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2
第十四章2
因為事先花了不少時間做準備,陳效的那次撒哈拉長征,真正成行,已經是那一年的秋天了。
但他並沒把這個活動當作是公事,此類吃苦遊的費用又很少,都是他自己出了,前前後後總共離開二十五天,請的也是年假。相較之下,林薇卻是假公濟私的跟著他去了。其實,她並不是非去不可。雖說是徒步穿越沙漠,但每隊人都有全球定位係統和衛星電話。一旦有意外發生,保障車立刻就會跟過去,除了生活條件惡劣一些,幾乎不可能遇到什麽太大的危險。如果這一趟是她自己參加,她也會像陳效一樣,覺得隻是走一遭,沒什麽大不了的。可現在就因為是陳效要去,她才會有這種挺奇怪的感覺,覺得自己一定得跟著一起去不可。
於是,他們兩個人又一次一起離開香港,先是飛到倫敦,在那裏與水援助組織以及其他參加活動的人匯合。參加活動的總共隻有三十一個人,二十個男人,十一個女人,最小的二十歲出頭,最年長的已過六十了,陳效是其中唯一的中國人。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後,林薇了解到那些人大多背景不錯,最多的是企業高管,還有不少律師,一個作家和一個教物理的大學教授。要是換了別人可能會說: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社會責任感也相對更強一點。林薇對此卻有她自己的解釋:若非飽暖,也不會有人想到要這樣作死。她不是個好人,她自己也承認的,大約是因為跟著陳效久了,耳濡目染的結果。
簡短的培訓之後,一行人又從倫敦出發,去往摩洛哥的達爾貝兒,再從那裏坐車去中南部的城市奧爾紮紮特。這個名字古怪的城市就在阿特拉斯山脈南緣的高原上,海拔有一千多米,出了城再往南便是撒哈拉沙漠了。所以,奧爾紮紮特有個很牛逼的諢名叫作“沙漠之門”。但相比這個通俗的名字,林薇更喜歡它的本名,因為當地租車行的司機告訴她,奧爾紮紮特在阿拉伯語裏是“寧靜無聲”或者“遠離混亂”的意思。她喜歡這個名字背後與世隔絕、遠離塵囂的含義,如果真有那麽一個地方,應該是她中意的。
隻可惜如今的奧爾紮紮特早已經今非昔比了,它的確很小,人口不過五六萬,所有的建築都沿著一條主大街鋪展,與其說是城市,倒更像是一個小鎮。當初建造它,並為它命名的伯伯爾人大約不會想到,千年之後,這裏也會變成一個旅遊勝地,到處都能看到外國麵孔。到摩洛哥來度假的人大多會來這裏轉一轉,特別是因為城市附近還有片廠,許多國際製片公司來這裏拍電影,比如之類都有不少在此地拍攝的鏡頭。
出發的那一天,三十一個人分成兩隊,陳效在二隊,同隊友一起乘車離開奧爾紮紮特去木漢密德,這一程又是五個多小時。林薇坐著租來的車子一同前往。
在路上,司機又告訴她,他們最初到達的城市達爾貝兒其實就是那個世人皆知的“卡薩布蘭卡”,政府為了肅清殖民餘孽,才將那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改回了原先阿拉伯語地名“達爾貝兒”,但意思都是一樣的——“白色的宮殿”。
林薇有些意外,卻已沒有了太多的震撼,那些旅遊勝地大多都有不少類似於這樣的故事的。於是,她又問司機:“木漢密德”,這個地名又有什麽含義?
司機回答:“the?endthe?road(路的盡頭)。”
“也是阿拉伯語裏的意思?”林薇繼續問下去。
“不是,不是,”司機笑答,“九號公路到那裏就結束了。”
“再下去就是撒哈拉?”她又問。
“是啊,”司機這樣回答,“再往前,就隻有沙子、放牧人和駝隊了。”
木漢密德是深入沙漠之前可以看到的最後一片綠洲,古時候,行商的駝隊總是在此地休整,貿易最繁忙的時侯甚至會有幾千匹之多的駱駝在此聚集。水援助組織的撒哈拉長征,就從那個小村子開始。
他們在村子裏過夜,次日一早,隊伍正式出發之前也沒有什麽儀式,隻是一群人站在吉普車邊上合了個影而已。每一隊人都有一名向導帶隊,還有兩匹駱駝跟著,馱著最少限度的宿營用品、食物和水。
雖然時間還早,太陽尚未升到最高處,但熱浪已經開始在沙漠的邊緣肆虐侵襲。林薇坐在車裏,看著他們漸行漸遠,宛若現代人看著一群原始人。陳效穿著淺卡其色的長袖襯衣,領口袖口全都紮緊,土色長褲也束緊了,一雙靴子一直穿小腿一半高的地方,頭上戴著大沿的遮陽帽,脖子後麵還包著防曬遮擋風沙的潢色塑膠步。這一身全都是向導推薦的專業裝備,卻也是他迄今為止最難看的一身行頭,他一向是很注意儀表的人,如今這幅樣子看的林薇隻想笑。直到他回過頭,朝她揮了揮手,陽光傾倒在灰白色的礫石上,反光強烈,車裏比較暗,她側過臉去幾乎要落淚,隻是不知道他看到沒有。防風的墨鏡遮著眼睛,她也看不到那後麵的表情。
而後,他就背過身走了。她原車返回,路上不是很順利,再回到奧爾紮紮特,天已經全黑了。
第二天,林薇就得到消息,出發後不過一日,便有四個人要求退出,情況果然就跟組辦方所說的差不多。她並不知道具體都有誰,保障車從奧爾紮紮特開出去接他們回來,車門打開的時侯,她心情複雜,既希望又不希望看到陳效從上麵走下來。接下來的兩天又有一個人因疾病退出,一個人因為扭傷了腳踝。
每天夜裏,她都會跟陳效通一次電話,他帶了一支衛星電話,身上背著太陽能電池板,晚上睡前用白天儲存的電給電池充電,因為負重有限,電池板不可能很大,能存的電也不多,所以他們每次通話的時間並不很長,隻能簡單說一下每天發生的重要的事情就掛斷了。長征途中隻使用綠色能源是主辦方的建議,她隻是沒想到陳效這樣一個人竟然也會那麽認真的執行。
他們聊的很簡略,他隻是在走路,在沙漠深處走路,沿途經過那些古怪的地名——她甚至不知道沙漠裏麵也會有地名?代表著各種各樣的沙漠,黑色的,或者白色的,細膩如絲的,或者滿目礫石的。戶外的溫度總在四十度以上,攝入的水份又少,行進中有時需要把雙手舉高,來緩解水腫現象。夜裏,他們在向導選定的地點宿營,兩隊人的營地總是離的不太遠,蟲蠅和熱浪倒還是其次,最讓他受不了的是廁所。每個隊都有一個小帳篷充作衛生間,其實也就是一個坑,用完了撒一把沙子上去。十幾個人合用,其中的情狀一如預料之中那樣恐怖,甚至還有人已汙染對方隊伍的廁所為樂,鬧到後來,以至於那個特殊用途的小帳篷門口還需要派專人守著。他總是笑那些人迂腐,寧願自己走得遠一點去方便。林薇卻又揶揄他,說:“其實就是你最講究,還說人家?”她想像得出當時的情形,月黑風高之時,他穿著內衣褲跑出去找地方,僅僅是這麽想著就會笑出來,心裏卻又有些擔心,他會因為這麽狗血的原因找不到回營地的路。
相比之下,她的故事可能還要無聊一點,隻是日複一日的在小城裏逗留罷了,等到城裏城外全部都轉遍了,就再租車去附近的一些地方。在他離開的那幾天當中,她聽當地人講了許多故事,為她講故事的既有老人,也有孩子,有的一看便知是做慣了遊客生意的,已經變的很世故,有的卻又是純然原生態的。但那些故事無一例外的都有著民間傳說的樸素魅力,壯烈的英雄,哀愁的美人。而她在這裏等著他回轉,聽起來竟有種深深的代入感。
但她從來不曾想到,自陳效的隊伍從木漢密德出發,一直到他們到達位於馬拉克什的終點,唯一一件出於她意料之外的事情,竟會是關於那個扭傷了腳的人的。
受傷的是一個名叫漢娜的美國女人,三十幾歲,在一間律師事務所工作,出發之前,林薇並沒覺得她跟其他人有什麽不同。當然,她也同樣沒有看出哪幾個人會很快打退堂鼓。受傷之後,漢娜並沒有被保障車從沙漠載回來,而是繼續走下去了。林薇不在現場,並不知道是為什麽,隻是胡亂猜測,這個漢娜大約是個脾氣特別倔強的女強人,隨便做什麽都不願意輕易服輸罷了。
一直到他們完成長征,來到位於馬拉克什的終點。林薇跟著保障車直接去那裏,參加當夜舉行的篝火派對。她到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月亮升起來,沙土和礫石之上燃起篝火,啤酒都是溫的,氣氛卻很好。時隔半個月,她又看到陳效,他黑了許多,兩腮和下巴的胡子全都冒出來,頭發也長了,身上的衣服已經變了顏色。可她卻一點都不覺得陌生,從車上下來,就跑過去與他擁吻。身邊有人起哄,吹口哨的,鼓掌的都有。
但他們絕不是那一夜最浪漫的一對,陳效隊伍中的一個德國男人走到漢娜麵前,屈膝跪下來求婚。漢娜捂著嘴看著他,然後尖叫,然後再說好的。他們擁抱在一起。
林薇並不知道其中的前因後果,卻也隻用了一秒就明白了是什麽使漢娜拖著一條傷腿堅持到最後。她一直以為自己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那一刻卻也有一種要落淚般的感覺。
身邊正有人彈著吉他唱一首她不知道名字的歌:
如果一切注定在火中燃盡
我們將一同燃燒
如果我們注定在今夜死去
我們將一同赴死
她隔著火光,朝陳效看過去。是在期待著什麽嗎?她問自己,竟然會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