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第三

不忠不孝罪莫大

陳仲弓為太丘長,時吏有詐稱母病求假,事覺,收之,令吏殺焉。主簿請付獄考①眾奸②,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眾奸,豈複過此!”

【注釋】

①考:查究。

②眾奸:指諸多犯法的事。

【譯文】

陳仲弓擔任太丘縣令時,有個小官吏謊稱母親有病要請假,事情被發覺,陳仲弓就抓捕了他,並命令獄吏處死他。主簿請求交給訴訟機關查究其他犯罪事實,陳仲弓說:“欺騙長官就是不忠,詛咒母親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沒有比這個罪更大的了。查究其他罪狀,難道還能超過這個大罪嗎!”

陳元方候袁公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①?”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②往者嚐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③動靜,萬裏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注釋】

①何所履行:都履行了什麽措施。

②孤:古代王侯的自稱。

③周旋:應酬。

【譯文】

陳元方十一歲的時候,有一次去拜見袁公。袁公問他:“令尊在太丘縣任職時,遠近的人都稱頌他,他是怎麽治理的呢?”元方說:“老父在太丘時,對強者就用恩德來安撫他們,對弱者就用仁愛來撫慰他們,放手讓他們安居樂業,時間久了,就更加得到敬重。”袁公說:“我曾經做過鄴縣縣令,正是用的這種辦法。不知道是你父親效仿我呢,還是我效仿你父親?”元方說:“周公、孔子生在兩個不同的時代,他們的禮儀舉止,雖然相隔很遠,但也如出一轍。周公沒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沒有效法周公。”

山公舉嵇紹

嵇康被誅後,山公舉康子紹為秘書丞。紹谘公出處,公曰:“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①,而況人乎!”

【注釋】

①消息:消長,減少和增長。

【譯文】

嵇康被殺以後,山公推薦嵇康的兒子嵇紹做秘書丞。嵇紹去和山公商量是否出任,山公說:“我替您考慮很久了。天地間一年四季,也還有交替變化的時候,何況是人呢!”

王安期令犯夜人歸家

王安期作東海郡,吏錄①一犯夜②人來。王問:“何處來?”雲:“從師家受書還,不覺日晚。”王曰:“鞭撻甯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使吏送令歸家。

【注釋】

①錄:拘捕,抓。

②犯夜:觸犯夜行禁令。

【譯文】

王安期擔任東海郡太守的時候,有一次,差吏抓了一個犯夜行禁令的人過來。王安期問他:“從哪裏來的?”那人回答說:“從老師家讀完書回來的,沒想到時間就晚了。”王安期聽後說:“處分一個苦讀書的人來樹立威名,恐怕不是獲得治理地方的根本。”就讓差吏送他回家了。

公不遺事

丞相嚐夏月至石頭看庾公,庾公正料事。丞相雲:“暑①,可小簡②之。”庾公曰:“公之遺事,天下亦未以為允。”

【注釋】

①暑:熱。

②簡:簡單,簡略。

【譯文】

丞相王導在夏天的時候,曾經到石頭城看望庾公。庾公正在處理公事,王導就說:“天氣炎熱,可以稍為簡略一些。”庾公說:“如果您留些事情不做,天下的人未必認為是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