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希望之光
李明坐在辦公室裏,望著牆上那幅雪山日出圖,思緒萬千。
這已經是他們第三次去探望阿布都一家了。
每次看到古麗娜爾那期待的眼神,他的心裏就會湧起一股暖流,同時也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有眉目了!”阿依古麗推門進來,臉上帶著興奮的笑容。
她的手裏拿著一份文件:“我剛從醫保科出來,阿布都叔叔的情況符合醫院救助基金的申請條件。”
李明接過文件快速瀏覽著:“但是這筆錢最多隻能負擔手術費的一半……”
“總比沒有好。”阿依古麗在他對麵坐下,“而且我有個想法。”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沙漠中的星辰。
李明太熟悉這個表情了,每次阿依古麗有了新主意,都會露出這樣的神色。
“什麽想法?”
“你還記得上次說要幫阿布都叔叔辦畫展的事嗎?”阿依古麗說,“我聯係了幾個本地的畫廊,他們對阿布都叔叔的畫很感興趣。尤其是天山畫廊的老板,說這些作品很有民族特色。”
李明眼前一亮:“真的?”
阿依古麗點點頭:“不過……”
她有些遲疑:“辦畫展需要前期投入,場地費、裝裱費、宣傳費……”
“這個我來想辦法。”李明說著,拿起手機,“我問問張教授。”
晚上,李明和阿依古麗在醫院後花園的長椅上坐著,等待張教授的電話。
夜風拂過,帶來一陣淡淡的杏花香。
“你說,我們這麽做會不會太冒險了?”阿依古麗輕聲問,“萬一畫展辦不成……”
李明轉頭看她:“記得你第一次教我維語時說過什麽嗎?你說,在喀什,最珍貴的不是黃金,而是善意。”
阿依古麗愣了一下,隨即笑了:“你記性真好。”
“因為那句話說到我心裏去了。”李明望著遠處的雪山,“來到這裏後,我見過太多善意。巴提大叔家的氈房,麥麥提老人的故事,還有你……”
說到這裏,他的聲音低了下來。
阿依古麗的臉在月光下微微發燙。
就在這時,李明的手機響了。
是張教授。
他不僅同意支持畫展,還表示可以聯係上海的一些藝術機構。
“這不僅是幫助一個家庭。”張教授說,“更是促進文化交流的好機會。”
接下來的日子異常忙碌。
李明和阿依古麗幾乎把所有休息時間都用在了籌備畫展上。
他們請專業人士給畫作裝裱,設計海報,聯係媒體。
醫院的同事們知道後,也紛紛伸出援手。
阿布都的病情時好時壞,但每次看到他們去訪,他的精神就會好很多。
古麗娜爾則成了他們的小助手,負責整理父親的畫作,有時還會自豪地向他們介紹每幅畫的故事。
終於,在一個周五的下午,畫展在天山畫廊開幕了。
展廳不大,但布置得很雅致。
四十多幅畫作分門別類地陳列著,有描繪牧民生活的,有展現自然風光的,還有反映民族風情的。
每幅畫旁邊都配有中維雙語的說明。
讓所有人驚喜的是,開幕當天來了很多觀眾。
不僅有本地的藝術愛好者,還有專程從上海趕來的收藏家。
張教授更是帶來了一個意外的好消息:上海的一家畫廊看中了阿布都的作品,想長期合作。
“這些畫裏有生命的味道。”一位上海來的藝術評論家說,“它們不僅是風景,更是一個牧民對生活的深情告白。”
古麗娜爾穿著一件新買的紅裙子,像隻快樂的小鳥一樣在展廳裏穿梭,驕傲地向每個人介紹父親的畫。
阿布都坐在輪椅上,眼眶濕潤。
他的妻子站在旁邊,緊緊握著他的手。
畫展持續了一周,反響遠超預期。
所有畫作幾乎售罄,再加上救助基金和社會各界的捐助,不僅足夠支付阿布都的醫療費,還能保證古麗娜爾的學業無憂。
最令人感動的是,許多人在了解了阿布都的故事後,表示願意長期資助他創作。
天山畫廊的老板更是承諾,隻要阿布都願意,隨時可以辦個人畫展。
“這簡直像做夢一樣。”收拾展廳時,阿布都的妻子抹著眼淚說。
李明和阿依古麗相視一笑。
他們知道,這不是夢,而是無數人用善意編織的希望。
“李醫生,阿依古麗醫生。”古麗娜爾跑過來,獻上兩幅畫,“這是我畫的,送給你們。”
那是兩幅稚嫩的蠟筆畫。一幅畫的是身穿白大褂的醫生,另一幅是滿天的星星。
畫的背麵,歪歪扭扭地寫著:“長大後,我要成為你們這樣的人。”
李明接過畫,忽然感到眼眶發熱。
他蹲下身,輕輕抱了抱這個堅強的小女孩:“一定會的。”
晚上,李明和阿依古麗並肩走在回醫院的路上。
初春的夜風還帶著些許涼意,但心裏卻是暖的。
“其實我一直有個疑問。”阿依古麗突然說,“你為什麽會這麽熱心幫助阿布都叔叔?”
李明停下腳步,望著天邊的雪山:“因為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希望。阿布都叔叔用畫筆對抗病魔,古麗娜爾用天真守護著這個家,這種堅強和勇氣,值得我們用一切力量去守護。”
阿依古麗靜靜地看著他的側臉,月光下,那張認真的麵龐顯得格外堅定。
“還記得你第一次來喀什時說過的話嗎?”她輕聲問,“你說想為這片土地做點什麽。現在,你做到了。”
李明轉過頭,正對上她溫柔的目光。
遠處的清真寺響起了悠揚的晚禱聲,像是大地的歎息,又像是上天的祝福。
他們繼續向前走著,身後是漸漸暗淡的天光,前方是喀什古城的萬家燈火。
在這個夜晚,一個小小的畫展,讓希望的種子生根發芽,讓愛的力量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