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玉雕新秀
飛機上,顧曜運扭頭看向身後。
他那個不學無術的兒子正在開網絡小說,神色之間充滿了熠熠生輝。
“哎——”
顧曜運無可奈何,輕歎一聲。他百思不得其解,網絡小說到底有什麽好看的。
它既不如傳統文學那麽深刻厚重,又不如電影電視短視頻那麽直觀。他也曾經瞄過幾眼,網絡小說的篇幅猶如老太太的裹腳布,動輒就是百萬字的大長篇,完全就是給人消磨時光的精神鴉片。
他對這位家中長子沉迷網絡小說,不鑽研玉雕技藝的態度非常不滿。
此刻,顧彥坐在後排靠窗的位置追讀一本網絡小說,對於父親滔滔不絕的一番大道理,他向來都是充耳不聞的狀態。
他時常慶幸女兒喜寶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從父親手中接過了玉雕技藝傳承這一棒。不然,父親一定會將他狠狠剝掉一層皮,他的世界裏就再沒“自由”二字。
半晌之後。
喜寶身體打了一個激靈,從夢中驚醒了過來。
“爺爺,現在飛到哪兒了?”
“已經到江蘇地區了,喜寶,剛才夢見什麽了?怎麽哭鼻子了?”
“爺爺,我夢見大英博物館的中國玉器展廳了。”
“又夢見文物在跟你說話?”
“嗯,我夢見那些中國玉器在跟我哭鼻子!玉龍、玉琮、玉璧、玉衣、玉杯、玉雕觀音像、玉帶鉤、玉蟬,它們都哭著要我帶它們回家。”
聽見孫女的話,顧曜運心口抽痛了一下。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數量為2.3萬件,每一位炎黃子孫,知道這個消息,怎能不心痛呢?
“爺爺能理解你的心情,咱們一定要化悲憤為力量,帶領中國玉雕走向國際大舞台。”
“爺爺,您說,咱們中國流落海外的文物,有沒有可能都回到祖國的懷抱?”
顧曜運沉吟片刻,這是一個很沉重的問題,也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喜寶,未來或許存在一種可能,隨著全球文化意識的提高,其他國家的研究者可能會更傾向於主動將這些文物送回中國。”
“哎,這種變化一定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和全球文化意識的提升。”
“失望和難過是沒用的,作為新一代的玉雕手藝人,你們有屬於你們的使命。玉雕的傳承與創新,文化傳播與技藝提升,如何通過市場開拓,讓玉雕藝術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未來,等你到達了爺爺的境界,作為老牌玉雕手藝人,教育傳承這一方麵,培養新一代玉雕人才,確保玉雕技藝能夠代代相傳,這也是你們這一代人身上的使命。”
“爺爺,我知道啦,耳朵都聽出老繭了。接下來,您會說,從更高的維度來講,新一代玉雕手藝人不僅要推動玉雕藝術繁榮發展,還要不斷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做出更多的貢獻。”
“難道不是嗎?”
“是!但是我現在心裏憋著一股氣,我就想雕刻出更多的玉雕藝術品,讓老外看看,他們掠奪了咱們中國珍貴的古代玉器文物,咱們中國現代的玉雕技藝絲毫不遜色過去,甚至越來越優秀,而且超越了過去的技藝和審美。”
“喜寶,真正的實力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無需刻意展示,它的光芒自會穿透雲層,被世人所見。如同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經過時間的打磨,終會展現出玉石獨特的光彩。咱們不能急於求成,真正的成就往往是在不經意間,悄然降臨。”
“爺爺,我心裏就是覺得太憋屈了,自己家的東西在別人家,別人還拿出來顯擺,太氣人了。我聽見那些文物對故土的思念,對歸家的渴望。”
“爺爺能夠感同身受,曾經是皇家的瑰寶,是寺廟的聖物,是民間工匠智慧的結晶。如今,靜默地躺在大英博物館供人觀賞。每一個中國人都會為它們的曆史與文化價值而自豪,為它們的流離失所而心痛。相信爺爺,總有一天,它們能夠回到孕育它們的土地......”
一周後。
喜寶在父親的陪同下飛往廣東,參加一年一度的“琢越杯”大賽。
比賽前一天的晚上,父親在酒店享受海鮮自助餐和水汽氤氳的酒店溫泉。
“喜寶,這麽多好吃的,你不再來點?”
喜寶看著那些小青龍、東星斑、黑虎蝦、皮皮蝦、膏蟹、珍珠蚌,搖了搖頭說道:“爸,我不吃了,萬一吃多了明天比賽的時候鬧肚子就尷尬了。”
顧彥摸著微微發福的肚腩:“還是我女兒自律,爸爸再吃點。你回去早點休息吧!”
“爸,你大晚上少吃點,媽說你每次進門,肚子先進來。”
“哈哈,你媽罵人不帶髒字的。爸平時在家,你爺爺盯著我,擔心我吃多了高血壓。你媽也盯著我,擔心我大魚大肉吃多了得糖尿病。難得出來一趟嘛,你就讓爸爸過一下嘴癮。”
“好吧,別吃壞肚子就行。”
喜寶吃了點水果,回到房間開始檢查第二天上午比賽時所需要的玉石原料和玉雕工具。
這些年,每次比賽的前一天晚上,她不會再碰雕刻刀、磨石刀等工具,而是將自己的身心全部放空。
洗了個熱水澡,她躺在**開始神遊,思緒一下子就回到了小時候。
小時候,她不喜歡玉雕,看見爺爺工作室裏麵那些石頭,一點兒感覺都沒有。爺爺為了引導她入門,經常帶著她研究那些玉石的種類。
她很小的時候就熟悉和田玉、金絲玉、瑪納斯碧玉、東陵玉等不同玉石的特性和價值。爺爺甚至在她咿呀學語的時候,就將她抱在懷裏教她學習如何辨別玉石真假、優劣。
這些年,每每想起自己的童年,喜寶都覺得自己壓根兒就沒有童年。
出生自玉雕世家,對於她而言,從生來就已經背負了家族使命和玉雕技藝傳承的使命。
對於她這樣的玉雕世家出生的孩子而言,人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學會丟棄的就是自我。
在她十二歲之前,她並不喜歡沒有麵孔、手感冰涼的玉石,甚至討厭爺爺逼迫她學習玉雕技藝。爺爺每次跟她講解如果使用玉雕工具,如何掌握雕刻機、磨石、砂紙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她從來都是左耳進右耳出。
爺爺卻孜孜不倦,一遍一遍教她玉雕手藝人的入門基礎技法,她很小的時候就熟識切割、打磨、拋光等基礎工藝。
但是,她並不喜歡玉雕。
她喜歡洋娃娃,經常用布料和棉花填充的小娃娃,有著柔軟的皮膚和可愛的表情。她會給它們梳頭發、換衣服,甚至偷用媽媽的化妝品給它們打扮。
有一天,爺爺出現在她的麵前,奪走了她手中的洋娃娃。
她哭著鬧著要爺爺把洋娃娃還給她,爺爺卻塞給了她一塊新疆的和田玉。
可以這麽說,喜寶的人生很早就與和田玉緊緊捆綁在一起。
爺爺告訴她,玉石可以通過雕刻,變成千麵形態和圖案,展現出千變萬化的藝術效果。
爺爺為了培養她對玉石的興趣,親自雕刻了許多和田玉小擺件送給她當禮物。
她的洋娃娃從家裏消失了,屋子裏麵僅有的玩具或是說玩伴,就是那些用和田玉雕刻而成的小兔子、小馬、和田玉娃娃。
喜寶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在尋找她丟失的洋娃娃。
如今,喜寶所在的顧家,爺爺是國內著名玉雕“老藝人”顧曜運。
父親顧彥在玉雕方麵,雖然資質平平,在爺爺的托舉之下,業界也算小有名氣。
26歲的顧喜寶,是家族寄予厚望的揚派玉雕傳承人。
平日裏,她的生活很簡單,挑選合適的玉石原料,構思這些原料可以製作成什麽題材的作品。
她現在還不用考慮市場趨勢和客戶需求,在爺爺的親自指導下,她已經在市級玉雕比賽中成為一名佼佼者。
如今,她的身影頻頻出現在省級玉雕大賽的現場,是一顆冉冉升起的玉雕新星。
她的玉雕作品,逐漸呈現出一種讓人“玉”罷不能的魅力。
次日,2024“琢越杯”參賽作品展覽現場。
精巧的琉璃杯盞、溫潤的漢白玉佛像、巧奪天工的牙雕文房四寶、精心雕琢的翡翠玉雕映入眼簾。
玉雕大賽進入到了最後的交流環節,現場多名國內頂級玉雕專家感慨萬千。
“玉入其國則為國之重器、玉入其家則為傳世之寶。如果用一種文化來代表中華文化,這就是玉文化。這次大賽中發現了好幾位年輕的玉雕師,其中一位九零後是亞洲珠寶協會玉雕大師。東方的玉雕和西方的珠寶,兩種文化相結合,我相信中國玉雕可以走上世界的大舞台。”
“無玉不雅,無玉不歡!本次大賽中,我最喜歡顧喜寶的這幅作品《鳳凰涅槃》。這幅作品選材用的是上好的和田玉白玉,寓意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聽說這位顧喜寶是揚派玉雕的傳承人,還是一位九五後的美女玉雕師。”
接著,一名玉雕專家,滔滔不絕普及玉石原料。
“《鳳凰涅槃》選材是上好的和田玉籽料,質地細膩溫潤,潔白晶瑩,確實是一塊非常難得的好玉。跟你們介紹一下玉雕的選材,和田地區古河道上遊是和田籽料的原生礦脈。
新疆昆侖山和阿爾金山那邊盛產和田玉山料,以其透光、溫潤、細膩的特點被譽為美玉之王。整個玉雕過程中,我認為玉石的選材是最重要的一步......”
獲獎的十位玉雕界的能工巧匠駐足在舞台上,主持人拿著話筒走向一位氣質清冷出塵的年輕女士身旁。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此次玉雕大賽過程中,除了常見的人物、花草、動物等傳統玉雕元素外,還出現了很多時髦的創作元素和雕刻手法。不由得讓人驚讚,年輕的玉雕工匠們天馬行空的創造力。
接下來,我隆重介紹一下我身旁的顧喜寶女士,她是玉雕世家第三代傳承人,“揚派”雕工九五後新秀玉雕家,近幾年玉雕業界嶄露頭角的一匹黑馬。”
顧喜寶青絲如墨,容顏清冷。
一身素白旗袍,宛若喀什白沙湖雪域的精靈。
衣襟上的鏤花盤扣,襯托得她精致而堅韌。微微側首時,清冷孤傲的眸子寫滿不悅。
父親總是要求她要有大家閨秀風範,而他自己卻總是穿著舒適的寬衣長褂,一副閑雲野鶴的老藝術家氣派。
見到主持人走向自己,顧喜寶收斂銳氣雙眸,彎起眉眼笑了起來。
“喜寶,很高興這次在賽場上見到了您本尊。我知道,您是一位新生代玉雕家,此次2024“琢越杯”活動已經圓滿落幕,您的作品《鳳凰涅槃》也取得了令人相當矚目的成績。
我想代表廣大玉雕迷朋友們采訪您一個問題,請問玉雕藝術和時尚元素應該怎樣結合,才能更受年輕人的青睞?”
“謝謝主持人,我的玉雕作品不是為了時尚,而是為了成為走向世界的玉雕藝術作品。對於玉雕的審美和喜歡,我認為是不分年齡的。
玉雕被傳統文化賦予了不同的意義,我認為隻要是中國人,骨子裏麵對於玉雕的喜愛總會在不同年齡段覺醒。”
“喜寶,您出生於琢玉世家,作為“揚派”玉雕新生代傳承人,您和您的父輩、祖輩在玉雕技藝方麵,有沒有不一樣的觀念?”
“我對和田玉是很有感情的,我希望我設計出來的作品除了有很美麗的外表,同時我希望這件作品它有靈魂,有文化底蘊在裏麵。玉雕界分為“北派”“揚派”“海派”“南派”四大流派。不論是哪一派係,目前都出現了傳統派、現代派和創新派。
傳統派和現代派雕工風格在碰撞中相互交融,現代派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傳統派也在吸收現代元素的期間,逐漸形成了新的風格。
作為非遺玉雕技藝傳承人,我希望成為中國玉雕文化的傳承者,未來能夠帶領玉雕作品和玉文化走向世界。一周前,我去大英博物館參觀了中國玉器展廳,見到了我們中國大量珍貴的玉器文物流浪在國外。
作為一名中國玉雕手藝傳承人,我無法改變那段沉重的曆史,但是我希望通過我們這一代玉雕人的努力,讓中國玉雕作品揚眉吐氣走出東方,站在世界的大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