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拳法之詠春拳】

詠春拳,中國拳術中南拳之一。

其起源有3種說法:

一說是福建永春縣嚴三娘創造

一說是由少林寺和尚至善從福建帶到廣州光孝寺

一說是方永春所創造。

該拳內容主要包括小稔頭、標子和尋橋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為基本動作。

身型要求護襠,沉肩,落膊,抱拳,護胸。主要手型有鳳眼拳、柳葉掌等。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橋、黏打。

主要步法有三字馬、追馬等。

攻防中多采用閃身、貼身、緊迫和緊打,動作敏捷,快速,剛柔相間。

詠春拳拳譜

大閃側,小俯仰,小閃側,大俯仰,審勢牢記(審勢指眼法來講,它是克敵製勝的前提。審勢有兩個含義,對自己來說是蓄勢,對對方來說是乘勢。)

二橋上勢,裏簾必爭。

明動靜,知有無,知進退。

一拳一掌,一馬一步,步要穩;(打擊有三停,一停於肩窩,二停於肘拐,三停於掌根指尖,必須常練“小念頭”並要持之以恒,便可水到渠成,氣隨意發。)

腰胯動,橋不動,橋動腰胯不動。

步法----鉤、針、彈、踢。

腳法--寸、拐、撩、殺、踩。

拳法特點

詠春拳是一種十分科學化和人工化的拳術。

其長處在於埋身搏擊。

它拳快而防守緊密,馬步靈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備及守攻同期,注重剛柔並濟,氣力消耗量少。

詠春拳就其理論、心法、手法等創有小念頭、尋橋和標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

更配合黐手練習以訓練及敵橋手雙接後的感覺和反應。

詠春拳用一種叫做“寸勁”之發力方法來攻擊和防守。

理論和心法方麵注重中線、埋踭、朝麵追形、左右兼顧、來留去送、甩手直衝等,以最短距離和時間去進攻和防守。

詠春氣功

提起氣功練習,人們馬上就想起意守丹田及打通大小周天諸法度。氣功與神秘、未知息息息相關。

然而詠春氣功是簡單而實效的。

腎氣歸元功法,是詠春的養生氣功。它由當代詠春拳拳門宗師岑能先生根據“達摩易筋經”的基本原理,結合練功實踐而獨創。

氣功鍛煉,是練功者利用特殊的形體和鬆靜方法作用於人體內的五髒六腑和經脈穴位,借助空間的物質元素,通過“吐納”或“導引”的方法強化人體機能,促進氣血循環、保持氣血興旺的一種方法,是經過幾千年的長期實踐,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健身方法。

腎氣歸元氣功崇尚自然。

在功法上是自然呼吸,不別家氣功那樣把呼吸壓抑為腹式的慢、細、悠、長,也無須固守丹田。

此功法能疏通各個經絡髒腑,發功快,見效速,使神、體、氣三者即人的精神、形體和氣息有效地結合起來,經過回圈漸進,持之以恒地認真鍛煉,從而使五髒六腑、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等得到充分的調理,進而達到保健強身、防病治病、抵禦早衰、延年益壽的目的。

據岑能先生介紹,腎氣歸元功法是詠春拳的收功法。

在練習完詠春的各套拳法(如小念頭、尋橋、標指等)和功法(木人樁、臥虎功、紅砂手等)後,均須練習腎氣歸元功,意在將所練功法的功力納入體內,為己所藏,所謂功法是也。

故我詠春同門中人不可不察、不可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