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81章 蔣家
昭王殿下初來雲州,不到十天的工夫,已將“不講理”這三個字演繹到了極致。
親王駕臨封地,州府衙門自然要去請安問好,順帶領著王爺去看看他的宅基地,問問看王爺的喜好,看這王府要怎麽個建法。誰知道這位年輕的王爺進了州府,連杯茶都沒喝,就叫府君把雲州曆年的人口,賦稅,租調等等卷宗都拿過來給他看。
大盛如今有封地的皇室成員並不多。按著朝廷製度,有封地並不意味著這塊封地上的軍政都要交給封地的藩王來管。軍政自有一套班子,人家是對朝廷負責,對坐在龍椅上的皇帝負責的。封地上的藩王更多的作用像是封地的吉祥物。收封地的供養,愛玩嘛就玩嘛,關心關心民生,提點合理化建議,收收封地的租子,幫自己封地上看得順眼的官員說兩句好話,年底評核官員的時候,根據喜好打個優或是下然後呈交吏部作為官員評級的依據之一。
可以說,藩王對於自己的封地有一定的權力,但要是受限的,要是可控的。封地上的官員,上頭的主子是皇帝而不是藩王,你隻能算人家半個上司,對你尊而重之是為官的本份。但你要是手越過界了,人家也是可以義正言辭地予以拒絕的。
雲州以前一向是直接歸朝廷管,就算現在成了封地,我們隻管給你地給你錢你安安生生享受著富足尊貴的生活也就是了,怎麽可以把手伸這麽長,直接就要拿人家命脈呢?
府君不肯給,說這不歸殿下管。昭王眼一翻:“阿爹命我統管青雲兩州之地,這裏一切我都管得!”二話不說,將手底下人直接奔著府衙文書庫房去了。昭王出京,身邊配三百甲士,二百親隨玄衣護衛,都是皇帝心疼兒子,精挑細選出來的,往府衙裏一站,光那氣勢就要將人壓低半截。
府君急了,將身子扒在文書庫門前,大叫道:“殿下如此,陛下可知?陛下便知,政事堂相公們可知?”你就算是個一品親王,也沒特權這麽幹,老子就算死也不讓你做違法亂紀之事!
看他這麽硬氣,宇文泰倒樂了。
“你倒有骨氣,比青州的那個陳溢好多了!”
府君氣得胡子直翹:“殿下焉將臣與那賣國奸賊相論爾!”
“是我的錯,我與你賠禮。”宇文泰也不含糊,說賠禮就賠禮,行的還是大禮。府君哪敢受他的大禮,立刻回禮。就在他身子離開大門伏下去的時候,宇文泰身後穿著統一玄衣軟甲的護衛們呼啦一擁而上,將府君給架到一邊,擰了鎖頭把門一開,便將宇文泰給迎進去了。
“目無朝綱,目無法紀,目無君上……”府君氣得大罵,宇文泰令人抬了幾大箱子卷宗走,提命寫了個借條。
“我不過借去看看,好熟悉雲州的狀況,這幾年雲州人口賦稅等皆有下降,這關係到本王的收成,自然要研究研究。你放心,我看完就給你原樣還回來,保證不會丟不會少的。”
府君見他揚長而去,隻能在衙門裏跳腳,隨後寫了封長長長長的折子遞進京告狀。
宇文泰的目的十分簡單,他要在最短的時間裏將雲州政務抓到手裏,建立起自己的領導班子。這班子既要有才幹,更要有忠心,能與他的觀點理
念投合,這樣才能上下一心,事半而功倍。
雲州府君是個對朝廷忠心的官,出身世家,穩重有餘而衝勁不足,是個守成之士。宇文泰出京之前就將雲州掌事之人的履曆從上到下捋了一遍,這位田府君是個還不錯的官,隻是年紀大了,又是帝王以仁治天下這一理念的忠實擁躉,與他共同語言太少,思想也難達成統一。宇文泰在雲州考察了幾天,決定跟他老爹通個氣。
田府君在雲州也蹲了七八年了,北地苦寒,他一個老人家堅守於此實在不易。子女又都散在各地,不能於身前盡孝,不如將他調到一個溫暖富庶的內地掌一州之政,也是皇帝仁德之政的體現嘛。
至於雲州新的府君,他想要個少壯派的來,記得戶部有個給事中姓竇,出身江陰竇家,極有才幹,年紀才三十多一點,正是出來磨練的好時候,阿爹你要也覺得合適,不如叫他過來雲州做這個府君吧。
顧昀一路緊趕慢趕,到得懷遠城時,田府君的折子剛送出雲州地界。宇文泰要求換人的折子也剛寫好,才送出城去。兩下裏都等著皇帝那邊的支持呢,結果顧昀帶著三千玄甲禁衛軍,轟隆轟隆開到了懷遠城下。
田府君也接到了朝廷的公文,知道雲州軍將迎來新的統帥。青州大捷一事,已由朝廷下令露布巡報各州縣,田府君知道新來的將軍就是在此戰中力斬西狄元帥,生擒西涼左敦王的慶平侯世子……哦,不,現在應該稱慶平侯了,心情自然十分激動。
年少英雄,國之棟梁,母為長公主,舅舅是皇上,有這位在,總能勸服昭王殿下不要總這麽胡來了吧。
結果兩個人見麵就抱上了,抱上了還不肯撒手,親~親密密地並肩子進城了。
一個有權,一個有兵,憂國憂民的田府君腦袋嗡的一聲,整個人都有些不好了。
昭王這是想做什麽?以青雲二地為根基,挾雲州十數萬精兵之勢,他這是,想做皇帝嗎?
蔣彥走得匆忙。他的老母親七十有三,身子骨兒硬朗得很,瞧著能活到一百歲,結果沒病沒災的就突然在睡夢中長眠,讓蔣家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就沒了老祖宗。
蔣家也是數得上的百年世族,當年隨太祖皇帝建國立了大功,到了蔣彥這輩兒,家中兄弟三人都是一母同胞所出,長兄蔣維承襲了泰寧侯的爵位,在政事堂中占著一席,兼領工部。次兄蔣紀是太常寺卿,而他則督守雲州,手掌重兵,也算得上蔣家極出色的一員。
別看蔣維身上是侯爵,有蔣氏數百年積蘊,蔣家在朝中的勢力不可小覷。政事堂五位相公,首相劉濟有個外號叫劉麵耳朵,什麽都好好好,什麽都辦不了。次相宋憲年事已高,是個快八十歲的老頭。別看蔣維排在第三,隱隱已有首相之勢,朝中大半數官員都惟他馬首是瞻。
淑貴妃姓蔣,名淑言,是蔣維的親侄女,蔣紀的嫡長女。先帝與蔣家結親時,原是要將她許給與太子之位強有力的競爭者之一,皇四子衛王的。但不知怎麽的,蔣氏看上了當時十分低調,不爭不搶的趙王宇文燾,加上蔣家對衛王的前景並不大看好,更不想卷到皇子爭位的亂流裏。趙王年紀小,母族在朝中無勢,與太子關係親近,無
論怎麽看,都不像是會用心爭位的人。蔣彥便拍板,要將侄女嫁到趙王府。
本來以蔣淑言的出身,做個趙王正妃是足夠的了,可惜人家趙王不肯,他有個青梅竹馬,是安陽公主的伴讀,同樣出自名門的葉家長女葉槿。蔣淑言嫁過來可以,但正妃是葉氏的,她來隻能做趙王側妃。
這事當年鬧得還挺厲害。若蔣淑言不是家中嫡長女,做個親王側妃也是可以的。總之是一波三折,最後蔣家還是將女兒送入了趙王府,而趙王則因為在這樁婚事裏表現出的固執任性不識好歹,而被諸皇子徹底劃出了對手的名單。
過了幾年,這個被大家嘲笑忽視的,默默無聞的趙王笑到了最後。葉氏成了皇後,蔣淑言成了淑妃。蔣家在宇文燾爭儲之戰中立的是首功,但功勞再大,他也不肯將正宮的位子換給蔣氏。他可寵淑妃,讓她在後宮踩在其他妃嬪頭上耀武揚威,但絕不能越過皇後葉氏,隻要越界,不止皇後會狠狠打回去,皇帝也會讓她悔到腸子發青。
世人皆羨她寵冠六宮,又有誰能看到她心裏的苦楚。皇帝的心裏,這麽多年來,從始至終,隻放下了一個葉氏,她們這些妃嬪,不過是他拿來安撫前朝,平衡各方的棋子。
再怎麽風流多情,其實不過是個絕情薄幸之輩。
否則貴妃便是貴妃,為何非要在前頭加個“淑”字?因她名中帶了淑字,所以加的愛稱?還是說讓人記得她是從淑妃晉的位?
不過就是這個男人為了安撫蔣家,卻又心裏不大樂意,所以弄個不倫不類的封號出來罷了。
外人看來,這是聖人對貴妃娘娘愛極了,特別加了字以示恩寵。蔣淑言卻隻想將這個封號拍到宇文燾的臉上去。
但她沒有拍,也沒有將其中的貓膩對任何一個人說,連她親爹親娘也沒說過。入了宮的女人,在宮裏的地位和受到的尊榮來自於皇帝,而皇帝給你多少,其實與母家在前朝的表現有很大的關係。
蔣淑言並不笨,她其實很清楚,自己能在宮中順風順水過了這麽多年,所靠的不隻是皇帝對她的喜歡,更大程度上,是因為她姓蔣。
而同樣的,女人在後宮的地位又會影響到母家分配給她的資源。淑貴妃清楚得很,隻要蔣家一旦知道皇帝對她的喜愛並不如對外表現出來的這樣強烈,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並不像他們想像中的那麽不可替代。她肯定會在不久之後,於後宮見到另一位更加年輕更加貌美的蔣家姑娘。或是她的堂~妹,或是她的侄女,甚還可能是不姓蔣的表親。
她有個出色的兒子,她要的是蔣家可以為她出力,將宜王培養成才,為他謀劃太子之位。再來人分寵,攤薄蔣氏資源這種事,她絕不接受。
所以在皇帝出人意料地將齊王立為太子之後,蔣家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疑惑,茫然的狀態。為什麽他們事先一點消息也沒有,宮中也沒有絲毫的預兆傳出來啊!
蔣家太夫人去世了,蔣家頂門立業的三兄弟再次於京中聚首。
除了為母親料理喪事,上表丁憂,等待朝廷批複,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的議題需要關起門來細細討論。
蔣家究竟要何去何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