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回發展壯大

叱退劉璟,李景隆親率眾將馳至城下,下令猛攻。他受到昨晚馬廄被燒的啟發,令軍士冒死負薪柴於城門下,用火攻燒城門。但北平城城門洞深,牆體寬厚,裏邊早被守軍用長石屯住,是以也未能奏效。

眼見一天又要過去,李大將軍正在沮喪之際,有軍士來報:“攻打彰義門的官軍都督瞿能丶瞿良材父子率五千驍勇善戰的勇士取得了突破,已攻進彰義門的甕城,請求大軍增援。”

李景隆聽後先是不信,後又心中嫉妒,片刻後道:“讓他們務必堅持,大軍一會就到。”

然而這個“一會”時間太長了點,二刻過去,李大將軍仍在關注這邊的戰事,沒有發兵的意思。

待那邊第二次來催,李大將軍才派遣援軍,但為時已晚,在燕軍集中火炮丶弓弩等猛擊之下,瞿能父子的手下傷亡大半,被趕了出來,彰義門迅速又被燕軍用巨石封死。

功敗垂成讓李大將軍亦垂頭喪氣,見天色已晚,便收兵回營。

這夜李大將軍也沒睡好,連續有軍士來報:官軍營寨多處火起,燕軍小股勇士不斷地出城偷襲,使李大將軍大發啞巴恨,發誓明天一定踏平北平城。

後半夜起了大風,氣溫驟降,讓多出江南,且準備不足的官軍叫苦不迭。待天色大亮,李景隆賭氣似地又親率大軍來到城下,望見北平城的異象時大吃一驚。

原來昨夜寒流來襲,北平軍民乘時挑來大量河水澆在城牆迎敵麵,凝成堅冰,給城牆鍍上一層厚厚的冰甲,使人無法攀登。自此之後,北平的攻守戰陷入膠著相持狀態,幾十萬官軍一個多月未能越雷池一步。

回說燕軍主力兵圍大寧,卻並不急於攻城。燕王真正的想法就如劉璟分析的那樣,不僅取大寧之地,還要爭取寧王朱權的加盟,他覬覦寧王的衛隊,勇敢善戰,驍勇驃悍的朵顏三衛騎兵很久了。

他派了很多和寧王屬下及朵顏三衛有關係的將士,多帶金銀珠寶,許以重利潛入城內設法和他們取得聯絡,自己則親筆修書約見寧王。

而寧王見信後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他還是大寧最高的指揮者,兄弟相見,誰敢阻攔?

寧王朱權在諸王中稱得上文武全才,深得太祖的喜愛,並委以重任,其護衛部隊號稱十萬甲兵。

他與燕王感情深厚,常有書信往來,這次削藩也受到了牽連,建文帝怕他與燕王私通,下旨令他和遼王朱植離藩進京改封,被他拒絕,不久朝廷就下旨削奪了他對三衛的節製權。

但名義上還是寧王,還是大寧最高的長官,於是約定在大寧城寧王府相見。

次日上午,燕王輕騎便裝,僅帶兩個護衛就進了大寧城。兄弟倆見麵執手問候,均自淚下,相攜至王府密室長淡,他們有太多話說。

當晚燕王宿在寧王府,朱權還邀請朵顏三衛的主要將領和其它護衛軍中的長官拜見燕王,其實他們大都是燕王的舊識。

當年燕王奉命兩次北征,大寧屬將多曾接受過燕王的指揮,對他的軍事才能早已傾服,且昨夜燕王派來的人已和他們取得了聯係,早已彼此心照不宣。

又過了一日,燕王提出回營,寧王自然親自相送他出城。到了郊外兩兄弟正在作餞別儀式時,奇變陡生,朵顏三衛強擁寧王向燕軍陣營而去。

守城的官軍正被這一幕驚呆時,燕軍大將張玉朱能等已率伏兵殺到。原官軍都指揮使房寬等即下馬投降,僅都指揮朱鑒率部抵抗,力戰不支死於亂軍之中,大寧遂破。

戰鬥很快結束,朵顏三衛和絕大部分大寧守軍歸降燕王,寧王及其家屬也都帶著珠寶細軟等貴重物品隨大軍回師北平。

燕王下令安撫城內百姓,對燕軍約法三章,同時派人至鬆亭關報信,招降當地守軍。

而在鬆亭關的官軍主將劉真丶徐理丶陳文等得知軍情後慌忙來援,軍抵亂石黃崖。陳文和徐理原是降燕的陳亨部下,對燕王的雄才大略早有了解,都有歸降之意。

當夜兩人共擊劉真部,於是可憐的老將劉真第二次單騎狼狽逃去,從遼東渡海回南京在帝前訴苦去了!

至此,大寧所屬興州丶營州諸衛共二十餘個衛所盡數降燕,而此時的燕軍人數,已由北平的不到十萬人,猛增到近三十萬,可謂發展壯大矣。

燕王高興地道:“吾攻大寧,得邊騎助戰,大事濟矣!”自此,衝鋒陷陣多賴朵顏三衛騎兵。

後世有史家認為:“成祖取天下,自克大寧始。”

十月九曰,燕王率眾回師,途中至會州停軍休整。決意仿太祖推行的五軍都督製,將大軍整編,建為五軍。

並重新任命提升了一批降將的地位,除大將張玉(中軍都督)朱能(左軍)外其餘都督之位皆讓降將擔任,可見他用心之良苦,令降將們無不感恩戴德,心思報效。

次日,大軍跨過鬆亭關開始回師的消息傳至北平,自是有人歡笑有人愁,城內的無不信心大振,而對於城外的官軍來說則不啻於增加了一塊心病!前有堅城難破,後將有大軍來攻,一時間大都情緒低落。

見此,李大將軍忙升帳,召集主要將官,自我打氣道:“燕王雖然收編了大寧不少降卒,也不過三十萬人,再除去鎮守各城的軍隊,能投入戰場上的兵力絕不超過二十萬。而我方能投入作戰的大軍絕不低於四十萬之眾,二比一,優勢完全在我,又什麽可擔心的?決戰之日即是爾等加官進爵之時。”

話說出來,無形中自己的膽子大了不少,既然無以選擇,他李大將軍就得以優勢兵力在戰場上打破燕王不敗的神話。

然而接下來燕王的舉動卻讓雙方都捉摸不透,本來數日的路程,競十好幾天也沒走完。

憋足氣要在戰場上跟燕王一決雌雄的李景隆卻因久候不至而著急上火,他這幾天就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寢食不安,嘴唇起泡,眼睛熬得象兔子一樣通紅,氣泄了不少!

不僅官軍猜不透燕王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燕軍內部的大多數將領亦不明就裏,但他們大家都對燕王有著無比的信心,是以軍心不亂。

其實燕王心裏真正盤算的是不僅僅如何解北平之圍,而更多的則是如何擊潰幾十萬朝廷大軍,之所以如此緩慢推進,是有三個目的的:

一是使官軍晝夜為備,疲憊不安,並借北平地區嚴寒的天氣使他們在曠野中凍傷減員;

二是進一步休整,讓將士們儲存體力;

三是順便攻略沿途重鎮,掃清並收編零散官軍進一步壯大自己的力量。

十一月初四晚,燕軍主力抵達白河以東的孤山腳下,安營紮寨。

此去白河僅數裏之遙,而白河以西便是李景隆重點設防阻擋燕軍的大本營鄭壩村,官軍在這裏設了九座大寨,李大將軍的帥帳就安在這裏。

這時各路探馬紛紛來報:“白河秋訊水大,目前仍居高位,且通路之橋皆被官軍破壞,不能通行。另外,己方大軍左後側有一支官軍的騎兵在活動,人數約莫萬人上下。”

燕王親往白河岸邊觀察地形,見橫亙在眼前的白河水深河寬,亦無一座橋梁,大軍如何得過?河水雖已結冰,但冰層太薄,難從徙涉,急切間哪裏能找幾千條大船去。

這時的他心急如焚,隻能向上天祈禱再降寒流,使河水速凍成厚冰,以使大軍渡過河去。

也許他的誠心真感動了上蒼,是夜北風大作,氣溫驟降,冰層加厚到足以承載千軍萬馬的厚度(筆者對這段正史上的‘神助’描寫,寧願相信是天象巧合)。

燕軍無不大喜,天色剛亮就開始有條不紊地沿冰過河,至午時已過了絕大部分。

再說跟在燕軍左後側的那一萬官軍騎兵的將領名叫陳暉,是李景隆的心腹愛將,他見燕軍如有神助地在冰麵上渡河,震驚之餘,亦準備待其大隊過後,尾隨而擊,建立奇功。

眼見午時已過,河這邊隻有約莫萬人的部隊剛踏上冰麵之際,陳暉覺得機會來了,便領著萬騎衝了下來。

誰知他們剛一衝到河邊,就聽一聲呼哨後伏兵四起,燕軍猛將薛祿率兩萬多人殺到,而前麵的燕軍又折了回來。

中了埋伏的官軍驚慌失措之下戰力大減,勝負之數毫無懸念,除陳暉僅帶數十人拚命突圍外,餘者要麽投降要麽被殺。

大軍渡過河後,燕王即命埋鍋造飯,待將士們吃飽喝足後,燕王親率大軍向李景隆大本營猛衝而來,一刻間連破官軍三座大寨。

緩過神來的官軍在許多有經驗的將領調度之下集結起來,開始發起反攻,於是在這封封雪野之上幾十萬人參加的大戰拉開了大幕。

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人們常把戰場比作地獄,在這裏沒有人尊重生命,既便是最仁慈的君子也會想法設法拚盡力氣去殺死對手。

戰鬥一開始燕王朱棣就身先士卒,率一隊騎兵衝鋒陷陣,**戰馬數次受創倒斃,仍換過再衝不退一步,讓全體燕軍大受鼓舞,奮力上前拚殺,罕有後退者。

而官軍這邊雖仗著人數上的優勢,開始還能應對,但由於李大將軍是趙括式的人物,隻會紙上談兵。

戰場的殘酷早把他嚇得六神無主,更別論臨場指揮得當了,致使官軍傷亡慘重,士氣低落,幾個時辰後已開始漸漸不支敗象已現,在別人的提醒下李景隆忙令鳴金收兵。但人家答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