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交通站》觀後感:言實見真章
劉煒
岩波同誌的新作《地下交通站》一書講述的是抗戰時期的淪陷區天津,一位年輕的地下工作者劉海濤在惡劣環境下迅速成長,以頑強意誌和聰明機智的應變能力,將自己所供職的雜誌社變成一座地下交通站,為抗戰做出種種貢獻的故事。
單從本書簡介看來,隻是普通的地下抗戰題材,並沒有太過耀眼之處,但其實本書卻抓住了其他抗日題材作品所忽略的“慧眼”,一如本書出版社的名稱——“言實”。言實,顧名思義,說的都是事實,講的都是真話。這其中既有大眾都知道的真實、真話,亦有往往為人們所忽視的細節上的真實。
觀時下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可謂是亂象叢生,影片中的主人公手榴彈能擊落飛機、徒手可以撕掉鬼子,仿佛天神下凡。所以有人調侃道:中國最大的抗日根據地其實是在浙江橫店影視基地。照這種打法(指手榴彈打下飛機、手撕鬼子),不用三年即可攻占東京,還需要八年的浴血奮戰?客觀的說,即使拋開這些虛構誇大的成分,這些影視作品也往往隻注重展現敵我之間在戰場上的相互廝殺,而忽視了日寇在經濟、文化上的侵略,這些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災難同樣是無法忽視的。而這正是岩波同誌的新作《地下交通站》中的閃光之處。
首先,本書雖是虛構小說,嚴格以史料為依托,參考了許多黨史、地方誌,這在作者的後記中有所提及。所以即使人物可以虛構,但書中的背景描述絕對是真實可靠的。在書中較多的描寫了日寇大量印製偽鈔,破壞中國經濟,掠奪大量物資,特別《年輕人的意外較量》這一章節中更是借主人公劉海濤之口,以 一場激烈達辯論的形式將這一侵略手段向讀者展現,並且指出了國共兩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應對之道——使用偽幣到淪陷區購買物資,然後設法運出。另外書中第一章節就寫道,日寇深知“一國之本,教育為先”,在占領天津之後將南開大學夷為平地,將貴重的教學器材運回本土。後麵的章節中借主人公同事老張孩子上學一事講出日寇強迫天津的中小學校開設日語課程,進行奴化教育,這種關於文化侵略的描述記載是絕對不能省去的,因為其帶來的災難絕對是不可估量,甚至超越了刺刀、超越了飛機大炮一直影響到當下。君不見時下琉球島上的居民隻知道自己是日本衝繩國民,用日語交流習以為常,而並不在意百餘年前琉球也曾是一個主權國家。近日台灣舉辦抗戰勝利紀念活動,某主持人大放厥詞:“我父親就是台灣籍的日軍空軍飛行員,紀念抗戰就是與我父親為敵。”此語一出,立刻為有識 之士所不恥,唾棄。可即使如此,“漢兒學得胡人語,卻向城頭罵漢人”這一現象也是每一個為日寇侵略、壓迫過的民族所最不願看到的“痛”。
其次,每每提起抗日戰爭,許多人想到的是盧溝橋事變爆發、二十九路軍在北平(今北京)英勇抗敵,想到的是民族英雄趙登禹、佟麟閣,而往往忽視了同樣真實存在的、同樣值得稱頌的天津抗戰。《地下交通站》中提到:天津城並不是直接拱手送敵,國民黨二十九軍三十八師師長李文田趁日寇尚未集結完畢,於29日夜間主動發動進攻,擊毀飛機十餘架,攻入了日寇駐天津的海光寺軍營。隻是由於敵我力量過於懸殊,最後為了保存實力才撤出天津。但是在天津淪陷後,薊縣的八路軍一直采用遊擊戰術不斷騷擾敵人,國共的地下組織也分別在天津對惡貫滿盈的漢奸展開了的刺殺行動,以上事例均證明,在抗戰時期的天津同樣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對敵鬥爭的故事。而且,書中許多場景描寫了天津人民在淪陷區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如隻能吃發黴致癌的食物、雞蛋成了多年吃不上的稀罕物,攜帶物品進城出城都會被偽軍克扣、即使是金屬製的皮帶扣也必須上交、女性被強征為慰安婦等等細節,這些鮮活的 事例也都再現了百姓生活的不易以及日寇統治下的慘無人道。
本書最大的亮點當屬《老蔣部下評老蔣》一章,本章破天荒式的對蔣介石抗日給予了公正、積極方麵的評價。也道出了蔣公許多不為人知的苦衷。誠然,抗戰爆發前,蔣介石出動大量兵力圍剿紅軍根據地,在抗戰爆發後又圍殲新四軍,所作所為大失人心,但據此得出蔣介石消極抗日確實有些冤枉,即使按照帝王學的邏輯來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況且日寇絕對是一頭要霸占整個“臥榻”的惡狼!所以平心而論,蔣介石在抗日這一遲早要到來的“深重災難”上還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出了最大化的努力。如購買德式武器、組建德械裝甲師、組建化學作戰部隊等。而且這一係列的補救措施已經初見成效,1932年的一二八上海保衛戰時國軍德械87、88師就曾殲滅日寇三四千人。而書中的國軍參謀吳友善的話語更是引人深思:“在那種環境下,以我們弱小的實力,麵對凶殘的日寇,會忽然間冒出什麽天才豪傑嗎?會有什麽一夜之間力挽狂瀾的錦囊妙計嗎?沒有,絕對沒有!一個沒有準備的弱國,在遇到強敵時,究竟是先跟敵人虛與委蛇,還是立即宣戰?哪種方式是更合理?我相信,明眼人會一目了然……”這短短數語就讓讀者對蔣介石消極抗日的做法從以往的“不滿、怨恨”提升到了“認知、認同”,最後再升華到了“感慨、感動”。這一章節對於後人正確看待國民黨抗日戰爭、了解真正的抗日戰爭是極其必要的。
最後,本書多次描寫了許多關於天津特有的民俗事務,如天津小吃狗不理包子、煎餅果子、最繁華地帶的商場勸業場的由來等等,這些都展現了天津的風俗風貌,既緩解了書中敵我鬥爭時展現的緊張情緒,讓讀者得以放鬆,又獲悉了許多知識,增加了本書的可讀性。
總之,岩波先生的這本書可以稱得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言實”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