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介紹_關於蜜蜂神秘消失

《生命世界》:蜜蜂為何突然神秘消失?

愛因斯坦曾預言:“沒有蜜蜂,就沒有授粉,就沒有植物,就沒有動物,就沒有人類。如果蜜蜂從世界上消失了,人類也將僅僅剩下4年的光陰!”然而,在美國和歐洲許多國家,目前卻出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大量蜜蜂神秘地“集體失蹤”。在人類所利用的1330種作物中,有1000多種需要蜜蜂授粉。如果蜜蜂太少了,人們將告別多少糧棉、油料、瓜果?

「蜜蜂集體神秘失蹤」

2006年入秋以來,美國近30個州出現了蜂群不明原因大量失蹤的現象,造成有些地區蜂農損失慘重。美國中部鄉村地區的養蜂業者哈肯伯格說,他在佛羅裏達州坦帕附近擁有的一座養蜂場,在幾個星期之內,損失了多達2/3的蜜蜂,這是過去從來沒有發生過的現象。哈肯伯格指出,以往偶爾也曾見過蜂群消失的情形,但奇怪的是這次蜂房裏都是空的,附近也找不到蜜蜂的屍體,看起來就像是有人把蜜蜂一掃而空。尼加拉瓜瀑布地區蜂農協會主席杜柏諾表示,當地約80%至90%的蜂農今年都遭受到慘重損失。他說,往年平均隻有10%至20%的蜂農遭受損失。由於美國蜜蜂自2006年起大量死亡,為了農作物授粉,被迫改自新西蘭進口用於重建蜂巢的蜂後,而導致進口蜜蜂的價格急劇上揚。

繼美國之後,加拿大安大略省尼加拉瓜瀑布地區,2007年以來,也突然發生數以百萬計的蜜蜂死亡,引起地區蜂農的憂慮。在加拿大卑詩省匹特草原經營7年養蜂場的林華榮博士,昆蟲學養蜂專業,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美國此次蜜蜂大批死亡現象相比,加拿大的情況要好的多,在4月底媒體報導的蜜蜂業損失80~90%,事實上這個數字隻是個別蜂場出現的情況,大部份地區沒有這麽嚴重。如在阿爾伯特省,蜜蜂的死亡數量平均在50%左右,而在卑詩省,蜜蜂的死亡數量也隻是比往年的平均數量稍高,約在20%左右。

緊接著在遠隔大西洋的歐陸也發現了蜜蜂突然大量消失的現象,甚至連英國也開始出現。英國養蜂業者發現,在沒有疾病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大量蜜蜂舍棄“家園”而去。蘇格蘭養蜂人協會第五分會的賈尼斯?弗內斯說,蜜蜂有時候會在秋天離開蜂巢,遷徙到別的地方去。但在2007年出現大量的遺棄蜂巢現象,則是極端罕見的。賈尼斯指出,他們發現了很多這樣的例子,一個蜂群本來好好的,才過了一個星期後,整個蜂巢就忽然淨空,裏麵並沒有留下太多死蜜蜂。而最詭異的是,離開的蜜蜂們居然遺棄了還沒有發育成熟的蜜蜂和蜂卵,這完全違背它們哺育幼蜂的本性。在德國、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臘,蜜蜂失蹤現象似乎也在迅速蔓延中。西班牙目前已有報告顯示數千個蜂群失蹤,瑞士也大約有40%的蜜蜂失蹤或死亡。

國際間的政府機構、科學家、農人與一般的社會人士,都關注起這個問題,美國農業部官員凱爾?雷克斯羅德指出,美國各地的蜜蜂養殖業者所報告的蜜蜂不明消失比例從30%增加到90%。巨大的蜂群損失不僅令蜂農欲哭無淚,而且也嚴重威脅到以蜜蜂授粉為主的美國農業。美國國會曾就此問題舉行了聽證會,美國政府也一直在調查原因,希望能盡速找出解決之道。其後在加拿大、歐洲甚至亞洲,也紛傳這種所謂的“蜂群衰竭失調”現象,一時之間,似有蔓延全球之勢。億萬蜜蜂回不了家,成為熱門話題,也造成部份蜂農、果農及相關產業人士的心理波動。

突然間,人們仿佛發現了蜜蜂與我們的生活,甚至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

經過專業研究,蜜蜂不明消失的主要可能肇因不論是農藥、基因改造、壓力、電磁波或是全球暖化,都脫不出人的因素,似乎人們反而扮演了蜜蜂消失的幕後黑手!

在人類今日所利用的1330種作物中,有超過1000種以上需要靠蜜蜂來授粉,卻是不爭的事實。包括歐洲和北美的全球大部份農作地區,蜜蜂都是農

夫最仰賴的最主要授粉昆蟲。蜜蜂的授粉對於農作物、果園、瀕危物種保護、城市園藝以及生態恢複都具有重要意義。蜜蜂的大量失蹤,意味著蜂蜜產量的減少,蜂蜜價格的上揚,隨之將波及食品業(尤其是糕餅類)與中老年補品產業。

養蜂專家表示,冬天過後,蜜蜂原本就會有一定比率的死亡,這屬於自然淘汰,平均來說,會有20%蜂農遭受損失。若一旦遭受損失的蜂農超過20%,情況可能就有異常。5月份正值花粉傳播季節,尼加拉瓜瀑布地區的果農,正焦急地向其他地區的蜂農借用蜜蜂來傳播花粉。如果沒有蜜蜂傳播花粉,今年的果實收成將受到嚴重影響。

「蜜蜂為什麽消失?」

世界各地發生的這一連串蜜蜂失蹤現象,令蜂農與科學家百思不解。如果這些蜜蜂是因農藥中毒或在寒冷的天候下死去,它們的屍體應該會出現在蜂箱周圍。如果是遭遇天敵(胡蜂或虎頭蜂)的攻擊,也會在授粉區發現它們的殘骸。如果它們是因為受到什麽威脅而逃走,以它們戀家的特性,也絕不會單獨將蜂後與幼蜂留下,因為工蜂若不歸巢,留在巢內的蜂後和幼蜂都會餓死。

美國國會最近針對“蜂群衰竭失調”的現象舉行了聽證會,美國農業部長約翰斯說:“這個危機可能滅絕依賴蜜蜂授粉的農作物。”議員們一致促請政府提供更多款項進行研究。據美國國會調查表示,蜜蜂每年對美國食物供應的貢獻價值高達150億美元,為此,科學家正積極了解導致蜂群消失的主因。巴西和歐洲的專家也加入美國農業部位於華府郊區的蜜蜂實驗室,協助解開謎團,另外6月24日~30日還將在華盛頓舉行國家授粉周。

有關蜂群衰竭失調的原因推論極多,但都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支撐。其原因有營養失調、基因改造作物、電磁輻射、殺蟲劑或農藥、病毒與真菌、氣候暖化等,都可能成為蜜蜂可能的潛在“殺手”。然而直至今日,依然沒有人能夠肯定說出蜜蜂失去方向感、無法回巢的確切原因。

「神經中毒」

加拿大安大略省養蜂專家杜森推測,美國成年蜜蜂消失的原因可能與神經中毒有關,而導致蜜蜂神經中毒的最可能原因又與殺蟲劑使用有關。杜森經營的蜂蜜公司目前正接受安大略省政府委托,研製一種可以抑製蟲害,又不傷害蜜蜂成長環境的產品。加拿大方麵的專家群,對於造成蜜蜂失蹤現象的諸多揣測,認為可能是殺蟲劑過度使用的結果。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的昆蟲毒理學家克裏斯?莫林教授似乎也支持這項說法,並做出了推測:蜜蜂最可能的致死原因是植物中存在的一種特殊化合物,這種化合物能夠經過植物的整個循環係統,傳遞到植物新長出的葉子或花朵裏,而蜜蜂在采蜜時遭到了這種特殊物質的感染。新煙堿類殺蟲劑就是這種可以在植物體內暢行無阻的化合物,農民通常使用這類化學藥物滅除農作物害蟲,預防白蟻、保護高爾夫球場草地等。

目前在歐洲和美國應用最廣泛的新煙堿類殺蟲劑是“益達胺”。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法國科學家已經發現,益達胺雖然不會導致蜜蜂死亡,但是會傷害蜜蜂的神經係統,導致蜜蜂迷失方向、無法回巢,最後在寒冷的戶外死去。

「營養失調」

天生萬物,自有其不可思議的相輔相成作用,彼此互相關聯也互相影響,蜜蜂在人類食物鏈上扮演著最關鍵的角色,這點是毫無疑問的。它們是上千種水果、蔬菜、鮮花和穀物的主要授粉工。有鑒於此,2006年底美國科學院研究報告指出,美國農業過度依賴蜜蜂,希望可以引進更多的科學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

事實上,近幾年來,蜂群一直在承受著巨大的生存壓力。蜜蜂從大自然的采蜜工轉型成替人類服務的授粉工,一年到頭被蜂農裝在大卡車上輾轉各地進行有償授粉與生產蜂蜜,這著實讓蜜蜂疲累不堪。為了讓蜜蜂有體力幹活,養蜂人用人造養料、能量飲料和高機能食品的混合物來喂養蜜蜂,但這些不自然的添加物都可

能會對蜜蜂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事實上,蜜蜂最天然營養的食物是它們的蜂蜜,並非這些營養劑。

此外,有些養蜂場為了避免蜜蜂生病,讓蜜蜂吮吸多種抗生素以抗拒感染,但卻因此幹擾了蜜蜂內髒裏的天然細菌。這些細菌的作用是協助把花粉發酵,製成蜂群食用的食物。一些科學家認為,缺乏天然食物並非蜜蜂失蹤的主要原因,但是人造食品、基因改造作物到底有沒有害死蜂群,值得進一步研究。

「病毒與真菌」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團隊於今年4月份宣布,他們已經找到引發這場蜂群消失的可能致病因子:東方蜂微粒子蟲。微粒子蟲是一種單細胞的原生動物,寄生在昆蟲和魚類體內,已知有50多種。蜜蜂微粒子蟲寄生於成蜂的消化道,罹病蜂往往因消化不良、營養不良而死去。不過領導研究的生物化學教授狄瑞西表示,這項發現仍屬初步階段,研究人員采樣的罹病蜂隻限於麥瑟德郡的勒格蘭德一地。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昆蟲學家考克斯?福斯特正率領一個小組調查蜜蜂失蹤的原因。他們從病蜂體內發現到好幾種不知名的微生物組織,這意味著蜜蜂的免疫係統由於某種原因而遭到了弱化。他們還在這些蜜蜂的體內發現了一些真菌,在人類艾滋病患者的體內,同樣也能發現這種真菌。對此,福斯特認為這很不尋常。他強調,東方蜂微粒子蟲可能隻是許多病因之一,目前尚不能排除殺蟲劑、食物來源等因素的影響。

「電磁輻射」

德國藍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蜜蜂若靠近電線,行為就會改變。一項規模有限的新研究顯示,蜂巢附近若有手機,蜜蜂就會拒絕回去,顯示手機也可能是造成蜂群崩解失調的原因。科學家分析說,手機發出的輻射會擾亂蜜蜂的導航係統,使這些戀家的蜜蜂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昆蟲生態學家巴倫鮑姆認為,蜜蜂的失蹤顯示其定位和導航功能遭到破壞。針對手機電波的幹擾因素,科學家在美國幾個州已經發現,大量頻繁使用手機的地區,與發生大量蜜蜂棄巢不返的失蹤情況有關(以生物常識判斷,蜜蜂返巢是以其本身的電波為判斷方向依據,其受手機電波幹擾的可能性相當大)。

蘇格蘭養蜂人協會第五分會的賈尼斯?弗內斯表示,他的一位養蜂朋友就堅持認為,這和手機輻射有關,因為蜜蜂對於這種輻射是非常敏感的。

「氣候暖化」

對於台灣宜蘭地區數百萬的蜜蜂消失,中興大學退休講師陳昭鈞懷疑,蜂群消逝與氣候暖化、蜜蜂導航係統錯亂有關。他說,每隻蜜蜂身上都有導航係統,蜂箱或蜂巢對於蜜蜂而言就好比是塔台或燈塔。曾在興大講授蜂群管理學、養蜂學的陳昭鈞指出,蜂群外出采蜜,會利用太陽的偏極光或地表地形、地物去判斷;國外研究出蜜蜂體內有類似磁鐵的礦物質,像指南針,能指引蜜蜂返家。

陳昭鈞認為,蜂農放置蜂箱時,會避開施灑農藥的果園區與電磁波的幹擾區,這兩者引發蜂群失蹤的可能性應該不大。但近來天熱,有時突然雷雨交加,氣候變化兩極之下,容易誤導蜜蜂判斷,打亂它們的導航係統,使蜂群的活動作息受到衝擊。他希望蜂群大批消失隻是個案,否則對生態環境將是重大警訊。

氣候暖化似乎是最常被用來解釋台灣各地頻傳大量蜜蜂離奇失蹤的原因。宜蘭大學動物科學係副教授陳裕文也表示,氣候暖化會造成蜜蜂生理時鍾大亂,壽命變短;但也不排除暖冬花開的特別茂盛,蜜蜂忙著采蜜,體力不勝負荷,導致過勞死亡。

目前,我國還沒有出現過蜜蜂喪失認巢能力而大量突然死亡的類似事件。

蜜蜂在學術、經濟、生態上的重要性,全世界都非常重視,目前全球以蜜蜂為專門研究對象的雜誌超過100種,論文每年1000餘篇。但對於蜜蜂集體消失的原因,目前沒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我們不得不開始思考——“萬一蜜蜂哪天都消失了我們怎麽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