,於心裏發問道:“先來說說我四人中誰最自卑?”

阿二心裏答道:“都怪自己學藝不精,不能收放自如,才使得三妹妹枉死。”九兒原本隻想捉弄一下二姊,見氣氛不對,繼而重新發問道:“不說傷心事,且說誰最自信?”

小四雖麵無表情,心中卻信誓旦旦道:“終有一天,我要離開神山,永不回返。”其餘三人皆被嚇住,無言相勸。

九兒隻得再尋話題:“誰自認是全天下最美?”三人齊刷刷望著小五,小五心裏又好氣又好笑地反駁道:“還是說說誰最癡傻?”九兒心裏禁不住想起了遠在洛陽的柴公子,一時間其餘三人都在偷笑著春思萌動的小九,而在外人看來,這四人依舊端端正正地跪立於高台,並無任何異樣。

司禮賢女一聲肅言,結束了巫女間的神思交流,道:“禮三,神女傳功。”巫女四人遂四手相牽,四人結環。

神山自神女而下,賢女十人,齋女百人,遊女千人皆湧動如潮,順序而列,伸出雙臂,一人疊一人,一人接一人,一人壓一人,將各自前三十年之修為於全身經脈中萃取,匯聚於胸,貫穿手臂,傳導於前人雙肩,終由神女注入結環巫女,是為傳功。

霎那間,巫女們眼中綻放出智慧之光,玄鐵黑衣經素風拂掠後盡數褪去,朵朵如浴水青蓮般散發重裝,攬雲霧作紗,披霞光著色,旋舞飛揚,花草生香,若脅下生翼,點石觸木,若背附燕羽,略水經房,明明如炬,皎皎如月,輕揮衿袖,翩飛而下,直奔西蜀錦官城而來。

錦城雲樂,凝結天府精華,蜀江添彩,集聚麗景繁花。青城幽老,峨眉秀腰,西嶺雪貴,古堰水美。

前蜀亡國後,後唐莊宗遣孟知祥為兩川節度使,始治蜀州。後唐明宗死後,孟知祥於應順元年(934年)稱帝,國號大蜀,恐因晝夜辛勞,竟於同年去世,由其子孟昶繼位。孟知祥一手創下的安定局麵傳至孟昶手上,十年不見烽火,日日君臣同樂。

此刻,錦官城郊,並排行著四個將笄之年的白衣女子,音聲爽朗,不時玩笑,燦若流星般緩緩遊移,眷留長長的一道白光,灑在路人的嘖嘖歎息裏。

近臨城下,人頭越發攢動起來,一顆

顆眼珠子直勾勾地掛在四位仙女的頭上臉上裙擺和胸前,從護城河的這頭延伸至河那頭,像是在舉行盛大的儀式似的,一個個心潮澎湃,氣氛熱鬧非凡。九兒見勢不妙,行至僻靜處,偷偷將置換來的素服分發給三位姊姊,建言道:“四人同行實在太招人眼目,不如分頭行動,各自打聽水雲神珠下落,一有消息便感應相知可好?”巫女們在神山早已習慣自主一峰,自守一宮,對於單獨行動的建議自然是十分讚同,便兵分四路,先後進得城中。

九兒簡練地挽起及腰長發,卷起麻衣袖口,裹上布條綁腿,左右各貼上一縷俏皮的小胡子,將自己打扮成一個市井小潑皮模樣,還故意學人家腿腳一顛一顛,兩手一抖一抖地往前走,三步兩步便淹沒於鬧市街頭中。

阿二身著尋常家婦人的襦裙,卻忘將其滿頭雕龍琢鳳的珠花摘下,邁著瑣細的步子小心翼翼地穿過城門洞。

路過一家食府時,被門口拉客的小二生拉硬拽地“請”進了大堂,一口一個“官家小姐”地伺候著。阿二連忙解釋道:“我不是什麽‘小姐’,叫我‘小二’便好。”

待其坐下,店小二捂嘴偷笑著上前問道:“這位二小姐,想吃點兒什麽?”阿二也不想露怯,便正言道:“有什麽好吃的?”

店小二便像背天書似的繪聲繪色起來:“客官既來巴食府,聽我王二傳菜譜:水煮魚、陳皮兔、螞蟻搬家來上樹,樟茶鴨子滿天飛、手撕牛肉閑不住;辣子雞、香豬蹄、青椒微糊扮虎皮,麻婆豆腐嫩如水、幹煸豆角爽又脆;毛血旺、爆肥腸、臘肉回鍋實在香,椒鹽排骨嚐過後、再上酸菜粉絲湯。”

這方剛唱罷,門外街邊的小攤主李二朝著偌大的食府扯著嗓子高喊起來:“走一走,看一看,名字好聽的不下飯;來一來,躥一躥,吃點小吃(那個)最劃算。”喊罷撣了撣衣上的粉麵,拍了拍手,繼續吆喝道:“肥腸粉,擔擔麵,傷心涼粉鵝腸串——”

一旁的馮二也接唱到:“蛋烘糕、三大炮、葉兒粑粑吃到飽——”

吆喝聲此起彼伏,乍滿了整條長順街,有什麽:“三合泥,老涼糕,紅油抄手味道好——”還有什麽:“缽缽雞,串串香,冷熱都來嚐一嚐——”

阿二一時被街邊小吃攤前擺放的各式誘人小食饞到,正想起身往外走,卻被店小二止住道:“我們這兒可是全成都最講究的館子,上的都是大菜,路邊的小攤小食怎麽能比?況且您都來著了,哪有不嚐之理?”

阿二楞了半晌,沒個言語,也沒個是走是留。王小二便伺機問道:“您是一個人還是有同路人?”阿二不知情地回答著:“一起來的還有三個姐妹。”王二高興道:“喔——四個人!那就多點幾個菜,您看先來個樟茶鴨子可好?”阿二答:“可好!”小二又問:“燈影牛肉和鹵香豬蹄也可以各來一個?”阿二道:“來一個!”

王二樂開了花,繼續一一紹介,阿二也是來者不拒。不出半炷香時間,四方桌上便擺滿了各式盆缽,最後上的幾道小菜隻能重疊於碗盞之上。

阿二將每道菜品都嚐了個遍,一頓飯飽後恁是輕掩口鼻打了個微嗝,隨即便準備跨門而去。王二用身體擋住阿二,問道:“二小姐可曾吃好?”阿二答:“吃好!”

“那就給銀子吧,一共是三兩二錢,給足三兩便可!”王二眼角耷拉著笑道。“銀子我身上倒是沒有,但我現在有事要先走。”阿二說著便繞過王二往門邊靠近。

王小二恍惚明白了什麽,使勁兒朝著裏屋使眼色,忽地從四圍躥出六個青衣打手將阿二團團圍住,其中一個上前來便要摘阿二頭上的玉簪子。阿二嚇得抬手一擋,竟將此青衣人掀出門去,簪子也隨之飛出去砸了個粉碎。其餘五個便一哄而上,急得阿二掄起胳膊一陣亂揮,將那五個打手全身上下但凡有硬物之處擊了個遍,一時間,地上滿是爛牙破甲和碎玉,徒留五個軟綿綿的肉身。

躲在一旁本想看熱鬧的王二見勢不妙,大呼大叫道:“有人賴賬還打人,趕快去報官——

”阿二這才想起九兒先前囑咐過要低調行事,千萬別惹上官府,聽聞如此說,一時間便手足無措,張開雙臂攔住扶牆往外逃走的青衣人道:“隻要你們不報官,讓我做什麽都行!”此時,店裏的掌櫃從裏屋不緊不慢地應聲出來,簡單詢問情況後摩挲著手掌道:“不報官也可以,給我帶到七寶樓去,我就不信換不回幾兩銀子。”

王二正欲領了吩咐帶人出將去,掌櫃的阻攔道:“慢——還是我領著去妥當些!”說罷便理了理新換的錦衣親自押送這位二小姐前至隔著兩條長街的七寶樓下。

阿二抬眼望去,竟有似曾相識之感,概因此樓北麵臨街而三麵環水,頗有“雲水榭”之韻致,但較之“報恩塔”又多了些層次,既如“銜雲館”樓體通紅,又若“孤芳亭”八角墜燈籠,五樓以下修欄圍砌像極了“憑欄閣”,但要真真論其氣質則非“遊仙窟”能及之。

掌櫃出馬這點小事自然辦得十分順暢,經過三兩句交談,通過早已熟稔的紅薔婢女引薦,一行人便穿過大堂進得樓底最深處,順著淩空旋轉的杉木樓梯拾級而上。每至一層,阿二皆拍著鏤雕各式孔雀的紅木欄杆頓足不前,一邊被眼前之奇人奇景所吸引,一邊又被掌櫃的推背而行,好生不快,終得見高居樓頂之奇女子,這才稍解怨氣。

此女即名滿蜀川之七寶樓主芊娘。

初見芊娘,阿二便失了神。隻見一襲寶藍色拖地長羽披風呈燕尾般慵懶地躺在雪白的山羊細絨地毯上,另一頭係在高危細膩的脖頸間,襯著繁複有致的繩編烏發,映著斜插別致的琺琅簪花,僅從背影看去便覺雍容典雅、超凡不俗。隨之一仰頭,一合頷,一擺手,右手蘭指輕撚的唐彩陶杯方才擱置桌上,漾出點點清水痕跡,將琉璃圓桌點染得玲瓏通透,折射出七彩虹光。

芊娘用錦繡絲帕揩拭嘴角,轉過頭來道:“唷,二掌櫃難得來我這七寶樓,想必又得了什麽好貨色,還不趕快紹介了來?”

掌櫃的應聲答笑,眉眼下彎成了個倒扣的碗,一隻眼死盯著芊娘脂粉圍聚下兩瓣香豔欲滴的水晶厚唇,另一隻眼投射在芊娘正前方薄紗遮蔽下若隱若現的豐盈蒲團上,恨不得再長一隻眼將芊娘的身體看穿,直至觸及到胸中的桃花與口中的紅蓮。

見掌櫃的隻言笑而非所答,便遣了婢女紅薔打發給五兩銀錢,推將出閣,倒走下樓去。

此番七層閣樓上愈發清靜,芊娘便打量起眼前這具呆若木雞的新秀來。

芊娘先是撥開阿二麵前略散的長發,用指尖抬其下巴左右鑒賞,自言自語道:“膚色尚佳、容貌姣好,是個美人胚子,五兩銀子是值了。”而後便問阿二道:“小姑娘芳名如何?”阿二言:“芳名未有。”

芊娘續問道:“芳齡如何?”阿二言:“芳齡未知。”

芊娘嗔笑道:“好有趣的孩子!既然你無名無姓,此後跟著姐姐便是有了著落,姑且賜爾名姓可樂意?”

阿二寂然凝慮,悄焉動容,一翻神遊後竟笑顏道:“自然願意,這於我很重要!”

芊娘固不知神山巫女“自喚名姓者出”之掌故,遂喜此女終不至於呆傻,隻思慮爾,便道:“小姑娘可謂思接千載,視通萬裏,言語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因思理之致,可名曰‘神思’,又因思理為妙,便喚‘妙思’罷!”

“妙思?思妙!好,果真好!妙思謝過姐姐。”

聽聞自己方才調教的小姑娘轉眼間表露出通情之態,芊娘更覺欣喜,吩咐婢女紅梅道:“將姑娘帶至二仙台後,與妙心、妙音同習技藝。”

妙思遂跟將下樓去,行至二層樓台,喜聞熟識之曲調,掀簾而視,先是一怔,繼而慟哭,複又笑出聲來。

木魚子曰:

萬戶蜀都逢泰世,千裏四川任逍遙:

一川煙雨,氤氳二十四橋;

一川糧草,富綽三十六道;

一川茶馬,駐足四十八寮;

一川騷客,浪跡七十二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