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_第二十五章

帆船,在船老大的駕馭下,在種植農作物的水麵上慢慢地航行著。大家默默地看著水下的莊稼-----人們用汗水辛勤種植的一排排棉花枝葉,在隨水飄動著;默默地看著這一片大家非常熟悉的、披星戴月辛勤勞動的田地,如今卻變成了一片汪洋。田地給無情的洪水淹沒了,隻有高出水麵的樹杆上,爬滿了求生欲望很強的毒蛇和小蟲。坐在船上的人們,看著這一切,都低下了頭,大家心情非常沉重。心中不免泛起一陣陣的酸楚和悲痛。

帆船在水麵上大約行駛了將近一個時辰,在一條堤壩前,慢慢地靠了上去。

這是一條老堤壩,據說這條老堤壩是湖上最早的一條湖堤大壩,那個時候,就是這條大壩擋住了湖水。堤壩後麵就是農村了,人們就在農村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地生活著。

1954年,這一大片的湖,被政府圍墾了,在這裏修建了勞改農場。連隊的公路,就是修建勞改農場時,新築成的湖堤大壩。隨著時代的變遷,這裏的勞改農場又演變成了安徽國營農場。改製成安徽國營農場以後,人們又向湖的深處築成了一條新的湖堤大壩,將原來勞改農場留下的湖堤大壩,改成了現在通往各個連隊的農場主要公路,一直沿用至今。由於土地變大了,而湖變小了,因此,這裏年年要發大水,每年都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抗洪搶險。

今年的洪水來得特別凶猛,把湖堤堤壩都衝毀了,把公路也衝毀了,把連隊的房屋、大田裏的莊稼也都衝毀了,農場的知青和職工,不得不向這裏的農村逃難轉移。

船靠岸了,逃難的人們帶著痛苦和沉痛的心情,拖兒帶女,扶老攜幼,背著包袱,挑著擔子,一個個離開了船隻。顧芸莉、朱琴琴牽著吳潔麗的手,在林排長和誌堅的照顧下,慢慢地走上了岸。他們五個人跟在人群後麵,向農村走去。

當地農村在政府的安排下,已經為農場的難民準備了住處。他們為災民騰出了學校的教室,騰出倉庫和農民閑散的房屋。把連隊的單身漢和男職工安排在大倉庫裏居住,女職工和家屬安排在學校的教室和農民閑散房屋居住。

吳潔麗跟著林排長住進了一間農民放鋤頭鐵搭等農用工具的房間了。林排長抱來很大一捆稻草鋪在地上,算是一張床了。忙了一陣子後,林排長叫吳潔麗先在稻草鋪成的床上休息,自己走了出去。

此時,外麵有人在大叫:“快到稻場上吃飯。快到稻場上吃飯咯。”聽到叫喊聲,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是饑腸轆轆了。大家拿起了飯碗,快步跑到了稻場。

第一個跑到稻場的是誌堅,他早就餓得肚子咕咕叫了。由於他被安排在大倉庫住,跑出來就是稻場,距離很近。一聽到開飯了,馬上跑了過去。

誌堅跑到稻場,看到稻場旁放著二隻食堂裏賣飯用的木桶,上麵用已經發黃的白布蓋著。誌堅拉開一塊白布,裏麵是又冷又硬的米飯,沒有盛飯的餐具。誌堅抓起一塊飯團就往嘴裏塞,然後把飯碗往木桶裏用力一挖,盛了滿滿一碗飯。接著,誌堅又揭開了另一個木桶上蓋著的白布,木桶裏存放著半桶醬。醬的表麵,一條條又白又大的蛆蟲還在揉動著。餓急了的誌堅哪顧得上這些,用另一隻碗撥開了醬的表麵揉動著的蛆蟲,挖了一碗醬一看,碗裏還有白蛆在揉動著,誌堅用筷子,把醬中揉動的蛆蟲都挑幹淨,拿著飯和醬,跑到林排長住的房間去了。

誌堅跨進林排長的房間,隻見吳潔麗一個人躺在稻草上,她的臉通紅。誌堅端著飯碗叫著:“麗麗,起來吃飯了。”吳潔麗微閉著眼,有氣無力地搖了搖頭,沒說話。誌堅仔細一看,隻見半睡半醒的吳潔麗發出很弱的呻吟聲。誌堅快步跑過去,用手在吳潔麗的額頭上一摸,感到手心發燙。誌堅一驚,飯也顧不上吃,把飯碗往地上一放,飛也似地奔出門,立即去找自己的媽媽。

誌堅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看見人就問:“見過我媽嗎?”大家看著誌堅,搖著頭表示沒看見。一時找不到林排長,誌堅急著就去找顧芸莉和朱琴琴,想請顧芸莉和朱琴琴幫忙照顧吳潔麗。

且說林排長,安頓好吳潔麗之後,直接跑到農村的朋友家去了。林排長考慮到懷孕的吳潔麗這幾天太累了,這樣下去,很容易掉胎的,對大人和胎兒都會有危險。林排長想到農村的朋友家借些雞蛋和大米,熬粥給吳潔麗吃,讓吳潔麗補充些營養,增加些抵抗力。

原來,農村的那位朋友,是林排長在農場時,曾經救過的那個人。

十幾年前的一個冬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村落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河裏已經結成了厚厚的冰。一個婦女穿著破棉衣,帶著一個女孩子,踏著皚皚白雪,沿街討飯經過連隊。雪地裏留下了一排很深很深的腳印,彎彎曲曲地通向很遠很遠的地方。善良的林排長看到她們非常可憐,就想起了自己的往事。林排長毫不猶豫地接納了這對母女倆在家住下,並給她們端上了熱氣騰騰的稀飯。以後,林排長就每天接濟她們母女倆。通過幾天的接觸,林排長知道了她們就住在鄰近的農村裏,母親叫翠蘭,女孩叫小紅。這年冬天,翠蘭家發生意外,丈夫去世,家裏幾天揭不開鍋,翠蘭就帶著女兒小紅,冒著漫天風雪跑到農場要飯充饑。幾天來,在林排長的悉心照料下,翠蘭一家度過了難關。對這個救命恩人,翠蘭是一直銘記在心。從此之後,林排長和翠蘭就結下了不解之緣,翠蘭見麵就叫林排長為大姐,林排長隻要路過那裏就會去看看翠蘭和小紅。如今,小紅已是這個村莊裏的赤腳醫生了,她們一家,現在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逃難到農村後的林排長,當天下午,安排好排裏職工和吳潔麗後,就去找了翠蘭。

翠蘭早已聽說農場發了大水,也擔心林排長一家的安危。現在看到林排長一家安然無恙,非常高興。至於財產損失,也隻能以後再作彌補了。

翠蘭拿出一袋大米和一籃子雞蛋說:“大姐,你先拿著吃吧,暫時先度過這個難關,今後的生活,我們再一起想辦法。”

這袋大米對翠蘭來說,是非常珍貴的糧食。平時,她們吃的都是紅薯、玉米之類的雜糧,大米平時不舍得吃。家裏有貴客來的時候,或者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才用上這袋大米煮飯。翠蘭把自己省吃儉用留下的大米,全部給了林排長,以回報林排長當年的救命之恩。

林排長是一個不喜歡受人恩惠之人,如今,到了這種地步,林排長也不得不做出違背心願之事。因為孕婦吳潔麗需要這些大米,如果不是考慮到吳潔麗的身體,林排長寧可吃紅薯、玉米,也不會拿翠蘭一粒大米。

正在這時,誌堅衝了進來。

誌堅四處找不到母親,就想到,母親可能是去了翠蘭阿姨的家。因此,誌堅就找了過來。

翠蘭一看到誌堅,就笑著對林排長說:“哎呀,當年的一個毛孩子,幾年不見,現在變成這麽壯實帥氣的小夥子了。大姐,你真有福氣呀。”

“哪裏呀,你家小紅也有許多年不見了,她也應該變成大姑娘了吧。”林排長也含笑著問道。

“是呀,這個丫頭現在忙得很,自從當上了赤腳醫生後,每天忙著為村民出診看病。前段時間在省醫院學習,回來才沒幾天。今天一早就去了鄰村,為生病的老漢看病了,到現在還沒回家。”翠蘭一邊說,心裏一邊盤算著:“小紅如果能嫁給誌堅這樣的小夥子該多好呀,誌堅在國營農場,如果能嫁過去,小紅以後也有個依靠。”想著,隨口就問:“大姐,你家誌堅有沒有找到媳婦?”

“還沒有呢。”林排長哈哈笑著說:“你家小紅有婆家了嗎?”

“也沒有呀,好幾家人家托人來說媒,這個丫頭不是說忙,就是說年齡尚小,不考慮此事。也不知她心裏怎麽想的,女孩子大了,做娘的心急呀。”翠蘭不停地說著。

誌堅聽著她倆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話,又不敢插嘴,但心裏非常著急。當翠蘭停下話頭後,誌堅就搶著說:“阿姨,連隊裏有些急事,我來叫媽快回去的。”

“那好,你們快回去吧,有什麽困難來找我。”翠蘭知道林排長是連隊的領導,不能耽擱她太多的時間。

隨後,誌堅扛起翠蘭送的大米和雞蛋,告別了翠蘭,和母親一起回去了。

在路上,誌堅把吳潔麗發燒之事告訴了母親。林排長聽此消息,心急如焚,連奔帶跑地回到了住處。

一進門,隻見顧芸莉正扶著吳潔麗喂水,朱琴琴不停地為吳潔麗搖著扇子。林排長衝到床邊,一摸吳潔麗的額頭,感到手心發燙,知道吳潔麗高燒非常厲害。林排長馬上想到,連隊衛生室已被洪水衝毀,許多藥品也被洪水衝走了,衛生員也很難找到,隻能請小紅來為吳潔麗看病了。想到這裏,林排長就對誌堅說:“堅兒,你快去找小紅來看看。”

誌堅二話沒說,飛奔出門。

那個時候,天已經漸漸地暗了下來。從這裏到小紅家,大約要走3公裏的田埂路,沒有自行車,誌堅隻能跑步趕路。

誌堅和小紅在很小的時候曾經見過麵,後來由於路途遙遠不方便和工作忙的原因,很少再有往來。隻是聽母親說過,小紅現在是村裏的赤腳醫生,而且經過深造,在周圍的村莊裏小有名氣,村裏的男女老少對小紅醫療技術都很敬佩,許多農民看病都喜歡找她,加上小紅謙虛謹慎,樂於助人,所以,村民也讚譽她的為人和醫德。

現在誌堅多年不見小紅,就是當麵見到小紅也不會認識的。誌堅邊想著,邊急急地趕路。到達小紅家的時候,天已經完全黑了。

小紅的家,已經點起了煤油燈。

急促地敲門聲驚動了翠蘭,她慌忙開門一看是誌堅,翠蘭想,誌堅現在過來,一定有急事。翠蘭馬上請誌堅進屋說話。

此時,小紅也剛出診回家,正準備在灶間吃飯。抬頭一看,進來的是一個陌生的小夥子,滿頭大汗,氣喘噓噓,也不知道發生什麽事。

翠蘭一邊拿著一條濕毛巾幫著誌堅擦汗,一邊說:“發生了什麽事了?”

誌堅跑到水缸邊,拿著水瓢,大口大口地往嘴裏灌水。接著,誌堅對翠蘭說:“有一個女知青正發著高燒,連隊衛生員又不在,想請小紅去看看。”小紅一聽,飯也顧不上吃,拿起藥箱和聽診器,拉著誌堅的手,急著說:“快去看看,快去看看吧。”

翠蘭拿出一支很長的手電筒交給了小紅,並大聲囑咐道:“路上小心!”

看著誌堅和小紅兩個年輕人消失在夜幕中,翠蘭笑著搖了搖頭,掩上門,進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