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縣委書記調票086糧票軼事

第7節 (縣委書記調票)086 糧票軼事

轉眼間,時近年底,縣委書記來局調研,聽戎裏當年的工作總結與來年的工作打算。

縣委書記的秘書來到我們辦公室,拿出一個信封遞給票證員,票證員從信封裏取出一疊糧票,經清點之後對秘書說:“老規矩,200斤對嗎?”

“對的,書記說省不下更多。”

票證員從保險箱裏同樣取出一隻裝有全國糧票的信封傳給秘書:“你點下,200斤。”

秘書笨拙地將一張一張全國糧票從左手傳到右手,數了三遍才說:“正好200斤。”重新裝入信封走了。

票證員送走秘書,提過熱水瓶加滿自己的茶杯,又加我的茶杯,我連忙伸出右手用中間的三個指頭輕敲桌子,表示感謝。這是一種禮數,以“手”代“首”,二者同音,這樣“叩首”為“叩手”所代,三個指頭彎曲即表示“三跪”,指頭輕叩九下,表示“九叩首”。其中有個典故,據說是乾隆微服來到江南巡視,到一家茶樓喝茶,當地知府無意中知道了這一情況,也微服前去護駕,以防皇帝不測。到了茶樓,就在皇帝對麵空位上坐下,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久聞大名、相見恨晚的裝模作樣一番。皇帝是主,免不得提起茶壺給這位知府倒茶,知府惶誠惶恐,但不好當即跪在地上來個謝主隆恩,於是靈機一動,彎起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在桌麵上輕叩三下,權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敬茶喝茶是人之常情,又咋知你是微服皇帝,反正你敬我茶,我叩這麽幾下,也不花多少功夫,省得後患無窮。於是這一習俗就這麽在江南一帶流傳下來。我從何時學上這招也不記得了,反正從小見老人們這麽做,後來慢慢也就學上了這一傳統習慣。

票證員放回熱水瓶,一邊整理秘書留下的糧票,一邊對我說:“你不要看人家縣委書記官蠻大,但老家很窮,書記的老家在山東老區,他每年雷打不動,這個時候都要來局裏調換全國糧票,然後自己過春節帶回老家,補貼家裏人過年能吃上好米、好麵,他不回去就用掛號信寄去。”

辦公室裏隻有我們兩人,我也就多嘴問:“調換全國糧票不是要繳油票嗎?”

“按規定每調換30斤全國糧票,要交一個人一個月定額的四兩油票。我還聽說他在當副縣長的時候,第一次叫秘書去城關糧管所調換,秘書被要收7斤油票嚇得逃了回去,7斤油票相當於一個人一年半的定額。秘書回去又不敢向他支聲,隻好求父母幫忙,東借西揍,才重新到糧管所繳了7斤油票換回了210斤全國糧票。秘書好心,把多換的10斤全國糧票一起傳給了書記,書記一清點問秘書怎麽多了10斤全國糧票?秘書把前後經過說了,氣得書記當即打電話給他的同鄉,我們以前的曹副局長,後來升正局長,現在是縣政協副主席,把他罵了一等。本來局裏票證員是不調換全國糧票的,我來接替這個位置後,就根據前任的傳統,每年先到糧管所調換好200斤全國糧票放在保險箱,到年底就等書記來局裏調研,由他的秘書來調換。”

“那麽你到城關糧管所調換全國糧票就不需要油票?”我還是存疑。

“如果是正常調換,就是皇帝老子每調30斤全國糧票都得繳四兩油票。因為全國糧票管理特別嚴,連破損的全國糧票都要交到省糧食局,但還是有漏洞可鑽,作為縣城,省外來出差的人比較多,而各省的糧票不能跨省流通,這些外省人吃飯都得用全國糧票,這樣城關的飯店等會收入一些全國糧票,特別是一些大飯店一個月收入的數量比較多,他們去糧店買米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全國糧票,糧店收入這些全國糧票的時候是不用支付油票的,我就拿書記縣內的糧票去換這部分全國糧票。當然一般也是不行的,糧店也有製度,收到什麽類型的糧票都有台帳記錄,而我需要調換的這200斤全國糧票,是通天的,所以也就光明正大,縣委書記每年的7斤油票就是這樣省下來的。你說複雜不複雜?我要說清這個過程都感到吃力。”

我笑笑說:“你講得吃力,我聽得也累。”

票證員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