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皇爺爺,我還沒開始呢,你別走啊
老朱突然覺得小朱的話有點對啊。
要是沒有匠人,誰打造武器準備打殘元。
誰來造農具,提升耕地效率。
大明能壓著打殘元,不就是裝備碾壓什麽嗎?
明明享受著匠人帶來的便利,為什麽他會和這些腐儒一樣,覺得匠人是賤籍!
“學富五車,乃是古時用竹簡著書,因此極為占地,同樣不利於學識流通。”
“可現在,隻需要一冊書籍,便可記載當年一車書籍。”
“這不是奇技**巧的功績嗎!”
小朱身邊站住活生生的例子,在舉著古時候那些發明,鐵一般的證據壓得百官不知怎麽反駁。
小朱簡直把他們逼到死路上,他們口中的奇技**巧的確改變了世界,要不是這麽多年他們一直宣傳到位。
匠人的地位恐怕早就比他們這些讀書人高了。
所以他們更要加以阻攔,不然他們怎麽再高高在上呢。
獨尊儒術是他們儒家千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鞏固的。
布局這麽久,他們自然不會讓一個小小皇孫打破。
“殿下,奇技**巧不過小道耳,我們讀書人教化萬民,自身克己複禮為仁,同樣善於治理國家這些。”
“這些哪裏是匠人能做的。”
李原名上了,其餘人自然不會讓他一人孤軍奮戰。
禮部郎中金雍身為李原名的好狗,自然要站出來叫兩聲啊。
“郭恒貪汙了,郭恒帶著人貪汙了。”
“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
“郭恒貪汙了。”
“我們儒家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倫,以上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將以利天下。”
“郭恒貪汙了。”
“你你你......”
金雍快要氣吐血了,你就抓著郭恒說話是吧。
“咋,皇爺爺,我說了嗎?”
小朱一臉無辜看向老朱。
喜歡作壁上觀是吧,我非要拉你下水。
我就看看你是幫你親孫子還是這些腐儒。
老朱看戲正看得歡呢。
這些年來,朝堂上文臣武將彼此撕逼,他是看膩了。
畢竟武將哪能和專門練嘴皮子的文臣對罵。
向來罵戰第一的儒家弟子,今天被自己這好孫兒罵得啞口無言,讓老朱也是過足了癮。
可這件事他可不想摻和,他幫朱允熥,除了打壓了一下讀書人的氣焰,和多給了錢,也沒啥好處。
他幫這些文人,也沒啥好處,何況老朱覺得自己孫子說的也沒錯啊。
要不各打五十大板?
老朱心想罵這孫子兩句,再扣這些文人幾個月的俸祿也是不錯的處理。
“吵吵鬧鬧的成何體統!”
“當咱死了嗎!”
“孫兒不敢!”
“臣等不敢!”
老朱一發話,下麵人跪了一地。
小朱也跪下了,心裏很是不爽,你看戲倒是看爽了,讓你下個場,你就不開心了。
糟老頭子壞得很!
“允熥,看你進獻織機的份上,這次不追究你在朝堂上公然與大臣對罵,隻罰你抄《詩》一遍。”
“還有你們這些大臣!”
“被一個孩子說得啞口無言,你們就是這麽做咱的肱骨大臣的?”
“都罰半...三個月俸祿!”
想到百官中還是有人靠俸祿過活的,老朱把懲罰壓下了,隻是現在太子不在。
隻能他私下補貼那些清官了。
隻可惜這樣的官員太少,百裏挑一!
老朱發話了,沒有一個官員敢反駁,除了個別官員臉色難看了幾分,大多數官員都滿不在乎。
畢竟他們也不靠那點俸祿過活。
誰家裏沒有五十萬兩白銀呢?
“退朝!”
隨著大太監杜安道尖銳的聲音響起,老朱腳步帶飛的離開了。
那可是他的銀子,朱允熥這敗家孫子,當真是崽賣爺田不心疼。
他老朱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他是一分錢都不敢花。
今天就出來照常上朝,莫名其妙就被孫子背刺,多了一筆開支,他苦啊!
“摳搜的老農民!”
小朱嘀嘀咕咕的,把一旁的秦王晉王都嚇到了。
不是,你膽子這麽大的嗎?
這可是奉天殿啊!
你說的這話,不就是相當於在老朱耳邊說的嗎?
屁股還沒好多久呢,又想找打了?
小朱見兩位王叔看著自己,憨厚一笑。
不過秦王和晉王可不信這孫子憨厚。
誰家老實人能逮著文人罵的。
小朱這變化,他們談不上喜歡,但也覺得比以前那動不動就哭的性子好。
常氏是為他們擋過打,求過情的,過年還親自下廚,這份情他們不可不記。
秦王晉王對視一眼,最後拉住了小朱,在奉天殿裏問他。
“大侄子!”
“以後你會削藩嗎!”
晉王也跟上,連忙道。
“你二叔沒有別的想法。”
“隻是想要你一個態度。”
“削藩是一定會削的,我們明白,但是我希望能給我們後代留點體麵。”
晉王說得還要卑微一些。
朱允熥這段時間的轉變,老朱沒理由不立他,那小朱未來是儲君,是太子,是皇帝。
他們這些叔叔還得靠他吃飯,自然想明白小朱對他們這些叔叔的看法。
此時,朱允熥也明白,這不單單是他這些叔叔的擔憂,同樣也是老朱的擔憂。
“二叔三叔,你們放心,日後我不但不會削藩,還要把你們分封出去。”
“大明托皇爺爺的福,現在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如今大明的疆域也就比南宋大了一半。”
“遠遠沒有達到我心裏對大明的期盼。”
“我要大明千秋萬代,為後人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而二叔三叔,我需要你們幫忙。”
“日後我需要你們去幫我拓土開疆!”
“護大明子民萬代!”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一番話下來,不單單是秦王晉王被震到了,連一些還未離去的文臣武將都被震驚到了。
一個人的成就不會因為誌向而變大。
但一個人的成就永遠不會超過他的誌向。
小朱要做那開疆雄主,做千古一帝的誌向,也感染著這些官員。
武將需要仗打,積蓄軍功,而文臣想要流芳千古。
有什麽比在一位雄主手下,更容易功成名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