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征服日本
第二十八章 征服日本
長安的政務院裏,劉雲正和王猛商量出兵日本的事。
王猛十分不解劉雲為什麽這麽痛恨東洋的那個倭國,那個撮爾小國十分愚昧落後,甚至比以前的南蠻還要落後,以前曾有零零星星的海盜登陸東南沿海,但都沒能劫掠成功,倭國人又矮又醜,沿海的居民一眼就認出來了,而且他們自不量力,本身戰鬥力差還想攻占縣城,所以每次這些倭國海盜都被輕易殺散。像這樣弱小的蠻夷國家,劉雲為什麽要惦記著討伐?
劉雲看見王猛不解的表情,心中歎道:“現在這個時代的人是不能理解現代中國人對日本的痛恨的,唉。那麽,在這個時空裏,就由我來斷絕這個禍害吧。”劉雲道:“我這不是考慮著挖運河的人手不夠嘛,這個倭國好歹有三四百萬人,搞他兩三百萬奴隸估計夠用了。”
王猛驚訝道:“既然他們隻有三四百萬人,陛下如何擄掠兩三百萬奴隸?男子之數隻有一半,除去老弱,能有一百萬都不錯了!”
劉雲雙手一攤,道:“怎麽不能?我又沒說隻擄掠青壯,倭國男女都一律運過來,為了斷絕後患,男的閹了,女的做女奴,老弱的不要,這不就至少有兩百萬奴隸了嗎?”
王猛倒吸一口涼氣,驚道:“陛下,這……這樣做是否有傷天和?若然如此,不出幾十年,倭人將不複存在矣!”
劉雲道:“怕什麽?不存在就不存在唄,那些醜陋猥瑣的倭國人,留在世界上就是個錯誤,反正我又沒屠殺他們,不會有傷天和的。再說了,他們當年對中國做了什麽,如此不共戴天之仇,怎能不報?”
王猛當然不知道中日之間有什麽不共戴天之仇,但劉雲總是記得的。從明朝的倭寇開始,到豐臣秀吉的侵略朝鮮,耗費大明的兵力,而近代則從甲午戰爭開始,日本侵華數十年,中國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才將日本人趕出中國,期間更是發生了無數如同南京大屠殺那般的慘事。所以說中日之仇不共戴天,至今日本都想滅了中國。所以,這仇是一定要報的。
劉雲又解釋道:“景略呀(王猛字景略,雖然年未弱冠,但因為做官,所以提前取了字),你不知道,這個日本島上擁有許多金礦,這些金礦都十分容易開采。而我們國家缺銅缺金,近年來貨幣的缺少已經開始製約經濟的發展(根據工商管理司的分析),幾個月前從南洋運回了許多銅礦,銅的缺口可以彌補,但金還是很缺乏。所以,這個日本島我們一定要占領,即使不占領,也要占領其上的金礦,或者驅使當地居民挖礦……呃,如果我們已經擄掠了他們的人口,那麽隻好移民過去了,把日本變成大漢的一個州,總之這些金礦一定要據為己有。”
聽到金礦這個詞,王猛頓時兩眼放光,他身為宰相,負責許多大型建設項目,這些項目都要錢,可是管錢的財長是個死摳的老頭,每天拿著賬本和算盤算來算去,想從他那裏挖出一筆錢,真是千難萬難,每次都是磨破嘴皮子才答應,而且還要保證有賺才肯支出。現在在日本發現新財源,自然欣喜萬分。王猛連連點頭道:“陛下真是高瞻遠矚,既然如此,我對出兵沒意見,我也讚同陛下的擄掠政策,嗯,倭人不必留在倭島,全部遷來當奴隸,讓我們的人去采那裏的金礦,反正采礦技術不能讓他們學去……”
這麽一來,攻打日本的事情大致決定了,隻需在朝廷上和百官商議一下即可,相信在利益的誘惑下,大臣們是不會因為“仁義”而反對的。其實,隻需劉雲一個決定就行了,但劉雲為了不留下獨裁的榜樣,才在大事上和眾臣多加商量。
343年初,龐大的漢朝艦隊從青島出發,駛向日本。此時還刮著西北風,正好順風行駛,行進速度極快。劉雲的艦隊由三艘九桅寶船(此時已經建成15艘重達兩萬噸的寶船)、60艘六桅寶船和120艘戰船組成。每艘九桅寶船除了驅輪的2000人之外,能裝載8000人,還能裝載大量的物資,每艘六桅寶船則裝載800人,除掉劃船的300人,能夠作戰的有500人,至於小型的戰船,排水量500噸,隻有六桅寶船的三分之一,但在這個時代仍然算是大型艦船,能裝載400人,其中100人劃船。如此一來,劉雲的艦隊總共有十二萬六千人,總排水量高達21萬噸!實際上這樣的人數還是多了點,因為中國到日本距離短,不需要消耗大量物質,所以能多裝點人,若是遠洋航行,那麽人數應該下降一半。
水上戰鬥,以前最重要的武器是弓箭,現在劉雲的艦船上裝備了許多重型弩炮。九桅寶船上的弩箭重達80斤,鋼製箭頭,一千米內能洞穿木製戰船,多支弩箭命中後,可以打沉船隻。九桅寶船上的重型弩炮有200門,算是冷兵器時代的“戰列艦”了。其他艦船的弩炮要輕型一些,弩箭用10斤、30斤輕重兩種,威力也相當大。當然還有輕型的弩機,用於近戰殺傷敵人。水上作戰首先以弩箭相互攻擊,最後才是接舷戰,接舷戰是水戰中最慘烈的方式。除了大小相仿的艦隻讓士兵登船肉搏之外,對於九桅寶船這種巨艦,以龐大的身軀直接碾碎對方艦船,這才是最好的方式。艦船上的弩炮,準頭比投石機高得多,首先因為箭支都是標準化的,其次弩炮還裝有瞄準裝置,計算了拋物線軌道,通常發射第一次之後,就應該重新校準,這樣精度就高得多了。
艦隊的十二萬部隊中,有三萬人是青島海軍基地裏訓練完畢的新軍,他們已經成為合格的水手,和係統士兵混編在一起,就差水戰的實戰經驗了。
實際上,對於眼前這個任務來說,麵對野人一般的日本人,如此龐大的艦隊實在有些多餘。在九州登陸時,沿海的倭人都尖叫著逃跑,他們看見龐大的艦船,還以為遇上海上巨獸,別說組織戰船對抗,就連武器也扔在地上逃跑了。事實上,現在日本的大和國隻管到近畿附近的地方,九州這些地方隻有一些野蠻部落而已,劉雲感到十分氣憤,不止是他,全體將士都感到十分氣憤,一絲抵抗都沒有,這還是作戰嗎?最後,劉雲下令摧毀倭人所有的船隻,包括漁船。巨大的弩箭凶猛地擊中小小的木船,一下子把木船砸成碎片,劉雲哀歎道:“真是太浪費了,我想我們的箭支都比他們的小破船昂貴,虧了,虧了。”
艦隊在九州附近遊弋時,還發現了許多海盜,這下子可有一點點戰鬥了,雖然這些海盜麵對巨艦還是不堪一擊,但總歸是有戰鬥了。有些海盜曾經竄上東南沿海,所以這次他們死有餘辜。
龐大的部隊登陸了,劉雲建立了幾個基地作為補給站,然後就開始捕奴。劉雲指揮捕奴隊得心應手,因為他曾經幹過這種事,不過當年是抓奴隸去賣,現在則是抓回國當勞動力。
後續船隻不斷地開來,隻為了運奴隸回去,這次進攻日本,直接催生了兩個行業,第一是人口販賣,第二竟然是閹割業。人口販賣則販賣女奴,至於捕擄回來的倭國男人,為了不再生事,就把他們的禍根割了。後世的中華東洋行省的人們隻有在史料裏才能找到千百年前在東洋行省存在著一個極度猥瑣的人種,後來因為不適應時代發展而滅絕了。
劉雲攻到本州時,近畿的大和國才組織了有點像樣的抵抗,但是,那些拿著木棒竹箭的“足輕”是沒法對大漢的重步兵產生任何威脅的,因為他們根本近不了身,無數重弩兵的弩箭正等著他們呢,三百步外就能殺敗他們,這些膽小猥瑣的倭人是不可能冒著箭雨衝到漢軍陣前來的。大和國匆匆組織起來的數萬士兵,就這麽被漢軍屠殺掉了。
於是,日本島上再也沒有國家,隻有一些野蠻的部落,這些部落不知什麽時候就會被大漢的捕奴隊擄掠回去當奴隸,為封建主義中國的建設做貢獻。當然,還有一部分倭人留在島上,作為免費的礦工,采來的黃金自然統統交給大漢帝國了。這些倭人原來不知道這種地方有黃金,當他們看見煉金廠產出的一塊塊黃金時,眼珠都要瞪出來了。曾有數起盜竊黃金的事件,但這些盜竊的倭人直接被剝皮塞草,此後沒人敢覬覦這些大漢帝國的財產了。
話說中國人民還真是勤勞,他們在日本島上看見這裏有肥沃的土地,而那些野人卻不懂得耕種,現在許多野人被捉回中國去了,他們不忍心這裏荒廢,便自發組織起屯田來。劉雲見那些新軍自發屯田,便下令讓係統士兵也參與屯田,同時從國內移民過來,一者可以監視這些還未被抓走的倭國野人,二來去開發新土地。漸漸地,上島的中國人越來越多,而倭國人越來越少,加上兩者的科技水平不是同一個級別的,這些倭人就掀不起什麽風浪了。倭人以前也建造了城池和宮殿,但漢人嫌這些東西太小氣,就把他們的城池拆了,自己按照中土的樣式重新建城。看來,這就是後來倭人滅亡的原因之一了。
有了數十萬倭人奴隸,運河的建造進度快了許多,半年過去,南段廣陵到徐州的運河已經暢通了,漕運成了重要的運輸方式,大大節約了成本,徐州也因此最先發展起來。
隨著新技術不斷從基地流向民間,中國北方也迅速發展起來,才數年時間,就有許多城市繁華起來,這也是得益於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新型造紙術、活字印刷術、水力機械、新型農業工具、耕種技術、新的煉鋼技術、水泥、玻璃、橡膠、造船術等等,正在慢慢影響著整個中國。這些技術也隨著南北交流而部分帶到南方,南方百姓聽說北方已經安定下來,而且人民富足,個個都十分羨慕,人心思歸。特別是以前戰亂時期逃難到南方的百姓,他們更加迫切想回到故鄉,就連一些南遷的世家大族也在懷念舊日的榮光。可以說,從人心方麵,統一的條件已經開始具備,但為了以最小的代價實現統一,時機還不成熟。所謂最小的代價,是指對南方最小的破壞,對百姓最小的影響。當然,北軍的戰鬥力極強,傷亡方麵已經是次要的,相反劉雲考慮更多的是南軍的傷亡,畢竟都是內戰,不必追求最大的殺傷,隻求更迅速統一。
時間很快到了344年,此時全國的交通已有較大改善,水泥道路已經很普遍,許多地方雖然沒有胡人奴隸或倭國奴隸,但百姓也自發組織起來修建水泥路,畢竟方便的是自己,若是等“國家建設隊”來修建,不知要等到什麽時候。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政治製度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實施科舉製已有三年,大量寒門士子躋身官場,大大打壓了豪門士族,劉雲的出現,使得這個過程提早了數百年。中國古代有一個特殊的階層——官僚階層,這個官僚階層的特點是無論你是寒門子弟還是世家子弟,隻要通過了特殊的途徑,例如科舉,就能成為國家的實際統治者的一員。這樣的製度比之前的九品中正製要先進,至少目前弊端還不明顯,所以整個政權是健康的。
另外,科學已經不是什麽旁門左道,而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說得實際一點,就是科舉設有相關科目,如果通過考試,那麽就可以做官。雖然現在農、工、理、丹(化學)四門學科出來的進士的官職不如正統渠道出來的高,但好歹也是官僚,也算出人頭地了。要知道,從前進行相關研究的人,都被人看成是不務正業,做的是下等的“奇技淫巧”,不被人口誅筆伐就算好了,哪有精力和誌同道合的人一塊,總結過去的成就,形成一個係統學科?現代人埋怨中國古代科技雖然發達,但未能形成係統的學科,除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科學從未受到重視。反觀西方的學術氛圍就自由得多,這也難怪文藝複興後他們就迎來近代科學的大發展。現在,劉雲的“學生”已經很多了,他已經不用親自教學了,教學的任務自然就交給“古代科學家”,劉雲現在都被稱為“百家之師”了,這讓他得意了許久。
王猛的弟弟王韜現在已經十四歲了,十二歲時他便開始從政,其實是做些“助理”工作,這種工作並非嚴格的,而目的是在工作中學習。這王韜除了很有天賦之外,還樂於從劉雲那裏接受新知識,新觀點,劉雲認為這是小孩子接受能力強,如果對一些七老八十的家夥宣揚什麽“地球是圓的”,那些老家夥若不是忌憚他的身份,非跳起來打他不可。可以說,王韜的觀點是最接近現代人的,而且他對劉雲既尊敬又依賴,幾乎想要每時每刻都跟在他身邊。
“小韜,昨天布置的作業——彈道計算,你完成了沒有?”劉雲如平時一樣檢查王韜的學業。
“是的,陛下。”王韜道,“關於我軍弩炮、投石機和井欄的射程計算那幾道題已經完成了,您檢查一下。”王韜年紀漸長,變得成熟多了,也不敢直愣愣地稱呼“大叔”了。
劉雲大略檢查一下,發現他使用符號和代數式進行計算已經相當熟練,這得益於他沒有受到舊的知識的影響,很容易接受各種符號。那些數學家們還有一部分人不習慣符號運算,還在用舊的一套東西,或許他們這代人很難轉變過來了。不過,符號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科學的發展必須使用符號。當然,劉雲不會說“這是拉丁字母,這是希臘字母”之類的話,而是說這些符號是“天書符號”,反正日後中華文化占主導的時候,誰能分辨哪個是“正版”呢?
劉雲道:“做得不錯,不過你不必在這方麵下太多功夫,這些應該是工程師做的事情,你應該學著把數學用到政事、軍事和生活中去。例如財政收支和稅務政策,行軍與糧草、軍器,作戰的時間差等等,必須清楚地知道你所麵對的事情的狀況,不能聽別人三言兩語就輕信。”
王韜點頭道:“我明白了,陛下讓我在工作上不能輕信小人之言,必須真實地了解情況。”忽然,王韜想起這幾年來劉雲對他的恩情,從濟南城中把他救下,到後來的悉心教導,他哥哥也因為劉雲而獲得相位,他們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王猛找到了“明主”,能夠一展胸中所學,而王韜,一直覺得劉雲對他恩重如山。想到這裏,王韜忽然淚下,泣聲道:“陛下,大叔,你為什麽對我這麽好?當初若不是你,我早就成為胡人的刀下鬼了,還有你教我這麽多東西,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都不知道怎麽報答你才好!”
劉雲一愣,然後溫言道:“好了小韜,不用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都十四歲了還愛哭,你看你哥哥十五歲就開始治理州郡了。行了,別說什麽報答不報答的,你給我好好學,好好把我教你的東西用在實際上,並且傳下去,這就是你對我的最好報答。”
劉雲像老師一樣安慰王韜好久,這才讓他的情緒平靜下來。劉雲和王韜的關係和古代師生不同,少了許多拘謹,更像現代的師生關係。
要回家了,可能有一段時間不能更新,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