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 不懂我的人,不要懷念我
1.
公元前278年初夏的一個傍晚,汩羅江邊,天色如晦,清風徐徐。
一個士大夫裝束的老人,麵色陰沉,正坐在江邊思考。他腰上佩著一把劍,這把劍不是擺設,大概隻有十多歲的時候,他就曾與眾鄉親抵抗過外侮。他青色的帽子比別人還要高一些,腰帶比別人的還要長一些。若有似無的夕陽投射在他身上。他一動不動,就像一尊鍍金的塑像。
他叫屈原,就是那個兩千多年後還讓我們魂牽夢縈的人。
……
江水湍急,老頭歎了口氣,站了起來。他寬大的衣袖隨風展開,就像一個欲飛的天使。
幾個村民經過,回頭奇怪地看著他。在他們看來,這等裝束的人,一看就是貴族,離他們的生活很遠。這樣的人,平常應該生活無憂,精神無煩惱吧。
老人家,需要我們幫忙嗎?村民們湊上來問。
屈原搖了搖頭,揖了揖手。
待村民走後,他抱起江邊一塊赭紅色的石頭。一步,二步,三步……他堅定地走向江水,有些吃力。
江水齊腰的時候,他留下了在這世上最後一句話。
“不懂我的人,請不要懷念我!”
江水逐漸浸沒了他的身影,他的鵝冠長帽在消失前一秒,似乎掙紮了一下。
轟隆隆……忽然電閃雷鳴,天降暴雨。
2.
屈原投江後,他的價值並未被廣為人識。
直到公元前154年,即他辭世124年後,他的第一個重量級粉絲出現了。
他的名字叫劉徹,如果你對這個名字比較陌生,那他的諡號你一定不陌生:漢武帝。他手下聚集了一批名臣,衛青、李廣、霍去病、桑弘羊、張騫、蘇武、司馬遷、司馬相如……為了網羅人才,他還開辦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所正式的大學——太學。
《漢書》總結說,漢之得人,於茲為盛,後世莫及。
正因為有這麽多的人才,他得以平定閩越和南越的叛亂,穩定了北方匈奴。宋代詩人王十朋曾寫詩曰:武帝英雄類始皇。
這樣一位偉大的皇帝,在經世緯國之餘,總覺得精神上缺點什麽。
一天,他在宮裏發呆,思考人生。
他的叔叔、淮南王劉安帶著幾本書來找他,於是有了曆史上那段著名的對話。
“皇叔,你手上拿的什麽書?”
“皇上聽說過屈原嗎?臣最近研讀他的作品,覺得人生豁然開朗。”
“真有這麽神奇?”
“真有這麽神奇。”
漢武帝在百忙中開啟了讀書模式,上朝時看,吃飯時看,如廁時看,接見外賓時也看。晚上,美麗的皇後要求他保重身體,早點休息,他口上答應著,趁皇後睡著,他又在被窩裏打著手電看書。
三天後,他將劉安召進宮。
“這真是一本奇書,就是看完後不解渴。”他說。“你看這一段寫得多好。”
劉安湊過去,看到了下麵這幾句。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
……
“嘖嘖,”漢武帝讚歎說,“簡直美爆了,酷斃了。”
劉安遺憾地說:“皇上有所不知,屈夫子雖然辭世才百年,但他的作品散落在民間,一直沒有正式出版。”
“這不行,”漢武帝認真地說,“朕有生之年,如果不能為屈夫子出全集,那將是朕一輩子的缺失。”
他指定劉安來負責這件事情。
漢武帝找對了人,劉安是一個做事專注的人,他喜歡讀書彈琴,不像其他貴族那樣偏愛打獵賽狗。在他的治理和影響下,淮南國都壽春一時成了文人薈萃的文化中心。
他編著了《離騷傳》,這是曆史上最早的一部關於楚辭作品的注本,十分精彩。
因為受到屈原偉大的浪漫主義思想的影響,劉安還發明了熱氣球。
一次深夜讀完《離騷傳》,靈感忽然襲來,他將雞蛋去汁,以艾燃燒取熱氣,使蛋殼浮升。這個嚐試,使他成為世界上最早嚐試熱氣球升空的發明家,外國人也很服氣。
這是雞蛋界的一小步,卻是人類航空的一大步。
3.
屈原投江,看起來是一樁普通的自殺事件,卻讓後世無數中國人心痛不已。
其中一個人,堪稱他的鐵粉王,他的名字叫蘇東坡。他比屈原晚出生1300多年。
但他顯然是一個懂屈老爺子的人。
煙雨淚羅江
作為一個不世出的巨星,蘇東坡毫不掩飾自己對屈原的崇拜,而且年紀越大越是崇拜。
宋仁宗嘉佑四年,即1059年,東坡23歲,他告別故鄉四川,隨父親蘇洵取長江水道赴京師,中途專程到屈原廟祭祀。當時屈原廟已經破敗不堪,抬頭可見星星,低頭皆是灰塵和蛛網,夫子像也模糊不可辨。東坡先生不由得悲從中來,從小他就熟讀屈原的詩歌,早已視之為精神偶像。
他在《與謝民師推官書》中讚歎說,“《離騷》價值極高,足與日月爭光可也”。他還說,“楚辭前無古,後無今”。
在湖北,他夜不能寐,含著熱淚寫下了《屈原廟賦》,後來該文章成為賦學史上的極品。
浮扁舟以適楚兮,過屈原之遺宮。
覽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鄉。
伊昔放逐兮,渡江濤而南遷。
去家千裏兮,生無所歸而死無以為墳。
……
帶著感情寫的,就是不一樣。
後來他又寫過多篇文章來抒發自己對屈原的思念。
他還發誓成為屈原那樣的人,有誌有節,絕不苟合。
古今萬千作家中,蘇東坡隻服屈原一人。
有很多讀書人慕名找到東坡求學,東坡推薦給他們的書目,《楚辭》和《離騷》總是排在最前列。即使到暮年,他仍多次忘情誦讀《離騷》。他的弟子不止一次看到,師父獨自一人讀《離騷》,手撫書卷,淚流滿麵。
但蘇東坡跟他的偶像屈原有很大的不同,他學會了迂回。不管人生境遇如何(十多次被貶),他從未迷失自我,也從未放棄希望。他要用更長的一生,來陪伴自己的偶像。
東坡與屈原,人類社會的兩座精神高峰,實現了跨越千年的對話。
4.
蘇東坡之後,又過了將近千年,關於屈夫子的討論似乎更熱鬧了。也更令人心驚,心涼。
有人說,他不姓屈;有人說,他是同性戀:有人說他非為國自殺,是為女人殉情。在很多人眼裏,屈原意味著假期、粽子和龍舟。
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有時光機,我想回到兩千多年前,和屈原來個對話。我會惋惜地告訴他——你的忌日成了人們的節日。
《楚辭》與《離騷》,文字再華麗,想象再奇特,內涵再深刻,人們也懶得去讀,他們更喜歡在手機上看似是而非的雞湯文。你的一生正在被編排。編劇們說你與楚懷王的寵妃鄭袖談情說愛,而鄭袖是有名的醋王,是山西陳醋的最佳代言人。在鄭袖和懷王之間踩鋼絲,所以你被流放。編劇們還說,你被大量楚兵追殺,流傳至今的賽龍舟和包粽子強烈暗示了當年的追殺情景。賽龍舟隱喻楚兵追殺你的激烈場麵,包粽子意味著你被裝在麻袋中投入汩羅江,粽絲象征著捆紮你的繩索。
就算你口才再好,也百口難辯。
這個時代,還有人是你的真粉絲嗎?
……
◎囚粉說
T.H:《滿庭芳·丁酉端午悼屈原》白浪滔天,綠籮撲架,神州共祭端陽。思千裏噫,彼洞庭沅湘。屈子高才雅好,明治亂、辭比蘇張。遇奸佞,江南漢北,十八載流亡。懷王。存政弊,偏聽則暗,錯攻丹陽。謾合縱連橫,難抵秦邦。國破山河俱碎,身先死、沉汨羅江。千秋事,誰堪細論?聊自述離殤。
向左向右:我就服漢武帝被窩裏打著手電看書,真是千古一帝呀!
遠行客:這樣的漢武帝太親民,搞得我都想隔空和劉徹對話一把了!
四月天:《如夢令·端午抒懷》魚淚龍吟擎櫓,賢舉抗秦誰主?郢破滅忠靈,清韻驚魂端午。千古,千古,飲露餐英翹楚。
魏捷: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先生最大的優點是活的太明白,這也是他最大的缺點。曆史證明,活的太明白的人都很累,對於我這個在外的遊子而言,這一天,我特別懷念故鄉和母親。等了你的更新好久,囚徒先生,記得吃粽子!
中石:願我至愛的朋友們:端午節安康,遠諸般離痛。棕總入汨尋夫子,艾草濃鬱雷峰塔,屈子不屈著“離騷”,但駛杭州覓素貞,妄癡端午彌珍貴,飄泊零落又如何。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
不知所以(綜治):我也是屈夫子的粉絲!!以前覺得《離騷》難背,但現在閑下來的時候再去看,屈夫子當真是才氣過人,每一句都覺得意境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