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清潔能源裝備特色小鎮

車子駛向東南,沿途的綠化帶種著不知什麽品種的月季,大朵大朵地盛開著,像濃墨重彩的油畫。秋懷珍忍不住讚歎:“還是這邊的氣候好,花兒開得也好。像這樣的花,在咱那邊隻能在植物園裏看,買回家裏都養不好。你看人家這兒,滿大街上隨便露天種著就長得這麽漂亮。”

樂蓓笑道:“成都平原天府之國,這響亮的外號可不是隨便叫的,連大熊貓都稀罕的地方能不好嘛。這邊的氣候最適合養花,啥花都容易活。媽,你愛種花,來這邊住算是對了你的癖好。”

看著車窗外的風景,樂建國皺起眉:“這是往我說的地方去?我咋看著像風景區呢?”

陸誠遠笑:“爸,這邊是經濟開發區,不是風景區。不過開發區一麵挨著綿遠河,現在德陽人更習慣管這邊叫旌湖,往下就是柳稍堰公園,這邊的風景確實挺好的。東邊還鄰著淺丘風景區,周末也有不少人來這邊短途旅行。”

“這個區是新建的吧?”樂建國看著車窗外,他確實感覺這個美麗的城區一點都不像個重工業開發區。

“大約是八十年代初成立的,有些年頭了。”

樂建國搖著頭低聲嘟囔:“都有這麽些年了?可不像,跟新的一樣。”

車子駛進東南一處山丘,繞過城中的小山包,眼前豁然開闊,一大片碧綠平坦的草坪中央,立著一座頗具現代藝術氣息的半圓形波浪式建築。

停好車,陸誠遠領著家人穿過中央綠化帶拱衛的寬闊水泥路麵,來到建築的正門前。指著正門頭,陸誠遠給樂建國和秋懷珍介紹:“爸,媽,這裏就是爸手機上拍的地方,清潔能源裝備特色小鎮。”

秋懷珍好奇地打量眼前巨大而氣派的現代建築,問:“這地方是展覽啥的?”

樂蓓則好奇地笑看樂建國:“爸,你咋想起來這個地方的?你居然還知道清潔能源裝備小鎮,挺厲害啊!”

被女兒表揚,樂建國有點得意,背著手領頭朝大門走:“哼,就興你們年輕人搞時尚?咱每天讀報看雜誌,那也不是白看的。既然來了,進去逛逛吧。”

陸誠遠陪樂建國走在前頭,樂蓓和秋懷珍走在後麵,四個人沿著寬敞高大的玻璃門走了進去。大概是周末的緣故,帶孩子來這裏參觀的家庭不少,偌大展廳也不顯得特別空曠。

跨進正門,中央半懸著一顆蔚藍色地球模型。陸誠遠給幾人介紹:“清潔能源裝備特色小鎮項目,主要目的就是展現德陽的重裝特色。目前建成的主要是一期工程‘小鎮客廳’,建成後很快就開始對外開放。目前小鎮客廳落成的麵積大約有一萬平方米……”

“光個客廳就一萬平米?這地方可真夠寬敞的。”秋懷珍的一句話連帶周圍參觀的人都給逗笑了。

陸誠遠解釋:“這座小鎮客廳其實是個多功能廳,在這裏有德陽工業文化發展的展陳窗口,還有相關的科普類教育比較親民,讓咱老百姓也有地方能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到底什麽是清潔能源,清潔能源裝備又是啥。同時這裏也展出德陽重工的最新項目,為招商推介提供便利的場所。所以,進入這個廳就能把德陽從過去到現在的工業文化一覽無餘,也是讓國人、國際了解德陽重工、中國重工發展的門戶。它起名叫‘客廳’我想也是我們德陽想用它迎接八方客,向世界開啟重工之都大門的意思。就比如這次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小鎮客廳就起著重要的接待和介紹的作用。”

講述這些天瀏覽過的關於德陽重工建設方麵的資料,陸誠遠顯得有些激動,一不留神就長篇累牘地說了一大通,就連旁邊參觀的一家三口都沒忍住給他鼓起掌。陸誠遠回過神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帶著家人繼續進裏麵去參觀。

下一個展廳的主題是“工業曆史”。

牆上掛著許多老照片,正中央擺放著一個舊式的大型蒸汽鍋爐。這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許多重工業工廠裏幾乎都能見到的老式鍋爐,可以說是上世紀中國工業發展初期的代表性工業設備。

一走進這個展廳,樂建國和秋懷珍的眼睛就是一亮,腳步也不自覺地慢下來。這裏的許多東西他們都熟悉,甚至情深。一張老照片或一個舊的小物件,馬上就能喚醒沉睡在他們身體每一個細胞深處的,曾經運行過無數次的動作基因。好像真實觸摸到了那些曾經擺放在偌大車間裏的,飛速運轉的滾燙的機械。這裏沉睡著新中國工業建設的過往。

在展廳的拐角,有一個老式車床模型,上麵的轉輪能搬動,是專供遊人體驗用的。秋懷珍走過去,輕輕撫摸已被摸得發亮的輪盤,溫和道:“你大姨當年剛進一機廠的時候,用的就是這種車床。我那時候才上山下鄉回來,跟著你大姨去她車間裏玩。上班鈴聲一響,大廠裏好幾十台車床一起運行,真就像許多馬兒一齊踩踏,地都在震動,耳朵裏全是機器聲,別的啥都聽不見了。那場麵,現在想起來真是壯觀。”

陸誠遠拿著手機拍攝旁邊關於機床的介紹,樂蓓說:“那時候工業生產企業好像用的全是這種機床,是生產各種各樣的金屬零件用的吧。”

秋懷珍點頭:“除了這種車床還有銑床,刨床,都是當時最常見的機床。你大姨的車間還有外國人去參觀過。聽你大姨說,當時外國人都看呆了,說咱中國的工人用這種落後的半手動機床,居然能車出精細的坦克零件,簡直就是奇跡。但當時那樣的技術,是你大姨他們車間普通工種必須熟練掌握的技術,不然老師傅根本不讓上車床。”

陸誠遠聽得出神,不禁感慨:“老一輩的中國工人真是太了不起了!”

三人離開車床,發現樂建國早已走到前麵去了,這會兒正在看一組放大的老照片。照片上一大群穿著工作服的工人騎著自行車湧向敞開的工廠大門。照片是從工人們的背後拍的,盡管看不到上班工人的臉,但是樂建國和秋懷珍一眼就看出這是大工廠裏正趕去上班。因為這張照片就跟當年電廠門前上班時的場景一模一樣,甚至連身上穿的工作服樣式都極像。

秋懷珍感歎:“當年的德陽跟咱包頭可真像啊。”

樂建國:“都是國家搞三線建設時候建起來的工業城市,當然像了。”

“既然都是同一批建起來的城市,人家這裏的電廠都還好好的,咱包電咋就把水塔都關了呢?”秋懷珍不解反問。

樂建國不說話了。

陸誠遠溫和解釋:“媽,包頭電廠收縮規模是因為國家後來實行的‘雙碳’政策。不光包頭電廠,當時很多靠煤炭火力發電的電廠都進行了整改和關停。”

秋懷珍平日很少看相關新聞,對陸誠遠嘴裏的這些名詞聽得雲裏霧裏。

陸誠遠見秋懷珍目光茫然,便繼續耐心解釋:“所謂‘雙碳’主要是咱們國家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的,中國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盡管提出這個口號的時間在2020年,但實際上更早的時候,咱們國家就在節能減排方麵開始實行一係列的大力舉措。其中就有與燃煤企業相關的很多工業進行改造和關停,這其中也包括了燃煤火力發電廠。說白了,咱們國家就是不想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的發展,山清水秀和經濟騰飛一個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