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西涼歸附
第二十七章 西涼歸附
341年11月底,複興的漢朝滅掉巴氐,至此,中華大地上除了遼東鮮卑人的燕國之外,再無胡人政權。當然,整個國家還是處於分裂狀態,有西涼的張氏政權,江南的東晉小朝廷,等著劉雲去統一。
對於涼國和東晉,劉雲暫時還不想打,畢竟打來打去都是內戰,苦的都是漢族百姓,或許有其他辦法。因此,劉雲以中華正統皇帝的身份給涼國君主張駿寫了一封信,因為之前涼國是向東晉稱臣,但以現在的情況,將來統一中國的一定是漢朝,而不可能是東晉小朝廷。劉雲再信中先是稱讚了張駿積極向西域擴張的功績,以及治理西涼百姓的政績,然後就是勸他回歸朝廷,最後還提到西涼有一人名叫謝艾,具有帥將之才,他希望能見見此人。與此同時,劉雲不斷往金城郡增兵,金城目前是漢涼邊界的城市,幾天之內就聚集了大軍二十萬,糧草軍器無數,而且大軍數目還在增長。由於胡人奴隸修的路,從長安調兵到金城所需時間已經大大縮短。
劉雲在信中提到:“張公在胡人肆虐的年代依然堅定不移地堅守漢人衣缽,並且不斷開拓進取,為漢人在西域的霸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然而西涼地廣人稀,以一州之地的人力、物力來對抗西域諸胡,還遠遠不夠,漢人在西域的統治還不穩固,因此我以大漢皇帝的身份邀請你回歸漢人的大家庭。如果西涼重回漢庭,那麽我將出兵西域,西出陽關征戰四方。到時我任命你為安西都護府之都護,為我大漢征戰西域,取得中亞霸權,並且鎮守一方。若你仍然記得自己是炎黃子孫,請不要武力阻擋大漢收複涼州的步伐,那是以一州之力對抗全國,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你那樣做,你將成為千古罪人。反之,如果你欣然回歸,支持和平統一,那麽你就是漢人的大英雄,彪炳青史……”
實際上,這套說辭很大程度上學習了後世勸說台灣回歸的口氣,劉雲先禮後兵,先以較優的條件勸降之,同時屯兵於邊境,做好武力收複的準備。涼國在內陸,是不可能擋得住漢朝大軍的。
勸降的信使出發後,劉雲心裏有些忐忑不安,生怕那張駿喪心病狂般抵抗。孫子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現在劉雲也想來一回,就是不知結果如何。
像《三國誌》那樣的遊戲,玩家去勸降一國,是很難成功的,特別是君主較有智謀的時候,那時不論你的實力比電腦強多少倍,甚至瞬間可攻下,那個君主也基本上不會投降。而且這遊戲有一點十分不好,通常攻陷敵方都城之後,甚至抓獲敵方君主,那麽敵方又會立另外一人為君主,繼續對抗,讓人不勝其煩。這一點是非常不真實的,通常君主的全家都被抓住之後,由於沒有後繼之人,此時整個勢力就該投降了。反正曆史上基本沒出現過那種“殺了一個還有一個,無窮無盡”的狀況。不過,《三國誌》還算好的,最惡心的是《三國“群妖”傳》(三國群英傳,因為裏麵出現無數妖魔鬼怪,所以稱為群妖傳),明明把對方所有的城市都攻陷了,敵方君主還帶著幾個兵滿地圖跑,就是不投降,碰到空城或空關口就占領,打了半天還打不死,非要四處圍堵才能全滅,這簡直是腦殘嘛。
真實情況不會像遊戲那樣子的,現在漢朝與涼國的實力差距極大,加上條件並不苛刻,所以這次還是很有希望。
劉雲的信傳到姑臧(武威),張駿看了此信,神色複雜,猶豫不決,而涼國文武得知後儼然分為兩派,文官多讚同投降,武官則要抵抗到底,此時的形勢頗像三國曹操南征東吳時的情景。
涼國朝廷上吵鬧不堪,張駿看得心煩,便退朝一個人思考。劉雲在信中說得誠懇,還允諾保留他的王爵,但不能封為涼王,隻能做西域王,或者調到中原某縣當個有名無實的王,而且還可以讓他統領軍隊,但不能統領原西涼軍,必須統領中央軍。這幾點張駿都表示理解,因為帝王要控製手下,不能給人謀反的機會,讓他離開原有地盤、原有軍隊也是無可厚非。但是,古來帝王心思難測,這一點張駿自己也知道,因為他也是這種人,帝王說的話,語氣再誠懇,也不能輕易相信。張駿就不知道一旦他投降之後會發生什麽事,或許劉雲會秋後算賬,不留一絲後患,因此張駿不能冒險。而如果舉兵對抗,那隻是螳臂當車上,即使一時獲勝,也不能長久平安。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張駿對這“天下大勢”的道理還是相當了解,西涼不可能獨立於中原而存在,非但如此,連江南也遲早要被統一。
“唉!——”張駿長歎一口氣,忽而涼州司馬張耽進來了,便問道:“陛下因何故歎氣?”
張駿歎道:“還能有什麽事?不就是因為劉雲的勸降信?如今我是進退兩難啊。張耽,你覺得我當降還是戰?”
張耽思索片刻,道:“陛下可是想效法東吳之事?”
張駿有些意動,但隨即搖頭道:“形勢不同,形勢不同呀!三國曹操之北軍不善水戰,東吳則履舟楫如平地,曹操焉能不敗?而如今大漢兵強馬壯,未嚐一敗,尤以攻城能力為長,昔日攻長安兩日便下,前些日子攻巴蜀,所有關卡一日便下,西涼無險可守,怎能擋之?”
張耽道:“陛下既明白事理,為何如此擔憂?莫非是為身家性命考慮?”
張駿不說話,張耽便明白就是擔心這個了,便勸解道:“陛下,劉雲此人禮賢下士,可稱賢君,料想不會做出那種無恥之事。若陛下仍不放心,可效仿劉備赴東吳娶妻之大張旗鼓之計,可通告全天下,說陛下為了顧全華夏大局而降,如此一來劉雲必不會不顧廉恥害陛下也。”
經張耽這麽一說,張駿便想通了,站起身道:“好吧,我決定降漢。唉,可惜我張家在西涼的基業……算了,這次我便不為利,隻為名吧。”
一個月後,張駿通告全國,接受漢庭的招降,被封為“西域王”,漢軍不日將開赴西涼,換下以前的涼國部隊,原涼國部隊則接受整編,老弱者領錢回家,精壯者前往長安接受訓練,改編成新軍。
十萬部隊奔赴西涼,三十萬係統農民則開始修路,從金城開始一直往西修路,計劃修到玉門、陽關,待以後出兵西域再繼續修下去,一定要改善交通,以加強中央對西域的控製。張駿離開武威,前往敦煌上任,這敦煌則開始實施大型改造,作為日後朝廷經略西域的重要據點。
就這樣,劉雲真正實現了“不戰而屈人之兵”。
西涼回歸後,劉雲立馬讓人去尋找謝艾,結果謝艾果然在敦煌老家,受召後千裏跋涉來到長安見了劉雲。
眼前這個謝艾,看起來隻有二十來歲,一身青色長袍,看起來文質彬彬,風度儒雅,見到劉雲之後,並未下拜,而是躬身施禮道:“草民謝艾見過陛下。”
劉雲見此人不卑不亢,神色自然,心道:“果然是個人物,看起來明明是個文弱儒生,哪裏想到他胸中自有百萬兵。”劉雲道:“免禮,朕聽說你少年時便才名卓著,你可否給我說說,你都擅長什麽?”
謝艾道:“草民慚愧,所謂才名卓著不過虛言,草民除了略通兵法之外,別無長處。”
劉雲驚訝道:“你說你隻是略通兵法?嗯,這我知道,你說自己‘略通’,必是自謙之辭。不過,難道你除了兵法就不會其他?例如治國之術,倘若讓你當涼州刺史,你準備怎麽做?”
謝艾道:“兵法之事,陛下謬讚了,草民真的隻是略通而已。至於治國之術,並非草民所長,若讓我治理一州之地,實在非我所能,就算不是一州之地,隻是一縣之地,我也無能為力。”
“這樣啊。”劉雲大為失望,本以為這謝艾是像王猛那樣的文韜武略兼備的人物,沒想到隻是個偏才,料想謝艾對政治也不太敏感,否則在原來曆史上,謝艾也不會被冤枉而死了。謝艾和嶽飛一樣是冤死的,兩人又都是護國有功,卻被奸人所害。關於謝艾的記載不多,但嶽飛的事情說明嶽飛本身也不擅長政治,才會讓奸人有可乘之機,將他害死。嶽飛性格耿直,隻擅長軍事和武藝,卻不明白朝廷的利害關係,不懂得如何跟政敵鬥爭。這就造成了他明明立下大功,在朝中卻沒有勢力,還弄得無數人反對他,最後連宋高宗趙構也忌憚他,把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被人所害也是正常。若是嶽飛有桓溫那樣的權勢,想來即使北伐不能全功,也不會弄得如此下場。不過,拋開嶽飛的為人不談,宋朝的製度本身限製了武將的權力,因此武人要取得桓溫那樣的權勢實在千難萬難。南宋的滅亡,很大原因是朝廷的製度缺陷,讓遊牧民族有了可乘之機。
劉雲又跟謝艾討論了一下兵法,發現他果然有才,而且謝艾毫不留情地指出當初劉雲大戰石虎之時,雖然己方隻有五萬人,敵方有四十萬,但仍有勝機,隻是劉雲用兵出現失誤,和敵人硬抗,最後導致差點敗亡,若非援軍及時趕到,恐怕就這樣掛了。劉雲心中苦笑,心道謝艾說得沒錯,但當時係統給他諸多限製,讓他施展不開手腳。或許換成謝艾統兵,五萬人就足以打敗四十萬,那些限製束縛不了謝艾,但劉雲沒有這麽天才,以前的“用兵如神”,基本是靠技能和心神,若被限製住了,就成了普通人了。這就是區別。
最後,劉雲仍然給謝艾任命了官職,讓他到敦煌以武官的身份上任,將來開拓西域才能大展拳腳。
涼州已定,漢朝對東晉實現了戰略包圍,且無後顧之憂,東晉小朝廷整日憂心忡忡,擔心哪天北方就會攻過來。他們不再認為長江防線能防得住,因為每天都有不少船隻在海上南北來往交易,這種交易禁也禁不住,更何況利國利民,所以晉廷對這種貿易行為采取了默許態度,但這也表示北軍也擅長水戰,甚至比南軍還要擅長,因為他們造出了能航海的大船,而不是江湖用的平底船。晉成帝司馬衍五歲即位,原本也隻是個純粹的紈絝子弟,曆史上他在342年才22歲就掛了。但如今情況不同,從340年劉雲即位開始,司馬衍就整天擔心北軍南征,也不沉溺於聲色犬馬了,甚至還偶爾練一練劍,生怕北軍攻來時沒有絲毫反抗之力。由於被酒色侵蝕的程度比原來曆史上淺一些,所以到了342年這家夥還生龍活虎。看來還真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啊。
不料,劉雲攻占巴蜀,降服西涼後,除了幽州和並州不時向遼東和塞外出兵,每次都是小打小鬧之外,342年一整年竟然沒有動過刀兵。東晉認為這是難以置信的怪事,劉雲卻知道自己的情況。如今漢國有係統士兵多達100萬!但是,招募訓練的士兵隻有二十餘萬,全國人口除了300萬係統農民(男女皆有,不會破壞平衡)之外,隻有八百多萬人,這已經加上巴蜀和西涼的人口了。這八百多萬人中有一百多萬是新生兒,勞動力數量並沒有增長,若不是有係統農民和各種先進技術,恐怕勞動力缺乏就要成為社會問題。這種情況至少要過幾年才會改善些,到時“解放前”(劉雲把340年以前稱為解放前,把攻占鄴城的日子作為解放日,每年都全國慶賀)的少年成長為青年,就可以稍微彌補一下勞動力的缺口。所以,現在全國還很虛弱,距離強盛還早著呢。
另一邊,劉雲開始修大運河了,從廣陵開始修,一直修到幽州的薊城,而在濟寧處開個分叉,延伸到洛陽。諸位可要問了,為什麽不從揚州開始修,甚至從杭州開始修呢?因為廣陵以南都是東晉的地盤。曆史上隋煬帝修的大運河頗不合理,他直接以東都洛陽為中心,運河從南方開始,先修到洛陽,再從洛陽北上,浪費了許多路程,這裏從中間開分叉就要合理多了。
不過,現在修運河的胡人奴隸隻有五十多萬,其餘的在全國各地修路,這五十萬人修運河顯然是不夠的,所以劉雲臨時調了三十萬係統農民去挖土。現在,劉雲開始打起日本的主意了,他想對日本發動戰爭,從日本擄掠人口充當奴隸,以彌補修運河的勞動力不足。
劉雲查閱資料得知,現在日本應該處於大和時代,也就是古墳時代,其實就是日本的近畿地區形成了一個所謂的大和國,又稱倭國,還處於奴隸製時代。現在的日本非常落後,曆史上,公元四世紀後半葉開始,許多中國人因為國內戰亂而逃到日本,這才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日本才從野蠻時代中脫離出來(文明上脫離了野蠻,但血液裏的野蠻獸性千年不變)。但是,日本剛剛獲得中原的生產技術,還不甚掌握,就開始向朝鮮謀求擴張,這個民族真是侵略擴張成性,沒有實力時就這樣,怪不得後來妄圖稱霸世界了。
當然,在這個時空裏,中原已經統一,沒有戰亂,那麽日本就不可能這麽快擺脫奴隸製了。現在日本的生產力十分落後,全國人口才三四百萬,如果劉雲擄掠一番,那麽這個島國將永遠無法發展起來。而劉雲當然會這麽做的。
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