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我欲成魔

眾人大驚失色看著長歌,有膽小的已然嚇的雙腿哆嗦,他們斬妖除魔這麽久,好從未遇到過力量如此高強的‘妖’,她的力量似乎能輕易將他們捏死,但她卻不急不緩的慢慢響起。

微微揚起的頭顱,在夜風中糾纏的發絲,嘴角嗜血的微笑,渾身上下,歇斯底裏的絕望。

糾結成一股由悲慟組合的怒火,那股怒火恨不得將這些人燒的灰都不剩,然而她還是不急不緩的,慢慢逼近。

長歌抬手,那些人嚇的往後一縮,她冷笑一聲肅然問道“你們怕什麽,你們怕死?誰不會有一死?你們怕死,那也得死!”

伴隨著她歇斯底裏的怒吼聲,站在前麵的兩個人好似被一張利爪撕裂,身體血肉下雨一般落了一地,更有甚者落在其他人的身上。

而活下的人對視一眼飛快禦劍逃走,正所謂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長歌哪容的了他們走脫,怒叫一聲“該死的東西!”

聲如鍾鳴,地動天搖。

早已禦劍飛遠的人在半空之中傳來慘叫紛紛跌落,至於落在哪,死相如何,那已不是長歌所能考慮的了。

整條街被血的腥臭所掩埋,夜風更加淒厲,鬼哭狼嚎一般。

長歌怔怔然站在當場,她就那麽靜靜的站在那兒,半晌回頭看一眼顧吟風的方向又迅速將頭扭了回來。

“不...”明眸之中淚水泛濫,她捂著雙眼哭的肩膀抽搐,單薄的身影在夜色之中好似隨時都會折斷。

“哥哥......”

漆黑的長街恢複安靜,京中百姓閉門不出,長街盡頭傳來整齊劃一的腳步聲,似乎是官府的聽到動靜第一時間出兵,在這天子腳下若有什麽差池他們也不用活了。

夜空之中掠過一道白芒,一個矯健的身影很快落在長歌身邊,男子錦衣銀發,眉心一點朱砂痣在濃重的夜色之中似帶著蠱惑人心的力量。

“丫頭,你怎麽在這兒!”白澤方一出口就被

長歌死死抓住了手,他對上那一雙布滿血絲的淚眸,頓時張不開口。

長歌看著他,臉色絕望的哀慟好似能隨時讓她瘋狂“是,是淵虛觀!淵虛觀!”

白澤這才注意到不遠的地方,一具男子的屍首靜靜躺在那兒,頓時明白了幾分,遠處官府的人在飛快接近,他一手攬著長歌一手抓起那具屍首騰空而起,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第二天,整個京城下起了滂沱大雨,據老一輩的人說,京中已經幾十年沒下過這樣的雨了,而且還是在這樣本該幹燥少雨的春末。

瓢潑的大雨將血水衝刷的一幹二淨,也將顧府中白色的挽聯濕透。

無數百姓冒雨站在顧府大門外,看著顧家處處掛著白布豎著白幡,紛紛猜測,這顧家的去世了?

“難道是顧夫人?”

“有可能,早前聽說這顧夫人身子不大好。”

“不會是顧小姐吧,我們家小姐說顧小姐昨日進宮,但身子不適,早早的回來了。”

“也有可能,突發疾病什麽的...”

但任憑他們如何猜測,這顧府的大門就是閉的死死的,大門不開,也見不到裏麵的人出來,更不可能知道到底發生了何事,不過顧丞相不僅是朝中肱骨,更是百姓心中的清官,待人和善深得百姓愛戴。

所以說顧家出了什麽事情他們也都感同身受,站在門口不肯離去。

沒多久,宮中特派了官員前來慰問,四匹高頭大馬拉著一輛華麗的馬車在顧府門前停下,在前開道的禮部官員已然被雨水淋的渾身濕透,派人叫門沒有得到回應,他又衝著馬車小聲的問了幾句。

在得到馬車內之人的回應之後,禮官抖開手上明黃的絹帛,站在顧府門口前高聲頌讀。

“奉天承運,朕,告汝之冠文侯之靈,而,奠以文曰——”

百姓聞之頓時明白了,這喪事原來是給冠文侯顧吟風辦的啊!

幾乎是一傳十,十傳百,不管是

圍在周圍的百姓還是從遠處趕來的人,都接二連三的在雨中跪下,心下悲戚。

要說顧丞相為什麽受百姓愛戴,還因為他有個不成器,但卻深受百姓喜愛的兒子,這個兒子雖是個紈絝,但不強搶民女不作惡多端,有時看到不順眼的事情還要為弱者出頭。

那一雙風流桃花目走在大街上顧盼神飛,不知吸引了多少大姑娘小媳婦的目光,他為人雖然風流不羈但也恭持有禮,一時間京中但凡認識他的人,走在路上無不恭敬的叫上:顧公子。

好好的一個人,好似還會搖著一把招搖的折扇從顧家大門走出來,怎麽說沒就沒了呢。

“嗚呼!少年英華,躬誠於朝,然未長成英魂為靈。朕常聞才學敏達,亦常共賞於朝野,今於葬汝,天公垂淚,憬然赴目,哭,汝既不聞所言,奠,汝不見親哀。紙灰飛揚,朔風野大,不覺臨風而隕涕,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已然有人潸然淚下,那唱誦的禮官將一篇祭文念的差不多了,這扇大門才緩緩由內打開。

顧司空麵色慘白,跪在門口,接了禮官送上的祭文。

這禮官本是他的同僚,對顧司空老來喪子萬分同情,唉聲歎氣道一聲“顧大人,節哀吧。”

馬車的車簾被掀開,當朝太子南宮夜軒從馬車裏走了出來,他大步上前,伸手拂開為他打傘的太監,忙將顧司空從地上攙了起來“丞相大人快起來。”

顧司空好似一夜之間老了二三十歲,鬢發灰白,眼神渾濁,他身板本是硬朗,現如今也佝僂的顫抖。“臣...不知皇上親撰祭文,來遲了...”

太子好生安慰道“大人不知者無罪,想來大人悲慟,也無心於此,外頭雨大,還是先進去吧。”

單薄的身形顫了顫,顧司空點頭向府內走去,並囑咐家丁大開府門,準備迎接各方拜祭。

因喪子悲慟,一家人躲在家中哭泣已不是個事,現在逝者已矣,為兒子辦好身後事才是最重要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