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共同的守望

就在李明和阿依古麗研究培訓新內容的時候,接到了張國華教授的通知。

喀什古城最大的賓館裏,玫瑰廳的空調呼呼地吹著涼風,衝淡了室外炙熱的暑氣。

李明和阿依古麗到達時,已經有不少同事在場。

許久未見的麵孔讓會議室裏充滿了重逢的喜悅。

“李明!阿依古麗!”馬蘭護士長第一個發現了他們,快步走過來擁抱阿依古麗,“可想死你們了!”

“馬護士長,你怎麽瘦了這麽多?”阿依古麗心疼地說。

馬蘭擺擺手:“在和田那邊條件是艱苦了點,但看到當地百姓的笑臉,一切都值得。”

李明注意到馬蘭的手臂被高原的陽光曬得黝黑,指甲縫裏還留著些許泥土的痕跡。

他想起臨行前馬蘭一直在抱怨自己的護手霜用完了,現在卻似乎完全不在意這些了。

“老李!”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來。

李明轉身,看見從前的室友小王正向他走來。

和臨行前的斯文模樣不同,小王曬得跟煤炭一樣黑,但笑容比以前更加燦爛。

“你小子混得不錯啊。”小王用力拍著他的肩膀,“聽說你們在喀什搞了不少改革?”

李明有些不好意思:“都是大家支持……”

“別謙虛了。”小王打斷他,“我在莎車那邊就聽說過你們的事。對了,阿依古麗,改天教教我們維語唄,我那邊的翻譯水平實在是……”

話音未落,張國華教授走進了會議室。

所有人立刻安靜下來,整齊地站起身。

“都坐,都坐。”張教授笑著說,“我們是來交流經驗的,不是來開批鬥會的。”

這句話讓大家都笑了,緊張的氣氛頓時緩和下來。

“首先,我要表揚你們。”張教授環視著在座的每一個人,“半年來,你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今天,讓我們聽聽大家的故事。”

第一個發言的是被派往塔什庫爾幹的小李。

他講述了自己在高原上的經曆,如何在惡劣的條件下堅持工作,如何和當地牧民建立信任。

“最難忘的是有一次,”小李說,“一個牧民騎馬走了一整天,就為了給他生病的女兒找醫生。當我們趕到他的氈房時,發現小姑娘已經高燒三天了……”

聽著小李的講述,李明想起了自己在塔什庫爾幹的經曆,那裏的風雪、那裏的人們,還有阿依古麗教他說的第一句塔吉克語。

接著是馬蘭的分享。

她在和田基層醫院工作,麵對的最大挑戰是設備短缺。

“有時候真的很無助,”馬蘭說著說著眼眶紅了,“但是當地的老鄉特別熱情。有一次我們缺紗布,一位老大爺居然把自己準備做衣服的布料都送來了……”

每個人的故事都那麽真實,那麽動人。

有人在沙漠深處建立了流動醫療站,有人在邊境村落開展了健康普查,有人在戈壁灘上組織了義診活動。

輪到李明發言時,他站起來,深深地看了阿依古麗一眼。

“我們在喀什的故事,”他開始講述,“是一個關於改變的故事。最初的時候,我很莽撞,想一下子改變所有東西。後來在阿依古麗的幫助下,我學會了慢慢來……”

他詳細描述了急診分診製度的改革,講述了與阿布都院長的故事,分享了培訓計劃的成功。

每說一件事,他都不忘強調阿依古麗的貢獻。

“其實最重要的不是製度本身,”他總結道,“而是讓大家相信,改變是可能的,而且是值得的。”

張教授點點頭:“說得好。改變不僅僅是流程的改變,更是理念的改變。”

中場休息時,大家圍在一起,交換著各自的經曆。

小王拿出手機,給大家看他在莎車拍的照片:深夜裏的急診室、戈壁上的帳篷醫院、笑容燦爛的維吾爾族兒童。

“你們知道嗎,”小王說,“現在我晚上睡不著覺,就想著那邊的病人。明明條件那麽艱苦,他們卻總是那麽樂觀。”

馬蘭接過話題:“是啊,我有時候覺得,我們不隻是在給他們看病,更是在和他們交換力量。”

李明默默地聽著,感覺心裏暖暖的。

他看見阿依古麗在和一位來自葉城的醫生交談,兩人用維語說著什麽,不時發出開心的笑聲。

“都過來,拍張合照!”張教授突然提議。

大家立刻聚攏來,有人站著,有人蹲著,滿滿當當的一大群人。

阿依古麗自然地站在李明身邊,他們的肩膀輕輕地碰在一起。

“茫茫戈壁,我們是最亮的星。”張教授說,“來,笑一個!”

哢嚓一聲,相機定格下這珍貴的瞬間。

照片上,每個人都笑得那麽燦爛,仿佛所有的艱辛都化作了眼角的光芒。

會議結束後,大家依依不舍地道別。

有人要趕夜路回到邊境縣城,有人要連夜準備第二天的手術。

擁抱、握手、道別,每個人都帶著新的力量啟程。

“等等!”馬蘭突然喊住大家,“我帶了些和田的大棗,每人分一些。”

於是,每個人的口袋裏都裝上了幾顆和田棗。

那香甜的味道,就像是這片土地給予他們的禮物。

李明和阿依古麗走在回醫院的路上,夜風輕輕吹過,帶來一絲涼意。

“你知道嗎,”阿依古麗突然說,“聽了大家的故事,我覺得我們真的很幸運。”

“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我們是一起的。”她望著遠處的燈火,“有些同事是一個人在那麽艱苦的地方堅持,而我們……”

她沒有說完,但李明明白她的意思。

是啊,他們是多麽幸運,能夠並肩同行,共同守護這片土地。

遠處的清真寺傳來悠揚的聲音,像是對這群守護者的祝福。

李明掏出口袋裏的和田棗,輕輕咬了一口。

甜,卻又帶著一絲苦澀。

就像他們的援疆之路,有艱辛,有歡笑,但更多的是守望相助的溫暖。

“明天還要培訓呢。”阿依古麗說,“我們得把今天學到的經驗也分享給大家。”

李明點點頭。

他知道,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還有太多故事等待書寫,還有太多生命需要守護。

而他們,會一直這樣並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