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深夜來電
李明合上值班室的醫學文獻,揉了揉酸脹的雙眼。
牆上的鍾剛過淩晨兩點,窗外的風吹動樹影,在走廊的地麵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晚上七點的那台急診手術結束後,他本想立即回宿舍休息,但最近正在研究一篇關於創傷性休克的維語論文。
雖然認識的字不多,但經過半年的學習,至少能看懂其中的關鍵詞。
放下文獻時,他聽見隔壁值班室傳來古麗娜爾護士長和實習護士們的交談聲。
這個夜班依然忙碌,剛送走一個闌尾炎患者,又來了個上消化道出血的老人。
李明推開門,準備回宿舍。
走廊裏彌漫著消毒水的氣味,這是他最熟悉的味道。
來喀什半年,他已經習慣了醫院的一切:維吾爾族同事們溫暖的笑容、病人家屬遞來的香噴噴的饢餅、還有阿依古麗在教他維語時的耐心。
“李醫生,”古麗娜爾叫住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家屬想谘詢一下。”
李明點點頭,跟著她往病房走去。
半年前,遇到這種情況還需要翻譯,現在他已經能用簡單的維語和患者交流。
這都要感謝阿依古麗,每天中午休息時間,她都會抽空教他一些常用醫學術語。
“胃部還疼嗎?”李明用維語問老人。
雖然發音不太標準,但病人聽懂了,微笑著搖搖頭。
檢查完病人,安頓好家屬,已經快三點。
李明收拾好東西,準備離開醫院。
路過急診科,他習慣性地看了眼搶救室的值班表,阿依古麗今晚在內科值班。
就在這時,電話鈴聲突然響起。
“李醫生!”護士艾孜買提焦急的維語透過電話傳來,“和田方向一輛長途客車發生車禍,阿布都·卡德爾院長要所有外科醫生立即到院!”
“馬上到。”李明迅速回答。
他剛放下電話,值班室的電視裏就播報了這條新聞:一輛從和田開往喀什的長途客車在距離喀什約兩百公裏處發生車禍,車上載有47人,包括一個內地旅遊團和多名返鄉人員。
“艾孜買提,馬上通知所有值班護士,準備搶救室!”李明一邊往外跑,一邊用維語下達指令。
這半年來,每周兩次的維語培訓總算沒有白費。
剛出醫院大門,他就看見阿依古麗迎麵跑來。
她今晚值班,顯然也接到了通知。
“傷者情況怎麽樣?”阿依古麗問道。
“具體不清楚,但聽說車上有老年人和孕婦。”李明說著,兩人一起快步往回走,“這種大型事故肯定需要內外科聯手。”
“我已經讓人通知了阿曼大夫,”阿依古麗說,“他的經驗在這時候特別重要。現在就怕血庫儲備不夠,特別是Rh陰性血。”
李明點點頭。
在喀什,血液庫存一直是個問題。
前幾個月,一個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就因為血型太少見,差點耽誤了治療。
所幸阿曼大夫用維醫方子幫助控製了出血,為運輸贏得了時間。
回到醫院,急診大廳已經亮起了燈。
護士們正在緊張地準備病床和急救設備。
瑪依拉和其他幾個年輕護士正在清點藥品,看到李明,她用維語喊道:“李醫生,我按您說的,多準備了幾套胸腔引流包。”
“做得對。”李明回答,“再準備幾套骨折固定的器械。”
這些預判都來自他在上海時參與過的一次旅遊大巴事故救援。
阿布都·卡德爾院長從辦公室快步走出來,身後跟著醫務科艾合買提主任。
院長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根據最新消息,預計重傷員超過十人。李明,你帶領創傷救治組。阿依古麗,你負責內科並發症,同時協調其他科室。”
“明白。”兩人同時應道。
這種默契源於半年來無數次的聯合會診。
就在這時,阿曼大夫拄著拐杖匆匆趕來。
雖然已經退休,但隻要醫院需要,這位老專家總是第一時間出現。
“阿曼大夫,您不用這麽急的。”李明扶住老人。
“這種時候,醫院需要每一個人。”老人說著,從衣袋裏掏出一個小布包,“這是我配的止血藥,一會兒可能用得上。小李,你的維語說得不錯啊。”
李明笑了笑。
他還記得剛來時,連最基本的醫療器械名稱都說不清,經常鬧出笑話。
是阿曼大夫和阿依古麗一遍遍教他,還編了順口溜幫他記憶。
“阿依古麗,”院長的聲音打斷了他的回憶,“血站那邊聯係得怎麽樣?”
“已經在路上了,二十分鍾內能到。”阿依古麗說,“我讓他們多準備了O型血。”
正說著,急診科護士長古麗娜爾匆匆走來:“CT室和X光室都準備好了,隨時可以啟用。”
李明看了看表,離接到電話已經過去了二十分鍾。
在這短短的時間裏,原本安靜的醫院已經完全進入了戰備狀態。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緊張忙碌,卻又井然有序。
這讓他想起半年前第一次參加醫院應急演練的場景。
那時他還是個“新兵”,很多流程都不熟悉。
是這些維吾爾族同事們手把手教他,直到他完全掌握。
遠處傳來越來越近的警笛聲。
阿布都·卡德爾院長的聲音在走廊裏回響:“所有人就位!準備接診!”
李明深吸一口氣,迅速戴上口罩。
餘光裏,他看見阿依古麗快步走向自己的位置,阿曼大夫在和年輕醫生交代注意事項,護士們推著急救車快步穿梭。
在這個注定不平凡的夜晚,在這座守護著天山南路的醫院裏,一群來自不同地方、說著不同語言的醫者,正準備為同樣的使命而戰。
救護車的警笛聲越來越近,像一聲號角,震動著每個人的心弦。
他們知道,這個漫漫長夜,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