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歌王柳永 / 請別叫我『鬥士』
1.
公元1007年,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北宋都城汴梁。
剛入冬,就下了一場大雪,是時候全城供暖了。
集中了上千趕考讀書人的微信群“我要當狀元”,每天都熱鬧非凡。
有的考生喜歡上傳家鄉的照片,美得不要不要的,有的人在群裏求複習資料和往年真題,有的富二代,一天到晚發紅包,更多人由於備考的壓力太大,習慣性潛水。
夜已深,大家正準備上床睡覺,忽然手機“叮”的一聲,一個叫孟移的來自杭州的考生上傳了一首作品,名為《題中峰寺》: 攀蘿躡 石落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僧向半空為世界,眼看平地起風雷。
群裏一下子活躍起來,有人辨認說,這好像是一個福建才子的詩。
來自山西的土豪趙白石說,他更喜歡的是下麵這首《雙聲子·晚蕭索》: 晚天蕭索,斷蓬蹤跡,乘興蘭棹東遊……江—山如畫,雲濤 煙浪,翻輸範蠡扁舟。驗前經舊史,嗟漫載、當日風流。斜陽暮草茫茫, 盡成萬古遺愁。
“好詞啊,好詞,”隨著一陣歎服之聲,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啪啪啪,啪啪啪”。
各種點讚的表情一個接一個。
“弱弱問一句,誰能把這個才子拉到群裏來?”一個七十多歲的老考生懇求道。
“聽說他來無影,去無蹤,很難找到。”另一個考生接話說。
那個晚上,很多人失眠了。他們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我們已經使出了洪荒之力,何時才能寫出這樣高水平的詩詞?”難道我們天生隻能是吃瓜群眾?
2.
失眠的不止這群考生,還有大內深宮一個叫趙恒的人。他的身份是北宋最高領導人、第三任CEO),廟號宋真宗。其他方麵他真不真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對文學是真愛(宋朝皇帝的文學細胞,一直秒殺其他朝代皇帝)。
我們每天都要去的廁所,被認為是中國文人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之一。一天早上,趙恒正在廁所看書,忽發靈感,隨手寫了一句詩,從此就被天下讀書人奉為圭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他當時失眠的原因是嚴重的內憂外患——國內,經濟下行,消費低迷;邊境,契丹人所建的遼國這段時間一直在滋擾。
這個傍晚,他正在審看大宋日報記者采訪的報告文學《王者如何榮耀——宋真宗同誌二三事》。
“這記者的腦袋被驢踢了吧?寫的什麽鬼玩意兒!”還沒看完,他就狠狠地將書稿摔在地上。
作為一個有文化的皇帝,在文字上總是有要求的,有潔癖的。
“最近江湖上有什麽好的作品嗎?”他問一旁的掌燈太監李不白。
“有的,皇上!”李不白清了清嗓子,念道——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給力,這是誰寫的!”還沒聽完這首《望海潮》,真宗忽然像打了一劑強心針,他那著名的大眼睛似乎又變大了一號。
他們哪裏知道,自己正跟一個天才作家同時代——以上三首詞的作者,都來自柳永。
一個自小在武夷山區長大的孩子。
3.
那一年的柳永,隻有23歲。
他出生於宦官世家,哦不,官宦世家。他的爹柳宜以前是南唐的紀委幹部,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又做了北宋的公務員。由於父親輾轉雷澤、費縣、濮州等地任職,柳永得以隨行,走南闖北。
他符合一個文藝青年的所有特征:對文字敏感,沒事就挎個相機四處轉悠,喜歡撩各類女青年。
17歲,他寫出了人生中第一首詞,主題是熱情謳歌家鄉,《我愛武夷山》,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像其他年輕人一樣,他貪戀城市的繁華和歡娛,當他經過蘇州和杭州的時候,再也抬不動腿,從20歲到25歲,他在那裏流連了整整5年。令宋真宗讚歎不已的《望海潮·東南形勝》就創作於那幾年。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比如,欣賞一個人,他不能表現得太明顯,否則就是害了他。蘇軾就是一個被捧殺的受害者,他本身才華蓋世、光芒四射,仁宗還樂不可支地對他進行加持,為他打call,在長微博裏他炫耀說,為子孫選了個好宰相,當天跟帖就達數十萬條。蘇軾太火了,火得令天下讀書人嫉妒,所有人都想在他身上踩一腳。
柳永的命運依然與宮廷相關。
真宗雖然愛柳詞,但業餘愛好是一回事,嚴肅的工作是另一回事。他明確要求朝廷考官,“屬辭浮糜”者,一律不得錄取。
仁宗是真宗的第六個兒子,在繼承大統之前,他喜歡柳永的作品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每次喝酒的時候,他一定要選一首柳永的詞,讓歌伎反複唱三次。
這是什麽?絕對的真愛啊。
但是親政之後,為塑造自己儒雅的形象,引導和示範天下人,他幾乎對柳詞表現出一種病態的厭惡。
這就是政治,柳永永遠不會懂。
仁宗diss柳永的頂峰是,當他看到柳的試卷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句子,馬上跟主考官交待了一句話。
這句話徹底改變了柳永的一生——
“既然想‘淺斟低唱’,何必在意虛名”,說完,他親手劃掉了柳永的名字。
我勒個去,有這麽幹的嗎?嚇死寶寶了。
顯然,這輩子想搏取功名,路已堵死。
柳永頓時陷入巨大的迷惑和失落。
怎麽辦?
數個通宵未眠過後,他做了一個人生中最艱難的決定——
順水推舟,“奉旨填詞”。
從此,他一次次從眠花宿柳中尋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在別人看來,那是一種頹廢。
頹廢就頹廢,畢竟是這種生活狀態,將他一次次推向詩詞創作的顛峰。
……
要堅持創作很不容易。
他的詞飽受爭議,比如寫過“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大詞人晏殊,就曾取笑他的詞太俗,太野。
你貴為宰相,我的freestyle,哪是你能懂的?
天才蘇軾曾偷偷地問一個歌手:“我的詞與柳七郎比如何?”
歌手回答:“柳郎中詞,隻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東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蘇軾聽後一言不發。
不知道你看出來沒有,我是看出來了——
蘇軾是柳永的鐵粉,兩人簡直是天生的CP。
很遺憾,柳永離世的時候,蘇軾還沒離開四川,隻是一個17歲的少年。
兩人錯過了中國文學史最偉大的握手。
4.
柳永是一個灑脫的人,但在科舉方麵他一點也不灑脫。
他追求功名的情結,比想象中要堅定得多。
因為他來自一個儒學氛圍深厚的家庭,天天想著經世報國。
他還記得,公元994年(北宋淳化五年),他的父親調往揚州工作,在隨行路上,才10歲的他寫了一篇習作《勸學文》。文中躊躇滿誌地寫道,“學則庶人之子為公卿,不學則公卿之子為庶人”。
但命運就是要跟他開玩笑,早在20歲的時候,他就開始為禮部考試做具體準備,但25歲、31歲、34歲的時候,他參加三次國家考試,均名落孫山。
失敗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能正視失敗。
柳永狂傲自負,一直認為自己是狀元之才。
考得不好,都是因為運氣不好,在陰溝裏翻了船。(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
公元1024年,柳永第四次,習慣性落榜。
他的人生,再次遭遇一萬點暴擊。
看到身邊很多人拿到蓋著紅章的錄取通知書,柳公子幾次哭暈在廁所。
其時,他已經名滿天下,成為流行歌王,江湖上甚至盛傳,“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但是,他還是想有一個功名。
夜深人靜時,他總能回憶起老父親咽氣前對他的交待:
“七郎,我的兒,你……一你一定要考上啊!”
落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沒有落過榜的人,永遠體會不到那種痛苦的千分之一。
汴梁很繁華,又有深愛的人,但現在,柳永決心離開這個傷心的城市。這個城市到處是考中的人和沒有考中的人,不離開,天天受刺激,遲早會鬱悶死。
走吧,走吧,到別處去苦痛掙紮。
5.
公元1024年(天聖二年)農曆七月,據一些郊遊的人反映,他們看到一對男女正在都門外的長亭邊抹淚邊喝酒。
男的40歲左右年紀,太陽穴突出,一看就是一個內功深厚的文化人;女的衣著鮮豔,畫著淡妝,是個令人過目難忘的、有著A4紙纖腰的美女。
他們當時的對話如下。
女:真的要走嗎?
男:真的要走。
女:考試對你就那麽重要嗎?你已經那麽有名了。
男:男人的心思,你們女人怎麽能懂。我隻能說,謝謝你給我的愛,今生今世我難忘懷。
女:愛,意味著陪伴,你走了,我們是不是就算分手了?(哽咽,抹淚)
男:順其自然吧,你知道的,我也不止你一個女人。
女:我從來沒有奢望成為你唯一的女人。(號啕大哭)
男:乖,別哭了,你再哭我也要哭了,我也舍不得離開你,隻是心裏特別難受,想出去散散心。
女:那就是說我們還能再見?
男:當然,我又不是不回來了。
女:嗯,我等你,(破涕為笑)我相信,總有一天我的名字會出現在你家的戶口本上。
……
特別交待一下,在這段對話中,男的是詞壇天才柳永,女的是他當時的女朋友蟲娘。
柳公子似乎很堅強,可是一回頭,看到蟲娘精心準備的美酒佳肴,他卻哭得稀裏嘩啦,一顆心碎成了二維碼。
他感覺到了深深的愛和莫名的悲哀。
愛,無疑比功名重要。
但,為什麽求一個功名,圓一個夢就那麽難?
哭過之後,靈感忽然襲來,他馬上在手機備忘錄裏寫了一首詞,沒錯,就是那首著名的《雨霖鈴。寒蟬淒切》。
這首詞寫得實在太淒美、太傷感,我是能完整背誦的,這裏照錄如下: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詞牛在什麽地方呢?它“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在社交平台傳開後,這首詩立即引發了文壇一股強烈的海嘯。它此後長期霸占大宋新詞排行榜榜首,直到50年後蘇軾寫出《水調歌頭》。
網友“心酸的浪漫”認為,《雨霖鈴·寒蟬淒切》是一首凡人寫就的神作,將人類的離別之情推到了最高峰、最極致。
此詞麵世後,柳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一下子從原來的278位,上升到前10強。
……
武夷山柳永紀念館的雨霖鈴
他的詞極具張力,裏麵蘊含的深情總是噴薄欲出。
這1000年來,被他秒粉的人,數不勝數。
他一輩子有6個名字,分別是柳三變、柳景莊、柳永、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每個名字都讓人耳熟能詳,隨時能讓人流淚。
人每感動一次,流一次淚,都會對生有更多的領悟。
活著,感動著,真好。
6.
柳永同誌的一輩子,是才氣迸發的一輩子,共留下216篇詞作。
說他提高了整個大宋娛樂業的格調,一點都不過分。
很多人都問,他為什麽有那麽多靈感?
因為他身後站著一群女子,準確地說,是青樓女子。
古代文人愛逛青樓,而且經常會寫青樓題材的作品。
這個名單可以拉一長串,李白、杜甫、杜牧、秦觀、元慎、關漢卿………
但像柳永那樣,擁有那麽多青樓粉絲的,曆史上再無第二人。
他在青樓受歡迎到什麽程度呢?知名作家馮夢龍曾在《喻世明言》裏形容——
“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麵。”
也就是說,柳永在青樓女子們心中的地位,高過了神仙和皇帝。簡直到了瘋狂打call、盲目打call的地步。
藝術來源於**,作為宋朝第一音律大家,青樓是柳永創作靈感的第一來源。
在汴梁生活的時候,他幾乎遊遍了大大小小的青樓,青樓女子對他有所求,因為經他作詞的小曲,市場價值會直線躥升。(《醉翁談錄》記載:耆卿居京華,暇日遍遊妓館。所至,妓者愛其有詞名,能移商換羽,一經品題,聲價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資給之。)
他經常去參加各種青樓高峰論壇,新的青樓開張,他總要去當個嘉賓剪個彩。
他的公號“我是柳三變”,隻要發出文章,半小時內連點讚都可以到100000+。
所有人都看到了一個事實,凡是有柳永助陣作詞的青樓女子,必火。
雖然臉很重要,但一個終日畫皮的青樓女子,顯然比不上一個追求內在的青樓女子更有賣點和溢價效應。
……
柳永的代表作,大多是在她們的錦被繡榻中寫出的。比如——
“旋暖熏爐溫鬥帳。玉樹瓊枝,迤邐相偎傍。酒力漸濃春思**,鴛鴦繡被翻紅浪。”
這樣的詞作,極具畫麵感,隻要是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健全的人,看了都會臉紅。
他贏得了數不清的女人心,大多數來自青樓,比如陳師師、趙香香、謝玉英、蟲娘。
為她們,他寫下了很多動人心魄的金句。
比如——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係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亂灑衰荷,顆顆珍珠雨”;
“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脈脈人千裏,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
男的在仕途上喪魂落魄,女的在青樓苟且偷生,在最黯淡最冰冷的人生中,他們相遇並互相取暖。
情和性的關係,你們搞懂了嗎?別再叫我“腎鬥士”。
……
公元1034年,柳永第五次出擊科考,終於金榜題名,禁不住老淚縱橫。
他終於坐到衙門冰冷的太師椅上,可是他心裏想的,仍然是青樓的煙火氣,還有那些真誠待他的女子們。
他肯定想不到,10多年後,當他去世的時候,因為家無積蓄,還是那些青樓女子通過眾籌的方式安葬了他。
每年清明節,她們都會集體到他墳上吊唁,一片縞素,哀聲震地,史謂之“吊柳會”。
他是一個活得特別真實的人,一個對他人充滿深情的人。
這樣的人,又怎麽會真的死去?
◎囚粉說
Sunny:柳永要擱現在就是娛樂圈天王級人物,女粉絲遍及四海,誰還考公務員啊!
衛軍:好俏皮的文章!應了秋景,關河冷落,當樓殘照,紅消翠減,天際蘭舟,此時談起柳永真的有感覺,嗬,無論如何有些傷神。
宇輝盛典&百媚花藝:必須為囚徒點讚打賞!柳永的詞百讀不厭,伴隨著我從戀愛到步入婚姻,飽嚐別離相思苦的時候,那首《雨霖鈴》便成了得以慰藉心靈的解藥。即便千年過後,也不妨礙我成為柳永的粉絲!
丁波:好文!據說當年柳永進士及第,卻沒有封官,覺得朝廷對體製外“兩新人士”關心不夠,找了宰相晏殊,晏殊問道:“你就是那個寫小曲的吧?”柳永說道:“就像丞相寫歌詞一樣。”晏殊很不屑,老夫的歌詞裏可沒有“針線閑拈伴伊”。